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色石薑葉笠子,不須綠箬襯青蓑。
一槍才展二旗斜,萬簇綠沈間五花。
莫道風塵飛不到,鞠尖隊隊滿洲靴。
瓊尖新炕鳳毛毸,玉版兼蒸龍子胎。
新化客遲六峒遠,明朝相趁出城來。
小築團瓢乞食頻,鄰僧勸典半畦春。
償他監寺幫官買,剩取篩餘幾兩塵。
丁字床平一足雄,踏雲穩坐似淩空。
商羊能舞晴天雨,底用勞勞百腳蟲。
清梵木魚暫放鬆,園園鋸齒綠陰濃。
揉香挼翠三更後,剛打烏啼半夜鍾。
山下秧爭韭葉長,山中茶賽馬蘭香。
逐隊上山收晚茗,奈他布穀為人忙。
沙彌新學唱皈依,板眼初清錯字稀。
貪聽姨姨采茶曲,家雞又逐野鳧飛。
和聲案:此詩見《五十自定稿》,列於己亥,下各詩同。此第四首雲:“莫道風塵飛不到,鞠尖隊隊滿洲靴。”蓋其時深山婦女,亦學滿洲新裝,不勝亡國之感。第六首雲:“償他監寺幫官買,剩取篩餘幾兩塵。”則當時有司之設法賤征及一般平民之不能自享所有,尤可概見。
山居雜體卦名
豫子殉其道,井生貴所希。
坎流邈殊塗,既濟愉同歸。
比肩通異理,蒙袂輕調饑。
蹇餘紉秋蘭,升高搴野薇。
剝芧充晨餐,畜荷資霜衣。
離離劈椒房,鼎鼎閉鬆扉。
履石探晴雲,臨崖款夕暉。
益知榮公樂,漸看卜子肥。
頤生喻明窗,觀物避炎威。
隨茲寒暑謝,遁跡冀無違。
山居雜體吃口詩
晴即前岫樵,峰分方未返。
路亂籠綠羅,雲暈湧愈遠。
山居雜體口字詩
喦路臨磊砢,高欞營觀皓。
蟬語斂囂啁,鷗侶歡漚藻。
山居雜體藥名
白日及閑年,尋常山色妍。
古鬆香滿徑,修竹葉參天。
紫菀朝霞雨,黃連夕照煙。
柴桑寄生理,不受督郵憐。
山居雜體建除
建宇依回岫,鋤畦沿澗流。
除雲無過客,留鳥伴孤遊。
滿徑縈霜帶,遙天珮月鉤。
平泉空木石,玄晏自春秋。
定裏窺僧際,醺餘緩宿愁。
執交頑石古,送遠野鷗浮。
破雪尋新蕈,迎晴驗午鳩。
危煙征杳漢,細草藉香柔。
成績緣蜂課,紛爭笑蟻謀。
牧書祛粉蠹,篆壁寫蝸牛。
開圃蛛絲密,支床龜息幽。
閉關思物理,杜德擬天休。
山居雜體兩頭纖纖
兩頭纖纖水溜絕,半黑半白燒嶺雪。
腷腷膊膊凍竹折,磊磊落落飛霰屑。
山居雜體五雜俎
五雜俎,采野蔌。
往複還,沿溪穀。
不獲已,黃農伏。
和聲案:先生本年山居雜體各題,多借名物以寫亂離隱遁之意,乃居續夢庵時閑適中所作。摘茶詞雖以寫當時風俗,亦閑適中始得為之。《鼓棹初集》有《浣溪紗·山行》詞雲:“曲曲屏山翠幕垂,啼禽不揀淺深枝,逗人斜轉竹林西。綠玉竿柔愁露浥,翠煙葉密耐風欺。溪光一半染玻璃。”玩其聲調氣味,與摘茶詞為近。題曰“山行”,必是年山居徜徉時作。又《詩經稗疏》“螟蛉有子,果蠃負之”條,曆舉陶宏景、段成式、陶輔之說,其末雲:“夫之在南嶽,有山僧如滿言其如此,因導夫之自於紙卷中展看,一一悉符陶、段之說。”所稱在南嶽,係久居之語,非偶至之詞。先生前此居嶽雖久,無如是年閑暇。後此移居衡陽金蘭鄉,雖不時入嶽,未必久居。然則閑中體察物情,當亦是年事也。故以彙注於此。
