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須竹鄂渚信,知李雨蒼長逝,遙望魚山哭之

孤雁哀吟帶淚飛,南詢雁岫釣魚磯。

尋常雁塔稱兄弟,魚稻汀洲各揀肥。

一期生死有千秋,欲語逢人翦舌休。

剛遣西風吹片葉,黑雲棲斷洞庭舟。

青原罷棹石門寒,柳岸霜風月已殘。

欲轉金輪須換麵,紅爐別鑄紫金丹。

自注:密之閣老,天門司馬,俱以是年棄世。

赤壁雄風百戰酣,新安碧血灑江南。

大觀綽板先君歇,淒絕吳江老蘖庵。

自注:雨蒼早與金正希、尹洞庭、熊魚山齊名,時

金已殉難,尹亦先逝,熊公僧隱吳江,存亡未審。

白楊衰草楚雲天,孺子生芻奠暝煙。

忍淚欲彈須剪燭,霜風偏緩上灘船。

自注:須竹赴哭未歸。

和聲案:魚山即魚嶽山,在嘉魚縣西。詩雲“孤雁哀吟帶淚飛,南詢雁岫釣魚磯。”言雨蒼曾有詩及書欲遊南嶽。“剛遣西風吹片葉,黑雲淒斷洞庭舟。”言雖返寄馳望,卒未果遊。“白楊衰草楚雲天,孺子生芻奠暝煙。”則言秋末冬初,須竹往吊也。

家兄期以中秋過敗葉廬,會恙未果,吟見懷念。

逾月小愈,袖詩下訪,適當閏望,是夕人間

謂為中秋,夜坐不複對月,敬和來篇奉酬皎如白玉盤,圓如流珠丸。

向之笙歌萬戶發,今我不視喟然傷心肝。

昔昔相期秋正中,排雲飛素滌清空。

嫦娥已老雲鬟不得整,即次新霜欺玉容。

長轂長轂孰為爾運,湘累死後無人問。

羿妻悔餌金液膏,隨意幽歡迷遠近。

獨有鶴發之翁脾病容,閉門坐酒挑燈白。

妖蟆流涎透窗隙,拒之不能相迮迫,

扣壺欲歌淚沾席。

和聲案:此詩見《編年稿》,列於壬子,下同。先生於甲辰雖建有觀生居,然《雁字詩·跋》載“庚戌秋冬之際敗葉廬記”,是年哭青原詩作於敗葉廬,石崖先生來訪亦在敗葉廬,故本編自乙巳以後,每年仍以居觀生居及敗葉廬並書。

補山翁坐係,沒於江陵,遙哭二首

將公無死易,大地置公難。

疑謗原非妄,悲歌亦久酸。

苾芻檀蔭冷,鬆徑菊田殘。

莫問靈岩笛,哀弦自別彈。

自注:補山堂有菊田,聞靈岩儲公千裏赴哭。

章門悲節落,謁署憶交貧。

道廣公應忘,鄰孤痛自真。

隆陰誰旦晝,泉路有君臣。

補山舊賓客,幾問落花津。

和聲案:《南窗漫記》雲:“丙戍屯師湖上,未能前進一咫,而賦斂之重十倍。少司馬天門郭公都賢《詠雪》雲:‘四望郊寒連島瘦,一天白起奈蕭何。’督使聞之怒甚,嗾悍帥害之,會潰敗不果。公卒以文字取禍,卒於江陵。倪文正公贈公詩雲:‘愛他風骨耐他粗’,善於言公者也。”鄧湘皋《增輯楚寶》本傳雲:“流寓沔陽十有六載,歸裏後結草廬於桃花江,複以詩累,客死於江陵之承天寺。”均與此詩題合。今先生集中,與些翁唱和,始庚子《落花詩》,而初相見則在十八年前壬午,蓋其時些翁官江西巡撫,先生計偕至南昌度歲。此詩所雲“章門悲節落,謁署憶交貧”,即追述初見時事也。

