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儒師去(2 / 3)

“先生……”

東來有些哽咽,這近年來,這位先生耳提麵命,委實教了他不少東西,至少讓他心中的孤獨少了許多,更重要的是,透過他的口中,東來知道了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世界!

這處地界,換做太曾玄黃天,分為東陸,西陸,南陸,北陸,中陸。天上星辰與地球能見到的一般無二,甚至名字也一模一樣,神話傳說大多類似,但大陸的地形地貌地名卻全然差了。還有曆史也是這般。華族,西戎,北狄,東夷,南蠻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之下,更恐怖的是,妖魔鬼怪,神仙佛巫也夾雜其中。

傳聞上古,有祖龍聖人開天辟地,以自己的身軀開辟太曾玄黃天,又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中央麒麟五神將鎮守天地五方。祖龍身上攜帶的血脈經過化生池化生,演變為人,巫,妖,魔等諸族。經過億萬年的混戰,人族崛起,成為大陸的主流。

而現在大半個大陸,便是由人族的皇朝虞朝統治著。其他諸族,或是承認人族的統治,偏安一隅,或者躲到人族不能去的地方繼續反抗。但大約是三百年前,五陸宗派與各國國主簽訂了盟約,諸族再也不能妄動刀兵,否則,便會受到各大宗派的聯手打壓!這樣一來,盡管小規模戰事不斷,但大規模的戰爭委實再也沒有出現。便是許多人族的新生兒,也隻聞妖魔之名,不見妖魔之身。

東來所在的焚香山,便是中陸不起眼的一座小山,隸屬於虞朝九歌郡平昌縣府,但土地貧瘠,山林廣袤,生產木材皮毛及藥草,所以,山脈附近數十個村莊,多以獵戶和采藥客為主。東來所在的王家村是此地為數不多的純農家村莊。即便是他們,平日裏一日也僅得兩餐,一年之中,少說也有三五十日在饑餓中度過。

造成這樣的原因很簡單,天災人禍,但大家都說,很大程度都是因為稅賦!土地的產量本就有限,朝廷還要科以重稅,再交了租子等其他東西,普通農人最多能得兩成糧食,這點糧,夠吃個屁!

而左相此次便是要策劃改了這稅賦。李臻禹此次便是要去參與這件大事。

“癡兒,何故做此小兒女姿態?”李臻禹放下手中書卷,摸著東來的腦袋,“你也知道,為了抵抗外敵,虞朝曆來稅賦都相當重。但外敵即去,太平已兩百餘年,再用這種稅賦製度就不太合適了。況且,這種稅製,有權有勢的人能想方設法的逃稅漏稅,偏偏貧困之家沒有絲毫辦法,要麼餓死,要麼反抗。”

“窮者無立錐之地,有人卻錦衣玉食,長此以往,勢必出大亂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大亂一起,當年妖魔肆掠,人族蒙難的舊事又要發生!這正是我輩儒者挺身而出的時候!為師不可不往!這《智世策》傳承久遠,內中包羅萬象,你外拙內秀,正是傳承此書的合適人選。為師便是要拜托你將此書保存下來,傳承下去,怎麼,難道你不願接?”

東來哪裏不知道,李臻禹這其實是在交代後事。雙眼一紅,他還是接下了那《智世策》。

經曆過信息大爆炸時代,東來知道的事情其實比李臻禹多得多,至少這些朝堂上的陰謀詭計,戰場上的軍陣之術,為人的智慧等等,他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若不是因為這個,李臻禹也不會收他為徒。

但正是因為這樣,結合自己知道的東西,東來才敢肯定,左相此次謀劃必定失敗,李臻禹此次前去,必定徒勞無功,而依他的性子,多半便要慷慨赴義,唱一曲絕響。

這讓東來於心何忍!

“先生,東來敢問一句,你真的要去趟這趟渾水麼?你難道不知道……”

“無須多言!”李臻禹已經猜到了東來到底要說什麼,“求仁得仁,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東來,你不必勸我。反倒是你自己要小心,不要被我殃及池魚。你小財神如今的名號,可比我這個剛君子的名頭響亮多了!”

這話倒也沒錯,傳說小財神點石成金,胸中全是發財大計,便是東來平日出門,都得帶了幾個彪形大漢隨身守護,否則,保不齊被誰給綁了去。就因為東來,這附近的盜匪都翻了幾番,之身顧忌劉半山,這才沒人輕舉妄動。但天知道是不是會一直這麼下去,無他,財帛動人心啊!

“對了!”他手一卷,想起一件正事。

東來今年已經十三歲,是該行冠禮的時候了。便是臨去,李臻禹也想親手操辦了此事,給他加冠定名。

與東來的父親王老實商量之後,李臻禹將日子定在了後日。王老實連忙安排人手,四裏八鄉請人,同時購買雞鴨魚肉,準備操辦,也當做是給李臻禹的送行。

大家都很高興,隻有東來一人心情沉鬱,抱著那《智世策》在屋頂捧讀。

“上有九天,下有九淵。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人乃天地寵兒,祖龍傳人,天生物主,但九天之下,妖魔為亂,夷狄作叛,更有宗門家族勾連,為亂天下。故君子行事,當以智救世……”

三日之後,東來在親朋好友善意的笑容下,被李臻禹加冠賜名。

“名便換做曦煌吧,為師也希望東來你如同這太陽一般,由朝曦入午煌,也希望你的學問也能這樣成長。將來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不枉人世走這一遭。”李臻禹捋須長笑。

王老實笑得咧不開嘴,和自己的幾個堂兄弟開懷不已。

“謝先生賜名!”東來,不,王曦煌穿著一身漢服,跪坐在席上,三叩首,大禮拜謝。

“李先生,你看,我兒取個啥字好?”王老實趁熱打鐵,搓了搓手,恭謹的問道。

“這字嘛……”李臻禹也有些猶疑,“東來,卻不知你到底有何誌向?”

字不是隨便取的,更重要的是,需要代表一定的意義。譬如李臻禹字康平,便是希望人人安康,天下太平。

不過,他這麼一問,卻讓王曦煌有些抓瞎。

因為,他也有些搞不懂自己的誌向。到了這個世界,自己到底要幹什麼,到底要過什麼樣的生活,便是他自己,現在也沒有想清楚。

他利用自己知道的知識,生豆芽,磨豆腐,這不過是想吃飽飯而已。挨餓的滋味可不是那麼好受。

他答應學文習武,更重要的原因是想了解外麵的世界,而不是真的想去當什麼名臣悍將。

從李臻禹的口中,他更是清楚的知道這個世界是有神仙妖魔存在的。長生不老,舉世無敵,也不是什麼空言。

說起來,這些都是私心,但王曦煌從內心上講,並不是自私自利之人,他也有兼濟天下之心。李臻禹常說,身為儒者,一定要能立言,立功,立德!便是王曦煌自己,無緣無故得了這場機緣,便隻能再度庸庸碌碌的過一輩子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