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帝的一生可說是碌碌無為,沒有什麼大的作為,他唯一的一件可以供人們來說一說的就是懲治貪官和珅了。作為康乾盛世後的第一位皇帝,他本可以在祖先的基礎上好好發揮一番,繼續開創一個更為盛大的盛世來,可惜的是,他不是一個和他的父祖一樣有雄心有抱負的人,他能做的就是把父祖留下的江山守住而已。
嘉慶帝的名諱
乾隆曾先後立過三個皇太子。第一個皇太子是皇後富察氏所生的皇次子永璉。乾隆認為“永璉乃皇後所生,朕之嫡子,聰明貴重,氣宇不凡”。乾隆即位後,親書密旨,立永璉為皇太子,藏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之後,但可惜的是永璉9歲時便早夭了。第二位皇太子是永琮。乾隆在永璉病故後,又立皇九子永琮,但這位皇子也是一個薄命之人,他2歲的時候因痘症早殤了。乾隆吸取了前兩位皇太子的教訓,再立第三位皇太子的時候,便立了年紀稍大的,便是皇十五子顒琰,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
乾隆的兒子一輩的孩子的名字的第一個字都是永字,嘉慶的名字本來也是叫作永琰的,為什麼在他做了皇帝後改“永”為“顒”了呢?這就是大清皇帝的名諱問題。清朝的初期,皇帝並沒有講究名諱問題,隻是在《實錄》、《玉牒》等特定文獻出現的禦名上貼黃(就是將名字用黃簽蓋上)。到康熙的時候,開始講究名諱問題,康熙名字玄燁的“玄”字,避諱時缺末筆;雍正名字胤禛的“胤”字,避諱時缺末筆,同時命他的兄弟將“胤”字改作“允”字;乾隆名字弘曆(當時寫作“弘歷”)的“弘”字,避諱時缺末筆。“歷”字,則改作“暦”字。到嘉慶永琰時,乾隆考慮君主名諱,“永”字為常用字,避諱很不方便,便下令將永琰的“永”字,改為不常見的“顒”字。永琰即位之後,就改稱為“顒琰”。清朝皇帝的名字,將排輩份的字,改為特別的字,是從嘉慶開始的。
紫禁城內夏季如何降溫
我國古代都有用冰降溫的曆史,到了清代,冬季鑿冰以備夏用,成為定製。據史料統計,紫禁城內有冰窖五處。承德避暑山莊和口外行宮、木蘭圍場也都設有禦用冰窖。夏季用冰主要是用冰來吸熱,太監把冰打成碎塊,置於盤中放在寢宮或書房,以達到降溫的目的。宮中還常以冰鎮水果、冷飲等祛暑,這種冰鎮分兩種方法,一種是木製內鑲錫片的冰箱,還有一種是大盆內置冰塊,雜以水果。
有名無實的三年皇帝生活
乾隆六十年,乾隆以其86歲的高齡在位六十年的光榮曆史從皇位上退下來了,他禪位給自己的十五子永琰,自己退位當了太上皇。嘉慶元年,永琰在紫禁城裏舉行了盛大的登基典禮。
嘉慶即位後,他那自稱“十全武功”的父親仍然貪戀皇上的威嚴,對外宣稱自己的健康狀況良好,要求每有政事都要向他彙報,繼續把持著大清的一切軍政大權,各項用人理政的措施也都要經過他的同意,把他的兒子徹底地晾在了一邊。嘉慶在這期間的工作除了象征性的批閱奏折、接見群臣外,就是陪乾隆巡遊、打獵、參加各種宴會,有時也率領皇子們練習騎馬射箭。關於乾隆不肯讓權給嘉慶的事情,史書上也多有記載,而且,按理嘉慶帝即位後,更換了年號,所有的官書也應該把年號更改過來,但當時的大清朝卻存在兩種時憲書,頒給內廷和親近王公大臣的,使用乾隆年號紀年,而全國發行的時憲書卻一律采用嘉慶年號。這件事,在朝鮮的史書上也有記載,當時,朝鮮的使臣到北京來朝覲皇帝,本來應該嘉慶接見的,但是這些朝鮮使臣回到朝鮮後,卻隻知道有乾隆皇帝,不知道有嘉慶皇帝。從這一係列的情況看,嘉慶其實就是一個傀儡皇帝而已,手裏沒有一點實權。
