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十七年戊午,先生六十歲。居湘西草堂。閏三月,吳三桂稱號衡州,其黨以勸進表來請,先生婉詞拒之,逃入深山,作《祓禊賦》。又有小樓雨枕、春山漫興及重過續夢庵詞,均為三桂而發。八月,三桂死。冬泛舟送芋岩窆至郡,有詩。仍還草堂。

祓禊賦

謂今日兮令辰,翔芳皋兮蘭津。

羌有事兮江幹,疇憑茲兮不歡。

思芳春兮迢遙,誰與娛兮今朝。

意不屬兮情不生,予躊躇兮,倚空山而蕭清。

闃山中兮無人,蹇誰將兮望春。

和聲案:此賦見《薑齋文集》,僅十句,或以為輯文集者從行述中錄出,非全篇,殆信。潘宗洛撰先生傳讚略言:終老船山,為前明之遺臣;不屑勸進,抑可謂我朝之貞士。雖先生設心決非期作興朝貞士,然出處進退之際,皭然不苟,蓋即《章靈賦》之意也。

小樓雨枕

江城二月催寒雨,山客三更夢嶺雲。

青鏡分明知鶴發,寶刀疇昔揜龍文。

援毫猶記趨南史,誓墓還誰起右軍。

飛鳥雲邊隨去住,清猿無事憶離群。

長镵術自生涯,短棹衝萍有獨知。

偶測天心容杖屨,不從人事整須眉。

孤情琴外傳昭氏,病眼花前待子規。

閑坐小樓清澈極,垣衣綠潤帶煙垂。

小圃桃花發幾株,暫時瀟灑且江湖。

柳風乍得吹烏帽,燕壘莫驚長綠蕪。

符璽可容徐廣淚,山河難授馬融圖。

千秋曆曆憑青史,不信兵戈有腐儒。

客窗倦雨曉朦朧,乍有晨光半紙紅。

江岸夜喧春水長,沙汀波漾燕泥融。

乾坤即事容心廣,老病隨緣自德充。

莫問漁津知處否,綠楊繞屋已陰濃。

和聲案:此詩見《六十自定稿》,列於戊午,為三桂稱尊而發。第一首先生子敔取與《祓禊賦》並入行述。

春山漫興

青山一曲古今誰,曾向藤蘿掛接。

古樹幾逢新蘚長,落花聊遣曉鶯知。

乾坤舊日容雙鬢,戰伐隨時老一枝。

擬上懸崖尋片石,苔函無字禹功碑。

碧磴朱櫻始試花,定知紅藥孕丹芽。

晶含斜日搖餘雪,縠長輕風皺淺沙。

遊屐未拋資藥力,漁簑欲卷過霜華。

堂堂永晝相容得,臥看窗西映綺霞。

雨斂平田一鷺輕,西峰新展半圍晴。

葉光浮上通雲綠,天影低沈透水清。

柔草待收園客繭,冷風欲和子喬笙。

百年俄頃春情極,未羨商山摘紫英。

東海無能釣玉璜,嶽陰從昔咀金薑。

刀圭鼎鼎千舂臼,簑笠悠悠一雨航。

棋劫屢翻憐日永,琴心自寡到春忘。

東方笑爾詼諧甚,濫借金門作隱鄉。

丹霞白雨夾分霄,浴鷺棲鴉各自饒。

夕爽清吹生水影,晴光片碧動山椒。

青鞋躡跡違珠露,紫筍依痕剝玉苗。

假借春光安病客,天年恰恰在今朝。

南國春從積雨過,西清雲奈夕先何。

褰帷陰壁生青蘚,倚杖空階上綠莎。

肺病久拚臨下濕,心期不但畏風波。

晴絲曙月容他日,幾厭落英覆碧窩。

餘春春閏太從容,即次鶯花老漸慵。

送夕柳邊斜照淺,留寒雨外濕雲重。

烹龜自惜千年表,放鶴先栽九裏鬆。

人事天情宜痼疾,草堂曲曲暮煙封。

千心一病總消除,隨處中原且卜居。

餘草舜根堪藥裹,安流禹治付蒼書。

枕函帶夢花陰徙,釣竹過春篠尾舒。

霧眼能留臨曲沼,桃花雖謝長芙蕖。

和聲案:此詩前七首見《六十自定稿》,列於戊午。第八首見《剩稿》,未載年分。核其詩題詩意,乃同時作,為定稿時所汱耳。詩中有“擬上懸崖尋片石,苔函無字禹功碑”及“嶽陰從昔咀金薑”等句,可知是歲避三桂稱尊,逃入深山,即在南嶽一帶,當重遊雙髻峰續夢庵也。