桂王永曆十四年清順治十七年。庚子,先生四十二歲。春居雙髻峰續夢庵。內弟鄭忝生卒於嶽峰,有詩。夏徙居衡陽縣治西百二十裏蒸左金蘭鄉之茱萸塘,造小室曰敗葉廬。開南窗有銘。至是先生始有定居在衡山之陽、湘水之西,故先生庚戌懷入山以來棲伏林穀,於“茱萸塘”、“敗葉廬”、“觀生居”等題自注曰“湘西”也。是歲桂王在緬甸阿瓦城。
哭內弟鄭忝生
悠悠重悠悠,送子岡隴頭。
乍可為陌上之秋草,繁霜一夕同荒丘。
不能為磷磷之白石,相看逝水旋東流。
與君別何所,庭前綠竹下。
日夕君不來,春雲覆平野。
與君期何日,三五輪魄充。
君歸黃泉去,月輪故未空。
君家舊住鹿門溪,君魂欲歸道路迷。
與君相逢入桂城,鐵騎斥野飛箭鳴。
舊愁疑在春夢驚,乃知君死而餘生。
生亦不可期,死亦不可悲。
雞鳴月落杉橋路,且與須臾哭別離。
和聲案:此詩見《五十自定稿》,列於庚子。忝生名顯祖亦作興祖,襄陽人,文學儀珂之孫,吏部尚書繼之之從孫,先生繼配鄭孺人之弟。據辛酉《廣哀詩·顯祖》雲:“寒雲凝席帽,扶攜返幽穀。殘書久零亂,綴拾授爾讀。”是先生與鄭孺人庚寅間道歸楚時,忝生即已相依。至是十有一年,當常相隨受讀。今觀此詩“春雲覆平野”及《廣哀詩》首二聯“鶯花媚春日,榮光如新沐。送子歸荒丘,獨向杜鵑哭”,可知忝生之死,在是年春間,而死地即在嶽後,以是年春先生尚居續夢庵也。杉橋在衡陽西鄉,當即忝生葬地。
南窗銘
北窗涼風,南窗夕曛。
五柳高臥之心,夢依京雒;
悲哉乎,夕堂拂蟻之誌,丘首滇雲。
和聲案:此銘見《薑齋文集》,未載年分。觀銘詞以靖節不仕宋自況,而有“悲哉乎,夕堂拂蟻之誌,丘首滇雲”之語,明是桂王在滇緬時作。蓋是年築小室曰敗葉廬,有南窗又有北窗,故銘首曰“北窗涼風,南窗夕曛”,因喜南窗暖,故有是銘。明年辛醜,桂王被執,明之土地全亡。先生既非滇人,似不必言“丘首滇雲”,則此銘非桂王沒後所作無疑,故以係於是年。或以南窗即己酉所築觀生居之南窗,不知於屋上開一南窗,本極平常之事,何屋均可。如以此為觀生居南窗,下乙卯草堂成詩有“南窗仍夕暖”之語,然則又可謂此南窗即湘西草堂之南窗耶。況先生所著有《南窗漫記》一種,其引末署戊辰天中日南窗記,時先生年已七十,乃湘西草堂南窗,非此南窗,又非觀生居南窗無疑。故今一以《南窗銘》詞意為斷,不複泥也。
桂王永曆十五年清順治十八年。辛醜,先生四十三歲。居敗葉廬。六月,繼配鄭孺人卒。是年詩,除《落花詩》外,大都悼亡之作,詞亦然。十二月,清兵入緬甸,桂王被執,明亡。因道遠隔絕,明年訊始入山。
來時路悼亡
來時苦大難,寒雨飛瀼瀼。
今者複何日,秋原稱葉黃。
遵路行以悲,飄風吹我裳。
流目心自喻,劇結車輪腸。
人生苦經曆,精爽定往還。
踟躕行俟之,輕煙靄容顏。
飛鳥過我前,流泉鳴其間。
欲語不得接,浮雲雲何攀。
迢迢荒原路,曲曲粵楚甸。
匪羊亦匪牛,窮日曆郊箐。
蘖苦梅複酸,宛轉遂所綣。
凜矣秋霜心,哀哉白日變。
和聲案:此詩見《五十自定稿》,列於辛醜,下各詩同。此乃追悼繼配鄭孺人之詩。題雲“來時路”,蓋專敘鄭孺人隨先生由桂林返衡陽、南嶽時,備嚐艱險之境。及秋,登嶽峰悼亡,乃悉述居續夢庵諸事。
嶽峰悼亡四首
不愁雲步滑,慊慊故慵來。
多病霜風路,餘生隔歲回。
鳳綃殘染淚,蛛網誓封苔。
舊是銷魂地,重尋有劫灰。
到來猶自喜,仿佛近簷除。
