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望歐子直

蕭蕭夕吹外,雲斂一痕青。

杖履隨天地,山川見典型。

借棋遲畫紙,釀酒已登瓶。

但覺閑情損,歸舟憶洞庭。

和聲案:子直已數見前。詩末雲:“但覺閑情損,歸舟憶洞庭。”蓋言家居少閑適之侶,北望洞庭,欲其速歸也。

因林塘小曲,築草庵,開南窗,不知複幾年,

晏坐漫成六首,呈桃塢老人暨家兄石崖先生營築非吾道,林塘適物清。

吹瓢疑稍釋,逃影妄初成。

無悶炊煙損,多徼曙月晴。

暄風淩小雪,當砌炫冬榮。

七尺一絲存,餘生半席溫。

浮漚仍往跡,塊土認誰恩。

飛鳥消雲際,幽蟲蟄草根。

小東皋畔客,今日暫招魂。

自注:小東皋,瞿虞山先生讀書處。

一日一生留,無緣謝白頭。

天情垂粥飯,家學誌春秋。

月影虛窗滿,雲滋砌草柔。

濓溪香菡萏,孤棹試中流。

耕釣傳先誌,人知德不堪。

劍聲原宿業,崖蜜自先甘。

寓目團淺,初心冷暖諳。

鴻蹤沙外雪,聊謝蓋棺慚。

病畏朔風寒,南窗背嶺安。

林風遲九夏,日影夢三竿。

乞種誰家樹,旋成幾尺闌。

死生還似此,倍覺有心難。

隱幾願經年,垂楊左肘穿。

虛空戰雷雨,血骨嫋霜煙。

縈蚓通幽跡,驚魚遣熟眠。

天情隨近遠,何有息雙肩。

和聲案:詩題言築草庵,未載庵名。下癸醜和家兄小築耐園詩稱用夫之觀生居韻,今以核對,全為此六首各韻,知此庵即觀生居。先生《南窗漫記》雲:“小築如拳之室,戲作數詩”,即指此庵及詩。又雲:“或和之,惟芋岩一首深為枯木撒花:‘軀殼為誰留,相看已白頭。從人嗤倔強,責自備春秋。寒盡鴻聲斷,春歸草色柔。餘霞擎晚照,峰翠逐人流。’”即和此詩第三首韻。

家兄觀夫之抄稿,雲墨跡似先征君,

垂示以詩,哀定後敬和四韻鼎鼎孤生在,迢迢百行非。

皋魚身世恨,鴻雁一雙違。

鬥氣埋長劍,霜風綻葛衣。

驚聞墨影似,還欲惜殘暉。

和聲案:《家世節錄》雲:“先君於書法,不求甚工,而終身不作一行草及縱筆大書。易簀之歲,七十有八,先卒三月,所敕夫之兄弟手劄,皆蠅跡雁行如界畫。”觀此足知武夷先生書法端謹,惜今不可見。先生書有晚年手書《武夷府君行狀》、《譚太孺人行狀》、《傳家十四戒》、《自題墓銘》稿,均逼近平原,信希世墨寶也。