西江月重過續夢庵

殘夢當年欲續,草庵一枕偷閑。

無端幻出苦邯鄲,禁殺騎驢腐漢。

幾度刀兵血,十年孤寡辛酸。

潭龍齁睡太癡頑,欲續衰年已懶。

和聲案:此詞見《鼓棹二集》,未載年分。玩“無端幻出苦邯鄲”句是指三桂稱尊等於作夢,“幾度刀兵膋血”自是指頻年戰伐,“十年孤寡辛酸”是指前後變亂已亙十年,“欲續衰年已懶”,明是晚年所作,置諸前後均於詞意不合,故緣上詩案語所論,彙附於此。

同須竹送芋岩歸窆竟,小艇溯湘轉郡城有作

誰將今古作浮煙,人各為心亦自憐。

飲泣當年聞國變,埋心遙夜但天全。

青編無字酬雙淚,赤縣何時慰九泉。

千計不如歸尺土,飄零人在釣魚船。

斷雲影裏溯湘隈,回首荒阡半畝才。

縱使君還生幾歲,可容春去有重來。

寒灰墮地皆千載,老病逢人但一哀。

不是躬園相識久,孤山錯擬萬株梅。

和聲案:此詩見《六十自定稿》,列於戊午。詩有“孤山錯擬萬株梅”句,知送窆在冬月。又有“飄零人在釣魚船”句,知其時三桂雖死,恐防跟蹤,故仍泛宅不入城也。

和白沙釣瀨與湛民澤收管詩示唐須竹

遙山寫出虛無畫,孤笛吹來雪月吟。

不是逢人難口說,湘流清淺祝融深。

和白沙

我聞莊定山,其心如寒鐵。

去我二百載,清琴音已絕。

船山半畝池,一泓貯香雪。

濯發夕風微,長歌弄明月。

迢迢開一徑,雙足盡登臨。

密至雲無際,明生月有心。

當前霜岸直,徹底碧潭深。

神禹留金簡,居然在嶽岑。

書陳羅二先生詩後

白沙飛舞茅龍,一瓠埋頭蠅跡。

莫道我狷彼狂,共弄暮天空碧。

金牛洞口春色,觀生居畔秋聲。

徹底與君拈出,前山雨過雲生。

和聲案:以上三題,見《柳岸吟》,未載年分。先生《六十自定稿?自序》雲:“此十年中,別有《柳岸吟》,欲遇一峰、白沙、定山於流連駘宕中。”計詩幾三十餘題,均以韻語講學。而此三題涉及南嶽,故以附入。然於此十年中不知究屬何年,故以附於最後一年。白沙為陳文恭獻章,居新會白沙村,學者因稱白沙先生。金牛洞在永豐縣南境,甚幽寂。羅一峰倫構書室於此。湛民澤即甘泉先生。莊定山名,居江浦定山,因稱定山先生。一瓠先生自號,觀生居先生所居。

清康熙十八年己未,先生六十一歲。居湘西草堂。二月,清兵複衡州。先生與章載謀避兵樝林山中,旋送歸吳淞,均有詩。已還草堂,定經詮,秩散稿。至是始獲安居。

避亂石雞村同載謀小憩

蒼壁不受春,轉入溪流曲。

桃花影外天,微波動新綠。

飛鳥隨風葉,梨花漾碧晶。

溪山得圓浄,雞犬亦蕭清。

不知身忽輕,已度青茸表。

疏雨何妨飛,林端露清曉。

仇池九十泉,桃源千萬樹。

古人喪亂中,自選林泉住。

和聲案:此詩見《六十自定稿》,列於己未,下同。石雞村在樝林山中。先生《莊子通·序》:“己未春,避兵樝林山中,麏之室也,眾籟不喧,枯坐得以自念。”正此詩題“小憩”之意。詩極言其地之幽清,與莊子序所雲亦合。末雲:“古人喪亂中,自選林泉住。”蓋亦示載謀知所擇地之意。今按:樝林在洪羅廟東約十餘裏、蒸水南岸道山附近。王闓運《衡陽縣誌·山川門》雲:“道山橋西二裏許有興福寺,俗呼鹹欣寺,平田通畦,西皆重山,東則叢岡疊嶺,北入彎衝,南出樝林。塘雖雞犬相聞,而行子傷恐。”足征其地險僻。

