正文 第七章:仁宗嘉慶(3 / 3)

林清事變

嘉慶十八年,發生了一次由民間宗教團體“天理教”策劃和發動的農民起義,這就是著名的“林清事變”。天理教是白蓮教的一個支派,他們的首領一個是林清,一個是李文成。嘉慶十八年七月,林清發動了起義。此時的嘉慶正在承德避暑山莊圍獵,林清率手下的二百多人悄悄潛入紫禁城內,當時在皇宮內的皇子旻寧調來火器營、健銳營入宮,把起義軍擋在了隆宗門外,並親自用火槍打死了兩個義軍。起義軍寡不敵眾,隻好撤退,10天後林清在黃村被捕,被當場處決。

嘉慶為什麼討厭如意

按照滿洲人的舊風俗,凡是到了過年過節的重要節日,王公大臣以及外省的督撫等封疆大吏都要按例向宮廷進貢如意,以表示吉祥如意的美好祝願。滿洲人入關後,這種風俗依然保留下來了。在嘉慶以前的幾代皇朝中,這種習俗也很盛行,但到了嘉慶朝,嘉慶卻突然下令禁止這個習俗。他在諭旨中說:“諸大臣以為如意,在朕看來,其實不如意。”

既然是祖上傳下來的規矩,為什麼到了嘉慶這朝禁止了?朝廷上上下下對這個事情都不是很理解,大臣們覺得,嘉慶剛剛即位,那些大事還沒顧得上呢,怎麼就拿這種小事開刀了呢?

其實,這件事跟大貪官和珅有很大的關係。當初,永琰被立為太子的事情,除了乾隆外誰也不知道,但是有一個人知道,這個人就是和珅。和珅是多麼機靈的人,他心想,這個老皇帝還不知道能做幾年寶座呢,我何不趁此機會和未來的新君主拉好關係呢?也好保持我未來的飯碗啊。所以,他就搶先向太子永琰進獻了一柄精美的玉如意,以表示自己向他諂媚的心意。

永琰當時還不知道和珅這麼諂媚自己幹什麼,但既然他送上門來了,不收也不好,於是就收下了。後來,永琰果然做了皇帝,他這才回過味來,原來和珅那個時候向自己諂媚是這個意思啊!他對和珅本來就恨之入骨,一想到這些事情,他就覺得惡心得不行,並且,如果和珅把他被密立為太子的事情泄漏出去了,將來被寫進史書,那將是多麼丟臉的事情啊。所以,他就趁機下令把進獻如意這個風俗給取消了。

禁八旗女子纏足

作為遊牧民族,滿族女子有著天足的傳統。滿清入關後,滿人在文化、傳統方麵有向漢人靠攏的傾向,滿族婦女開始接受漢族婦女以纏足為美的審美觀,而這與滿清的統治政策相違背。在嘉慶九年二月挑選秀女的時候,發現鑲黃旗漢軍秀女中有十九人纏足,嘉慶帝嚴厲地斥責了這一作風,宣布服飾本有定製,旗女不準纏足,要嚴行禁止。但此後,八旗女子纏足時而有之,並未能令行禁止。

嘉慶遇刺始末

嘉慶八年,嘉慶帝從圓明園啟鑾返回紫禁城皇宮。一行人進入神武門後,就在嘉慶帝欲換轎進入順貞門時,忽然從神武門內西廂房南牆後衝出一條大漢,手持短刀直奔禦轎而來。在場的眾多護軍、侍衛一時之間被這突如其來的刺客嚇懵,一個個呆若木雞,不知所措。隻有定親王綿恩還算清醒,他忙迎上前去阻擋大漢,其他一些侍衛也開始衝上前和大漢搏鬥。此時的嘉慶已經被嚇得魂飛魄散,狼狽地逃入了順貞門內。大漢見嘉慶帝逃走,追上前去,一心要刺殺皇上。經過一番激烈搏鬥,定親王等幾人總算將大漢擒住。

經過審訊,“刺客”的底細很快就查了個清楚:此人叫陳德(陳嶽),時年47歲。因為日子過得清苦,實在是沒有辦法活下去了,於是便想到了死。據陳德交待:“因無路尋覓地方,一家老少無可依靠,實在情急,要求死路。”遂於二十日在神武門行刺嘉慶帝,為的是犯了驚駕之罪,必定一死,“圖個爽快,也死個明白”。

但是他的供詞並沒有讓審訊他的官員們相信,他們繼續對他嚴刑逼供,後來,這個陳德又改了口,說是因為自己曾經做過個夢,夢到自己身穿“程鄉繭蟒袍”,一副富貴的樣子。他忽然心裏一動,如果自己的手裏能握有皇帝這張牌的話,就不怕自己沒有大富大貴的日子。嘉慶八年閏二月十六日,陳德看見軍士執役們在北京的街道上黃土墊路,知道皇帝將於二十日返京,遂想定了主意,隻要冒險行刺,將皇帝押在手裏,就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

審訊官們將這個結果報告了嘉慶帝,嘉慶帝聽了這個結果真是氣不打一處來,他下令處死了陳德父子。這個名不見經傳的陳德雖然死了,但是他能夠“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的舉動,已經使嘉慶帝丟盡了臉麵。

皇室書法家永

永係高宗乾隆第十一子,第一代成親王。從小受他父親乾隆的影響,頗愛書法,所寫的書法作品頗受乾隆讚賞。他曾官至戶部,但到了嘉慶帝時期,因受嘉慶帝的猜疑,不得不卸職在家。在此期間,他以書寫來排解心中寂寞,這一時期,他的書法作品頗豐。也正是在此時,他登上了書法大家的行列,與劉鏞、翁方綱、鐵保齊名,並稱清代四大書法家。他的書法上追王羲之、王獻之,下掩褚遂良、虞世南,館閣諸賢競相摹仿,成為時尚。

下嫁蒙古的兩位公主

嘉慶皇帝共有九個女兒,其中七個都死於11歲之前,能夠成年並且嫁人的就是三公主莊敬和碩公主和四公主莊靜固倫公主。這兩位嘉慶僅存的公主都嫁給了蒙古王公,為什麼嘉慶舍得把自己僅存的兩位公主遠嫁給蒙古王公呢?