同唐須竹遊閣岩

昨日初收梅雨天,青空四幕碧光圓。

微風引袂分溪草,斷嶂當眉露嶽蓮。

片石偶然留太古,同心無待問他年。

斜暉已長青鬆影,尚惜苔茸映綠煙。

昭陽庵同須竹夜話,雲乘木葉秋波

探五老之勝,因便送之盡覺當年不易談,披雲躡石意猶貪。

袖圖有跡傳河畫,血字無心錮井函。

白日隻今原不損,青山向後定誰堪。

知君欲訪匡廬瀑,摘去蓮花池上參。

和聲案:《閣岩》、《昭陽庵》為庚戍懷入山來棲伏林穀之二,均自注:“右湘西”,又均與須竹同遊,計相距不遠,詩中有“斷嶂當眉露嶽蓮”句,尤知距南嶽不遠也。

不揆五十齒滿,懿庵見過,留同芋岩小酌

楓陰荻岸晚煙開,鶴膝逡巡踐碧苔。

隔歲相看顏似舊,衰年無據漏仍催。

清宵疏雨喧梧葉,草閣歸雲膩竹胎。

薄遣新歡消夙昔,臨觴聊罷築聲哀。

和聲案:先生去年五十,今年五十晉一,故題雲“五十齒滿”。湘人以晉一為滿秩,至今猶然。末雲:“薄遣新歡消夙昔,臨觴聊罷築聲哀。”亡國之民,以不歡為歡也。

寄和些翁補山堂詩已就,聞翁返

石門,複次元韻寄意無字之碑誰帝虎,無弦之琴誰宮羽。

角尖不掛羚羊痕,隨意天花散春雨。

我公昔浮玉沙湖,湖上突出孤山孤。

補山未了公南返,螺髻修眉半有無。

下士之見不越咫,謂公勤勤補山耳。

支祈平吞江南之雲江北夢,息壤欲堙何處起。

公笑卷山山為藏,青蒼縮入椰杯裏。

折腳鐺中冰不腐,煮爛須彌將芥補。

湖南空有青蓮七十二萬莖,總不入公補處數。

無土不現補山堂,崢嶸日月開幽荒。

飛來之峰彈指已過洞庭水,北山愚公嗟徬徨。

和聲案:補山堂在沔陽玉沙湖,石門即安化石門山,均為些翁隱居之地。先生去歲已有次韻和補山堂詩。旋聞翁返石門,複和此寄意,故有“補山未了公南返”之句。江恂《清泉縣誌·流寓·郭都賢傳》雲:“世亂,祝發廬山,客回雁峰數月,笠杖蕭然,有物色之者,輒謝曰:爾誤也。一夕,留詩寄郡人鄒統魯、王夫之等,遂泛棹去,尋棲於玉沙湖,額其堂曰補山。”是翁嚐遊衡,於補山堂詩之前,已數通聲氣矣。

孤雁行和李雨蒼

當年回雁峰頭住,雁影雲開天際路。

夫君縹渺雁峰心,遙寄湖南煙雨渡。

誰知白雁杳寒沙,斷使青峰遮日暮。

日暮雲迷雁陣哀,逢君千裏雁書來。

欲分寶瑟銀箏怨,似向沙明水碧回。

一水盈盈烏石戍,千秋渺渺楚雲台。

自注:楚雲台乃白沙留雨蒼五世祖大崖先生讀書而築。

楚雲台高芳草齊,湘幹北望鷓鴣啼。

虞卿著書亦何有,建陽賣卜還自迷。

瘦影難雙矰繳滿,寒更欲警露霜淒。

清霜白露飛不前,亭亭片月當高天。

前身憶住青龍寺,血跡還埋古井邊。

遙飛尺帛君邊去,沙上鴻蹤隔暝煙。

和聲案:《南窗漫記》雲:“‘朅來祁連風,雁行吹忽斷。南北各天涯,驚魂落空彈。沙漠嚴寒難久客,遙望衡陽孤岫隔。洞庭秋水眇愁餘,日落長汀蘆花白。欲往從之煙水迷,誰向深林送飛帛?開函讀之淚橫流,一別二十有八秋。鴻飛冥冥千仞外,稻梁滿野非所求。孤雁孤飛孤自哀,多君兄弟共徘徊。獨我此心無可語,深秋夢逐雁峰來。’嘉魚李雨蒼占解己酉寄餘此詩,雲欲涉湖相訪,時年七十矣。閱兩歲遂長逝,不果所至。雨蒼,大崖先生裔孫,國亡後不應公車。唐須竹為餘過其家省之,蕭清戶庭,猶楚雲台風味也。”先生詩蓋即和此。據下壬子哭雨蒼詩“尋常雁塔稱兄弟”句,知雨蒼與先生兄弟以崇禎壬午同舉於鄉,必在武昌會晤甚洽。國變後,先生兄弟偕隱湘嶽之間,互相師友,保其貞節,故雨蒼詩有“鴻飛冥冥千仞外,稻粱滿野非所求。孤雁孤飛孤自哀,多君兄弟共徘徊”之句。自壬午至己酉二十八年,未曾相見,至是始得先生相問,故曰“開函讀之淚橫流,一別二十有八秋”。又曰“獨我此心無可語,深秋夢逐雁峰來”。心懷故國,神契舊交,真不愧大崖之後矣。家譜載先生生於衡州府城南回雁峰王衙坪,故詩首有“當年回雁峰頭住”之句。雨蒼曾有信來,故有“夫君縹緲雁峰心,遙寄湖南煙雨渡”之句,然此又在壬午以前矣。

聽月樓倦客歸山,留別翠濤王孫

我夢聽月樓已久,不意今生登此樓。

樓前湘水膩碧玉,細細紋波送遠秋。

我有狂歌知者誰,古人不作今人疑。

夜闌酒熟相對笑,男兒不受雙眸欺。

我今歸臥蒸南穀,黃菊將開酒將熟。

爛醉三萬六千年,柳生左肘石穿肩。

君勿笑我不相就,聽月無聲月自圓。

和聲案:明王孫見於先生集者,有翠濤、禋黎二人。禋黎甲申遇於武岡,僅一見於《憶得》,有“擬君雙絕終難匹,報國屠龍誓舍魚”之句,蓋以其工書精禪理,能請兵平亂也。惟翠濤寓居衡陽,與先生往還最密,集中屢見。據戊辰送翠濤下武昌謁昭王墓詩觀之,當是太宗子楚昭王支裔。詩雲:“樓前湘水膩碧玉,細細紋波送遠秋。”可知聽月樓在衡陽湘濱,與嶽相近。又雲:“我今歸臥蒸南穀,黃菊將開酒將熟。”可知題所雲“倦客歸山”,即先生自謂。又雲:“君勿疑我不相就,聽月無聲月自圓。”可知翠濤即聽月樓主人。而曰“黃菊”,曰“遠秋”,則留別時為九月也。

