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生顯祖字忝生,襄陽塚宰公繼之之從孫,

餘內弟也。從餘學,略成文章。庚子殀鶯花媚春日,榮光如新沐。

送子歸荒阡,獨向杜鵑哭。

瘴雨無冬春,寄身豺虎窟。

天驕蹂秦關,降吏相迫束。

我躬不自閱,念爾騁逾蹙。

寒雲凝席帽,扶攜返幽穀。

殘書久零亂,綴拾授爾讀。

草線覓玄珠,顧笑多感觸。

危語相箴砭,長跽願夏樸。

念恤千金軀,羽自鸞族。

太宰秉天鈞,清忠傳世篤。

哀郢遠汩征,灑淚峴山曲。

天風摧弱草,墜葉悲喬木。

為義不克終,清宵愧幽獨。

和聲案:先生庚子已有哭忝生詩,極其哀楚。今觀此詩,先生之教忝生固殷勤,而忝生願長跪受樸亦不愧華宗也。餘詳庚子詩案語。

管文學嗣箕字弓伯,甲辰歿

飄搖嶺海舟,瘴黑天風苦。

君家令兄弟,回首陰野土。

剝蟹吸甜雪,摘橘噴香乳。

酒酣吊湘靈,湖海遙吞吐。

憶出潭州獄,辛勤謝豺虎。

死竄付談笑,歸計有酸腐。

誅茅傍溪峒,慰藉脫刀斧。

西歸就蒸湄,接宇開蓬戶。

遊時把釣,歸雁有同數。

紫蕨咀春膏,濁酒勞風雨。

寂寞宿草悲,閉戶夕陽塢。

剪韭複何心,荒煙蔽春圃。

和聲案:先生甲辰已有管大兄挽歌二首,情本至哀,而以曠達出之。此詩純寫情而曰“剪韭複何心,荒煙蔽春圃”,蓋弓伯同隱蒸湄,蓬戶接宇,身後蕭條,尤可悲湣也。餘詳甲辰詩案語。

劉孝廉惟讚字子參,祁陽人,避隱山中,丙午告終

鬆石青鬣紋,危亭綠錢壁。

遙怨空山空,深林鎖幽闃。

結伴逃天刑,數子爭的礫。

塵心中夜動,機械同牆鬩。

君死遂紛紜,君存猶愧惄。

清名豈虛邀,道喪匿長戚。

果然荒草萎,叢薄亂鳴。

念昔奔端州,與子相昂激。

齧指痛不忍,破膽血欲瀝。

無能救傾廈,徒爾悲素蔑。

緯恤各自知,墓淚但交滴。

豈繄挾策遊,亦冒沙中擊。

吾君鼎湖靈,赫赫自昭晰。

蓋棺事良難,後死心尤惕。

清沼敗荷孤,蓮心函苦菂。

和聲案:永曆三年春,楚師敗於湘潭,何騰蛟被害,楚軍四十萬失主,洶洶蹂衡、寶、永、郴間。子參徒步詣行在,上疏請起嚴起恒統軍,言極慷慨。時先生亦以先歲冬至闕,詩所謂“念昔奔端州,與子相昂激”,正追述此事。餘見辛卯、庚戌各詩案語。

青原極丸老人前大學士方公以智字密之,桐城人。

國亡披緇,稱愚者智,字無可,一號墨曆。壬子卒於泰和青原千裏書,白發十年哭。

遙問皖江濱,青塚何時築。

八桂歌笑中,狂簡意不屬。

國破各崎嶇,間關鑒幽獨。

相知不貴早,閱世任流目。

遙訊金簡峰,如搜禹書讀。

北山念張羅,秋水浴孤鶩。

遠舒摩頂臂,欲授金雞粟。

山心自別存,慈渡勞深祝。

烹煮南華髓,調和雙行粥。

一意保孤危,為君全臣仆。

螺江空杳靄,蠖屈方阻縮。

緘此方寸珠,佁儗困幽穀。

已矣無能宣,曾冰介喬木。

和聲案:先生戊申有得青原書詩,辛亥有奉答極丸老人書寄所示劉安禮作次韻述懷詩,次年壬子青原即逝,有聞凶問痛哭詩。是辛亥書示劉安禮詩時所寄之書,乃最後一書也。此詩所雲“青原千裏書,白發十年哭”,即指最後一書言。計自辛亥至辛酉正為十年。又雲“遙訊金簡峰,如搜禹書讀”,即南嶽金簡峰大禹受書治水事。