送載謀歸吳淞二首

相逢及送別,都在落花時。

霜雪添雙鬢,兵戈共一枝。

江湖空在望,天地盡堪疑。

顧陸煩憑吊,吾生未有期。

馬當湖水北,南望杳瀟湘。

陸海英雄躓,船山煙草荒。

客台留蠹簡,謁者戀幽芳。

片石延陵字,他年待報章。

和聲案:此詩首雲:“相逢及送別,都在落花時。”據乙卯與李緩山、章載謀同登回雁峰詩有“山有綠陰堪避暑”之句,是登山在夏初,其抵衡相逢,必在先一月落花時節無疑。丁巳新秋望章載謀詩,有“幹戈方萬裏,搖落又三秋”之句,計自乙卯至丁巳,正是三年。至本年送別,則為五年。湘皋鄧氏稱載謀孤露貧匱無所歸,先生時寓雙髻峰,招與同居三年,年數不免小誤。又先生庚子以前繼續居雙髻峰續夢庵數年者凡有二次,庚子以後自嶽陰遷金蘭鄉高節裏,則先後居敗葉廬、觀生居、湘西草堂,並無久居雙髻峰之事。丙辰《春夕同章載謀看月》詩,有“草堂新築延新月”及“莫擬華亭歸鶴怨”等句,其為留居湘西草堂可證,鄧氏謂為時居雙髻峰亦誤。惟據《新秋望章載謀》詩自注“時載謀授館於翠濤”及本年春《避亂石雞村同載謀小憩》詩,可知五年之中,不必常住草堂耳。“客台”謂《禮注》成。“謁者”謂行人職。

清康熙十九年庚申,先生六十二歲。居湘西草堂。唐如心來遊有詩。李叔晦、周令公自嶽來訪未果,亦有詩。又有答翠濤王孫及題新築詩及詞。

唐如心見過

春草初生雪霰零,山山曾踏幾莖青。

居然天地成今古,何必雲嵐不典型。

執戟漢亡誰載酒,尚書秦暴有傳經。

憐君問禮當深夜,急難原頭念鶺鴒。

酌酒無多剪燭長,淩侵冰玉蹙寒塘。

贈雲有意尋弘景,賦雪無心付謝莊。

玳瑁雲痕開遠碧,流鶯柳色競新黃。

晴光倩送青鞋去,分取狂夫一半狂。

和聲案:此詩見《七十自定稿》,列於庚申,下同。如心名克恕,衡陽諸生,為唐欽文克峻從兄弟。以春初來謁草堂,故有“山山曾踏幾莖青”之句。如心兄弟及侄古遺、須竹學於先生,均能傳《禮》,故有“憐君問禮當深夜”之句。先生子敔有《夏杪過擷翠堂贈主人唐如心》詩二首,其一雲:“久作披襟契,今諧避暑遊。軒容來翠疊,徑草接芳洲。爽見南山趣,煙無北渚愁。平生疏懶意,相即謝淹留。”其二雲:“嶽趾分蓮碧,湘皋接茝香。柏欹花影翠,菊覆蘚陰涼。舊茗開鸚舌,新粳設鯉湯。勿言澆塊磊,相對已成忘。”觀詩言“爽見南山趣”,又言“嶽趾分蓮碧”,可知如心擷翠堂居南嶽之麓,距蓮花峰不遠。堂名擷翠,殆即以此。而詩首言“久作披襟契”,尤可見世好情深,故敔又有《客如心擷翠堂三載冬盡留別》詩也。

