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病
消病一春長,藤蓑掛草堂。
親知勞送蜜,疏筍慰休糧。
劍鼻苔侵澀,書函燕墜香。
侵淩看柳絮,亂撲一襟霜。
和聲案:藤蓑為白沙隱服。《鼓棹初集》有《藤蓑詞》五首,其餘詩詞亦數見,蓋先生隱居亦用藤蓑也。上詩言“龍鍾”,此詩言“消病一春長”,藤蓑久掛勿用,寢至柳絮亂撲,則時已入夏矣,故題曰“複病”。
示劉李二生
不作少年心,憑消白晝陰。
黃梅何日熟,橄欖再來尋。
追蠡懸無幾,龍淵老易沈。
他時聞吹笛,莫遣憶孤音。
和聲案:先生少時力圖恢複,至是年老,一聽自然,故曰“不作少年心,憑消白晝陰。”《鼓棹二集》有《攤破浣溪沙?病中與劉李二生夜話》詞雲:“曾把榆錢買少年,少年已是奈何天。為憶楊花未落,已啼鵑。閱盡閑愁都是夢,不知殘夢在誰邊。贏得如今蠶老,已三眠。”與此同意,必為同時作。劉、李二生,考先生集中,晚年從遊,劉姓有劉存孺、劉輯夏,李姓有李為好、李治尹,不知孰是。
中秋向夕自觀生居同劉生小步歸草堂月上二首
返照一輪微,行行望不違。
疏林迎緩步,薄影上輕衣。
雪練空初合,雲波靜尚肥。
閑心謀鬥酒,未數草堂歸。
秋清猶往昔,老去得從容。
簷影分仙桂,珠光浥瓦鬆。
葛巾飛鳥度,霜鬢玉蟾逢。
他日酬今夕,雲簽在別峰。
和聲案:先生自嶽陰遷湘西後,庚子作敗葉廬,甲辰作觀生居,乙卯作湘西草堂。據《六十自定稿》戊午《梅陰塚》詩序:“船山老人幼女”,“以戊午八月夭。敗葉廬左有梅一株,老人夙所玩息。廬圮梅存,因瘞其側。”是戊午以前,敗葉廬已不複存。己未《詠木魚》詩序:“觀生居壁粘比歲人士酬贈韻語,時複迎目,如相揚搉。仆與當世偶一往還觴詠耳,亦可不容誌之。兵警後,為俗惡寓人盡擲棄之。”計自乙卯築草堂至己未,已越五年,序稱“比歲”,是先生築草堂後,時居觀生居之證。此題曰“自觀生居”“歸草堂”,詩雲:“閑心謀鬥酒,未數草堂歸。”似居觀生居頗久,始歸草堂。其曰“歸”,蓋自築草堂後,以草堂為主也。詩作於中秋,或每歲夏秋居觀生居,冬春仍居草堂。第二首末所雲“別峰”,即別峰庵也。
又案:撰此案語後,得見湘西草堂初刻本《夕堂永日緒論》,有私淑門人曾載陽、載述附識雲:“年六十一,各書著述將竣,於觀生居複授《四書講義》。”蓋自己未至是,已三年矣。
又案:先生子敔有《偕觀生居舊遊訪唐躬園飲石鼓》詩三首,其一雲:“五載成茲聚,三生話未長。江山聊極目,今古此瀟湘。”其二雲:“怯醉還須醉,言愁始欲愁。發端推謝朓,莫唱大江流。”其三雲:“散影日初下,曰歸風滿衣。紅霞吹不散,隻影下殘暉。”詩首所雲“五載”,或即是時繼續五載聚於觀生居也。
得嘉魚李西華兄弟書追憶雨蒼
湖水阻青鞋,南遊吊大崖。
自注:世卿先生自白沙歸遊南嶽。
探書蒼水絕,藏史血函埋。
遺怨留鴻字,自注:雨蒼舊作《孤雁行》見寄。
孤吟閉鹿柴。
郎君勤慰藉,難遣老夫懷。