小圃忙挑菜,閑窗笑讀書。
忽驚身尚在,莫是客淩虛。
楚些吾能唱,魂兮其媵餘。
關塞天涯黑,精魂一倍丹。
停雲迷鳥宿,舞雪耐梅寒。
不遣琴心寂,相憐劍影殘。
三年烹白石,餘沈咽龍湍。
嶽阡初甃罷,君此拜姑嫜。
地下容能聚,人間別已長。
蝶飛三月雨,楓落一林霜。
他日還淒絕,餘魂半渺茫。和聲案:先生偕鄭孺人自丁酉由常寧西莊源再行入嶽,居雙髻峰續夢庵,凡閱三年。至庚子夏初,徙衡陽茱萸塘。次年六月,鄭孺人即歿,故詩題特標“嶽峰悼亡”。第一首起聯:“不愁雲步滑,慊慊故慵來。”來即謂來續夢庵。次聯:“多病霜風路,餘生隔歲回。”謂去年丙申,曾入嶽登雙髻峰,隔歲再來。三聯:“鳳綃殘染淚,蛛網誓封苔。”統言庵中殘物尚存,塵封如故。末聯:“舊是銷魂地,重尋有劫灰。”則言前此久住銷魂,重來愈增感慨。第二首:“到來猶自喜,仿佛近簷除。小圃忙挑菜,閑窗笑讀書。”承上言到庵自喜及居庵種菜讀書之樂。“忽驚身尚在,莫是客淩虛。”言到此忽驚己在,而孺人不見,恍知人生如寄,因以客比孺人,有似淩虛飛升而去,故以“莫是”之詞出之。“楚些吾能唱,魂兮其媵餘。”言欲唱些招魂,望其複返也。第三首,承上魂兮媵餘之意而推廣之,故有“精魂一倍丹”之語。末結以“三年烹白石,餘沈咽龍湍”,乃綜述生前居庵守貧,凡曆三年。時庵中尚有看守主僧,故借用禪家煮石事。庵在黑沙潭上,故曰“餘沈咽龍湍”。第四首起聯:“嶽阡初甃罷,君此拜姑嫜。”蓋追述鄭孺人自桂林於歸衡陽,方入嶽拜武夷公及譚太孺人墓。次聯:“地下容能聚,人間別已長。”言幽明永隔,冀其能侍翁姑於地下。三聯:“蝶飛三月雨,楓落一林霜。”則統言春露秋霜,故結以“他日還淒絕,餘魂半渺茫”。言歲時追念嶽阡及逝者,心魂倍覺難安,總不脫“嶽峰悼亡”之意。
哀管生永敘
落葉風喧夕,啼鴉柏冷霜。
如何悼亡客,還有喪予傷。
嶽徑雲藏雪,洋泉月引涼。
培蘭將九畹,煉鏡已三商。
帶草先摧綠,傳燈獨秉光。
思深千裏駕,望屬百身良。
煜煜芝房折,悠悠蒿裏長。
紫囊悲太傅,緗秩冷中郎。
春穀江流遠,南雲塞路荒。
人情誰劍掛,天道豈弓張。
交絕憐東裏,狂歌問子桑。
貢生空委珮,鮑叔未分糧。
笛咽山陽館,琴殘子敬床。
寧知哀九辯,不及待沈湘。
和聲案:管永敘為中書舍人嗣裘子,文學嗣箕猶子,從學先生,故詩中有“喪予”、“傳燈”等語。“洋泉”即洋山之泉,在常寧。先生客常寧及返南嶽,永敘皆相從,故曰“嶽徑雲藏雪,洋泉月引涼。”此永敘之死,先生所以獨哀也。
續哀雨詩四首
庚寅冬,餘作《桂山哀雨》四詩。其時幽困永福水砦,不得南奔,臥而絕食者四日,亡室乃與餘謀間道歸楚。顧自桂城潰陷,霪雨六十日,不能取道,已旦夕作同死計矣。因苦吟以將南枝之戀,誦示亡室,破涕相勉。今茲病中搜讀舊稿,又值秋杪寒雨無極,益增感悼,重賦四章。餘之所為悼亡者,十九以此。子荊奉倩之悲,餘不任為,亡者亦不任受也。
寒煙撲地濕雲飛,猶記餘生雪窖歸。
泥濁水深天險道,北羅南鳥地危機。
同心雙骨埋荒草,有約三春就夕暉。
簷溜漸疏雞唱急,殘燈炷落損征衣。
晴月嵐平北鬥移,挑燈長話桂山時。
峒雲侵夜偏飛雨,宿鳥驚寒不揀枝。
天吝孤臣惟一死,人拚病骨付三屍。
陰晴旦暮尋常極,努力溯洄秋水湄。
