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廉銀製度
養廉銀製度是雍正朝時期的關於官俸製度的一項重要改革。清朝初期,各地方官員的薪水很少,根本就不夠養家糊口的,更不用提還要辦公了,於是,這些官吏為了生存就產生了很多不利於老百姓的舉措來增加自己的收入。到了雍正朝,雍正帝為了改善這種狀況,便在雍正二年提出了養廉銀製度。養廉銀製度在一定程度上遏製了因低俸而產生的腐敗現象,但這個製度並不能從根本上杜絕腐敗,隻是一個揚湯止沸之舉而已。
寫叛詩的錢名士
錢名士,字亮工,江南人,他與年羹堯同年中了舉人。他之所以會被雍正收拾,也是因為年羹堯,雍正帝把他作為年羹堯的同黨重點打擊他。
其實,說錢名士是年羹堯的同黨真是冤枉他了,他其實和年羹堯沒什麼交情,如果非要拉上一點關係的話,就是他和年羹堯同年中了舉人。那麼為什麼雍正要把他當作年羹堯的同黨呢?事情是這樣的:雍正元年,青海羅卜藏丹津舉兵反叛,年羹堯奉命出征,他經數月的鏖戰,終於大敗了敵寇,立下了赫赫戰功。雍正非常高興,封他為一等公。第二年,年羹堯回京陛見皇帝,雍正為年羹堯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一時間,年羹堯可以說是風光無限。這個時候,很多小角色都想趁這個機會巴結年羹堯,所以大家都對他是極盡阿諛奉承之能事,錢名士也是這些人中的一個,他趁機做詩贈給年羹堯,詩中做稱讚年羹堯說:“分陝旌旗周召伯,從天鼓角漢將軍”,還有一首詩除了歌頌年羹堯外,還建言道:“鍾鼎名勒山河誓,番藏宜刊第二碑。”
雍正四年三月三十日,大學士上奏雍正:錢名士贈詩給年羹堯,除了歌頌年外,還把功勞記在年一個人的頭上,說什麼要在聖祖皇帝的“平藏碑”後再立一碑,真是大逆不道,應當革職。不久,雍正做出了指示:錢名士雖為人不妥,但其罪不至死。於是,把錢名士開除儒林,僅保留人籍,打發他回老家。雍正親書“名教罪人”四個大字賞賜給他,讓他掛在自己家的住宅上。
青海大捷
雍正元年夏天,羅卜藏丹津發動了公開的叛亂。針對這次叛亂,雍正帝采取了兩個措施:一方麵命人到羅卜藏丹津處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另一方麵派年羹堯加緊平叛。雍正帝命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嶽鍾琪為奮威將軍,參讚軍務。這兩位雍正朝的大將互相配合,運用“乘春草未生”、“搗其不備”的作戰方針,大敗了羅卜藏丹津部。而這次戰鬥,從開始到結束隻有十五天,往返隻用了兩個月。這就是青海大捷。
阿其那和塞思黑的來曆
雍正帝即位後,展開了一係列打擊他的政敵的行動,其中就包括他的八弟允禩和九弟允禟。允禩生於康熙二十年,在康熙的諸皇子中排行第八,他的生母是皇家的家奴,地位低微,但他自小聰明伶俐,工於心計,他不甘心因為母親的關係而屈居人之後,他想盡辦法討好父皇,而且盡可能的結交有利用價值的人為自己所用,在後期爭奪皇位的過程中,他是最主要的一支生力軍。他的九弟允禟、十弟和十四弟都曾依附於他,就連康熙的長子允都曾為他所用。但他的一切終於白費了,他沒有在皇位爭奪戰中獲得勝利,自然也就成了失敗者。
允禟生於康熙二十二年,是康熙的第九子,他的生母頗得康熙的寵愛,但他本人沒有什麼才華,所以在精明的康熙手下,自然也得不到重用,他隻好轉而依靠八哥來實現自己的野心。
雍正即位後,對他的這些弟弟們采取了不同的對待方式,他先是欲擒故縱,一年後,便開始打擊允禩一夥,他指責允禩一夥有不臣之心,將他們的骨幹革爵,兩年後,將允禟革除貝子爵位。
雍正四年正月初五,雍正召集諸王、貝勒、大臣傳諭:允禩狂妄到極點了,我一直在忍他,對他多有提拔,但他卻不知道感恩,隻一味地做出侵害皇權的事情,並且心存不滿,幽怨誹謗。令允禩開除宗室籍,同黨的允禟等也被開除宗籍。二月,雍正將允禩革除王爵,囚禁在高牆之內,並將其名字改為“阿其那”,滿文意思是“狗”。這年九月,允禩死於獄中。
與此同時,雍正將允禟發配青海,但他卻並不悔改,而是繼續與雍正對著幹。允禟的一切舉動都瞞不過雍正的眼睛,雍正三年,他將允禟囚禁在西寧。雍正四年四月,將其押解回京,並為其改名“塞思黑”,滿文是“豬”的意思。六月,允禟被押往保定監禁。當年的八月二十七日,允禟淒慘的結束了他的一生。
什麼是皇帝的年號
年號是封建帝王在位時紀年的名號,其使用無定製,一位皇帝一般用一個年號。清朝皇帝除了皇太極用了兩個年號外,其餘的皇帝都隻有一個年號。年號的使用始於西漢武帝劉徹建元元年,此前都以某帝王在位年頭紀年。新皇帝登基都會起一個新的年號,稱之為“改元”。年號用字一般都是祥瑞吉祥的詞彙,清朝皇帝的年號依次為:天命,(天聰,崇德),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
曾靜投書案
曾靜,湖南靖州人,曾靜投書案是雍正朝震驚朝野的大案,這個文弱書生是怎麼製造了這麼一起大案的呢?
