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太宗皇太極(2 / 3)

天聰六年,在阿敏和莽古爾泰相繼獲罪後,代善看出了形勢對自己不妙,便主動提出讓皇太極“麵南獨坐”,從此代善更加小心謹慎了。

天聰九年,多爾袞和豪格等率大軍攻打蒙古五部,大獲全勝,俘獲了一些年輕貌美的蒙古福晉、格格。回朝後,皇太極大喜,允許這些貝勒在這些蒙古婦女中挑選喜歡之人。代善看中了富有而美麗的蘇泰,他明知皇太極已將蘇泰許給濟爾哈朗,但還是要求娶蘇泰,皇太極隻得敷衍了過去。但此後,代善又多次提到要娶蘇泰的事,皇太極都沒有答應他,他對此一直耿耿於懷。

還有一樁婚事也掀起了軒然大波,豪格也娶了一位蒙古福晉,這惹惱了皇太極的姐姐——哈達公主莽古濟。莽古濟有一女嫁給了豪格,對於豪格的再娶,莽古濟很是生氣,並把怒氣遷移到同意豪格再娶的皇太極身上。莽古濟的怨恨引起了代善的共鳴,一次,莽古濟路過代善家門前,代善讓自己的福晉去請莽古濟到自己的家中設宴款待。皇太極聽說此事後,非常惱火,他召集諸貝勒商討代善的事情,擬對他進行處罰,但諸貝勒齊為他求情,皇太極便從輕發落,下令免革代善的貝勒之職,其他處罰照舊。自此以後,代善發誓效忠皇太極,就這樣,代善終於被皇太極收服了。

紫禁城寧壽宮的九龍壁

紫禁城寧壽宮是乾隆做太上皇時使用的宮殿,在寧壽宮的最南端,有一座坐南向北用彩色琉璃磚瓦燒製的照壁,由於上麵雕塑著九條巨龍,所以俗稱九龍壁。它始建於乾隆三十六年,完成於乾隆四十一年。九龍壁高3.5米,壁麵寬29.4米,高2.6米,壁麵共用二百七十個燒成的琉璃塑塊拚接而成。封建社會的統治者崇尚“九五”之數,所以雕塑上有九條蛟龍。除了寧壽宮的九龍壁外,我國現存的還有兩處九龍壁,一處是北海公園的九龍壁(乾隆初年燒製),另一處是山西大同的九龍壁(明代洪武年間燒製)。

皇太極與多爾袞的角逐

皇太極是一個很善於用人的皇帝,在有了範文程這樣的文官後,他還需要一個武將。這個時候,多爾袞出現在了他的麵前。

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大妃阿巴亥所生,在努爾哈赤還活著的時候很受寵愛,努爾哈赤把兩黃旗交給了他掌管,這是多麼大的榮耀。皇太極登上王位後,強行用兩白旗與多爾袞的兩黃旗交換。這時的皇太極已經有了控製多爾袞的意思,但令他想不到的是,多爾袞19歲開始帶兵打仗,屢戰屢勝,儼然成了他手裏的一員大將。這讓皇太極很為難,用他吧,怕威脅到自己的地位,不用吧,又找不出像他這麼好的武將。想來想去,皇太極想出了一個好方法,就是采用既用又壓的策略。他先是重用多爾袞,所有的方麵都能表現出來皇太極對他的重用,而多爾袞也很爭氣,在以後的諸多戰爭中,都大勝而歸,也為大清的取得天下立下了功勞。但是,多爾袞並沒有忘記皇太極的殺母之仇,有意無意之間總是與皇太極發生摩擦。在錦州大戰中,因為用兵的問題,皇太極氣憤之餘,把多爾袞降為郡王,而且不讓他入朝議政辦公,直到一個月後,才讓他重新入朝辦事。

其實,多爾袞之所以要在錦州大戰中跟皇太極起衝突,主要也是考慮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他是擔心自己的兩白旗人馬在這次大戰中損傷太多,為了保存實力才做了這個決定。而皇太極也正是基於削弱多爾袞的軍事實力的原因才下了這樣的命令。多爾袞犯錯誤後,皇太極心裏是高興的,終於可以打擊一下多爾袞,但畢竟帥才難得,他還是做出了讓步,免了多爾袞一死。

