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高宗乾隆(3 / 3)

乾隆六次下江南的積極意義是應該肯定的,但其大肆鋪張奢華,造成國家財政緊張,百姓叫苦不迭,這也是他當政期間受人非議最多的一件事。

馬戛爾尼來華

乾隆五十七年,在東印度公司在華商人的鼓動下,英王喬治三世派勳爵馬戛爾尼組成了一個七百人的龐大使團,前來祝賀乾隆的壽辰,並期望能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馬戛爾尼此行攜帶了一千三百英鎊的禮品,他於第二年到達了北京,後又到熱河行宮晉見了乾隆帝。見乾隆帝爆發了兩個國家之間的矛盾,清政府要求使者行三跪九叩之禮,但英使者不願意,最後,清政府讓步,讓英使者行了覲見英王的禮節——單腿跪地,吻皇帝手。當時,英國的工業革命正進行得如火如荼,我們的大清還在以“天朝上國”自居,也難怪幾代皇帝後,外國人要把我們的大清當成是俎上之肉了。

大貪官和

在大清王朝的曆史上,乾隆是一代英明君主,而大貪官和珅是一個奸佞小人。為什麼這麼聖明的乾隆會容忍和珅這樣的貪官呢?這其中究竟有什麼故事呢?

據史書記載:乾隆做太子的時候,一次,看到父王的一個妃子嬌豔無比,正對鏡梳妝,就想和她開個玩笑,於是從後麵用雙手捂住了那個妃子的眼睛,妃子不知就裏,遂用梳子往後擊打,此事剛好被乾隆的母後看見了,就說那個妃子淫穢後宮,將她賜帛自盡。乾隆覺得對不住這個妃子,就用朱砂在妃子的頸上點了一下,以此為記。後來,和珅入宮侍駕,乾隆越看和珅越像那個冤死的妃子,後來,又在其頸上發現一紅色胎記。問其年齡,也與那妃子死去的時間相合。乾隆大驚失色,就認為和珅是那冤死的妃子的化身。為償還年輕時的“孽債”,乾隆對和珅關愛有加,處處袒護,致使和珅平步青雲,步步高升,以至權傾朝野,作威作福長達二十餘年而不倒。

和珅,紐祿氏,幼時喪父,家境貧寒,使他過早地嚐盡了人間世態的炎涼,同時也使他對金錢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他認為:隻有有了錢,才能被人尊重;隻有有了錢,才能做人上人。

和珅之所以能夠深得乾隆的寵愛,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因:一是有“還債的內疚”,乾隆想刻意提拔重用和珅;二是和珅確有才幹,是乾隆處理政務的得力助手;三是和珅善於揣摩帝心,能讓皇帝的生活時時刻刻都充滿情趣;四是封建官場官官相護的痼疾,有時皇帝也不能例外。有此四點我們也就不難理解乾隆寵幸和珅的原因了。

和生平

和珅,乾隆十五年出生,紐祜祿氏,字致齋,原名善保,滿洲正紅旗人,乾隆帝的寵臣,以巨貪而出名。他的父親名常保,曾任福建副都統。和珅小時候家裏清貧,但他十分好學,從小就意識到金錢的作用,因此,想通過勤奮的學習來滿足自己的欲望。乾隆三十七年他入宮當了三等侍衛,由於他的機智和圓滑,在乾隆四十年的時候升為禦前侍衛。四十一年三月入軍機處,此後,在乾隆的寵愛下,一路升官又發財。嘉慶四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駕崩,沒過幾天,嘉慶皇帝就宣布了和珅的二十條大罪,賜和珅獄中自盡。

風流才子紀曉嵐

紀昀,字曉嵐,雍正二年六月十五日出生,河北獻縣人。父親紀容舒是康熙癸未時的舉人。因為父親的關係,紀昀從小就刻苦讀書,知識特別淵博。他這個人有兩個最大的特點,一是他特能抽煙,而且用的煙袋鍋也比別人的大,別人送他一個外號,叫“紀大煙袋”;二是他不喜歡騎馬、坐轎,靠兩條腿走路走得飛快,所以他還有一個外號叫“神行太保”。