說起這個還要先說一下呂留良,他是清初的反清義士,反清沒有成功後,他就在家裏以教書為業,後來又出家當了和尚。曾靜應試落榜後,在呂留良的兒子家中,發現了呂留良的書籍,讀了呂留良的書,他對呂留良十分敬佩,便派了自己的學生張熙去呂留良的老家浙江尋找他遺留下來的文稿。張熙到了浙江後,不僅找到了書稿,還找到了呂留良的兩個學生,他們在一起很談得來,曾靜也和這兩個人很談得來,他們一談到清朝的統治就很是義憤填膺,於是,他們就秘密商量怎麼推翻清王朝。
曾靜首先想到了時任陝甘總督的漢族大臣嶽鍾琪,他寫了一封信,派張熙去找嶽鍾琪,曾靜的信中列舉了雍正 “謀父”、“逼母”、“弑兄”、“屠弟”、“貪財”、“好殺”、“酗酒”、“淫色”、“懷疑誅忠”、“好諛任佞” 十大罪狀。但嶽鍾琪是一位忠臣,他是堅決不會聽從這些文弱書生的主意的,他騙得了張熙的信任,讓他說了實話,於是,嶽鍾琪就去湖南捉拿曾靜,同時也寫了一份奏折,報告了曾靜等人的謀反行為。
雍正收到報告後,非常氣憤,他命令刑部把曾靜押解來京受審,再經過一細察,雍正發現這個曾靜跟呂留良還有來往,便下令將呂留良開棺戮屍,又把呂留良的後代和他的學生滿門抄斬,還有一些呂留良的信徒也受到了牽連,被發配到邊境充軍。曾靜一看此事這麼嚴重,便服罪了。這就是“曾靜投書案”。
《大義覺迷錄》
曾靜投書案結束後,雍正帝把曾靜的口供集結成書,並在前麵加上了長長的按語,起名叫《大義覺迷錄》,並於雍正七年頒行天下,要天下所有的讀書人都要看此書。雍正在長長的按語中竭盡全力地論述自己是如何的對父母好,對兄弟好,告訴天下人,自己沒有做什麼虧心事,總之,就是把曾靜私下對自己散布的不利的謠言都一一駁斥。《大義覺迷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本反清的言論集,如果把握不好,很可能成為反清人士反對清朝的有力武器,所以,在雍正死後不到一個月,乾隆帝就處死了曾靜和張熙,並下令收回了《大義覺迷錄》。
多疑的雍正
雍正帝即位後,由於他即位的不確定性,他對於鞏固皇權尤其在意,也正是因為這個,導致雍正帝生性比較多疑,再加上在他剛即位時,皇宮的權力鬥爭還沒有結束,而且他也需要改革吏治,除舊迎新,雍正帝就在他的父親康熙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密折製度,使用密折的範圍也進一步擴大。
他先是下令增加了可以向皇帝直接上密折的人數,即將原來可以上奏官員的官階降低,除高官外,地方上高的官階如總督、巡撫等,低的官階如糧道、鹽道等都有直接上密折的權力,還有一些知府、皇家在外服務的家臣以及少數特準的知縣,也都可以直接給皇帝上密折。
這些官吏如果有需要密奏雍正知道的事,就把情況及時寫在折子上,由其家人或親信以最快的速度送到皇帝的手中,皇帝親自朱批後,再密封轉交給上奏人。在這一傳遞過程中,保密就成了比較重要的事情,為了進一步保證密折的機密,雍正還實行了一係列保密製度。雍正命令內廷人員特製皮匣或木匣,配上小鎖,發給密奏各官員,皇上和密奏人一人一把鑰匙,所以,隻有皇帝和這個上奏人才能夠打開這個匣子。
雍正在接到大臣的密折後,都是親自朱批,從來不假手於他人,為的就是保密。雍正又唯恐這些密折在轉回上奏人手裏後遺失,或是泄漏機密,他還規定各官員在收集了一定數量的朱批密折後,或是在每年的年底,一定把這些朱批的密折送還宮中,做永久性保管,這就是所謂的“恭繳朱批”。大臣在繳歸密折時,不能把密折的內容抄錄下來,也不能把皇帝的朱批抄錄下來,否則就要被治以重罪。
清朝的官服
清朝的官服是從明朝繼承來的,君臣的補服都用石青色,沒有花紋,品級由所綴的補子來區別。補子分圓補和方補,皇帝皇子親王郡王用四團圓補,貝勒貝子用兩團圓補,鎮國公以下的普通官員用方補。官員的補子是文禽武獸,文官: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雲雁,五品白鷳,六品鷺鷥,七品鮷,八品鵪鶉,九品練雀。武官:一品麒麟,二品獅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馬。
