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任用宰輔年輕化,使得訥親、傅恒在政壇上的崛起,出任宰輔時都在三十歲左右。而且二人有相似的家世,但結局卻有著截然不同,這是為什麼呢?
訥親,姓鈕祜祿氏,是清初開國五大臣額亦都的曾孫。訥親的祖父遏必隆是額亦都第十六子,係額亦都與努爾哈赤的妹妹所生,訥親的姑母是康熙第二位皇後孝昭皇後。
遏必隆在清開國時期屢立戰功,順治臨終時任命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鼇拜為輔政四大臣。康熙四年,按照當時早婚的習俗,十三歲的康熙帝到了大婚的年齡,由祖母太皇太後做主冊立索尼的孫女赫舍裏氏為皇後,此即孝誠皇後,同時冊立遏必隆的女兒鈕祜祿氏為妃。康熙十三年孝誠皇後因難產身亡,康熙在十六年冊立遏必隆之女鈕祜祿氏為皇後,此即孝昭皇後,鈕祜祿氏被冊立為皇後還不到半年就去世了。
訥親的父親尹德曾跟隨康熙討伐噶爾丹,因功被升為都統、領侍衛內大臣,尹德辦事認真,為人謹慎,在負責侍衛的十幾年中從未發生過任何疏漏,深得康、雍二帝的信賴。雍正五年,訥親因父親病重襲爵,到雍正十一年命訥親在軍機處行走。盡管訥親同鄂爾泰、張廷玉都是雍正朝留下來的,但訥親畢竟是晚生後輩,而且更難得的是他未卷人鄂黨、張黨的派係之爭,獨立其外,乾隆是非常看重這點的。
訥親同一般的外戚畢竟還有所不同,訥親的祖父遏必隆畢竟是皇室的外孫,也同樣流淌著愛新覺羅家族的鮮血,這自然就比一般的外戚更近了一層。但上述種種僅僅為訥親提供了較為有利的條件,訥親之所以受到乾隆的破格提拔同他為政清廉、辦事認真、態度鮮明、基本上能按照乾隆的意圖處理問題等有最直接的關係。乾隆最欣賞的就是訥親辦事不模棱,不推諉。
乾隆九年,訥親奉命視察河南、江南、山東等省軍隊及浙江海塘工程,他在視察結束後給朝廷的奏報中指出河南南陽、江南蘇淞兩鎮管理鬆懈、問題最為嚴重,急需整頓。與此同時,訥親還對一些州縣所存在的“惟責貢賦,浮文常多,實意殊少”的現象提出了批評,建議“崇實效,去虛文,傷吏治,厚民生”。訥親的建議,都得到乾隆的重視。
乾隆十年鄂爾泰的去世,為乾隆調整中樞機構人選提供了一個非常有利的機會,在乾隆的安排下訥親不僅越過張廷玉成為軍機處首席大臣,並在一年後取代張廷玉的內閣首輔地位,到乾隆十一年訥親就成為名副其實的宰相。
訥親是乾隆所任命的第一個宰相,也是乾隆朝惟一被處死的宰相。訥親從乾隆十一年位極人臣到乾隆十四年正月二十九被賜令自盡,僅僅三年的時間就走完了自巔峰到毀滅的人生曆程。
第一次平金川的戰事成為訥親命中的克星。訥親是乾降一手培養出來的宰輔,也是死於乾隆淫威之下的第一個宰輔。對金川之戰受挫,乾隆是第一個需要承擔責任的人,但乾隆不想承擔決策失誤的責任,於是具體指揮戰事的訥親、張廣泗就成了犧牲品。對於訥親之死,乾隆更是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把一個不熟悉軍事的人派到軍前本來就不是理智的做法,最後又以訥親的生命來掩飾皇帝的用人不當。把訥親推上人生巔峰的是乾隆,把訥親推下地獄的也是乾隆,誠可謂恩威均出自聖裁。
傅恒是乾隆皇後富察氏的弟弟,隸滿洲鑲黃旗。富察氏家族稱得上是滿洲世家,在努爾哈赤創業時該家族就已經投到清太祖的麾下。傅恒的曾祖哈什屯是順治身邊一名忠心耿耿的侍衛,屢立戰功,因忠於皇帝而受到攝政王多爾袞迫害。他的祖父米思翰深得康熙信賴,官至戶部尚書,當康熙決定撤藩時,隻有米思翰和明珠是康熙的支持者,米思翰的幾個兒子都因此受到康熙的重用。
傅恒的二伯父馬齊,在康熙所組織的抗擊噶爾丹的戰事中顯示出組織才能,曾先後在刑部、戶部、理藩院擔任尚書,兼議政大臣。
傅恒的父親李榮保是米思翰第十子,雖然他在政壇上並不顯赫,隻是個察哈爾總管,但由於他的女兒嫁給乾隆皇帝,富察氏家族門第生輝。
傅恒的仕途是從乾隆五年擔任藍翎侍衛開始的。傅恒在當了兩年侍衛後調到內務府擔任大臣,乾隆十年以戶部侍郎的身份到軍機處行走。
金川之戰斷送了訥親,但卻成就了傅恒。訥親在金川的失利為傅恒打開了通往宰輔之門,莎羅奔到清軍營地投降使得傅恒的宰輔地位得到鞏固,乾隆命令建宗祠祭祀傅恒的曾祖哈什屯,並在東華門賜予傅恒一處住宅。而且乾隆還同傅恒結為兒女親家,不僅把宗室之女嫁給傅恒長子福靈安、把皇四女和碩和嘉公主下嫁傅恒次子福隆安,還納傅恒之女為皇十一子成親王的福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