和聲案:西華為雨蒼子。江恂《清泉縣誌?流寓傳》雲:“李承箕,字世卿,號大崖,嘉魚舉人。聞陳白沙講學新會,遂往從遊。白沙為作楚雲台居之。宏治庚申乃還,留臨蒸旅舍,結侶遊南嶽,遍諸勝。”蓋當時遊侶,為衡湘地方長官,故留臨蒸旅舍也。
廣哀詩並序
追平生交遊,凋替之頻仍,老棲岩穀,惟病相耦而已。夫之自弱冠幸不為人厭捐,出入喪亂中,亦不知何以獨存。諸所哀者,或道在死,或理不宜死,及其時相輳會,以靖其心,以安其命。而不肖獨參差孑然者,蔑論箴石,即告語亦杜口矣。德業、文章、誌行,自有等衰,非愚陋所敢定。抑此但述哀情,不以隱顯為先後,因長逝之歲月序之。杜陵《八哀詩》,竊嚐病其破蘇、李、陶、謝之體,今乃知悲吟不暇為工,有如此者。
熊文學字渭公,黃岡人。癸未武昌陷,赴通山王府蓮池死
黃鶴高樓秋,酹酒邀江月。
當時慷慨人,荏苒埋白骨。
子靜如凝冰,心警言愈訥。
示我濂溪蓮,清池噴馝馞。
尋芳誠有徑,可造眾香窟。
勿用學秦觀,眉山同汩沒。
生死四十秋,奉此為津筏。
欲言人不知,時語唐端笏。
軾淫轍懷慝,如彼妖星孛。
浮采悅初機,馳驟赴顛蹶。
我友片言存,步趨力苦竭。
轅駒慚蹭蹬,賴此相卹勿。
況子非空言,高節峙突兀。
皎潔秋泉清,荷沼幽香發。
談笑涵碧流,臨難無倉卒。
三楚二千裏,降賊競崩厥。
妖狐媚益工,封豕尾益揭。
誰為傳幽貞,金管勒豐碣。
和聲案:渭公名,字亦作,湖廣黃岡人。崇禎十六年城破,賊追至,躍入荷池死。見《明史·忠義傳》。先生《南窗漫記》雲:“渭公篤誌正學,有《與李文孫論格致書》,破姚江之僻。為餘序詩,以眉山、淮海為戒。”正此詩前段注腳。後段乃以渭公之教轉語唐端笏,並發其高節。端笏即須竹。
文明經之勇字小勇,丁亥藍山遇亂兵死
雷雨動新竹,蘭若燈影搖。
波光寒帷,論藝終長宵。
握交亦有始,耦俱立清標。
平塘涵雙影,歸鳥相迎邀。
遂及木葉秋,鄂渚雄風驕。
睥睨萬裏江,銀濤簸岧嶢。
北望黃金台,郭隗時見招。
喪亂悲公子,山川閑漁樵。
九疑哭湘靈,歸魂識妖。
頸血誠有托,何必非鬆喬。
所憾委荒草,未能生蕙。
商絲既中絕,朱弦誰共調。
和聲案:《南窗漫記》雲:“亡友文之勇小勇有句雲:‘人誰從問字,風不可開門。’於江西宗派體中,自居勝地;而其荒涼寒苦之狀,簡傲絕俗之致,亦概可見矣。”小勇所居,僦郊外一破屋,每旦待糴而炊,而長日一卷,嘯歌自如。斯人亡後,戚戚憂貧、未壯而氣衰者,成乎風俗,不複知此風味矣。”可為此詩首四句及末四句注腳。餘見壬午《朱亭晴寒寄小勇》詩案語。
大學士章公曠字於野,號峨山,華亭人。
贈華亭伯,諡文毅。丁亥死事於永州釣舫泊湘陰,痛哭波聲撼。
靈旗閃宵空,湖風卷荻菼。
歸來臥荒山,淚墮楊花糝。
公子相向悲,北雲仍黯黮。
相送旋吳淞,生計益慘淡。
國亡家何有,知公無回覽。
淒涼任東裏,徒增孝標感。
憶昔侍暑坐,蕭齋題認膽。
血汁濺千秋,豈翳一時感。
書生言無私,微語公但頷。
既憂夏屋欹,複念春饁。
因之薦狂言,屑爾勤鉛槧。
