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以徐州為中心,在東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臨城 (今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一次大規模進攻戰役。當時集結在這個地區的國民黨軍共80萬人,其中包括4個兵團、3個綏靖區。我軍參戰的華東野戰軍有16個縱隊、中原野戰軍有7個縱隊和地方武裝共計60餘萬人。戰役發起前,黨中央指示由鄧小平、劉伯承、陳毅、譚震林等組成總前委,統一指揮兩個野戰軍協同作戰。戰役采取分割孤立、各個圍殲的戰役方針。於11月6日起,到22日,華東野戰軍在徐州以東的新安鎮、碾莊地區,利用敵第3綏靖區何基灃、張克俠 (均為中國地下黨員)率部起義敞開的防區,迅速圍殲敵黃伯韜的第七兵團約17萬餘人。同時,中原野戰軍殲敵1個師,攻占宿縣,並將從河南確山馳援的國民黨軍精銳的第十二兵團阻於宿縣西南地區。11月23日至12月15日,我軍在宿縣西南雙堆集地區圍殲了敵第十二兵團,殲敵12萬人。與此同時,華東野戰軍在中原野戰軍一部的協同下,采取大包圍動作,不斷壓縮包圍圈,將杜聿明率領的3個兵團壓縮在青龍集、陳官莊地區,殲滅了妄圖突圍的孫元良的第十六兵團。此時,為配合平津戰役,穩住平津之敵,我軍從12月16日至1949年1月5日轉入戰場休整。當平津戰場我軍對敵完成戰略迂回,徹底切斷華北之敵的退路後,我軍於1月6日至10日,全殲被圍的杜聿明集團的第二、第十三兵團,俘敵徐州 “剿總”副總司令杜聿明,斃敵第二兵團司令邱清泉。至此,曆時65天的淮海戰役勝利結束,共殲敵55.5萬人,解放了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國民黨反動集團從此陷入土崩瓦解的狀態。
淮海戰役(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