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十二歲那年,烈伯夷將他接回逐鹿,英招師從清虛道德真君學道,赤玥仍留在燧明城,幾人自此分離,少有機會相見,但始終心中掛念,情好不渝。故而此刻聽說他倆到來,怎能不喜出望外。
烈琰尚不知他們為何而來,問道:“英大哥他們怎得突然會來?我與英大哥好些年不見,這回可得讓他多陪我些日子?”
烈季臨微微一笑:“你英大哥此行是要去上戰場殺敵,可跟你待不了兩三日。”
聽四叔這麼說,烈琰臉上有些失望,但轉念之間,又心動不已,心想:“他們待不長久,我隨他們同去不就是了。”他平素常聽烈季臨諸人與他講些上古的英雄戰神的傳說,如何除魔衛道,法力通天;如何地救蒼生於水火,扶天下之既倒,年少的心目中早已埋下了對他們的無比向往。在他看來,能上戰場殺賊人,驅虜寇,便是一個成為英雄豪傑的大好機會。
想到此處,他握緊拳頭,眼神中閃動著熾熱望著烈伯夷:“爹爹,孩兒願同四叔和英招大哥前去,助他們一臂之力。”
烈伯夷征戰沙場多年,其中凶險豈會不知,讓他冒此危險,自是心有不甘,看他仍是天真無憂,把出征打仗看得如此簡單,便又好氣又好笑的回絕:“琰兒,別任性了,這可是沙場血戰,刀槍無眼,弄不好隨時都有可能丟掉性命的。”
然而烈琰此刻熱血沸騰,一心想著實現心中所願,哪裏顧得上其他,一直不依不饒地再三央求。
烈琰鬧喚了半天,也是白費唇舌,便用祈求的目光轉向烈季臨。烈季臨就說:“琰兒打小嬌生慣養,不知人間的險惡,現如今正逢多戰之秋,讓他出去曆練一番,未始也不無益處。”
烈伯夷細想一番,覺得這話也不無道理,自把這孩子接回逐鹿城這些年,詩書兵法,拳腳功夫雖都教了他些,但沒一樣稱得上出類拔萃,自己平時事務繁忙,對他也無暇教管,長此以往,日後怎堪大用。何況如今大難當頭,萬一此戰出師不利,烈山能否求全尚未知曉,又如何讓他自保。
斟酌再三,憐愛地望著他:“那你就同去吧,記住要時刻在你四叔身邊,事事聽你四叔的話,切不可由著自個兒性子胡來。”
烈琰聞此,立時興奮的喊出來,抓住兩人的胳臂不住跳躍歡呼。
烈伯夷輕歎了一口氣,他妻子十四年前因病早亡,自己長年征戰在外,留下兩歲的兒子無人照看,就把他放在帝君夫婦身邊撫養,直到前兩年才接回逐鹿城。在他的內心深處,對兒子始終抱著一份深深的虧欠和內疚,此行萬一他真有個三長兩短,自己怎麼跟九泉下的妻子交待呢。臉上不由得露出幾分擔心無奈,這孩子性如頑童,實難讓他放心的下。於是又把他喚到跟前兒,語重心長地把裏裏外外能想到的又都叮囑了一番,這才稍加放心。
烈季臨擔心烈琰思慮不周,又把手下兄弟塗孟喚來,讓他協助烈琰去安排諸多迎軍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