劉孝廉象賢字若啟,湘鄉人,丁巳歿

虎塘清歌歇,敗荷金風竄。

遊舫棲綠蛙,過之腸已斷。

籬落牽牛花,朱碧紛爛漫。

清秋自疇昔,獨坐成浩歎。

從來慎經過,酒坐尤扼腕。

於君不惜歡,詎取簪裾亂。

君非山巨源,我友嵇中散。

知爾花下尊,無異柳陰鍛。

華胄亙長沙,赤社分炎漢。

積累記雲仍,珍重托月旦。

一為振衣歌,悲響星河爛。

從君幽壤,函情罷遊玩。

帶甲終陸沈,有鬢垂銀蒜。

漣水自東流,何因返湘岸。

和聲案:若啟與先生為同年姻好。先生此詩,不獨傷知交零落,且有盛衰之感。

李孝廉國相字敬公,避隱桃塢,戊午告終

桃塢千樹花,春風花亂飛。

種桃客已逝,四海無春暉。

夙昔恣狂遊,不知交是非。

亦有衒崖穀,豈但侈輕肥。

心跡雜緇白,琴書挾阱機。

亙天耀白月,乃知眾星微。

疾革無長語,翛然安永歸。

蓬徑凝冰雪,幽香馡。

俗客不敢哭,欽君建德威。

送子清湘濱,湘皋有釣磯。

釣竿空綽約,古今釣者稀。

含悲臨野水,濕雲湮葛衣。

悠悠萬年內,與君願不違。

默塞無與言,歸來長掩扉。

和聲案:敬公一號芋岩。戊午歿時,正值兵亂,故曰“俗客不敢哭”。其時先生有同須竹送芋岩窆竟小艇溯湘詩,故此詩亦雲:“送子清湘濱。”餘見前後各詩。

雪竹山道者智霈字茹檗,昆明人,本姓張,

以鄉舉任衡山令。己未歿於嘉興之楊墳彌天無潔土,匿者之蓮邦。

雖從膚發毀,猶異稽顙降。

所疑耽矞宇,還欲建旌幢。

丹霞來嶺表,意氣淩韓瀧。

金碧填頑石,熠耀雜寶釭。

曾欲訊青原,刹竿當摧撞。

埋心委泥絮,朽骨何蔥。

金錢來奚從,嗉食分鴇。

餘腥為香飯,空有愧老龐。

晚交雪竹山,澡滌清泠淙。

經年斷鹽豉,長夜藉稿。

破衲擁殘火,鬆炬明紙窗。

密語無標榜,率誌捐雜龐。

楊墳勞記莂,虛舟自離樁。

一絲存暗淡,萬古全愚蠢。

憶師尹南嶽,辛勤渡盤江。

聊為存衣冠,非但脫矛。

深夜偶追惟,荼檗茹滿腔。

不知飄然誌,遂泛嘉禾舡。

死訣不相聞,灑涕日千雙。

和聲案:茹檗已見前。此詩雲:“雖從膚發毀,猶異稽顙降。”蓋高其節而微不以從彼道為然。青原屢招先生,而先生終不欲往,其哭青原詩至有“恰恐相逢難下口”之句,正此意也。丹霞為金堡別號。自“所疑耽矞宇”至“空有愧老龐”,言茹檗、丹霞尚欲裝嚴佛寺,鋪張法會,欲訊青原以止之。自“晚交雪竹山”至“萬古全愚蠢”,則言茹檗自交先生於雪竹,始得捐除龐雜,一歸暗淡。自“憶師尹南嶽”以下,始追述師尹衡山及哀逝本意。