經過這件事後,多爾袞知道天子畢竟是天子,更加小心翼翼,在皇太極在位之年,都沒有表露過二心。

皇太極得到的玉璽是真的嗎

皇太極打敗元代後裔林丹汗,從他手裏得到了一方傳國玉璽,據說這是從秦始皇時代傳下來的傳國玉璽。但是,這一玉璽到了乾隆朝竟被鑒定為偽造品。其實,有關於傳國玉璽的事情,從秦代以後的諸朝,都沒有一位帝王得到真的。為了這塊玉璽,很多英雄豪傑和做皇帝夢的人上演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故事,但到頭來竟誰也沒得到真的,這真是一個天大的笑話啊。

莽古濟緣何被殺

莽古濟是什麼人?她是努爾哈赤與繼妃富察氏所生的女兒,大貝勒莽古爾泰和貝勒德格類的同胞姐妹,比莽古爾泰小3歲,比德格類大6歲。明萬曆二十九年,努爾哈赤原準備把她嫁給哈達部貝勒孟格布祿。後因孟格布祿與努爾哈赤侍妾通奸,又想謀反,被努爾哈赤一怒之下殺掉。為了籠絡哈達部的人心,努爾哈赤把她嫁給了孟格布祿的兒子武爾古岱,她因此被稱為“哈達公主”或“哈達格格”。這一年,她12歲。天命末年,武爾古岱病逝後,莽古濟長年守寡,直到皇太極登基,才又把她改嫁到蒙古敖漢部的博爾濟吉特氏瑣諾木杜棱。

莽古濟有兩個女兒,其中一個嫁給了豪格,後來,因為打敗了林丹汗,豪格又娶了一位蒙古福晉,莽古濟自然心中有氣,但她沒有對豪格發泄,而是對著同意豪格娶蒙古福晉的皇太極發泄。莽古濟的發泄很讓皇太極下不來台,一氣之下,召集了諸貝勒商議怎麼處置莽古濟。諸貝勒決定:革去莽古濟的公主名號和其夫的濟農名號,貶為庶民;沒收其部屬和賜予的土地。皇太極還補充了一道特殊規定:今後所有親戚,不許與莽古濟往來,否則,處罰不貸。莽古濟一家就被徹底地 孤立起來了。

這個風波剛剛平息,新的風波又起來了。天聰九年底,大貝勒莽古爾泰生前與妹妹莽古濟、弟弟德格類謀逆一案被莽古濟的家人舉報。諸貝勒商議後認為:元凶莽古爾泰大逆不道,本應淩遲處死,但莽古爾泰與弟弟德格類已死,於是決定將兩人的墳墓平毀,骸骨拋灑,將莽古濟以及她的兒子處死。

莽古濟懷著對兩個女兒的無限牽掛而被送上了黃泉路,同時被處死的還有莽古爾泰的三個兒子、莽古爾泰與莽古濟的同母異父兄長昂阿拉、努爾哈赤繼妃富察氏所生的十六子費揚古以及正藍旗的將士一千餘人。

清朝皇帝的飲食規矩

皇帝飲食不像普通百姓叫吃飯,而是叫傳膳、進膳、用膳,而為皇帝做飯的地方就叫作禦膳房,這個名字隻能皇帝自己用,太子等人的隻能叫“飯房”。後妃的日常飲食由各宮的廚房自己承擔。皇帝用膳的地方大多在寢宮和日常生活的地方,每天的正餐為早膳和晚膳兩餐。早膳在6點到8點前後,晚膳在12點到14點左右,另有酒膳、小吃多在下午和晚上,時間不定。一般情況下,皇帝是單獨用餐,餐後會把菜賞給皇子、嬪妃、大臣等人。