羊腸虎穴屢經過,老向孤峰對夢婆。
他日憑收柴市骨,此生已厭漆園歌。
藤花夜落寒塘影,雁字雲低野水波。
樾館無人苔砌冷,桂山相較未愁多。
桂山哀雨舊詩留,讀向泉台憶得不。
卞壺可容魂大笑,王章不為死含愁。
丹楓到冷心元赤,黃鞠雖晴命亦秋。
韶月年年春日暖,倡條冶葉漫當頭。
和聲案:此詩之旨,既見序言,而第三首“老向孤峰對夢婆”,即言歸後偕老雙髻峰續夢庵也。先生子敔有此詩跋略言:“孺人年十八以庚寅歲歸先君子於桂林。歸而偕隱嶽之雙髻峰。歲庚子遷金蘭高節裏之茱萸塘。次年棄世”雲雲,與此所稱偕老合。雖中間曾居耶薑山及常寧,要以嶽峰為主。
初度口占
橫風斜雨掠荒丘,十五年來老楚囚。
垂死病中魂一縷,迷離惟記漢家秋。
一萬五千三百三,愁絲日日纏春蠶。
天涯地窟知音絕,新剪牛衣對雨談。
十一年前一死遲,臣忠婦節兩參差。
北枝落盡南枝老,辜負催歸有子規。
新買茱萸半畝堂,苔侵床足月侵牆。
天涯芳草迷歸路,病葉還禁一夜霜。
十載每添新鬼哭,淚如江水亦幹流。
青髭無伴難除雪,白發多情苦戀頭。
陳摶驢背笑難禁,龔勝床頭餓稱心。
雪攪九微香炬暗,未知除夕是晴陰。
和聲案:湖南自順治四年丁亥衡州失陷,入清版圖,至是十五年,故曰“十五年來老楚囚”。先生生萬曆四十七年己未九月初一日,故曰“迷離惟記漢家秋”。自己未至辛醜,四十三歲。為日一萬五千一百有二旬,合以每年餘日,故曰“一萬五千三百三”。庚寅冬,困於永福水砦,不獲南扈桂王,至是十有一年,故曰“十一年前一死遲”。先生本自嶽陰徙居茱萸塘敗葉廬,此稱“新買茱萸半畝堂”,或敗葉廬亦稱茱萸堂也。故家譜於茱萸塘亦有稱茱萸堂者。
又案:以上各詩,如《來時路》、《嶽峰悼亡》、《續哀雨詩》,明言悼亡者,固無論矣,哀管生詩有“如何悼亡客”之句,初度詩有“新剪牛衣對雨談”之句,皆關涉悼亡也。詞如《鼓棹初集》有《霜天曉角?懷舊》前後二闋,《青玉案·憶舊》一闋,《滿江紅》一闋,《減字木蘭花》二闋。《鼓棹二集》有《望梅·憶舊》一闋,皆係悼亡之作,當在是年或是年以後。其尤顯明者,《鼓棹二集》有《鳳凰台上憶吹簫?憶舊》及《掃地花·憶舊》各一闋,茲錄於次:
鳳凰台上憶吹簫憶舊
楚塞天遙,漓江雨冷,煙雲濕透征衣。
指數峰殘雪,候雁先歸。
堪歎生生死死,今生事莫遣心違。
家山裏,一枝棲穩,碧草春肥。
依依,舊家枝葉,
夢不到峴山,風雪霏微。
念鏡中霜鬢,人老漁磯。
指點棠梨春雨,猶應化白蝶雙飛。
孤飛也,寒煙冪曆,燈火荊扉。
和聲案:此詞前半闋述自桂返衡,後半闋為撫時追憶。峴山舊家,謂鄭孺人為襄陽望族。“漓江雨冷”,即桂山哀雨之意。“楚塞”、“家山”,指衡陽、南嶽。“候雁先歸”,謂困永福水砦,候春初雨霽即行。“一枝棲穩,碧草春肥”,則言歸棲嶽峰,正值春深也。
掃地花憶舊
微霜碾玉,記日射簷光,小窗初透。
夜寒深否。問素羅新裁,熨須銅鬥。
閑攬書帷,笑指硯冰,蹙皺香篝。
有黃熟篆銷,芳膏結紐。
自惹閑愁後,對蓮嶽雲壓,
苔潭珠濺,壚煙孤瘦。
歎渺渺京華,不堪回首。
碧海人歸,雄劍誰憐孤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