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刻版印書(2 / 2)

陳數聽完吳滄海的話,知道吳滄海雖然剛剛不發一言,但也不是沒有想法和主意的,回頭一想,吳滄海說的倒也不差,印書的事情才剛剛開始,憑借吳滄海的一流的筆刀技藝,還怕印不出好書,還怕掙不到錢。還是自己有些冒進了,陳數紅著臉,撓撓腦袋,不好意思道:“從前幫劉伯印報,和這印書相比都是小打小鬧,突然有了筆大生意,確實是有些腦子發熱了,吳兄弟說的對,你放心,我定把這些事情做好。吳兄弟不能把所有的時間放在刻版和行醫上,提高修為那才是硬道理,我們報館,不書局的興衰就看吳兄弟的了。”

吳滄海點了點頭,卻不願反駁陳數的話,書局能不能發展還是要看書印的好不好,這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這需要各方各麵的人共同參與和協作,這陳數就起到很好的組織作用。而自己的元力修為卻和印書的好壞一點關係也沒有,在世人眼裏,修為越高越受人尊敬,越好辦事,這種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不是一時半會能改的。

二人商議好一應事情,約定下時間,陳數去忙印書的準備工作,吳滄海也回到家中,準備好好將這刻版本的事情做好。畢竟是自己接手報館的第一單生意,吳滄海要把這筆生意做好,也好讓劉伯離開京都前能放心。至於到神廟擺攤的事情,等忙過這段時間再說,不過擺醫攤畢竟是來京都的權宜之法,總不能總這麼幹下去,找個合適的房子,開個醫館才是正事,不過這些事情都不能急,報館正是用錢的時候,一切等忙過這一陣再說。

一連數日,吳滄海隻是在家中用心刻製印版,手中的書稿有七十多頁,吳滄海看著厚厚的一摞刻版,多日的辛苦沒有白費。其間也寫壞了些,不過也都從新刻過。書的封皮簡單,不過幾個大些的字而已。吳滄海想了想,若是擺在店鋪中,雖然也算不錯,但總是感覺有些單調,他看到桌上的一個小食盒。這個食盒還是沈青荷送糕點時用的,糕點在來京都的路上就吃完了,不過盒子吳滄海卻保留著。吳滄海拿起盒子,也不知道沈青荷現在怎麼樣了,吳滄海撫摸著雕著簡單花式的盒麵,想了想。放下盒子,拿起筆刀,在那封麵版紙上安這盒子上的圖樣,將花式刻畫在版紙上。吳滄海心無旁騖,刻畫起來倒是一揮而就,想想怕那書商不能接受,又刻了張普通的封皮版紙。

到了約定的日子,吳滄海用過早飯,來到報館,報館來了幾個生麵孔,想來是陳數找來的人手,吳滄海在屋內喝茶,有小廝跑去找陳數。不多時,陳數和那書商一起進了報館。陳數看到吳滄海,笑著說道:“吳兄弟來的倒早,等了一會了吧,刻好的版紙可是帶來了?”

“自然帶著,就等驗看一下,可還能用。”吳滄海一邊說,一邊從褡褳裏取出卷成圓筒的版紙。

陳數接過版紙,書商也湊過來驗看,“居然都刻完了。真是神速。”見字跡清秀,排版整齊,書寫流暢,那書商一邊看一邊說“好”。一連說了幾個好來。翻到最後看到居然有兩個版本的封皮,其中一個居然還繪有花邊,頗為驚奇,要知道筆刀手寫字多,繪畫少,這繪畫的難度比寫字可大了不是一星半點兒,看那筆法流暢,繪製之人一定是有不錯的繪畫功底,通過這些可以看出這個筆刀手的水平可謂頂尖。

“不知道這封皮是用這有花的還是沒花的?”吳滄海問道。

“當然用這有花的,花版的初學讀本,我想著就覺得奢侈,陳掌櫃,我看別用白紙印了,用白桑紙吧,這批書定然是精品。

“這個你說了算,不過我就怕白桑紙印的價錢太高,畢竟隻是初學讀本而已。”陳數有些猶豫。

“哈哈,陳老弟還是對這印書一行了解的少了,這書隻要好,自然有人買,這世界上愛書人多了去,誰不想家裏有那麼幾本精品書。”那書商高興的說著,“我看二位也是想做著印書一行,有吳兄弟這麼出色的筆刀手那是一點問題也沒有的,還隻希望以後能幫二位銷售。”

陳數應道,“這個沒問題,我們也想借助朋友們的力量迅速打開局麵。”

雖然隻是這麼一句話,那書商還是很高興,三人一起到後院試印了幾張,張張質量都是極好的。事情順利,三人自然話多,又胡亂扯了些印書賣書的事,吳滄海也向這書商學習不少生意上的經驗,談起做生意,那書商可謂口若懸河,並不藏私,吳滄海不由對這個油光滿麵的胖子高看些,看來各行各業都有門道的,吳滄海才用心記住這個胖子名號,徐懷徐老板,經營紙張書籍等。

徐懷又拉陳數吳滄海到外城的一家名叫君子來的酒館,三人推杯換盞,關係又拉近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