清康熙十二年癸醜,先生五十五歲。居觀生居及敗葉廬。同唐須竹兄弟遊樝江武故城,有詩。樝亦作查,俗作渣。亦作鍾。又有和石崖先生耐園詩。是歲多病,有歲晚養屙詩,多養生家言。

新秋同唐古遺、須竹遊鍾武故

城,歸坐小軒夜話嶽陰萬片惹雲肥,暑氣仍留凝不飛。

野徑偶然成遠望,江湖何地卜魚磯。

荊榛蒼淺古城秋,脈脈蒸江碧玉鉤。

野曠天低飛鳥度,不知何處吊孫劉。

野人愛菊亦偶爾,種菊滿闌秋已清。

但為愛君兄弟好,欹眠閑看綠光晴。

閑堂剪燭夜如何,銀漢疏風古樹多。

便把一竿隨爾住,江門原有舊藤蓑。

和聲案:此詩見《六十自定稿》,列於癸醜。古遺名端典,須竹長兄。同遊先生之門,故有“愛君兄弟好”之語。武故城,在衡陽西鄉樝江三湖町,舊以為孫堅討破區星之地,故詩有“吊孫劉”之語。柿竹水於此入蒸,今稱渣江,舊以為武水。唐氏築室蒸武二水之湄,與此故城近,故此詩題曰“歸坐小軒”,詩有把竿隨住之語。蒸水至此,地勢愈敞,岣嶁、祝融,凝眸在望,故詩有“野曠天低”之語,詩首曰“嶽陰萬片惹雲肥”也。

家兄小築耐園,俯用夫之觀生居韻,

病不能為偶句,放時體疊前韻奉和石骨山耐高,岩髓泉耐清。

非乘俄頃用,物莫毀其成。

黃梅暴客雨,霜汁兒天晴。

朝菌初怒生,亦自炫孤榮。

氣數非一致,將雪先微溫。

獎掖與謠諑,何者定冤恩。

冤恩兩相耐,葉落不損根。

長笑謝流輩,吾知爾精魂。

耐貧霜侵衣,耐老雪侵頭。

何知蜉蝣裳,豈爭蟪蛄秋。

忮人徒背憎,戚施久麵柔。

不見滄江水,自然無西流。

先生將七十,脫粟飯尚堪。

芥孫有餘香,瓠項有餘甘。

鬆風涼不已,鬆火暖自諳。

苟非能耐此,暴殄亦生慚。

古人非吾儔,求例苦不安。

世無劉文叔,何有富春竿。

江州非王宏,東籬菊已闌。

鬼火種青蓮,耐茲良獨難。

迢遙五十裏,林莾槲徑穿。

方春蕨拳肥,未能共炊煙。

群苦良可耐,念茲驚宵眠。

裹飯碧荷包,即栗已橫肩。

和聲案:此詩見《編年稿》,列於癸醜,下同。耐園在衡陽西鄉石獅嶺下,與祁陽毗連。石崖先生居此,不始於是年。而詩作於是年,說已見前。先生和詩,篇嵌耐字,所謂放時體殆此。石崖先生於萬曆丙午至是六十八歲,故有“先生將七十”之句。由茱萸塘至石獅嶺本百二十裏,此雲五十裏,蓋指所穿林莾槲徑山道言也。

又案:《初修家譜祖塋考》載,王衙山先生曾祖靜峰公、祖少峰公墓傍,有耐園書房,今廢。考王衙山在衡陽縣城東南東洲附近之蘇洲灣,與祖居王衙坪相近,當是國變前讀書於此。若國變後,則已遠離城市矣。

