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夢庵
舊夢已不續,無如新夢驚。
溪雲沾竹尾,滴瀝過三更。
和聲案:續夢庵在黑沙潭上左岸山半,正對獅子峰,甲申聞烈皇之變所營。今故址尚存,顧名思義,乃欲繼續前夢也。至是二十七年,桂王歿亦已久,明室全亡,無可複起,故曰“舊夢已不續”。然變節不可,惟抱此誌以終,故曰“無如新夢驚”。集中詩詞凡言夢者多於此意有關。其尤顯著者,詩如《望獅子峰用舊作韻》雲“殘夢續新詩”,《再哭季林兼悼小勇匡社舊遊》雲“餘生悲夢賦”,《迎秋》雲“江南一夢中”,《續哀雨詩》雲“老向孤峰對夢婆”,《劉若啟為排難已招泛虎塘》雲“海徙山移夢後逢”,《小樓雨枕》雲“山客三更夢嶺雲”,《冬日書懷》雲“魚樵殘夢曉鍾知”。詞如《憶王孫·本意》雲“春夢無人與再圓”,《鷓鴣天·自題小像》雲“夢未圓時莫浪猜”,《攤破浣溪沙?病中與劉李二生夜話》雲“閱盡閑愁總是夢”,“不知殘夢在誰邊”,《江城梅花引·病中口占示劉生》雲“夢也夢也,還認得煙水微茫”,《漁家傲·翠濤作煨榾柮詩索和以詞代之》雲“舊夢不成人愈老”,又雲“殘夢京華難再續”。此等詩詞,或未錄入本編,或已錄而另有案語,要皆與尋常說夢不同。此外尚多相關者,不能盡述也。
又案:先生子敔有《雪》詩五首,其一雲:“片土築孤庵,先人續殘夢。古樹覆茅簷,蕭蕭北風動。”其二雲:“手題續夢庵,白魚蝕青字。一晌萬年心,誰作西台記。”其三雲:“潭雲如墨興,山嵐如堊砌。愁殺出山難,入山未容易。”其四雲:“人魚聲如鴉,聒耳不成寐。潭下蟄龍心,莫念人間世。”自注:土內有聲如寒鴉,僧雲名人魚,立冬則呼。其五雲:“待負千莖草,還成一尺階。明年雙燕子,好認舊山來。”詩首稱“先人”,明是先生歿後,虎止居續夢庵遇雪所作。“一晌萬年心,誰作西台記”,可謂能知其父,不愧名父之子虎止兄弟二人。玩詩末“明年雙燕子,好認舊山來”之句,蓋欲約兄蓄園明歲同來,以繼先誌也。
雙髻峰
西峰互銅梁,北嶺矗荊紫。
百裏見陰燈,遙知光發此。
和聲案:銅梁、荊紫均在湘鄉縣南,特起對峙。先生曾自續夢庵往遊其地,回望蓮峰,一片青翠,故曰“百裏見陰燈,遙知光發此。”夏叔直詩所謂“行行背嶽蓮,蒼翠曲折見”也。或曰西峰北嶺,矗如雙髻,因以命名。蓋借銅梁、荊紫以肖附近山形耳。先生《南嶽賦》所謂“開雙髻於玉女”也。詳見上甲申《將營續夢庵登雙髻峰半訪址》詩案語。
又案:先生子敔有《埽南嶽王父征君墓攜庵僧遊黑龍潭》詩雲:“憶昔丱角時,遊戲雙髻峰。在嶽不識嶽,惟聞潭有龍。迄今鬢已蒼,遙憶如夢中。因拜征君阡,攜僧訪荒蹤。曲徑多碧草,經霜尚蒙茸。逶迤下懸崖,飛鳥出笴叢。雷聲忽轟訇,日午寒曈曨。石門一道辟,白練飛長虹。激水不可挽,直下傾龍宮。龍蟄幾何年,名跡昭沈雄。潛德竟已確,肸蚃誰為通。我來搜奇賞,滌蕩愜微悰。俯窺若有覿,倒影披芙蓉。一鏡劍蔥翠,百疊涵沖瀜。奔龍方馳驟,靈冶歸陶鎔。斜暉睨蒼茫,徙倚憐微躬。藏舟誰負趨,就此問鴻濛。”詩首言“憶昔丱角時,遊戲雙髻峰”,可知先生當時攜眷住續夢庵久。又言“迄今鬢已蒼,遙憶如夢中。因拜征君阡,攜僧訪荒蹤”,可知虎止遊此,蓋在晚年。時先生歿已久,續夢庵亦已就荒。“曲徑多碧草”以下,則寫雙髻峰及黑龍潭之勝,故以附於此。
黃沙潭
落葉絕行蹤,隨意披疏篠。
龍氣動喬木,空潭無猿鳥。
和聲案:黃沙潭在鐵牛庵下黑沙潭上,沙略帶黃,故名。和自二賢祠訪續夢庵故址過此。
溪波崖
棕笠濺飛珠,回頭不知處。
徙倚望前山,斜陽轉高樹。
和聲案:《蓮峰誌·附麗門》雲:溪波岩在方廣“寺西朝陽寺下,山穴郛開,中容一畝,有僧結室於此。相傳虎猿經岩,留嘯而去,不敢久睨。出寺西北去,即望見之”。
