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聲案:此段言李聃、嵇康,本尚玄曠,尚且不能廢用滑亂,舍己徇人,況鄒魯之教,仕止久速,進退以禮,惡可蔑然以從可望。

維食陰而質滋兮,必吸清以填形。

爽脈叛其不來兮,石頑隕而失星。

冰惻此絲鼎兮,曆棘其難康。

重遄情於荃側兮,怨霄路之何長。

自注:爽,清淑之氣也。脈,微動也。霄路,天路。夫鄒魯之教,以理人性,以正人紀,盡之矣。夫人之生,食陰濁以滋形質,而必受清剛之氣於天,乃以充其體而善夫形色。倘此清剛之氣,見利斯昏,叛去形質之內,則如星隕為石,不複得為星矣。所以懷冰自戒,憂此一絲之係九鼎,曆於糾躓之塗,懼不得夫安步也。其自念名義既如此矣,而愛主之心,尤不能忘。遄寄此情,欲往就之,奸雄窒路,如天難登,如之何其弗怨也。

和聲案:注承上言“鄒魯之教,以理人性,以正人紀,盡之矣。”故此段即發明斯義。苟清剛之氣,見利斯昏,即是有失人性;時若可仕,舍君不往,即是有亂人紀。無如情遄君側,心不能忘,而可望竊柄奸雄,窒塞賢路,是往則仕可望,非仕君也,徒失人性、亂人紀而已,故必不可往。

狂憤憂而自棄兮,耿三歲而孑遷。

遠清塵餘稚慕兮,抑朋蹇其企連。

巴骨出而仍掉兮,虎靈藉而養巽。

屍鼎號以隳庸兮,矧自古之多券。

自注:稚慕,如稚子之慕親也。《易》:大蹇朋來。又往蹇來連。謂相率以濟蹇也。巴,巴蛇也。巴蛇吞象,三年而出其骨。掉,掉尾也。藉,假也。鼎,大也。鼎號,謂天子之大命。屍,如祭者之屍,代居其位。庸,功也。自違君側以來,於茲三歲,而孤蹤屢遷,望屬車之清塵,而深其慕憶。蓋願得朋以出大蹇,倘值其人,樂與來連者矣。乃如可望者,若巴蛇之飽,颺尾而遊,而大君之威,虎為狐假,反退養夫巽順,若此者豈足以有為。神器大名,不可以久借,功之無成,固其所矣。桓溫失誌於枋頭,劉裕覆師於關內,今古如一,有心者去之惟恐不速也。

和聲案:以上四段,述哲理,舉往事,而辨其必不可往。此段複述三年以來情深稚慕,而可望盜竊名器,狐假虎威,必如劉裕、桓溫之失敗,丐為左券,去恐不速,何能蔑往。

遂托膏去聲。以歸音兮,雖先露其何怨。

鄰化哀而狎悻能兮,豈不知秋駕之可學。

媒與鴆其遝搖兮,複悔幾之先覺。

夢宵征之輕馳兮,畏失轡於罔泱葉。

昏左次餘騷煢兮,徼神憫而啟彭。

自注:哀,公牛哀也。七日而化為虎。《離騷》:悻直以亡身。能,黃能,三足獸。秋駕,禦法夢學秋駕事見《莊子》。罔泱,荒遠貌。彭,行也。使為可望者,能如郇伯之為膏雨,俾得遂所托以西歸,則雖溘先晨露,固所願也。以今者所居非幹淨之土,所鄰而狎者皆化獸之人,則豈不欲學禦而得以馳驅哉。乃其或為良媒,或為毒鴆,遝雜搖搖,胥不可測。既已覺其不可托,是以逗留而不往,則將使我終不得遂西歸之誌者,斯幾先之覺也。使茫然未覺,則往而不葉,歸於一死而已,豈不愈於鄰虎而狎能哉。故曰悔也。既已覺之,則非死之恤,而失身之為憂,是以夢輕馳而終畏罔泱。人之已窮,神或通之,故當左次憂獨之際,希冀神之見憫而啟以所當行焉。