莊敬和碩公主出生於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生母是誠貴妃劉佳氏,因為母親的地位是貴妃,所以三公主隻能被封為和碩公主。莊靜固倫公主比莊敬公主小3歲,生母為皇後喜塔臘氏,因為母親是皇後,所以四公主被封為固倫公主。這兩位公主是嘉慶僅存的公主,嘉慶對她們的寵愛也自然是很多的。到了她們要嫁人的時候,嘉慶帝也是精心為她們挑選駙馬。這兩位駙馬都是出身顯赫的蒙古王公貴族,莊敬公主的駙馬索特納木多布齋,為科爾沁蒙古多羅郡王棟果爾的後裔,姓博爾濟吉特氏,祖父就已經是清宮的駙馬了,莊敬的下嫁可謂是親上加親。莊靜公主的駙馬瑪尼巴達喇是土默特蒙古固山貝子固穆的後代,嘉慶四年襲爵,六年命在乾清宮行走,嘉慶見他以後出息,就指給了四公主為駙馬。

按清宮祖製,公主下嫁後不與公婆住在一起,莊敬公主成婚後賜居在圓明園以東的含眸園,莊靜公主府第則在德勝門內蔣家房。嘉慶對兩位公主十分寵愛,對兩位額駙也是恩眷有加,經常召他們入宮,並且還讓他們擔任一些重要的官職。

嘉慶十六年三月、五月,莊敬公主和莊靜公主分別先後離開了嘉慶,僅僅兩個月的時間,自己的愛女接連去世,這使年近花甲的嘉慶帝悲痛非常。清有祖製,公主下嫁去世後不能葬在公婆的墓地,也不能入皇家的陵寢,所以,嘉慶在京城的西南方向為兩位愛女選擇了墓地,讓其葬在那裏,就是現在北京的公主墳。

清朝公主下嫁分幾個步驟

清朝公主下嫁禮儀,分初定禮、成婚禮、回門禮三個步驟。初定禮,是為公主訂婚的禮儀。訂婚之日,額駙要進宴九十席、羊九十九隻、酒四十五樽。宮中皇帝皇後會分別舉行宴會,宴請額駙家族和女眷。成婚禮,就是夫婿家迎娶公主的禮節,額駙要到午門恭進九九大禮。皇帝皇後在宮中設宴告別公主,吉時公主乘轎離宮。額駙之父迎公主於庭中堂外,額駙之母迎公主於堂內,候吉時行合巹禮。完婚後第九天,公主額駙入宮行禮,這就是回門禮。

嘉慶帝可疑的死因

嘉慶二十五年盛夏,嘉慶率領大批的文武大臣和近侍等數百人浩浩蕩蕩前往承德避暑山莊,到了避暑山莊後,他便安排好了木蘭秋狩的日期。嘉慶皇帝自己肯定怎麼也想不到,這是他最後一次來到避暑山莊這個避暑聖地。嘉慶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年屆60的嘉慶帝在沒有任何預兆的情況下,猝然離開了人世。興致高漲的皇帝都安排好秋狩了,怎麼會突然死亡呢?

有人認為嘉慶帝是遭雷劈而死的。嘉慶帝到達避暑山莊後,稍事休息,便全副武裝來到木蘭圍場進行秋狩。皇帝在圍場打獵幾日,一隻大的野獸也沒有打著,隻獵到了一些野兔,想自己的先人,哪次木蘭秋狩不是收獲頗多,嘉慶帝感到非常掃興,於是便決定提前結束秋狩。在返京的路上恰逢變天,雷電交加,忽然平地一聲雷,那麼多人,惟獨皇帝被雷擊中。凱旋回營一下子變成了護喪返京。

持這種看法的人甚至對嘉慶死後的事情都提出了證據。嘉慶被雷擊後屍體燒焦,麵目全非,已經無法收殮入棺。如果將這件事的真相曝光,那麼這將是宮廷最大的醜聞。大臣們私下商定了個辦法,將一相貌體材與嘉慶相似之太監秘密絞死,再進行盛裝打扮,真皇帝骸骨放在棺材底部,上麵平躺著假皇帝屍體,以此掩人耳目,運回北京,祭葬了事。

不過,奇怪的是,他的兒子道光帝即位後的第5天,便發布了一道諭旨,專門提出他的父親是偶感暑熱。道光急於向世人證明這點,是不是想證實他的父親不是死於雷擊呢?

最正確的看法可能是嘉慶帝長期操勞而導致心髒衰竭而死。從登基以來,這個宅心仁厚的永琰被皇帝這個差使弄得焦頭爛額,不管他如何努力,還是有一大堆的煩心事找上門來。這個開拓不足,守成有餘的皇帝不勝其煩,長期操勞,突然心髒衰竭也是可能的。

嘉慶帝的後妃們

嘉慶帝的後妃們有名份的大概是16名,跟他父親乾隆是沒法比的。嘉慶有2位皇後,一位是嫡皇後孝淑皇後喜塔喇氏,是道光帝的生母,另一位是孝淑皇後去世後立的孝和皇後鈕祜祿氏。還有皇貴妃2名、妃子4名、嬪6名,還有2名貴人。嘉慶帝比較寵愛的是如妃和蘇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