嶽托獲罪

嶽托是代善的兒子,是世襲的克勤郡王,是大清的鐵帽子王之一。他很早就投身戎馬,由於作戰勇猛,又有智謀,被授予台吉,繼而被封為貝勒。最後因軍功被封為親王,主管兵部。作為代善的長子,嶽托不光繼承了父親的智勇,同時也為大清的繁榮做出了貢獻。雖然他有不可抹殺的戰功,但他也因為幾次疏忽,而幾次獲罪,當然也都被豁免了。

早在努爾哈赤時代,嶽托就曾因為一次事件而被努爾哈赤懲罰。一次,濟爾哈朗、宰桑武和嶽托、碩托,因取得扈爾漢分與的財物而獲罪,努爾哈赤命他們在赫圖阿拉羞辱,並劃地為牢,監禁三天三夜。他還親自去幽坐的地方,叱責諸侄孫,向他們臉上啐唾沫。努爾哈赤如此大動肝火,故作姿態,顯然是想利用這件區區的瑣事,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既懲儆了子侄,又嚴誡了諸臣。

崇德元年(1636),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清。當年四月,便封軍功卓著的嶽托為成親王。但不久之後,嶽托被指控包庇莽古爾泰、碩托,以及離間濟爾哈朗、豪格,於是皇太極召集眾貝勒、親王商議此事的處理方法,最後,大家議定嶽托為死罪。但是皇太極寬恕了嶽托,隻是降為貝勒,罷免了他兵部的職務。沒過多久,又重新起用,掌管兵部事務。其實,這次的事件,隻是權力鬥爭的產物而已。嶽托同他父親代善一樣,因功權過大遭致嫉妒,而皇太極也借此削弱他們的實力及離間與他人的關係,就這麼一打一拉,代善父子就被牢牢控製在了皇太極的手中。

崇德二年八月,皇太極命令左右兩翼八旗軍比較射箭,嶽托表示不能執弓,皇太極再三勸說,嶽托才不情願地拉弓,但弓卻墮地達五次之多,於是他便將弓擲出了很遠。他的這一舉動讓眾人吃驚不小,諸王貝勒紛紛指責嶽托驕慢,應當處死。但皇太極再次寬恕了嶽托,隻是將他降為貝子,罰銀五千兩。

皇帝飲食的規格

清朝皇宮中每一個身份的人的飲食都有一定的規格,不得逾越。皇帝的每日飲食規格是:盤肉22斤,湯肉5斤,豬油1斤,羊2隻,雞5隻,鴨3隻,白菜、菠菜、香菜、芹菜、韭菜共19斤,大蘿卜、水蘿卜、胡蘿卜共60個,包瓜、冬瓜各1個,苤藍、蕹菜各5個(6斤),蔥6斤,玉泉酒4兩,醬和清醬各3斤,醋2斤。早晚隨膳餑餑8盤,每盤30個,香油1斤,芝麻1合5勺,澄沙3合,白糖、核桃仁、黑棗各12兩。茶、乳不計量,牛乳100斤,玉泉水12罐,乳油1斤,茶葉75包。

姑侄三人同侍一夫的奇觀

皇太極為爭取蒙古盟軍,冊封了五位蒙古女子為地位顯赫的五宮後妃。這五位後妃,有三位是姑侄關係,姑侄同侍一夫,這在大清的曆史上也可算是一段“佳話”。

天聰十年(1636年),皇太極登上大清皇帝的寶座,改元稱帝,並建高台之上五宮。崇德元年(1636年)五月,皇太極仿明製欽定後妃名號,並舉行了隆重的冊封儀式。其中冊封:哲哲居清寧宮為國君福晉;海蘭珠居東關雎宮,為東宮大福晉;娜木鍾居西麟趾宮,為西宮大福晉;巴特瑪·璪居東衍慶宮,為東次宮福晉;布木布泰居西永福宮,為西次宮福晉。