曹雪芹家被抄一案
曹雪芹,我們都知道他是《紅樓夢》的作者,但有關他的身世和家庭,恐怕知道的人不是很多。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所寫的金陵賈、史、王、薛其實就是以他們自己家為原型的。曹雪芹的曾祖父、祖父、父親都官至江寧織造,到他祖父的時候,曹家最是輝煌,康熙帝六次南巡,他的祖父曹寅接駕四次。他的祖父去世後,他的父親曹繼承了江寧織造的差使。康熙帝對曹頗為賞識,可惜他在康熙五十四年死了,康熙帝憐憫曹寅兩世孤孀無人奉養,下令把曹荃的兒子曹過繼給曹寅之妻為子,並擔任江寧織造的職務。
康熙去世後,雍正繼承了皇位。雍正帝於雍正元年下令全國上下清理錢糧,這項財政審計清查持久地開展起來。不久就查出了江寧織造曹虧空庫銀,曹於雍正元年年末,給戶部打報告,請求用三年時間將虧欠庫銀補上,基於對曹家的一向恩寵,雍正同意了曹的這一請求。
時間過去了將近一年,曹並沒有盡力地賠補虧空,於是在雍正二年,雍正帝又派兩江總督查弼納等人,再次對江寧織造曹虧空庫銀一案進行審計,要求“清理具題”。兩江總督不敢怠慢,仔細審查,最後他們得出的結果就是“款項虧空甚多”。這個時候,如果曹是個聰明人的話,他就應該盡力賠補虧空了,但可惜的是,此後曹還是沒有盡全力賠補庫銀,雍正帝也一再延長賠補期限,並沒有嚴厲製裁。
雍正五年,曹在虧空庫銀尚未賠補完的情況下,又一次違法犯罪。一次,曹解運江寧、蘇州、杭州三織造處所辦的綢緞進京,一路走來到達山東省長清縣驛站時,曹在規定的費用開支標準外,還向驛站多要了“夫馬、程儀、騾價等項銀兩”。山東巡撫塞楞額並不買曹的賬,他將曹的這一違法行為報告給了朝廷,雍正帝本來就已經對曹忍之又忍了,這次實在是不能再縱容他了,便下令審訊曹,於是,新賬舊賬一塊兒算,雍正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雍正帝傳旨查抄曹家,沒收所有財產。此後,也就是《紅樓夢》書中所說寫的賈家家道沒落的事情了。
曹雪芹和《紅樓夢》
曹雪芹,清代著名小說家。康熙年間,從曾祖父曹璽起,三代四人世襲江寧織造六十年,成了煊赫一時的貴族世家。後因清宮內部鬥爭激烈,其父被株連,獲罪削官,家產被抄,家道日漸衰微。曹雪芹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貧困。《紅樓夢》寫於曹雪芹淒涼困苦的晚年,原名《石頭記》,基本定稿八十回,曾以手抄本流傳。1791年,程偉元、高鶚第一次以活字版印刷出版,全書一百二十回,書名改為《紅樓夢》。
雍正三子弘時為何被囚
雍正三子弘時出生於康熙四十三年,生母是李氏。弘時16歲的時候結婚,並在一年後得一子。對於雍正這個業已成年,而且娶妻生子的兒子,記錄雍正一生比較重要的官修編年體史書《清世宗實錄》裏居然連他的名字也沒有,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弘時不得父親的喜愛由來已久,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冊封首批親王的世子時,康熙的三子胤祉的兒子弘晟、五子胤祺的兒子弘升都封為世子,隻有四子胤的兒子弘時沒有受封,這讓弘時非常難堪。在康熙的二十四個兒子中,被封為最高爵位和碩親王的隻有三人,就是胤祉、胤和胤祺,既然另兩位的兒子都封為承嗣親王世子,那麼時年19歲,已經娶妻生子,又是胤的現存長子的弘時為什麼會沒有受封呢?這顯然是因為胤看他沒有什麼才幹,沒有什麼前途,所以才沒有向康熙請封。而此時,不過是弘曆牡丹台首謁皇祖不過兩個月的時間,這就說明,雍正心中已經比較屬意弘曆繼承皇位了。
