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情商遠高於智商的風流大帝——乾隆(5)(2 / 3)

允禔本來對這個侄子就沒有太多惡感,十多年鬱積之情早已呼呼欲出,此刻見乾隆捶胸頓足,涕淚交流,也是真情自然流露,不帶半點矯揉造作,心中的感情“呼啦”一聲如決堤洪水般湧將出來,竟從床上翻身滾落地上,輾轉跌撞,號啕大哭:“老天爺,你咋不公平啊!”允禵一哭而不可收拾,十多年的不平,憤懣,坎坷,委屈全化為苦水,從眼裏、嘴裏、鼻孔裏湧出,他聲嘶力竭地了一陣。“皇上啊皇上,你知道在這活棺材裏整天囚著是什麼滋味?你有七個叔伯都埋在裏頭,埋死了呀?我想死都死不成啊!”乾隆熱淚長流,想想十多年就隻蟄居在雜草荒蕪的小院裏,看藍天白雲嬉戲,再正常的人也得給憋出病來。心頭一陣發緊,俯身將允禵挽起,扶他坐在椅子上,允禵瘦削的身體好像因激動而瑟瑟發抖,乾隆鎮定心神,柔聲叫道“皇叔,或許這都是天意,人力沒法改變,現在好了,一切都過去了,皇叔當年雄風,朕至今仍記憶猶新,皇叔暫且先休養身體,這些天多到外邊走走,去看看十叔,你們倆好好聊聊天。”允禵搖頭苦笑:“人都這樣了,還談什麼雄風,一天能有兩個時辰出去走走,我已很知足。老十前兩天見過了,一改飛揚灑脫之氣,滿口華嚴,必是……”乾隆知他想說允禵是失了心性,忙將話題岔開、強笑道:“皇叔,您以前在西邊用兵打過勝仗,這些天西邊又緊張了,朕想著皇叔先將用將用兵利弊寫寫,上個條陳,以後還要皇叔重振雄風,效命西疆呢!”允禵眼中熱淚橫流,喃喃自語地不知說些什麼,乾隆又諄諄告囑了幾句,才告辭出來。出了十四貝勒府,乾隆站了很久……

所有的文武大臣都注意到新君登位後雷厲風行地辦理國事,為“冤獄”翻案的一係列舉措。大家的眼光都很銳利,看到乾隆所作所為等於和先父拐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彎。雍正皇帝一生以高壓治人,將封建社會皇權至高無上發揮得淋漓盡致,手下的大臣也都唯唯諾諾,不輕易表態。乾隆也感到他這個新皇帝和元老重臣之間,有一種難以溝通、各自為戰的孤獨隔閡感。他可以不像父皇那樣對兄弟下手毫不留情,但是他必須首先樹立自己的威信,決不姑息養奸,要給他們當頭一棒,打得他們無法再站起來,然後才示以寬儉。“眾口難調”,這是乾隆得出的最直接結論,這時他才意識到一切的一切僅僅才是開端,然而,他相信自己會成為一個出色的舵手,駕馭大清這艘巨輪乘風破浪,奮勇前進,終至大治。他有信心,愛新覺羅家族的熱血本就是桀驁不馴的,永不服輸的,如今已點點滴滴滲入他心中……

二 乾隆與寵臣和珅

1 匪夷所思——乾隆與和珅終生難解的淵源

和珅是因為弘曆的過錯而死去的妃子的化身?這個妖魔化的傳說對他們兩個人意味著什麼?和珅是怎樣回應乾隆的愧疚與傷感之情的?

和珅出身很卑微,但是他很有心計,沒事的時候就一直琢磨怎樣才能接近皇帝。乾隆三十四年,和珅20歲的時候,承襲了三等輕車都尉世職,這在當時隻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官。由於和珅人緣好,工作勤奮,三年以後,和珅被挑補黏竿處,負責皇帝出巡等一切儀仗事宜。和珅上進心強,肯動腦筋,利用一切時間讀書,畫畫,琢磨怎樣更快地飛黃騰達。在這段時間裏,他又積累了不少知識,增加很多人生的閱曆。

這天,乾隆帝在圓明園閑逛,入園的時候天氣有些陰沉,可到了中午時分雲開日出,遍地金光,熱得人汗如雨下,喘不過氣來。圓明園裏的重重殿閣、層層樓台,都被太陽點著了一般,這座西山腳下的皇家花園處處沐浴在炎熱之中。乾隆正被曬得難受,這時有一個人馬上送來皇蓋替他遮陽。這個人就是和珅。

乾隆仔細的端詳著和珅的容貌,覺得一定是在什麼地方見過他。他努力去回憶過去的人和事,卻無論怎樣也想不起來。和珅長得一表人才,麵如白玉,唇如塗丹;站起來的時候,更是如玉樹臨風,亭亭筆直;一雙毛茸茸水汪汪的眼睛酷似善解人意的妙齡女郎,好像在向你傾訴什麼心事。乾隆瞧著此人唇紅齒白,是一個翩翩美貌少年郎,於是就詢問起他的情況來。這個會辦事討皇上歡心的少年就是和珅。

和珅告訴乾隆帝他是滿洲正紅旗人,現在隻是一名小差役,具體地說來就是給乾隆帝抬轎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