覆敗愚所知,同舟自汶暗。
從公騎箕尾,戢誌填泥涵。
尚口既窮困,群心故習坎。
塞臆奄頹齡,坐視皇天憯。
和聲案:自“釣舫泊湘陰”至“徒增孝標感”,述乙卯避滇氛夜泊湘陰,追吊遺壘及章載謀來衡、就學草堂、送歸吳淞事。“憶昔侍暑坐”以下,則追述舊遊,勸和南北督師及公死難事。
夏孝廉汝弼字叔直,己醜避寧遠山中,幽憤而卒
百言無一知,知者還荏苒。
君心雖狷急,良誌固不儉。
赬麵爭危疑,張目視柔諂。
蓮花峰頂雲,萬片蒼綠染。
朱張入清夢,聽者或疑魘。
踐之以孤遊,九死無怍歉。
鯨鯢播狂濤,遊魚皆潰淰。
縹緲車駕出,哀歌淩絕。
一從斯人歿,大造生皆忝。
群族紛進前,何者堪一睒。
魯郊無生麟,投筆置褒貶。
和聲案:叔直讀書蓮峰,夢寐朱張,而踐履能副之,即此詩之旨也。餘已見前。
太傅瞿公式耜字在田,號稼軒,常熟人。
庚寅留守桂林,城陷死之公死天下知,不借青史字。
攜手江陵公,同歸鍾山侍。
從來亂賊臣,未必安篡弑。
遲回須臾間,俄頃千尺墜。
追惟別公時,砌草承履綦。
白鏑已飛攢,轅門猶鼓吹。
不複問蒼天,微聞責僨帥。
冬雷層雲裂,丹血飛霰灑。
天怒自憤盈,公心如遊戲。
玉鏡映練江,東皋荇藻地。
清歡卜良夜,寸心托玄寄。
後死非鄙心,全歸夫何惴。
孰知西台客,半向犬豕媚。
道廣固不謀,任物自醒醉。
俯念奔行闕,孤灑憂天淚。
聲影不相即,薦剡已先至。
遽上拂衣章,非敢為嫌避。
去就容孤欹,歡好益曲遂。
脈脈有幽期,清苦函蓮薏。
矢之以蓋棺,猶恐深怍愧。
白日虞山心,懸光照薜荔。
和聲案:自詩首至“任物自醒醉”,述瞿公死節大義,並附敘張公同敞同死事,故《廣哀詩》中張公不再見,亦合述附見之例。“俯念奔行闕”以下,乃追述二次至肇慶,而瞿公薦剡自桂林先至,及自矢以報知己之意。
少傅嚴公起恒字秋冶,山陰人,寓籍真定。
辛卯以抗孫可望被害天風號萬木,不動獨搖草。
霾雲蔽平野,上有白日杲。
剪燭侍黃閣,良夕披懷抱。
萬裏依嶺雲,傾心付肝腦。
妒諑相嫌猜,亡命就猺獠。
回首蒼梧煙,雪涕長不燥。
所悲違九閽,未忍矜四皓。
魑魅不可群,非公言未早。
終迷具茨駕,永恨田橫島。
北海未先亡,災精詎枯槁。
劇哉蠭螫,誰辨食髓媢。
公生固不謀,公死即善道。
隨地灑碧血,黃屋依羽葆。
長笑睨吳霖,持茲謝金堡。
南海珠還池,湘江清滌藻。
太守貧而樂,方伯慈為寶。
碩德及丹心,千秋足揚攉。
微生附宮牆,下交遺縞。
長夜一永訣,餘命遂衰老。
猛虎負貞骨,幽眷知天保。
精爽何所憑,吾其溯玄昊。
和聲案:桂王在粵時,國命所係,惟瞿嚴二公。乃瞿既殉節,嚴複受製權奸,終以被害,故先生於哀二公詩尤為沈痛。當起恒被劾請去時,先生與同僚行人董雲驤交疏言:大臣進退有禮,請權允輔臣之去,勿使再中奸毒,重辱國而灰天下之心。疏入,雲驤不待報掛冠入南海。先生亦知事不可為,遂決計林泉。詩所雲“南海珠還池,湘江清滌藻”,正謂此也。
管中翰嗣裘字冶仲,說李定國迎蹕拒孫可望不果。