那麼對此已經非常絕望的弘時采取了什麼行動呢?他犯了最大的一個錯誤,就是與雍正為敵。而以雍正的個性來說,他是決不會顧念到父子之情而手軟的人,他必然會為了維護弘曆的皇位而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
雍正四年二月二十八日,雍正下了一道諭旨,諭旨中說:弘時這個人不能留在宮中,現在將他過繼給允禩為兒子,現在允禩已經被逐出宗室了,並且被撤黃帶,玉牒也已除名,那麼弘時也應該如此。允禩是雍正的政敵,在雍正四年已經被雍正圈禁,並在當年的九月去世了,雍正這樣處置弘時,不僅說明與他沒有父子關係了,而且還連愛新覺羅的姓氏也剝奪了。
其後,弘時懷著對自己父親的深仇大恨鬱鬱而終。到底弘時之死是不是雍正親手所為,現在已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弘時的死與雍正是肯定脫不了幹係的。
吏部的職能是什麼
清朝吏部負責全國文官品秩、銓敘、科考、黜陟和封授。最高長官為尚書(從一品)、左右侍郎(正二品),屬官有郎中(正五品)、員外郎(從五品)、主事(正六品)等。吏部下設文選清吏司,負責文官品級,並開列考授、揀選、升調等事;考功清吏司,負責文官的處分和議敘,定期對官員進行京察、大計的考核等;稽勳清吏司,負責管理文官的丁憂、守製、老病、終養等事;驗封清吏司,負責統理官員的世爵、士官世職、文官封恤、文武官恩蔭等事。
十四阿哥允的不幸
允禵是康熙的第十四子,他的生母是孝恭仁皇後,他在康熙末年的時候,比較受康熙的重用,曾被封為撫遠大將軍,有些朝臣甚至認為允禵在關鍵時刻被封為大將軍是康熙想立他為帝的意思。可惜,他在最後的皇位鬥爭中失敗了,成者王敗者寇,這位昔日的大將軍成了新君的階下囚,直到雍正去世後,允禵才恢複自由。
允禵是雍正的一母所生的兄弟,雖然是同母兄弟,但他們兄弟二人卻並不是很親熱,相反,允禵與八哥允禩的關係比較密切,所以,在康熙晚年,允禵無可避免地卷入了皇權鬥爭的漩渦中了。
在康熙的眾多皇子中,隻有允禵被授予有實權的大將軍,所以,朝廷都認為這是康熙對他信任的表現,所以,原來支持允禩奪位的人都轉而來支持允禵,而允禵也趁此機會籠絡有才人士,以壯大自己的實力。
允禵在西北五年,一直沒有回過京師,一直到康熙去世,他才被雍正召回。允禵對雍正的即位很不服氣,他一直覺得康熙對他是比較信任的,繼承皇位的應該是他。他回京師後,對雍正表現得很不客氣,不行君臣之禮。而雍正剛剛即位,不好對這位戰功赫赫的弟弟太過分,於是便采取籠絡的手段,命允禵留景陵侍大祭,這實際上就是奪了他的兵權。雍正元年三四月之交,雍正送康熙靈柩至景陵,傳旨訓允禵,允禵不服,允禩怕事情鬧大,要允禵跪受,允禵這才接受了。事後,雍正在回京時,囑咐允禵看守景陵,還讓副將李如柏看守允禵,不讓他去陵寢,這就等於把允禵軟禁了。
雍正和允禵的母親仁壽皇太後想念小兒子,讓雍正把允禵放回來,但雍正不準,仁壽皇太後一氣之下得了病,沒多長時間就去世了。
雍正三年三月,雍正將允禵降為固山貝子。到了雍正四年五月,雍正將允禵從景陵撤回,以惑眾等罪名,將允禵囚禁在景山壽皇殿,直至雍正去世後,他才獲得自由。
戶部的職能是什麼
清朝的戶部相當於現在的財政部,是政府的財政中樞,掌管著全國“地政”、“版籍”、賦稅課征、俸餉發放、倉庫收支等事。最高長官也是尚書和左右侍郎,屬官有郎中、員外郎和主事。戶部屬下按各省分成十四個清吏司,如江南清吏司、湖廣清吏司等。分別審核該管地區地丁錢糧等。此外,戶部還設有八旗俸餉處,專管八旗官兵俸餉、賞恤、戶籍檔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