和聲案:段首設為托膏西歸之詞,即孟子濡滯不忍恝舍之意。惟此段及篇中言幾者數。《易》曰:“知幾其神乎?”故又欲徼神憫而啟所當行。

儔勉釋餘之棼緒兮,曰窮通天以迓之。

帝攽箕以貞倫兮,範有事於稽疑。

祓端策而氛睞兮,火出澤以章景。

宗廟震於悔端兮,勞再告而益昞。

自注:儔,友也。箕,箕子。火出澤上,睽卦。卦六爻,初士,二大夫,三卿,四公,五天子,上宗廟。震,動也。內卦為貞,外卦為悔。上九,老陽變動,故曰,震於悔端。再告益昞,謂凡兩筮,皆睽上九,神之所告,其義甚明,疑可決矣。

和聲案:卜以決疑。先生於壬辰元旦,筮得睽之歸妹。明年癸巳,筮複如之。時隔一年,其依戀君側不能無疑可知。孔子曰:“再,斯可矣。”至是兩筮相同,故一遵神告。

好逑暱其姝俟兮,猾貌之庸猜。

施膚寸以征合兮,群淫解而卷霓。

誠狶溷其難測兮,魍馮軾而增怪。

卬孤清以弗堪兮,岐不察其所夬。猜葉。

自注:此演《睽》上九之辭,而詳玩其占。好逑姝媛以俟,謂婚媾也。猾,寇也。既為好逑而毋庸猜,則所謂匪寇婚媾也。泰山之雲,膚寸而合,不崇朝而遍天下,則雨矣。雨則霓為之卷藏,正氣昌而淫氣不成,如此者以征則疑釋而道合,所謂往遇雨則吉也。狶,豕也。溷,不潔也。謂豕負塗,難測其不潔之心也。魍,鬼也。馮軾,在車中也。謂載鬼一車,其情增人之怪也。豕負難測之穢,鬼增妖怪之情,則以睽孤之道處此,而欲保其清貞,固難堪矣。夫曰婚媾,曰遇雨,似宜往者也。曰鬼,曰豕,又似不宜往者。一爻之占,岐而不合,安能察而決之哉。夬,決也。

和聲案:睽上九爻象及象傳之辭,均甚分明。先生演之,謂有岐而不合,蓋恐人之曲解也。故下複演全卦之義以斷之。

訟徙倚而倘逢兮,彖既章餘以崇別。

女同閨其各袂兮,孰嫫與施之可頡。

眾美少之膏濡兮,忘衷狠於飾柔。

中仲淳耀其曈曨兮,盟登天而果求。

雖輿襖其勿恤兮,矧弢矢之有時。

保昆烈以延昭兮,勰杲質於素思。頡葉。

自注:訟,內訟也。中心聚疑,如聚訟然。徙倚,不定也。《睽》之彖曰:二女同居,其誌不同行。袂,所以自飾者。嫫,嫫母。施,西施。少,少女,兌也。膏濡,澤之美也。兌內剛外柔,柔以飾狠也。中,中女,離也。淳耀曈曨,日之光也。登天,照四國也。輿襖,亦載鬼之義。弢矢,謂後說之孤也。昆,大也。延昭,謂致光於身也。勰,合也。睽上九之象辭,其疑不易決也如彼。中心聚訟,欲得遇卦意以決之,乃觀於彖,而知睽之為道,不苟同而尚別,二女之誌不同,美之與惡,豈可頡頏而同居哉?今卦爻之動,不動於兌,而動於離。且睽者,離宮初世之卦,則道宜用離明,而不宜用兌說。眾人無知,為少女所惑,慕其膏澤,而忘其衷情之狠躁,則以可望為歸者固矣。若夫中女之含光以照四國者,則非專壹其心於忠貞者,不能求也。使誠得主而為之死,雖鬼車其勿恤,況今之張弧者,自有其說弧之時。命在天而誌在己,惟觀其象,玩其占,保吾正大光明之氣,以體白日於丹心而已,奚複問津於少女之悅,狠羊之躁哉。於占既然,素誌亦爾,神與心協,守其昭質,暗投之侶必謝,幽棲之誌益堅矣。