乾隆十三年的時候,紀昀在鄉試中得到了第一的好成績,乾隆二十年的時候考中了進士,二十三年任詹事府左春坊左庶子。乾隆三十三年為翰林院侍讀學士。當年的六月,兩淮鹽運使盧見曾等人利用職權,大肆中飽私囊,皇上準備查抄他們的家,紀昀同盧家是姻親,他聽說了這一消息,就預先把皇上這個意思透露給盧見曾的孫子,盧家趕忙把財物藏匿了起來。後來這件事情被乾隆知道了,紀昀被革職,並被發配到烏魯木齊。乾隆三十七年,他47歲的時候到達了烏魯木齊。但第二年就被乾隆召回了,為的是讓他修《四庫全書》。他去了一趟烏魯木齊並沒有白去,帶回來了一部一百六十首詩歌的詩集,題名為《烏魯木齊雜詩》,這是他在歸途中自巴裏坤到哈密沿途所記風土人情的作品。當時的大學問家錢大昕一見到此詩集就為它寫了一篇序言,載於他自己的《潛揅堂文集》中。此外,這次的烏魯木齊之行,還為他晚年寫《閱微草堂筆記》提供了大量的材料。

《四庫全書》經過了將近十年的時間編成了,而紀昀因為編纂四庫全書有功,被升遷為兵部侍郎。乾隆五十二年,皇帝發現《四庫全書》中有不少錯誤和違禁的地方,下令重校《四庫全書》。這以後的幾年,紀昀大多都是在從事這項任務。乾隆五十四年夏,紀昀利用校理《四庫全書》的空餘時間,寫了他的第一部筆記小說——《灤陽消夏錄》。乾隆五十八年,70歲的紀昀又追錄舊聞做成了《姑妄聽之》四卷。嘉慶三年,紀昀隨乾隆又一次來到灤陽,在這段時間,他把閑暇時隨筆寫成的片斷連綴成書,成為《灤陽續錄》四卷。兩年以後,他的學生盛時彥將上述這些書彙集於一編,又請紀昀審閱過後刊印。這就是我們知道的《閱微草堂筆記》。

過目成誦的李侍堯

李侍堯,字欽齋,他的父親李元亮擔任過戶部尚書。李侍堯在乾隆初年曾被乾隆接見,先後出任軍機處章京、熱河副都統、工部侍郎、戶部侍郎、廣州將軍、兩廣總督等職,此人精明幹練,頗有才略。史書上記載他有過目成誦的本領,接見下屬的時候,隻幾句話就可以從中看出下屬的才幹如何。因此,乾隆對他頗為倚重,曾先後委以重任,曆任兩廣、湖廣、雲貴三省總督。這樣的人難免恃才傲物,再加上年高位重,更是看不起別人。最後,因為在雲南貪汙受賄,被和珅拉下了馬,被判了一個“斬監候”。

劉羅鍋的生平

劉墉,山東諸誠人,大學士劉統勳之子,著名書法家。乾隆十六年中進士,此後便官運亨通,曆任編修、工部尚書、直隸總督至體仁閣大學士,並在乾隆嘉慶兩朝任相國凡十一年,甚受皇帝寵幸。他的書法自成一體,作品貌豐骨勁,味厚神藏,不受古人牢籠,超然獨出,與公方綱、王文治、梁同書齊名為“清四大書家”。

從乾隆二十一年開始,劉墉被外放做地方官,此後二十餘年的絕大部分時間裏,他主要做地方官,由學政、知府,直至一方麵的督撫大員。在做地方官期間,他基本上還是秉承了乃父劉統勳的正直幹練、雷厲風行的行事風格。對科場積弊、官場惡習進行了力所能及的整頓,為百姓做了不少實事。乾隆三十四年,51歲的劉墉獲授江寧知府。此後,劉墉曆遷江西、陝西、江蘇。乾隆四十一年,乾隆念在劉統勳多年功績且劉墉確實堪用,授劉墉內閣學士,任四庫全書副總裁,繼而擢升為戶部右侍郎。乾隆四十五年,劉墉被授湖南巡撫,在位期間,劉墉一麵緝拿貪官,一麵稽查倉庫,督修城郭,籌糧開礦,救濟災民。因其政績卓著,乾隆四十七年,他被調入京出任督察院左都禦史,命在南書房行走。乾隆四十七年,劉墉任吏部尚書,期間奉旨審查山東巡撫國泰(皇妃的伯父)結黨營私、貪縱舞弊案,他不畏強權,據理力爭,終於使國泰伏法。

嘉慶二年,嘉慶授劉墉體仁閣大學士。嘉慶四年,劉墉奉旨審理和珅結黨營私、勒索納賄案,他不畏權勢,仔細地查明了和珅及其黨羽橫征暴斂、搜刮民財、貪汙等二十條大罪,並一一上報朝廷。不久,嘉慶帝授劉墉太子少保,充任會典館正總裁。