歲晚養屙

零雪生陰霄,玄冬亙旦昏。

飛鳥迷遠天,林依相惜群。

物閉誠有終,寧吾獨邅屯。

傳火非素驚,繼薪何外欣。

所資酬大化,無待今紛紜。

空坐聞夕香,清微自彌綸。

益知閱萬生,不獨契隱淪。

息動訪元精,緒引竟終窮。

日月易流影,聽覽非昔容。

秉燭矜餘光,蘋末資輕風。

南牖依午暄,靈文測幽蹤。

還當舍茲去,萬年輟往功。

明若列星垂,心有來去同。

棄置勿深恤,微情焉足充。

夕砌息寒雨,薄月開雲間。

粼粼池水綠,約約宇光鮮。

棲鳥無定影,遙樹含微煙。

佇春自不遐,歆夜亦以妍。

平生惜此景,及今良複然。

燈影閟流矚,餘心自周旋。

昔登金簡峰,遙與玉娥語。

金虎含青珠,黃膏釀香醑。

微光生西清,中天燦華炬。

飛雲定可乘,揮手謝寒暑。

目笑不欲然,棲心非懷土。

晨來叩門客,慰藉悲辛苦。

胡為聞要言,躑躅成幽阻。

玉琴絕女絲,金羽啼林猨。

悲生機有感,棄故理不喧。

北陸積玄冰,南草凋芳鮮。

孤榮徒後期,逝水無歸川。

隕獲必有終,繾綣詎足延。

宇宙誠銷歇,無為悲歲年。

和聲案:先生稟賦甚厚,向鮮客感。而是年上詩題雲“病不能為偶句”,知其時已病;詩有“方春蕨拳肥”之句,知作於春時。此詩題雲“歲晚養屙”,似自春徂冬,為時頗久,因藉養生家之言以自將息。“昔登金簡峰”一首,乃述丁亥遊祝融、觀飛來船石時之事。