蒙諫議正發字聖功,崇陽人,己未歿

聚散心不屬,人生豈轉蓬。

傾心與君吐,不畏多言窮。

脫死詔獄日,妻子累清空。

泉台聞此語,疇昔有苦衷。

百戰相出入,九廟函怨恫。

願君舍悲戀,奮氣為丹虹。

楚王有荒台,馬殷有幽宮。

誌士千秋懷,滅散隨春風。

我狂君不忌,非但愛彫蟲。

投我漆園吟,點竄恣愚蒙。

每與知者言,濁世孰昭聾。

惟餘船山叟,煙草吟荒蛩。

羸病無葠苓,奄息恐不充。

豈期亞父恨,遽發彭城癰。

太阿一銷蝕,孰者知王融。

蕭條鬥嶺山,遺孤未成童。

雛燕飛竛竮,暝煙沈蒙蘢。

誰能為荀息,隻自悲翟公。

迢遞徒望哭,遠岫迷霜楓。

和聲案:先生生平密圖恢複之友,以聖功為最。己未《聞聖功訃遽賦》有“閑愁生死外,回首故人無。泉下英雄淚,艱難赴釣徒”之句,庚申《重挽聖功》有“故心聊自致,惟子不吾欺。天道無求劍,神州愈亂絲”之句,已一再述其心事矣。然均係短章,未盡所哀。此詩敘述獨詳,所謂“傾心與君吐,不畏多言窮”也。前節曆敘生平,末言:“蕭條鬥嶺山,遺孤未成童”;“誰能為荀息,隻自悲翟公”。其後先生教聖功長子之鴻留籍衡山學問深造,富有著述,可謂能為荀息,不負聖功矣。

唐處士克峻字欽文,己未歿

往昔君夢征,歡笑為我述。

宛如兒得乳,不憂複捐失。

男兒生戴發,如戴青天日。

自然心所安,於君見昭質。

天情屢簸蕩,君淚如泉溢。

非無麵欺客,心荼口自蜜。

明珠與飄瓦,投我情難必。

矧我鮮民悲,窮年自銜恤。

垂涕述先子,婉娩視群侄。

閑堂春燕飛,砌草剪容膝。

磬折侍清歡,濁酒列茅栗。

昊天無返照,從爾得委悉。

寸草負陽暉,手澤無餘筆。

君複歸泉台,流傳誰得實。

冰雪送空山,含愁長臥疾。

和聲案:欽文一家兄弟父子祖孫,均受學於王氏,於世誼為最篤。先生撰欽文六秩壽言雲:“欽文翁始與其伯子從家兄石崖遊,登堂而拜先征君,吾因得與定交,以至於今,三十七年如一日。”又欽文墓誌雲:“執友孝亮翁欽文唐君,卒於正寢。”“嗣子端典、端笏以誌銘請”,“以翁之信我為知己也。”又雲:“翁少年周旋先征君杖履間,今四十餘年矣,見餘輒愴然道之。不孝不能仰答。與餘仲兄齋交,每稱述相與欷歔。故嚐欲仿佛先征君之典型,則於翁庶幾見之。”此詩亦雲:“垂淚述先子,婉娩視群侄。”蓋先生於欽文,以年及輩行本為世兄弟。後端笏子無適複受學於先生,先生以少女字之。故撰欽文誌時又稱為執友也。

