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儒師去(1 / 3)

“治人之道,謂道之風化,陳示所以也。故《經》雲,陳之以德義,而民興行,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

“這段話的意思,要用風俗教化引導民眾,並且告訴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去做,要如何做,這才是治理百姓的正確方法。所以《孝經》上麵說,宣揚道德仁義,才會在民眾中興行,明示什麼是善惡忠奸以及他們各自應有的結局,民眾才知道不該去做哪些事。”

一處茅屋內,一位穿著裋褐的中年男子用著不徐不疾的語氣緩緩說道,他的身邊,站著一位少年,此刻正認認真真的聽著他說話。

“今日的功課便到此為止吧,明天寫一份策論給我。十日之內,我便要接受詔命,前去京都相府準備入府事宜。東來,為師來不及教你更多東西,你已能識文斷字,並對經義常常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更為難得的是,心性寬厚堅韌,所以,有件事情,為師要拜托你。為師此去,不知前途如何,但我派儒學,卻不能斷了傳承!東來,這本《智世策》便贈與你。來,拿著!”

男子劍眉星目,一身書卷氣,穿的不是綾羅綢緞,但自有一股浩然正氣顯現於人前,讓人不得不讚一聲,好一位翩翩君子。

偏生他身旁這位少年,穿的一身麻布做的青色深衣,長相跟俊美壓根沾不上邊,塌鼻子,招風耳,臉上更有幾塊黑痣,乍一看上去,恐怕多半會被人當做是凶神惡煞!如果說他身上還有幾個優點的話,第一個便是那雙靈動的眼睛,第二個便是那高大的身材,第三個便是他的行止儀態。

怎見得?臉上還有著少年的稚嫩,但一雙眼睛卻仿若琉璃一般明亮清澈,他站在那裏,仿佛一顆挺拔的針鬆,不卑不亢,一臉沉穩。看他的年齡,估摸隻有十幾歲,但身高卻差不多有一米七,可整個人看起來卻纖瘦了些。

這少年喚做東來,乃是焚香山下王家莊中一名普通的農人子弟。但數年前年前突然得了一場大病,家中散盡餘財,甚至不惜賣了祖傳的幾畝田地,這才將他從死亡線上給拉了回來。誰也沒有料到,東來醒過來之後卻胡言亂語,不乏驚世駭俗之語,說什麼地球科技之類的胡話,王家延請了遠近聞名的神婆郎中與他將養,又過了數月才見好。

其實東來已死,現在不過是借屍還魂而已,此刻占據他肉身的便是地球世界無意流落至此的一縷孤魂。

此人也姓王,卻是個不得誌的人,平素裏打熬身體,研究學問,混跡論壇,做一個碼字客,過著清平自樂的生活。但一日正在研讀《道德經》之際,稀裏糊塗的就到了此地。

剛來的日子委實太過難熬。無他,苦,窮,餓!離了自己熟悉的一切,家人,朋友,全都沒了,重新開始另一種生活,苦不苦?而且,如今他家隻有六畝薄田,本身便不富裕,更為了給他治病將家底全都捎了出去,隻能淪為佃戶,替別人種莊稼,當長工。

天大地大吃飯最大,為了不餓肚子,東來顧不得其他,使出渾身解數,將自己能想到的方法全都用了出來,一番手段後,總算過上了溫飽的日子。

幾年來,東來家乃至整個小村都在神奇的東來的謀劃下,組建農業合作社,生豆芽,磨豆腐,辦起了酒樓茶館,賺下好大一片家業,遠近百裏都知道了東來這個人物,給他起了個綽號,叫做小財神。東來也順水推舟,借夢遇神人授金這說話,掩飾了自己的異常。他說的那位神仙便是財神,連帶著這附近在城隍土地廟中供財神的人也多了許多。

這既然有了錢,自然不能落下身份,所以,在王家族長王彥牯的建議和東來的堅持下,東來的父親王老實力排他議,花費重金請了一文一武兩位師傅前來教導東來和村中子弟。

這教文的,換做李臻禹,乃是方圓百裏遠近聞名的儒門君子,飽讀詩書,但卻因為家中瑣事,一直沒有出仕。此前他一直在外遊學,近幾年才安頓在家,操持起了家業,但他一屆書生,謀生手段有限,日子過得也不好,之所以願意來王家莊當西席,一方麵是看重了王家給的束脩,更重要的是,他想要將一身所學傳承下去,所以,考察了王家村的少男們一段日子後,他決定留下來當一位教書先生。在這群孩子中,他最看重的便是東來。

教武的換做劉半山,據說乃是軍中一員百人將,隻是與胡族的戰事中被斬落了一條臂膀,成了獨臂,這才無奈退伍,組織了一幹兄弟辦起了鏢局,換做龍門鏢局。因為業務上的往來,和東來他們有了聯係,挨不過東來的軟磨硬泡,勉強答應收東來為徒。用他的話說,東來的資質實在是太差。可東來卻一定要拜師,他拗不過,這才勉強答應。這樣一來,王家村及附近聞名而來的人都拜在了劉半山的座下。

可惜,東來卻是其中最墊底的人!他知道的許多,理論一套一套的,問題是,真到了自己練時,卻全然不是那麼回事!

東來習武都快兩年了,到了現在還在練習基本功,天天站樁打拳,吃肉食將養身體。劉半山說過,等他哪日真正領悟到氣,才能教他真正的入門功法。而且,東來的身體精氣不足,非得好好養養,不然強行修煉,未來的成就也十分有限。不過,東來的堅持倒也讓他真正認可了這名弟子。

可認可歸認可,他還是不認為東來能練出什麼樣來!常人練氣,一月有氣感,三年可小成,但東來練了一年多,現在依然沒有氣感。其實說來也簡單,因為他的心思太過蕪雜,難以靜心,被地球網絡信息時代洗滌過的心靈,如何能輕易入定!東來也沒有辦法,隻有苦苦堅持,期待鐵杵磨成針的那一天!

每日聞雞起舞,站樁一個時辰,練字一個時辰,打拳,先生麵前聆聽教誨,下午處理酒樓茶館一幹事宜,晚上抽時間將自己能記得的東西抄寫下來,偷偷貼身藏好。這便是東來的生活。

無他,沒有網絡的生活,也隻得這麼過了,但他覺得,這樣真的挺好。

卻說幾日前,李臻禹的同門托人傳來消息,說已經將他推薦給了京都的左相,邀請他參加今歲恩科,或者直接加入左相府,成為一名幕僚,一起籌謀一件大事。左思右想,李臻禹還是決定前去京都相府,今日便是他與東來告別之期。

李臻禹傳承的乃是儒門智世派,近千年來,便是此派與其他學派扛起了治理天下的重任,朝堂上的變革,基本上不能擺脫他們的影響力。但自六十年前卿宗皇帝即位之後,智世派受到了很大的打擊,李臻禹的老師從朝堂中退了下來,教起了門人弟子,後來,又將李臻禹視作自己的接班人培養。正是有了這層關係,李臻禹這個從未踏足朝堂的人,卻牽動了許多人的心。

但這卻未必是什麼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