嘉慶的有名無權還表現在處理和珅的事情上,嘉慶對和珅恨之入骨,早就想把他除掉,但無奈自己沒有權力。一直到嘉慶四年乾隆去世後,嘉慶才放手整治和珅這個不把自己放在眼裏的奴才。
清代的死刑都有哪些
清代的死刑主要有斬首、絞刑、淩遲、賜死等。死刑還分為立即處決、斬監候、秋決。清朝大多數的死刑犯都是執行斬首的死刑方法;淩遲主要是用於行刺帝王、謀反的重大罪人身上,淩遲就是用刀把人肉一塊一塊地從骨頭上割光,是一種最殘酷的刑罰;絞刑是死刑犯中比較寬大的一種刑法;賜死一般是對有功的大臣或皇親國戚犯了死罪的一種處罰方法。
白蓮教起義
白蓮教起源於宋代,是一種民間秘密流行的宗教,他們提倡“穿衣吃飯不分爾我”,所以迅速吸引了很多在兵荒馬亂時期的難民們。到了清朝,白蓮教銷聲匿跡了一段時間,到了乾隆後期,他們又開始出來頻繁活動了。乾隆末年,清政府大肆捕殺了不少白蓮教教徒,這些被血腥鎮壓的教民們不能忍受過這麼苦的日子,便商定於嘉慶元年三月初十在各地同時起義。到了嘉慶元年正月初七,湖北荊州地區的張正漠、聶人傑因為官府查拿緊急,不得不提前起義,這就拉開了白蓮教大起義的序幕。
聲勢浩大的起義隊伍一日大過一日,嘉慶帝害怕了,他連忙命各地總督巡撫大力剿匪,鎮壓起義軍。白蓮教的起義雖然看起來聲勢浩大,但因為各地的起義都屬於不同的人領導,他們各自為戰,並沒有形成一個整體的作戰方案,所以很容易就被清軍各個擊破。
嘉慶二年初,起義軍開始采取流動作戰,清軍隻能尾隨其後,疲憊不堪。嘉慶三年四月,襄陽起義軍在湖北被清軍包圍,其後,多股起義軍轉戰四川,在這裏與清軍展開了殊死戰鬥,但最終沒有擺脫清軍的圍剿。嘉慶五年四月,白蓮教著名首領冉天元犧牲,白蓮教就此陷入低穀狀態。
這時,清政府的“堅壁清野”和“剿撫兼施”的策略已經慢慢發揮了作用。清政府讓老百姓修築碉堡,起義軍來了就把老百姓趕進去,讓起義軍找不到老百姓,斷絕起義軍的糧草供應。起義軍沒有了糧草,流動作戰的優勢也發揮不出來,慢慢地,參加義軍的人也越來越少了,在與清軍的不斷周旋中,終於敵不過數倍於自己的清軍,嘉慶九年九月,起義以失敗告終。
白蓮教的女領袖王聰兒
嘉慶元年,白蓮教徒在湖北宜都、枝江等地舉行了起義。襄陽地區在王聰兒、姚之富的帶領下按照原定日期起義。他們采用流動作戰的策略,力量逐漸壯大。當時鎮壓起義的清王朝官員們大都承認,“以賊情則齊王氏首逆”。就是說,王聰兒所率領的起義部隊,其軍事成功和政治影響,均為其他起義部隊所不及。嘉慶二年,王聰兒率領的農民軍英勇轉戰於湖北、四川、河南、陝西各地,又進入四川,官軍隻能尾隨其後,匆忙追逐,疲於奔命。嘉慶三年三月,起義軍主力在湖北鄖西被清軍主力包圍,王聰兒、姚之富跳崖犧牲。
燒和車的禦史謝振定
在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有一個敢燒和珅車的官員海升,這個人是紀曉嵐的下屬,燒了和珅的車後,多虧紀曉嵐巧妙周旋,這件事才這麼過去了。這當然是戲說的,當不得真,在真實的曆史上,放火燒毀和珅車這件事情的確發生過。不過,這位放火的不是紀曉嵐的部下海升,而是被乾隆皇帝的孫子道光皇帝稱之為“燒車禦史”的謝振定。