漁家傲翠濤作煨榾柮詩索和以詞代之

爐影圓紅煙尾曳,湯瓶漸送鬆聲碎。

不是村醪無米兌,

難成醉,酸風昨夜新傷肺。

青鏡古今多少淚,無緣卻向寒崖墜。

明月在天霜滿地,

愁也未,兩莖鐵脊舒腰睡。

又前題

薄日漸消霜徑粉,荷鋤細把枯株認。

惜取山礬休蹙損,

春事近,香風遣透幽窗。

橡鬥藤花誅已盡,杜鵑無蕊盤根穩。

得歸來剛一畚,

煨教燼,明年莫更啼春恨。

又前題

雙髻峰頭千樹縞,輕鬆鍾乳玲瓏罩。

相聚團圍土灶,

愁欲倒,而今卻憶愁時好。

不怨融和春不早,春雲怕障邯鄲道。

舊夢不成人愈老,

流鶯惱,憑誰喚醒粘天草。

又前題

鵓鴿桃紋千煉熟,棗膏胡粉和香築。

鳳翅狻猊填絳綠,

紅光簇,貂璫門外神荼矗。

殘夢京華難再續,空山雪子埋牛目。

幾橛枯株鷹爪禿,

誰人,跛奴運斧還傷足。

自注:天啟間,大璫搗炭,和以棗粉,作門神,雕鏤精巧,爇立門側。

又前題

殘火星星容易灺,鹿頭虎爪相撐架。

漸次囫圇低複亞,

難消夜,憑誰細數興亡話。

正閏參差王與霸,妖狐也把骷髏掛。

肉餡饅頭人甕鮓,

都休也,獵人不怕猩猩罵。

又前題

膏膩孤燈花蕊褪,寒灰漸縮霜紋印。

坐待一絲紅影燼,

眠不穩,梅花夢也無憑準。

十九年來氈盡,歸鴻望斷長安信。

莫歎蘇卿霜染鬢,

渠非困,多他一倍還添閏。

和聲案:此詞見《鼓棹二集》,未載年分。下同。末首引蘇武十九年事,言“多他一倍還添閏”。計自崇禎甲申懷宗殉國,至清康熙辛酉,恰三十八年。時翠濤新築居,與先生往來唱和,必作於是時。又詞中有“雙髻峰頭千樹縞”、“舊夢不成人愈老”、“殘夢京華難再續”等句,並追憶雙髻峰續夢庵事。

雙雙燕除夕憶家兄

荒山百裏,想殘雪初晴,應同消受。

莫還似我,隻共寒壚相守。

重疊山河冷淚,更夢對團春晝,

讀書帷裏華燈,獻壽堂前椒酒。

辜負,當年人說,道仙苑芝英,一時三秀。

山移海涸,別是人間花柳。

還聽金雞玉漏,怕天也妒人長久。

但念今夕相憐,莫問明年健否。

和聲案:此詞雖未載年分,然據下春初省石崖先生詩,有“懷聚亙昏夜”及“居然成迢遞”等語,知自草堂至耐園修途百裏,不見已久,故除夕相憶,明歲春初雨歇,遂往省也,必為是時所作。清康熙二十一年壬戍,先生六十四歲。居湘西草堂。春初,至長樂石仙嶺耐園省石崖先生。白發對談,悲喜交集,將別有詩。歸後追憶蓮峰避難及懷須竹,均有詩。

春初雨歇,省家兄長夏庵中,惘然有作

懷聚亙昏夜,惻然華發驚。

零雨迷昏旦,修途阻遠營。

惠風啟夕光,欣緒慰良征。

披榛幸不違,悲喜交含情。

含情夫如何,忘言自閔傷。

視彼雙飛鳥,日暮亦得將。

摘草勿絕心,渡水勿絕梁。

居然成迢遞,慚爾隨頡頏。

頡頏悲以鳴,歲序無更待。

鼎鼎懷昔歡,悠悠有餘悔。

采彼靈藥非,匪值青鏡改。

曷穀念鳩飛,無枝念木壞。

壞木無再榮,令緒惟須臾。

如彼虞淵日,即次非東隅。

百裏望嶽阡,將為茂草墟。

良惟身事暗,豈雲天運殊。

運殊不自今,物理難前測。

陵穀生人心,波流騖涼德。

琴書素業移,孝友先聲息。

白發對懷憂,中夜長閔默。

閔默複將離,行行度陌阡。

岡花自藿靡,溪流隻回旋。

天舒望益促,形遠情未遷。

胡能返昨日,扃意共林泉。

和聲案:此詩見《七十自定稿》,列於壬戌。長夏庵即耐園,見家譜。先生上詞及此詩,無限感慨,尤以自嶽陰遷湘西後,尟至嶽阡,故兄弟相見,係念殊深,有“將為茂草墟”之慮。先生撰武夷先生及譚太孺人行狀,均受命於兄,此次晤談,必及此事,故明年遂以屬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