嘉慶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劉墉於北京驢市胡同家中逝世,享年86歲。劉墉去世後,嘉慶命劉墉的侄子劉環之整理劉墉的遺墨,後有《清愛堂石刻》四卷問世,另有《石庵詩集》問世。

沈德潛死後獲罪

沈德潛,清代著名詩選家,江南長洲人。近70歲時中進士,官至禮部侍郎,加尚書、太子太傅,死後諡號文愨。少有才學,以論詩、選詩聞名。他的詩受到乾隆帝的賞識,常與乾隆唱和並論及曆代詩的源流升降。沈德潛這種受到皇帝“隆遇”的特殊地位,使他的詩論和作品,風靡一時,影響甚大。乾隆四十三年,著名的文字獄——徐述夔《一柱樓詩》案起,此案波及很廣,處理極其嚴苛。沈德潛為徐述夔的作品曾經做過傳,乾隆以沈德潛受恩深重,居然如此悖逆,大為動怒,頓時下旨,將官爵諡典盡行革去,禦賜祭葬碑文一並撲毀。受沈德潛的牽連,他的子孫都遭到禁錮。

鐵將軍阿桂

阿桂,章佳氏,出生於康熙五十六年八月三日,是乾隆、嘉慶時期的重臣。阿桂是清代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人物,在他八十多年的人生經曆中,他曆經了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四個皇帝,其從政的時間則幾乎與乾隆皇帝當皇帝和太上皇的六十多年相當。

雍正十三年,18歲的阿桂成了國子監的大學生。乾隆三年中了舉人,從此以後,阿桂開始走上了仕途。初期,阿桂任大理寺丞,後來升至吏部員外郎,充軍機處章京。在仕途上,阿桂與其父親阿克敦一樣,也是能文能武、智勇雙全!阿桂一生幾乎都是在戰場上度過的,要說他的功績,首先就要從戰爭開始。

乾隆二十年,38歲的阿桂以參讚大臣的身份參加了清政府平定準噶爾部和大小和卓叛亂、統一新疆的戰爭。在戰爭中,阿桂十分注意新疆各地的生產情況。因此,戰爭剛一結束,阿桂在阿克蘇辦理善後事宜的同時,向清政府提出從南疆各地抽調維吾爾族農民和部分士兵到伊犁恢複農業生產的建議。清政府同意了他的這一建議。

在阿桂一生的戎馬生涯中,最為重要的戰役應該就是兩次出征大小金川了。乾隆十三年冬,乾隆皇帝命令八旗大軍出征大、小金川,內大臣、兵部尚書班第出督軍餉,阿桂從參軍事。可惜的是,這次的出征以失敗告終,阿桂也以貽誤軍機而被逮捕審查。次年,阿桂被釋放。第一次領兵出征大小金川就落得這麼個下場,讓阿桂長了不少見識。乾隆二十九年,乾隆皇帝命令阿桂由伊犁將軍調署四川總督。阿桂僅在大、小金川地區巡視之後,便被召回京師複命。阿桂第二次介入金川事件是在乾隆三十七年。此次,阿桂一舉蕩平了大、小金川。

乾隆四十一年四月,清軍班師回朝。回京後,阿桂的地位直線上升,短短五、六年的時間,他已經成為“綜理部務,讚襄樞要”的第一重臣了。在乾隆去世前的最後一段時間裏,阿桂一直在京城處理政務,度過了他人生的最後一段裏程。乾隆六十年,乾隆讓位給兒子嘉慶,次年,阿桂因身體不適休假養病,次年八月就病死了。

乾隆的愛將海蘭察

海蘭察,乾隆時著名將領,多拉爾氏。乾隆二十年隨軍入準噶爾,平阿睦爾撒納的叛亂。因功升任頭等侍衛大臣。三十二年,作為清軍先鋒入緬甸作戰。三十三年再度出師,屢建戰功。三十六年入大、小金川,平定小金川。後又隨從福康安平定大金川。四十六年,甘肅、青海回族、撒拉族發動起義,海蘭察隨軍前往鎮壓。此後,海蘭察一直跟隨福康安出生入死,立下了赫赫戰功。海蘭察深得福康安賞識,福康安屢任大帥,均以海蘭察為參讚大臣。封爵至一等超勇公。

乾隆立太子始末

乾隆的父親雍正帝開創了秘密立儲製後,乾隆也遵從父親的旨意,秘密立儲。在嘉慶之前,乾隆先後立過兩個皇太子。第一個是永璉,皇後富察氏所生,乾隆很喜歡,就冊立永璉為皇太子。書寫立儲的密旨,就收藏在乾清宮的正大光明匾的後麵。可惜永璉隻活了9歲就死了。於是乾隆又立了第二位皇太子叫永琮,永琮也是得病夭亡了。後來乾隆才立了第三個皇太子,就是皇十五子嘉慶。

關於立嘉慶帝的事情,很多人都對此心存疑問,嘉慶帝的母親在宮中的地位也不高,而且,嘉慶在皇子中的序位也不是很有利,也沒有立下過什麼功勞,為什麼他能成為儲君呢?