這三位姑侄關係的後妃,分別是皇後哲哲,關雎宮的海蘭珠,永福宮的布木布泰。哲哲是兩位妃子的姑姑。為什麼皇太極會娶這麼多的蒙古女子呢?這當然是基於政治考慮了。

天聰九年(1635年),皇太極打敗察哈爾林丹汗,統一了漠南蒙古。在戰爭中,科爾沁蒙古一直是一支忠實的盟軍,立下汗馬功勞。他們為了表示自己的忠誠,還把自己的女兒送給了皇太極作為後妃。哲哲,也就是孝端文皇後是蒙古科爾沁貝勒莽古思的女兒,屬博爾濟吉特氏,明萬曆四十二年嫁給了皇太極,這門親事是努爾哈赤定的。因蒙古科爾沁部歸附最早、關係最為親密,故皇太極在稱帝時冊封她為皇後。布木布泰,就是孝莊文皇後是蒙古科爾沁貝勒宰桑的女兒,哲哲皇後的侄女,她在天啟五年嫁給了皇太極,這門親事是哲哲皇後定的。海蘭珠是孝莊文皇後的姐姐,天聰八年嫁給皇太極,之所以讓海蘭珠嫁給皇太極,是因為之前孝端文皇後和孝莊文皇後都沒有生育兒子,所以,蒙古科爾沁部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而送了第三位他們的姑娘。

皇後飲食的規格

清朝皇宮中,皇帝的飲食規格是最高的,皇後要比皇帝低一個級別。皇後的每日飲食規格是:盤肉16斤,菜肉10斤,雞鴨各1隻,各種菜20斤13兩,各種蘿卜20個,冬瓜1個,幹閉蕹菜5個,蔥2斤,醬1斤8兩,清醬2斤,醋1斤。早晚餑餑4盤,牛奶50斤,玉泉水12罐,茶葉12包。

海蘭珠緣何受寵

宸妃是蒙古科爾沁貝勒宰桑的女兒,生於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比莊妃大4歲。天聰八年(1634年),其兄吳克善親自送海蘭珠到盛京,與皇太極成婚,當時的海蘭珠已過了妙齡,但卻更顯成熟女人的豐滿、嬌豔、柔弱,這相對於精明的莊妃來說,自然更能吸引皇太極的目光,因此,她入宮後備受皇太極的寵愛,兩人情投意合,幾乎形影不離。有一句話可以證明皇太極對她的寵愛程度,皇太極曾經說過,如果不是發過誓“永不拋棄哲哲”,他真想將海蘭珠立為皇後。這是怎樣的一份恩寵啊。

崇德元年,冊封後妃時,皇太極以古代名妃常用的封號,封海蘭珠為“宸妃”。以《詩經》中象征愛情的詩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將宸妃居住的寢宮命名為“關雎宮”。宸妃的地位在五宮中位居第二,僅次於其姑母孝端文皇後。

崇德二年,宸妃為皇太極生下了皇八子,皇太極欣喜若狂,很快就決定立這個嬰兒為皇位繼承人,大宴群臣,並且破天荒地頒布了大清朝第一道大赦令。無奈此子福薄命短,來到人世間剛半年,還沒來得及為他取名字便夭亡了。愛子的死,給皇太極和宸妃以沉重的精神打擊。宸妃所遭到的打擊尤重,整日鬱鬱寡歡,終於憂悶成病。

崇德六年,久病的宸妃已經進入彌留狀態,此時的皇太極正在鬆山戰場上指揮作戰,他得知宸妃病危的消息後,立即日夜兼程趕回了盛京,但遺憾的是,當他進入關雎宮時,他最寵愛的宸妃已經離開他了,終年33歲。自己最寵愛的妃子離自己而去,傷心欲絕的皇太極幾乎寢食俱廢,痛苦的時候以至於昏死了過去,經過禦醫的緊急搶救,才漸漸蘇醒過來。為表示對愛妃的悼念,皇太極為宸妃舉行了隆重的喪禮,賜諡號為敏惠恭和元妃,這是清代妃子諡號中字數最多的。宸妃死後不到兩年,皇太極也命歸九泉了。皇太極對宸妃這種真情篤意,在曆朝皇帝中都是少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