餘春歌為欽文世翁壽欽翁服膺羅一峰先生集,

就餘借讀,久而不釋,可以信其所至矣,故長言及之神皇禦宇四十一,通閏春光吹夏律。

鶯花未闌麥秋登,羲和緩轡紆永日。

今茲歲星複在醜,芳月當辰望之九。

已催赤帝整雙龍,羽蓋新荷映穠柳。

柳枝拖綠芍藥紅,千條萬朵縈暄風。

嶽蓮暖潤滴青蔥,蒸流疊瀫萬波雄。

鼂日射窗光熊熊,當軒酌酒餘春融。

春融透夏還如昔,回憶升平若旦夕。

升平醖釀元氣濃,得春有餘天所益。

今人尚薄餘春淺,冶葉倡條恣宛轉。

居然惟有升平人,懷抱溫茸居德雋。

我交唐君四十年,無援無羨心相憐。

我狂君厚不相訾,相見仍如離亂前。

詩書之契非形跡,我知君已窺清玄。

君有哲子我有兒,賢愚不等相肩隨。

一編授子還自誦,君獨有取一峰詞。

太極丸春安在哉,君笑不言心自知。

心知古人生升平,懷有餘春暄氣盈。

所以福澤不求而自至,一峰以之膺榮名。

一峰之榮非冠冕,清夢排雲霓旌卷。

或為帝臣亞夔龍,或為壽者齊聃篯。

金門白社兩不殊,得意何須問隱顯。

君能吟此興不窮,庭花炫月柳梳風。

爐香細篆茗椀潔,丸春已滿閑堂中。

閑堂春深春有餘,三湖風颭青芙蕖。

翩翩郎君將進酒,諸孫羅拜皆青裾。

觀者童叟相告語,今日何殊升平初。

始知天地無有古今與盈虛。

元氣充斥於八極,攬之即得無踟躇。

吾嚐舉此人不信,紛紛落花烘蟻陣。

惟君父子心相知,不謂我狂憂我吝。

今年邀我踏青莎,微雪三湖濺綠波。

燈光燭夜簫鼓和,如此春光良夜何。

酒酣眄君如對春,青髭紅頰笑語親。

稱述孝友必動色,太息流俗或生嗔。

坐客笑我素不能飲一蕉葉,當延忽爾引滿頻。

醉餘狂歌為君壽,白日青天夫何有。

止此丸春不易逢,逢之者昌能長久。

一峰得之江門翁,漏洩迄今塞虛空。

君但熟吟三百首,即握命樞衍鴻濛。

鴻濛與天相終始,古之壽者皆以此。

我今抉心與君言,安宅千秋無遷徙。

芝非芝,鶴非鶴,雪汞丹砂非靈藥。

丸春一掬君所知,但能守之恒如昨。

昨日何生今何成,目前花柳春分明。

春色有餘芳草碧,春籟有餘黃鸝聲。

我無諛言為君祝,但一丸春無不足。

何須滿取三萬六千日,籃筍踏春攜邛竹,

還來為唱餘春曲。

和聲案:欽文為唐須竹、古遺兄弟之父,已見前。此詩為唐氏後人所藏,乃是年作以壽欽文六十,款署朱陵一瓠道人王夫之作並書。其印章二:曰一瓠道人,曰王印夫之。朱陵為南嶽勝境,先生取以自號,亦生平念念不忘南嶽之證。文多養生家言,與上詩相類。又係先生逸文,不見本集,故急以附錄。

又案:先生集中有欽文六秩壽言,言養生永年之道,與餘春歌係同時作,而絕非駢枝。又有壽須竹之母六十孝壽說,亦言引生致壽之義,與欽文聯為一秩,而先生複書其後曰:“蒸江南清,嶽巒北媚,春草盡碧,繁鶯亂啼,籃筍衝煙,柳風到袂。登其堂,見其人,不知心之何以釋然。舉似芋岩,言不能及,眉笑而已。”和遊其地,信嶽壑之勝境也。

清康熙十三年甲寅,先生五十六歲。春正月,吳三桂傳檄衡州,先生避遊湘鄉,有上湘旅興及上巳舟中詩。夏回衡陽,遊伊山,有詩。秋與唐須竹將渡洞庭,阻風青草湖。冬還山,有過衡山曉發詩。

上湘旅興

寒山猶半綠,淺日動浮光。

習習江南暖,淫淫小雪長。

杖藜隨鳥度,涉澗有花香。

不信閑愁在,千峰一徜徉。

墟煙何處起,渡口已樵歌。

空外篙音發,晴灘柏葉過。

生平還草屨,世事盡藤蓑。

慚愧玄真子,清時畏綠波。

一複千峰,參差萬壑鬆。

夕煙飛不定,落葉轉相逢。

古砦傳銀穴,仙壇記石封。

金丹及鐵馬,吾意定奚從。

柳陰誰竹外,幾葉帶疏黃。

浴鶩動金綺,夕陽生暗塘。

歸人歡婦子,明發有風霜。

居者忘情甚,蕭條客感長。

山城猶百裏,戰伐不相知。

禾黍經時畢,冠裳入望疑。

微霜開驛路,落日返樵吹。

回念巴邱北,銀濤卷繡旗。

和聲案:此詩見《六十自定稿》,列於甲寅。下各詩同。詩有“習習江南暖”及“涉澗有花香”等句,其避遊時期當在春初。南嶽山脈,自湘鄉入衡山,九峰、霞嶺諸峰,高聳重疊。先生恣情遨遊,發為旅興,故曰:“不信閑愁在,千峰一徜徉。”又曰:“一複千峰,參差萬壑鬆。”吾人試登祝融絕頂,遙望西南,一片青翠,千岩萬壑,正是如此。

又案:《六十自定稿·自序》雲:“詩言誌。又曰,詩以道性情。人苟有誌,死生以之,性亦自定,情不能不因時爾。楚人之謂葉公子高,一曰君胡胄,一曰君胡不胄,雲胄雲不胄,皆情之至者也。葉公子高處此,殆有難言者。甲寅以還,不期身遇之,或謂予胡胄,或謂予胡不胄,皆愛我者,誰知予情。予且不能自言,況望知者哉。”又先生子敔《湘西草堂記》雲:“因避滇氛,泛宅數載。”可知先生誌由夙定,情因時應,故避氛泛宅,自是時始,誠非得已也。