又案:《鼓棹二集》有《憶王孫·本意》詞雲:“蘆花誰覆釣魚船,寶玦藏腰未敢言,落葉驚烏月上弦。夜如年,春夢無人與再圓。”此憶王孫即憶故君,亦續夢庵之意也。因未載年分,附注於此。

效柏梁體壽王愷六

鐵牆坳頭綠鳳棲,就君踏花蹂香泥。

君今僦宇當湘西,陽禽回翼空淒迷。

人生即久如躡梯,駸駸不舍相攀攜。

我旬過五君始躋,欲呼蒼天問端倪。

誰為龍翁配虎妻,活汞煎之如嬰啼。

東兔藏金西木雞,戰酣四壁休鼓鼙。

得之圜中一刀圭,與君分吞如糖。

倒騎白衛馳丹霓,俯聽蟪蛄聲益低。

長笑爾曹延蝤蠐,睨高欲就終無稽。

我摘月華沁心臍,君胸洞開消日鐫。

斫麟為脯堯韭臡,團星作餅甘露醯。

命鸞歌囀如黃鸝,羿妻婉孌出金閨。

疑貞疑謔相嘲詆,然後與君歸湘溪。

嶽為部婁湘成蹊,三皇五帝重攝提。

如此與君終不睽,乃稱丈夫心交締。

非炎索箑寒就烓,短歌隆隆蒼虯嘶,

千春萬朔留品題。

和聲案:愷六原居南嶽鐵牆坳,為先生舊遊地。茲複僦居湘西,與先生鄰近,故詩首及之。“欲呼蒼天問端倪”以下,乃養生家言。王闓運《衡陽縣誌·藝文方技略·房中》,列先生《愚鼓詞》一家,其言曰:“王夫之慕屈生之遠遊,希晦翁之參同,故喜言金丹。”今觀此詩益信。

遙和補山堂《洞庭秋詩》小序

落帆笙竹來,垂二十七年,湖量未忘者,記持耳。昔人評騭畫水,獨以活水為至,到記持中,何從有活水乎。是以捃湖采邈秋容,一聽之諸公,而仆詩最晚出,抑不能為馴雅之音。但思拂得活水一兩波,幾不遠作者。未審閑能勿疑殆。己酉杪秋記。

和聲案:“笙竹”為洞庭泊舟地。先生自壬午赴武昌鄉試,舟過洞庭曾泊此,故曰“落帆笙竹來,垂二十七年”。“洞庭秋”三字,始自陶密庵,於寂寞中拈以寄愁。些翁倡而為詩,海內和者數百人。先生詩晚出,其寄慨與些翁、密庵同,遲回審慎,活水汪洋,信無疑殆,豈獨曰“記持”已哉。

清康熙九年庚戌,先生五十二歲。居觀生居及敗葉廬。有前雁字、後雁字詩各十九首,其說曰:“謂楚人宜吟雁字者,楚澤國也,有洲渚,有平沙,有蘆蔣菰菼,東有彭蠡之澤以攸居誌,南有衡陽之峰,曰所回翼也。”此調蓋倡自補山老人,諸和者皆賦七言,而先生獨章吟四十字。詩多不錄,錄其懷入山以來棲伏林穀詩,及仿譚寒河嶽遊,而哭殤孫之一,亦念嶽墓也。

懷入山來所棲伏林穀,三百裏中小有丘壑,

輒暢然欣感,各述以小詩,得二十九首排子嶺

稻畝綠茸茸,平田接回塢。

橋下流水聲,龍湫昨夜雨。

和聲案:《蓮峰誌·附麗門》雲:排子嶺在“明月峰後。蓮峰之支裔,垂結於此”。和拜武夷征君祠墓,其稻田對麵為馬跡橋。橋外案山,即排子嶺也。詩雲“橋下”,即指馬跡橋言。

獅子峰

飛鳥搖嶺色,漸與峰頂齊。

凝眸絕澗影,已轉碧潭西。

和聲案:獅子峰在黑沙潭下右岸。《蓮峰誌·附麗門》雲:蓮峰西北至獅子峰,“下山矣,峙若蹲猊,鼻目巉刻。然柿蒂峰亦名獅子;王子遊此下,易其名曰旋帽。”和遊其地,仍習呼獅子,無有知為旋帽者。

黑沙潭

苔冷千年綠,春寒一片雲。

回襟避疏雨,人語不相聞。

和聲案:黑沙潭在方廣寺、二賢祠下十裏。《蓮峰誌·附麗門》黃沙潭、黑沙潭、白沙潭條雲:“從蓮花峰下注水右繞,三潭係之。舊傳梁海尊者送五龍王各居其所,沙以色分,黃沙最上,黑沙最勝。林窅瀑寒,風射人森森,不可久即。虎跡黃葉,四時皆有。兩潭傾注,驚湍汎日,誠絕觀也。至白沙稍夷,下即馬跡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