妙高峰
陰光浮石壁,長如春水生。
僧歸夕磬後,回首見西清。
和聲案:《蓮峰誌·附麗門》雲:妙高峰在方廣“寺後。左潛聖,右妙高,其中平坦,即五龍擁沙成地之跡”。
車轍亭
偶然成轍跡,古人意何取。
佇立無與言,前峰正疏雨。
和聲案:《蓮峰誌·名跡門》雲:車轍亭在方廣“寺右。相傳百八阿羅漢運糧於此,憩力分餐,以為靈跡”。
方廣路
未從方廣遊,知為方廣路。
定有夕煙霏,天光露晴樹。
和聲案:方廣路,統言蓮峰出入路徑也。《蓮峰誌·形勝門》略載:自天台來為一支,自觀音峰來為一支,自國清來為一支,自大、小坳來為一支。而曰“峰徑之勝,莫妙於兩坳”,此即所謂方廣路也。
嘯台
午日尚曈曨,紫光襯玄葉。
暄氣上台陰,香風吹凍蝶。
和聲案:嘯台即補衲之別名。“粵人張博讀書其上,嶽和聲鐫之。”見《蓮峰誌·名跡門》。
補衲台
聞有補衲名,學之跏趺坐。
蒻葉搖森森,竹鼠穿裾過。
和聲案:補衲台,初改嘯台,嗣又名戀響台。詳見上甲申戀響台詩案語。一台三名,先生均有詩,其留戀可知。
洗衲池
瀑布良可觀,臨之喧不清。
水簾垂一尺,微送佩環聲。
和聲案:《蓮峰誌·名跡門·洗衲石》雲:“石平向,泉水逸其上,薄流清駛,如可洗濯,即惠海尊者洗濯處也。太守海南李燾鬥野鐫其上。”今其石刻尚存,約高一尺五寸,楷書。
又案:以上十三題,先生自注:“右嶽後”。南嶽不止嶽後,嶽後不止蓮峰。此十三題均在蓮峰及其附近,蓋導源於朱、張,昌大於先生。譚寒河謂方廣宜自為記,先生從而讚之曰:“大辭也”,蓋言推而大之也。亂離棲伏,此獨為多,其亦以是歟。
青溪石門
欲作飛猱度,不畏蒼苔深。
森森開一麵,斜日照前林。
西石門
循壁渡泉橋,知有幽人宅。
山氣動馡,香麞夜來跡。
鬆紋石亭
僧歸繞曲澗,回首望林端。
遙知愛啼鳥,也向樹梢看。
塢雲庵
曲逐峽田上,遙期鬆徑終。
涼風中嶺合,西日一尖紅。
和聲案:以上四題,先生自注:“右祁、邵之間。”此為劉子參惟讚所居鯉魚山之地,《西石門》詩所謂“幽人宅”也。惟讚有《石門記》雲:“環石門而中處有台,臨流傍壁,高可六尺許。予日坐其中,取宋人九九書讀之,千回不輟,若將忘為鄭作者,蓋丁亥冬杪也。距台十餘武有瀑泉,予曰濯足泉。泉之左十裏為鯉魚山。山上有岩,予曰濁岩。或泥之,予曰:涇渭將誰別,纓足自我裁。坐濁岩者,蒸水兩人、資水一人而已。三子者數來數往,獨予寢食岩中,曆十望朔。時哭時罵,時笑時歌。曾占兩語柬諸同人,有曰:‘餓比墨胎猶有飯,寒疑紫窖卻無霜。’又曰:‘但得三軍饒葛管,不教一世盡修融。’蓋長至先五日也。嗟乎!當是時,世人皆清,寧容吾濁!濁者惟泉與岩,眷若有情,因蒙斯號,以存形影。不然,高者蒼蒼,深者泱泱,而以是名吾泉與岩,百世之下耳目之者,不謂冤此山川哉!兩人者,包子某、鄒子統魯。資水惟羅子英。同人則衡嶽二王氏介之、夫之,及郭子某、邵陽寧子朝柱、吾邑徐子璨也。歲著雍困敦初秋,命門人田子山玉鐫之石。”著雍困敦,為清順治五年戊子,湖南失陷之次年也。先生《廣哀詩·惟讚》雲:“結伴逃天刑,數子爭的礫”,即記中所謂“蒸水兩人、資水一人”暨所稱“同人”諸公也。時湖南初陷,故相偕逃避於此。《祁陽縣誌·山水門》載,紅橋水至石門口,兩砠對峙,拱立如門,故名。衡陽王夫之當國變時曾匿於此。亦即本先生此詩及惟讚所記。先生《搔首問》雲:“祁陽劉子參有當世才,隱居後結小茅亭於深山危壁。”又《南窗漫記》載有郭季林《過劉子參山亭》一絕雲:“萬山環列一茅亭,兀立橫空出杳冥。聞說高人長飲此,隻堪獨醉不堪醒。”曰“深山危壁”,其地之險可知。茅亭即鬆紋石亭,亭中有鬆紋石,而上覆以茅,故曰茅亭。亭在山中,故又曰山亭。亭與塢雲庵近,庵有僧,故先生詩曰“僧歸繞曲澗,回首望林端”也。