和聲案:此就睽貞、悔二卦,斷以道宜用離明而不用兌說,如此則誌、占兩合,悠悠之口,可釋所疑。故曰“暗投之侶必謝,幽棲之誌益堅”也。

亂曰:天昧冥遷,美無眈兮。

方熯為澤,已日霪兮。

鑿秕孔勞,矧懷婪兮。

督非我經,雌不堪兮。

專伏以需,師翰音兮。

幽兆千裏,翼餘忱兮。

倉怳寫貞,疾煩心兮。

貿仁無貪,怨何尋兮。侵、覃二韻通葉。

自注:天,理也。昧,幽也。眈,久著也。已日,更一日也。鑿,熟舂也。秕,粟皮。《莊子》:緣督以為經。督如人身之督脈,居中而行於虛。善不近名,惡不近刑,不凝滯而與物推移,所謂緣督也。倉怳,憂貌。貿,求也。天理幽隱,初無定在,遷移於無跡之中,則昔之所可,今或否矣。其得立一必美無惡之事,以眈著而沈溺之哉。如方久旱,則得雨為澤,更日不止,又為苦霪。方其四海淪胥,不餘尺土,則矯製興師者,固以足音慰空穀,而久假不歸,釁深改玉,名為漢相,實漢賊矣。君子之不幸而當此也,留則河山非有,往則逆順無垠,求以潔身而報主者,如鑿秕求精,亦已難矣。況敢懷富貴之偏心,當去留之大事乎。與物推移而知雄守雌,以苟全其身而得利涉,既非所能為,則將退伏幽棲,俟曙而鳴。今孤臣在千裏之外,吾君介存亡之間,往徑既絕,來蹤未卜,惟幽冥之中,若有朕兆,可翼餘忱以必達。人不可謀,天不可問,寸心孤往,且以永懷。思主則愴怳而煩心,求仁則堅貞而不怨,章靈之作,意在斯乎。

和聲案:“亂”總述賦及補餘意。注中“方其四海淪胥”雲雲,不責可望已往,而責其後之無君。道存忠恕,尤令當時熱心趨附者不能置喙。而幽棲思主,求仁之誌乃愈堅貞而不怨矣。至其後可望背明降清,先生雖幾先逆睹,不忍於此賦中預言之也。

又案:此賦見《薑齋文集》,未載年分。據賦注自“違君側以來,於茲三歲”及賦序“明年癸巳,筮複如之”之語,知作於癸巳。據《春盡》詩“滔滔屬孟夏,騷怨寄靈修”之語,知作於癸巳四月。據賦中“屏服昧於蒸原”句自注“蒸水出耶薑山,時避地近其處”之語,知作於居耶薑山側。先生生平出處大節於此,賦及注盡之。而是年集中詩文,隻此二詩一賦,亦前後一貫也。

桂王永曆八年清順治十一年。甲午,先生三十六歲。春夏居耶薑山,有詩。秋避兵零陵北洞,侄敉遇難,有詩。冬徙居常寧洋泉附近西莊源。是歲桂王在安隆所。

晦日二首

春色去堂堂,清和損歲芳。

夕煙青帶遠,晴樹綠浮光。

秋稻江鄉雨,琅玕竹徑香。

定情裁古怨,遲晚意偏長。

白日奈朱顏,流光幾暫閑。

九春餘此夕,落照已前山。

紅豆留誰折,落花去不還。

逢迎他日恨,舊上鬢絲間。

夏夜

裛露青林合,微涼生未央。

太清平野闊,薄霧遠山長。

南樹驚烏鵲,雙星憶鳳凰。

吹來何處笛,急調欲清商。

和聲案:右二題,見《五十自定稿》,列於甲午,下同。《晦日》雲“九春餘此夕”,蓋是三月晦日。《夏夜》雲“微涼生未央”,亦是七月夏夜。均居耶薑山側時作。觸景生情,殊多感慨。