舟中上巳同須竹

客思蕩如何,心知令序過。

韶吹先閏發,花信緒風和。

瑤草從誰拾,落英念已多。

盈盈雙白鳥,著意浴清波。

和聲案:先生是數年泛宅,惟須竹與俱,故時見於詩。

伊山

心識回巒外,沿溪曲徑深。

雲煙開綠畝,金碧動青林。

香篆迎風入,鍾聲過鳥尋。

蕭清初覺好,風雨更幽岑。

讀書雲外跡,梵刹劫前宮。

蘊藉清歌日,蕭條夕磬中。

古今藏客淚,勳業寄真空。

牛首虛天闕,何因臥懶融。

和聲案:伊山在衡陽北雲錦峰西,與嶽相近。有晉桓伊讀書台,故名。宋時向子忞、胡寅、韓璜並遊宿於此,故詩有“古今藏客淚”之句。山有伊山寺,相傳為子忞故宅,故詩有“梵刹劫前宮”及“勳業寄真空”之句。

衡山曉發

擊汰遲楓浦,歸心就翠微。

江空雙古岸,天小一雙圍。

嶽氣雲侵縣,墟煙月掩扉。

鬆杉回望裏,一穀曙光飛。

綠潤不知冬,嶽雲第幾峰。

身輕隨白鳥,裾冷夾青鬆。

江近前時棹,碑留故國封。

漁樵知近遠,目賞已從容。

和聲案:先生是年夏自湘鄉還衡陽,秋與唐須竹及黃生至湘陰泊青草湖,有看遠汀落雁詩,末雲:“遙天開畫苑,活譜寫瀟湘。”蓋自湖回望南嶽實景也。此詩首雲:“擊汰遲楓浦,歸心就翠微。”則時值冬令,由湖泛舟過衡,將歸故山也。其曰:“綠潤不知冬,嶽雲第幾峰。”則舟中遙望,想像故山所在也。

清康熙十四年乙卯,先生五十七歲。續避滇氛,道長沙、湘陰,渡洞庭至嶽陽。歸寓郡城。複至江西萍鄉,經湘潭、湘鄉還山。建湘西草堂。是歲詩詞極多,依次選錄,略見首尾。而題小像鷓鴣天詞,尤為讀船山遺書者所開卷觸目者也。

長沙旅興

江上紅芽始試春,乳鶯調語正迎人。

人間韶日還相識,花下暄風已試新。

鶴杖恰逢苔徑軟,漁舟初繞碧波勻。

乘乘生事餘年在,隨處桃花可問津。

禹跡千峰碧嶂回,湘波東繞定王台。

樓船擬趁桃花水,釣艇閑傾竹葉杯。

露布星郵飛蜀錦,靈光絲管訪騷才。

當年玉女盆前客,笑指彤雲幾度開。

和聲案:此詩第一首見《六十自定稿》,第二首見《編年稿》,均列於乙卯。詩有“始試春”、“桃花水”之語,蓋作於春初,與上年避遊湘鄉發為旅興時期略同,於此亦可見先生自定稿時去留之跡。

走筆贈劉生思肯

故園枝葉記君家,兄弟風流競筆花。

泛宅五湖君自遠,相逢猶幸在長沙。

水綠洲前魚艇多,也來相伴曬漁蓑。

逢君剪燭當深夜,奈此幹戈滿地何。

老覺形容漸不真,鏡中身似夢中身。

憑君寫取千莖雪,猶是先朝未死人。

和聲案:詩有“水綠洲前”、“伴曬漁蓑”之語,蓋久泊洲畔。劉生為寫小照,因有是贈。思肯為先生鄉人,兄弟均擅六法,故有“故園枝葉記君家,兄弟風流競筆花”之句。末雲:“憑君寫取千莖雪,猶是先朝未死人。”則先生本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