甲午遇害於永安州昴畢南北街,牛女東西涯。
分合各有故,精靈終不欺。
之子自跅,吾生本鈍遲。
嶽陰義憤激,崧台俯仰悲。
雨雪封層巒,風潮蕩紼。
剪燈語自協,迷影聞者疑。
駘宕吐丹虹,交映為雌霓。
臨歧一執手,畢命成參差。
君速沅芷駕,白日照幽思。
秘計誓齏粉,吾君在憂危。
子行固捐脰,吾聊忍攢眉。
事左果致命,天壞難獨支。
哀哉負密約,非但泣長離。
欲傳幽蚃心,未許流俗窺。
魂爽倘夢遇,落日回坤維。
和聲案:詩雲“嶽陰義憤激”,謂同起義衡山。“崧台俯仰悲”,謂在肇慶同勸嚴起恒諫詔獄。“君速沅芷駕”,“秘計誓齏粉”,即注所謂說定國迎蹕拒孫可望。餘見前。
李孝廉跨鼇字一超,避山中,乙未卒
昔從嶺海歸,未知慈日隕。
毒痛息苟延,齏粉報益窘。
情知無麥舟,微望垂執紖。
狂奔叩顙血,旁觀爭笑哂。
車笠盟者誰,恩禮亦何忍。
感君獨雪涕,慰勉相援引。
赤貧無炙雞,縷謝不敏。
白發侍孀慈,膳粥惟蔬筍。
荼檗交相憐,存亡皆遘閔。
君本酒人雄,飛揚越規準。
折節從幽棲,嵲屼全玄鬒。
勁羽難重铩,壯歲篤危疢。
迢遞阻重山,死別淚枯盡。
周親翻覆雲,交道樓閣蜃。
流目送歸鴻,杜口結寒蚓。
和聲案:一超,衡陽人。國變後奉母避祁、邵山中,尋還長樂,與石崖先生同鄉而居。詩述嶺海歸來,慈氏先逝,得其慰勉援引,可想見一超風誼。一超本雄放飛揚,能折節全發以終,尤可見其風節。
歐陽文學惺字叔敬,於餘為中表兄弟,
少餘二歲。丙申溺湘水漾漾湘江波,逝者悲相接。
哀哉王延壽,遂蹈鮫龍劫。
與子總角交,中外有枝葉。
樾館覆新荑,春園飛紺蝶。
對讀漁樵書,倦整苧衣褶。
萬端片語存,千秋寸意攝。
知餘自清狂,規子勿拘怯。
不然依隴畝,亦可舒眉睫。
要之心所期,遂爾韻相葉。
追憶無返魂,衿淚如新浥。
同遊有餘子,變態紛重疊。
合離生旦暮,背憎等婢妾。
亦既叛幽冥,何因念腐鯫。
書卷已蕭條,人間無素業。
和聲案:叔敬,衡陽人,為母黨外戚思恩府同知歐陽元素之孫,與先生為中表總角交。心期相同,故丙申有《哀叔敬沈湘》詩,又有此作。
南嶽僧性翰丙申歿
疇昔天狼驕,竄身潭龍吻。
蟄龍不我攫,親舊但笑聽。
飛雲護杖屨,匿影度岏嶾。
側聞蓮花峰,去之雲中近。
緇素不相疑,泥滓為拭抆。
羹芋或相貽,雪蕈偶同。
不足恤死生,依之全曲謹。
往來遂頻數,登眺蠲疾忿。
雜心非謝客,妙悟異龐蘊。
為有神駿賞,激揚忠憤隱。
行歌方亢爽,杜稷已齏粉。
燒燈相向悲,坐待鍾聲殷。
義旗同崎嶇,僨敗無鬱菀。
笑指樓閣燼,一如暮落槿。
垂死猶致聲,心魂尚合吻。
潭雲空淒迷,回望增悲湣。
和聲案:性翰字凝然,方廣寺僧。此詩前節述癸未、甲申避難黑沙潭,往來頻數。性翰相待殷勤,調護備至。後節敘性翰忠憤性成,一激便起,戊子同舉義嶽陰,雖寺宇樓閣被毀,視同暮槿,死無怨言。今之主持拂道救國者,可以鑒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