從子敉遘閔以後,與予共命而活者七年。頃予竄

身猺中,不自以必生為謀。敉因留侍伯兄。時

序未改,避伏失據,掠騎集其四維。方間道

往迎,已罹鞠凶矣。悲激之下,時有哀

吟,草遽佚落,僅存絕句四首錄二斜日荒荒打棗天,山頭回首杳墟煙。

當時不道今生別,猶向金風淚黯然。

割骨分肌亦屢禁,如今萬矢倍攢心。

嶽阡秋草應含怨,萬樹嚴霜殺一林。

和聲案:敉為仲兄齋先生子。自丁亥齋歿,至是七年,敉常從先生。及先生避兵零陵北洞,勢甚危急,敉因留侍石崖先生,不意避伏失據,遂有是變。觀詩中“打棗”“金風”之語,知相別時為七八月。及觀秋草含怨、嚴霜殺林之語,則遇害時正是深秋,故題曰“時序未改”。且詩特題“嶽阡”,當是先生與敉避難時,同入嶽阡省墓而別;或敉遇害,即因在嶽避伏失據也。不然,則推述父母九原愛孫之詞,特言嶽阡秋草亦怨,以見其怨之甚耳。桂王永曆九年清順治十二年。乙未,先生三十七歲。居郴州興寧山中,借僧寺為從遊者說《春秋》。有春日書情、說《春秋》口占、讀《指南集》各詩,及瀟湘小八景詞。複居常寧西莊源。是歲桂王在安隆所。      春日書情  春雲覆千裏,飛雨來微霄。  良陰不待旦,宿昔非崇朝。  蘅皋英猶緩,蕙圃芳未遙。  連卷仍故花,旉被麗新條。  佳人阻采若,含情虛握椒。  行邁匪康塗,中心寫長謠。  和聲案:此詩見《五十自定稿》,列於乙未,下各詩同。詩末四句,不勝其戀主情深、路阻莫致之意,所謂書情也。  為晉寧諸子說《春秋》口占自笑  腹借征南庫,燈邀漢壽光。  傷心難自遣,開卷是春王。  蠹死墨魂失,饑遠視仍。  紙窗鑽不透,大抵是癡蠅。  南嶽經聲苦,東林眉宇嚬。  似他添強笑,猶恐隔鄰嗔。  熒澤弘演肝,伊川辛有淚。  未知家則堂,雲何宣此義。  和聲案:晉寧為興寧舊名,隸郴州。征南、壯繆,俱傳《春秋》。邀光雲雲,似其時正居僧寺關公殿也。“傷心難自遣,開卷是春王”,則說經之大旨。“南嶽經聲苦”,謂胡文定公居南嶽作《春秋傳》,發明尊攘大義,立言痛切。“未知家則堂,雲何宣此義”,蓋家鉉翁南歸,以《春秋》授學者。先生序常寧殷浴日文曾引及此,謂未知其所授者,聖人之意耶?羔雁之枝耶?正即此意。  讀《指南集》二首  絳節生湏抱璧還,降箋誰捧尺封閑。  滄波淮海東流水,風雨揚州北固山。  鵑血春啼悲蜀鳥,雞鳴夜亂度秦關。  瓊花堂上三生路,已滴燕台頸血殷。  揚州不死空坑死,出使皋亭事未央。  鳴春催三月雨,丹楓秋忍一林霜。  門鶴唳留朱序,文水魚書待武陽。  滄海金椎終寂寞,汗青猶在淚衣裳。  和聲案:文山死誌早決,然一息尚存,不忘君國,先生以之。  瀟湘小八景詞寄調摸魚兒  國初瞿宗吉詠西湖景,敩辛稼軒“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體,詞意淒絕。乃宗吉時當西子湖洗會稽之恥,苧蘿人得所托矣,固不宜怨者。乙未春,餘寓形晉寧山中,聊取其體,仍寄調《摸魚兒》,詠瀟湘小八景。水碧沙明二十五弦之怨,當有過者。閱今十年矣,搜破篋得之,亦了不異初意。深山春盡,花落鵑啼,乃不敢重吟此曲。乙巳上巳茱萸塘記。  其一雁峰煙雨  插青天俯臨圖畫,一壁翠光欲滴。  炎風吹斷陽禽影,認得孤峰回翼。  如相識,記寒聲蕭蕭咽盡霜華夕。望中何極。  