其實,顒琰能夠被立為皇太子,主要得益於乾隆的諸多皇子的早逝。乾隆雖兒子眾多,但大都早逝了。前兩位皇太子也都是早逝,後來,乾隆另立皇後後,這位皇後所生的兩個孩子永璄3歲就死了,而另一個嫡子也因為皇後的失寵而不可能享受嫡子的待遇了。除了這兩個皇後所生的孩子外,其他的皇子也都處在了同一個起跑線上。而在他被立為皇太子的時候,乾隆還活著的皇子隻有八阿哥、十一阿哥、十二阿哥,以及比嘉慶小的十七弟。這樣,嘉慶的機會就大了很多。

其次,嘉慶帝品行、學識、德行都比較突出,乾隆皇帝看多了為了皇位明爭暗鬥的情況,而對於嘉慶的這種比較寬厚的性格十分賞識,所以,乾隆才會立嘉慶為皇太子,同時,在暗中不動聲色的觀察他的一舉一動,有錯誤就幫他糾正,就這樣一步一步把他送上了皇位。

王望貪汙大案

乾隆後期,由於乾隆皇帝本人揮霍無度,大講排場,因而也就無法控製住各級官員的貪贓枉法。而被乾隆揪出來的最為有名的就是王亶望貪汙大案。以浙江巡撫王亶望為首的一些大小官員,通過“折捐冒賑”的手段,大肆貪汙,震驚朝野。自乾隆三十九年到乾隆四十六年,短短的七年間,這些官員貪汙的白銀多者達到一百多萬兩,少則也有幾千兩。乾隆帝聽聞後大為震驚,下令嚴厲查辦。王亶望被斬,陝甘總督被賜自盡,另有被斬或賜自盡者五十八人,發配邊疆五十七人,判處其他刑罰者多不勝數。

“十全老人”

乾隆五十七年,82歲的乾隆皇帝親撰《禦製十全記》,記述他認為是“十全大武揚”的“十全武功”,命軍機大臣將此文繕寫滿、漢、蒙、藏四種文字,建蓋碑亭,宣揚他的功德,他還稱自己為“十全老人”。

所謂的十全武功,實際上指乾隆在位時進行的十次戰爭:二次繳平準噶爾叛亂;一次平定回部叛亂;二次繳平大、小金川叛亂;一次平定台灣叛亂;征討緬甸、安南各一次;西藏二次受到廓爾喀的進攻;清政府兩次派大軍擊敗廓爾喀侵略軍。

乾隆的“十全武功”,情況不同,性質各異:有鎮壓民變,有平息叛亂,有揚兵耀武,有小題大做,有得不償失,有多管閑事,有維護正義,有反擊侵略。如新疆用兵三次,二次出征廓爾喀,這五次用兵對新疆、西藏的鞏固統一具有重大的曆史意義。但是,也有的用兵是小題大做,窮兵黷武。如大、小金川之役就是這樣的。

其實,這十次戰爭並非都是凱旋而歸的,也就是說這個十全並不全。第一次出征金川的時候,清軍大敗而歸,連阿桂也受到了牽連,被下獄問罪;出征安南,統帥孫士毅狼狽逃歸,提督許士亨戰死,全軍潰敗;初征廓爾喀,雙方並未正式交兵,欽差大臣還喪權納銀贖地,這怎麼能談到是大勝而歸呢?十全武功就有四次是戰敗的,怎麼能稱為是“十全武功”呢?

不管怎麼樣,乾隆的這十全武功確實對國內邊境少數民族的安定生活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可以說,意義是十分重大的。

六世班禪為何逝於北京

乾隆四十五年,乾隆皇帝70大壽,前來慶賀的不僅有王公大臣、外藩諸王公,還有來自雪域高原的六世班禪。七月二十一日,六世班禪來到北京,隆重的歡迎儀式後,他陪同乾隆皇帝遊覽了北京很多著名的風景名勝,同時還和乾隆皇帝講經談佛,兩人的交談十分愉快。本來,班禪打算在黃寺過冬,第二年再返回西藏,但沒有料到,十月下旬,班禪病重,後被診斷為天花。十一月初,班禪就圓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