又案:惟讚《石門記》中所載相偕避難之友,羅英字得我,邵陽歲貢,與先生兄弟為莫逆交。寧朝柱字六擎,邵陽諸生,隆武丙戍以五經魁楚士,與先生及鄒統魯交好。均見《寶慶府誌·遺民傳》。徐璨字文鬥,祁陽布衣,與惟讚友善,以詩酒自娛。見《祁陽縣誌·高逸傳》。郭子稱為衡嶽人,當即衡陽郭鳳躚季林,與鄒統魯艮崖,均已見本錄。包子為蒸水人,當即包世美,字乃蔚,與先生同舉於鄉。《沅湘耆舊集》載有世美《長樂山居》詩雲:“近覺山居好,聊娛物外情。”然則世美乃長樂人,亦高節士也。王闓運《衡陽縣誌》謂壬午衡陽同舉七人,得六節士,而摒世美不與,特以不見於先生集,少表襮耳。玩先生“數子爭的礫”之語,實包世美在內,故為之彙注於此。
釣竹源
杉竹迷千嶂,豆苗縈一灣。
麏不相避,肥草隱潺湲。
雲台山
佛宇不可知,雲留高樹裏。
日落鍾磬聲,隨雲度溪水。
和聲案:以上二題,先生自注:“右零陵北洞。”據《永州府誌》,祁陽縣南雲台山為最高,距城二十五裏,峰巒突兀,煙雲不斷。山頂有金紫觀,騁望無際。山半湧月庵,林泉尤為幽邃。又《零陵縣誌》,龍洞在雲台山北,最為廣闊。有四十八源,釣竹源或即在此。又或以其廣闊通名北洞也。誌中山水、流寓各門,均未載先生曾避此,後之修誌者當據此補入。
西莊源
古樹何年種,歸禽來一雙。
茅齋讀易罷,搖影入閑窗。
小祇園
宛轉破千嶂,平疇起綠煙。
自然知蘭若,不過鳥飛邊。
和聲案:以上二題,先生自注:“右宜江。”宜江即常寧,已見前。西莊源在縣西南,距城四十餘裏,與洋泉近。小祇園較遠,與洋山近,為上五洞之一。先生看洋山雨過詩當在此作。《常寧縣誌》載先生寓寧三載,多有題詠,當即指此各詩。
小雲山
夕氣澄若濃,星光斂清炯。
林外露懸燈,未知何峰頂。
和聲案:小雲山即金華山,在衡陽縣西九十裏,至草堂約四十裏。山不甚高而能望遠,為先生偕友常遊息之地。有記及詩見前。
昭陽庵
歸鴉度何所,夕照移西岑。
蔭入蔚藍色,蕭蕭鬆檜陰。
閣岩
欲以貽來者,錫之閣名。
終古知不知,今茲自含情。
和聲案:昭陽庵、閣岩,均為先生與唐須竹躬園遊覽地,已有詩,見前。此雲“欲以貽來者,錫之閣名”,可知前未有名,自先生始。徐令素一作合素撰《躬園墓誌》,言嚐得《白沙集》、《定山集》、《傳習錄》諸書,讀之而嗜,迎先生住閣岩,為剖析源流,可知先生在此久。
桃塢
曳杖行何適,桃花一塢紅。
回塘積落英,從君識東風。
和聲案:桃塢為芋岩李國相自南嶽徙居之地。下癸亥為芋岩定遺稿感賦詩:“嶽峰南下就桃津,霜鬢難消一故人。”桃津即桃塢也。此詩雲:“曳杖行何適,桃花一塢紅。”可見桃塢與先生居近,平日往來甚密。特其故址究在何處,今不可考耳。王闓運《衡陽縣誌·山水門》雲:“船山南二裏有桃塢,李國相隱居之地。王、李同誌,互有詩歌,然今草堂正在桃塢,疑非故地也。”今按:所疑非是。考家譜,草堂初屬次子虎止房分業,因其裔式微,田屋並售異姓。經長子蓄園房裔控訴,將屋贖回,於清嘉慶間改作祠堂,額曰船山祠,嗣又贖回祀田。憲案班班可考,自無緣忽在桃塢而非故地。且先生定遺稿感賦詩,既稱桃塢為桃津,甲辰即事有贈詩,又有“柳宅桃津一徑長”之句,可知桃塢必在小江邊,有類船泊,故曰桃津。餘遊其地,草堂實遠小江,不類津塢,信湘綺誤也。
雪竹山
楊墳一竿竹,空外影千尋。
六月飛冰雪,埋心直到今。
和聲案:雪竹山在衡陽縣西,為茹蘖大師所居。師又嗣法嘉興楊墳山,此詩全為師作,故以“楊墳一竿竹”起興。詳見下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