盡簾壓千絲,窗飛一縷,垂幕籠輕碧。  回首處,猶記當時蹤跡,危亭斜倚南陌。  滿城春滑笙歌膩,消盡銀缸夜色。  君莫惜,君不見黃沙漢使無消息,秦關坐隔。  聽沙岸殘更,野塘曉陣,總似三生笛。  其二石鼓江山  瞰蒸湘曲影雙清,流下洞庭秋遠。  危崖突兀玉峰寒,界破蒼流一線。  誰許見,隻鮫宮金繩夜擁魚龍怨。畫船歌扇。  對笑水江花,窺樓暈月,惹盡流霞片。  行樂地,記取韶光迅轉,畫闌彩筆題遍。  雲杳瀟湘千頃碧,瞥眼武陵溪畔。  君莫羨,君不見漁陽撾斷霓裳宴,滄桑已變。  想眉黛嬌青,眼波凝綠,不是舊時麵。  其三東洲桃浪  剪中流白芳草,燕尾江分南浦。  盈盈待學春花靨,人麵年年如故。  留春住,笑浮萍輕狂舊夢迷殘絮。棠橈無數。  盡泛月蓮舒,留仙裙在,載取春歸去。  佳麗地,仙院迢遙煙霧,濕香飛上丹戶。  醮壇珠鬥疏燈映,共作一天花雨。  君莫訴,君不見桃根已失江南渡。風狂雨妒。  便萬點落英,幾灣流水,不是避秦路。  其四西湖荷花  漾平塘綠錢初展,正是乳鴉啼後。  桃尖漸放朱霞暈,芳惹遊鞭征袖。  真如繡,點波紋紅綃青幛團絨皺。田田歌奏。  問苦菂尋蓮,縈絲覓藕,幾許多情逗。  莫浪語,西子湖頭難又,錦屏十裏香透。  繁華滿目江南夢,約略送愁時候。  君莫嗅,君不見清香銷盡酸風瘦,秋容如舊。  隻莎草吟螿,蓼花飛,露冷金飆驟。  其五花藥春溪  啟琳宮暖回溪畔,江南共道春早。  桃花新雨溶溶後,誰把瓊漿釀造。  壺天老,正望中茶煙幾線縈僧橑。燕泥香掃。  快翠泛銅瓶,膏凝玉,魚眼調香腦。  添勝跡,百道奔泉回抱,暗縈綠荇芳藻。  泠泠碎玉夜聲中,花院晨鍾輕搗。  君莫惱,君不見玉礬落盡瑤京道,王孫芳草。  縱百丈絡絲,萬條羅帶,難係春光好。  其六嶽亭雪霽  翠屏遙眉橫七二,空青一派如灑。  閑登危榭憑闌眄,垂冪同雲覆野。  銀河瀉,道飛來楊花玉樹都疑假。望迷鴛瓦。  自注:興陵朱邸在焉。  問酒擁銷金,  茶烹鳳乳,若個償春價。  賞心事,不在酒旗歌社,梅痕暗偷萼赭。  凍髭笑指祝融君,故騎火龍未下。  君莫惹,君不見胡沙似雪催征馬,笳聲怨也。  把塞北冰天,江南春色,都付漁樵話。  其七朱陵仙洞  向蒼崖笛聲吹裂,斜陽一片危岸。  江流北瀉雁南征,洞裏春光無算。  星燦爛,都應是雲中劍舞珠光按。花蹊棋館。  留滿地蒼苔,數峰煙樹,擲與人間看。  仙戶啟,石乳倒垂銀蒜,空山翠杳天半。  百花橋阻玉壺遠,誰倩鴛鴦低喚。  君莫歎,君不見彤雲故鎖三山斷,罡風吹散。  想華表鶴歸,天台人返,怕見人民換。  其八青草漁燈  截流澌飛虹側掛,長空流月孤影。  斜收返照蔚藍天,末一江風冷。  更漏靜,罷鳴桹停橈沙觜星光耿。疏燈夜永。  似說向人間,流光易謝,夜燭遊湏秉。  歌舞罷,追賞良宜此景,木蘭牽動綠荇。  樵青唱闋鬥參橫,殘月又斜西嶺。  君莫省,君不見蘆中人老成萍梗。載愁舴艋。  向牛飲溪邊,羊裘灘上,別把絲綸整。  和聲案:此詞為《瀟湘怨》詞之一,乃是年春,寓居晉寧山中作,閱十年乃序之。八景尋常,而先生舉目有山河之痛,所謂怨詞也。序言“深山春盡,花落鵑啼,乃不敢重吟此曲”,不吟之吟,其怨愈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