謝振定,字一齋,一字薌泉,湖南湘鄉人。乾隆四十五年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編修。五十九年,考選江南道監察禦史。六十年,遷兵科給事中。謝振定為人剛直不阿,對於一些為非作歹的事情是絕對容忍不了的。時下,朝廷上以和珅為佞臣,他早就對和珅的橫行不法不滿,立誌要殺殺和珅的銳氣,滅滅和珅的威風。和珅有一個家奴,是和珅一個愛妾的弟弟,這個“小舅子”常乘坐一品大員的車轎前呼後擁招搖出入,人都畏懼其權勢,不敢詰問。嘉慶元年某日夜間,謝禦史巡視北京東城,正碰見一人駕豪車在街上橫衝直撞,巷裏路人避讓不及即遭鞭笞。謝禦史目睹此一幕,義憤填膺,即令手下將其攔住擒拿訊問,旁邊的護衛說這個人是和珅的家奴,還是少招惹他比較好,沒想到,這個家奴一點也沒把謝振定放在眼裏,惡聲惡氣叫道:“我是相府家人,你們敢怎麼樣?”謝振定絲毫不理會他,命人把這個惡奴揪出,一頓痛笞,直打得那家夥威風掃地,並且又放火燒了那輛豪華的車子。京城眾百姓本就憎恨這班寵奴,此時眼見惡奴被笞車被燒,人人拍手稱快,稱譽謝禦史為“鐵麵禦史”、“今之董宣”。
謝振定燒了和珅的車後,和珅心裏恨之入骨,想方設法要報複他,他指示他的手下彈劾謝振定。謝振定還真為這件事被削職歸籍。但謝振定不畏和珅權勢、火燒和珅車的事跡傳遍了京城。
紫禁城裏為什麼沒有煙囪
紫禁城的建築都是磚木結構,所以最怕失火,因此,皇宮大內在用火方麵是極為小心的。既要防火還要不讓煙塵汙染,因此皇宮對燃燒材料的選擇非常講究,柴火、煤塊、草木料等在燃燒時會產生黑煙,所以木炭成了皇宮裏主要的燃燒材料。因此,我們在故宮裏看不到高大的煙囪,僅有一些通氣的孔道而已。在紫禁城的生活區,宮殿的金磚底下都有地道和燒炭的爐膛,宮裏習慣上把這裏稱之為暖閣。至於燒火做飯,自然也是和普通百姓不同的,用的是肚大口小沒有煙囪的特製爐子,燃燒炭火。
和跌倒,嘉慶吃飽
嘉慶帝對和珅的仇恨由來已久,和珅在乾隆身邊時所做的一切違法亂紀的事情嘉慶都看在眼裏,當乾隆把皇位禪讓給嘉慶後,和珅知道如果乾隆死了,自己的靠山也就倒了,所以他加緊施展著限製嘉慶的種種手段,嘉慶帝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但是在臣子麵前絲毫沒有表露出來,而是表現出將來要重用和珅的意圖,把和珅穩住。
嘉慶四年,89歲的乾隆帝去世了,和珅的靠山終於沒了,嘉慶帝拿出雷厲風行的作風,開始懲治和珅。他先是命和珅和睿親王等人一起總理國喪大事,切斷他和外界的聯係,然後秘密指示官員上奏彈劾和珅弄權舞弊,犯有十惡不赦的大罪。等一切都準備妥當後,他突然宣布將和珅革職,逮捕入獄。在嘉慶親政僅僅六天後,這個一手遮天的大貪官就鋃鐺入獄了。在和珅入獄後,嘉慶命儀親王和成親王等一起負責查抄和珅的家產,並會同審訊,最後裁定和珅“賜自盡”,了斷了這個權傾一時的大貪官。最後查抄和珅的家產有房屋五所,共二千七百九十間,還有當鋪七十五座、銀號四十二座、古玩鋪十三座、玉器庫二間,還有大量的金銀珠寶。和珅的財產到底有多少,現在這件事也是眾說紛紜,但有一句話可以說明和珅財產的多寡,就是“和珅跌倒嘉慶吃飽”,這句話很形象地說明了和珅的富有程度可以和國庫相媲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