翠濤攜諸子遊瞻雲閣有作見寄遙答

嘉遊成疇昔,企歎奄方今。

金閨鬱龍種,玉山宛鸞吟。

遲向深秋興,搖蕩先春心。

足知襟帶敞,遂及鬆檜陰。

大雲峙霜萼,虛室函霄岑。

緬彼鶴上客,所懷玉漿斟。

聲息墜人間,羈絏逮幽林。

無乃大還訣,猶為陸海沈。

寧含衣中珠,撫茲弦外琴。

天問固難酬,孤心還自諶。

願言雲關閉,勿驚雪發侵。

和聲案:瞻雲閣與大雲山相近,故有“大雲峙霜萼”之句。遊在晚秋,故有“遲向深秋興”之句。天問難償,孤心自信,則所以答翠濤之意,而望其勿厭寂傷老也。

李叔晦秋信雲同周令公來訪未果

有客歸南海,同人弄浙潮。

湘江半灣水,秋色暮年消。

殺運經兒戲,文心餘久要。

縱令燒短燭,何有起漁樵。

和聲案:此詩見《分體稿》,列於庚申,下同。叔晦名燦,巴陵人。與先生同舉於鄉,官衡山教諭,遂家南嶽,有詩名。令公名士儀,號藿園,酃人,崇禎拔貢。寓居衡陽。著有《史貫》及《通紀野獲》。按:先生有《野獲序》逸文見饒佺《衡州府誌》,稱其書成一代之典,以俟來哲。嚐過夷門,謁闕裏,探禹穴,所至慷慨憑吊,見諸詠歌,有《杭遊雜詠》、《南行句紀》諸集。此詩首雲:“有客歸南海,同人弄浙潮。”蓋即令公杭遊歸後,叔晦在嶽相約,欲來訪也。

題翠濤新築

龍氣五陵秋,漁磯一曲幽。

寶光猶在玦,直釣不妨鉤。

霜葉丹鋪合,晴絲碧網浮。

明年春草綠,鴛瓦漾新柔。

聽月月難圓,清歌且喚天。

閑心臨野水,明眼看桑田。

杳靄鍾山樹,迷離楚塞煙。

金波還一照,不減舊嬋娟。

莫署翟公門,聊空北海尊。

爛柯詢奕客,垂釣老王孫。

樹靜筠簾影,苔封屐齒痕。

他時雙燕子,自解慰黃昏。

垂老怯腰鐮,誅茅未佐苫。

經營知灑落,蹤跡謝廉纖。

月轉宜依樹,雲生不礙簷。

開軒孤翠入,應是祝融尖。

和聲案:翠濤有聽月樓,在湘濱。先生留別詩雲:“聽月無聲月自圓,此雲聽月月難圓。”明是新築另在一處。詩雲:“漁磯一曲幽”,又雲“直釣不妨鉤”,“垂釣老王孫”,必其地有漁磯,可以釣遊。末雲“開軒孤翠入,應是祝融尖”。必其去嶽不遠,風景宜人也。

賀新郎用韻寄題翠濤山居

君未同餘老,任叔夜崟欹磊落,玉山奚倒。

偶借漁磯垂直釣,不許問津人造。

豈但愛清溪回抱。萬迭碧簪青帶繞。

遍天涯總是王孫草。

笑一室,何須掃。

平疇良稼懷新好。

多種秫,黃雲釀熟,香熏龍腦。

畫駿不臨鬆雪譜,自寶思陵鷹爪。

煮冰雪自尋壚灶。

閑寫溪雲山雨句,終不教舉俗憐丁卯。

雖寒瘦,非郊島。

自注:翠濤家藏宣和畫鷹,因憶趙子昂不類,遂及之。

和聲案:此詞見《鼓棹初集》,未載年分。中有“偶借漁磯垂直釣”與新築詩“漁磯一曲幽”及“直釣不妨鉤”之語全合,必同時作,故以彙附於此。

清康熙二十年辛酉,先生六十三歲。病,親舊門人多聚草堂,有詩。至是,年已衰邁,外間知交將盡,作《廣哀詩》。其中如夏汝弼、管嗣箕、嗣裘、南嶽僧性翰諸人,不獨正氣所係,於嶽亦有關也。

春興三首錄一

嬉春遲暮老廉夫,長臥歸休舊酒徒。

不分傳家三傳在,從來亡國一身孤。

玉錢月影窺雙鬢,碧海雲波認五湖。

一盡龍鍾供世笑,蒼天還識老狂無。

和聲案:此詩見《七十自定稿》,列於辛酉,下各詩同。先生曾奉命編《春秋家說》,已略見前。其序有曰:“夫之受命怵惕,發蒙執經而進,敢問其所未知。府君更端博說,浚其已淺,疏其過深,折其同三傳之未廣,詰其異三傳之未安,始於元年統天之非,終於獲麟瑞應之誕,明以詳者不複伸,略以晦者弗有詘也,幾於備矣。”石崖先生亦著有《春秋三傳質》,均秉武夷之訓,故此詩曰“不分傳家三傳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