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毀譽參半的鐵麵皇帝——雍正(6)(1 / 3)

雍正任用官員從實際出發,注重操守才識與實際需要,而不拘泥於已有成例。清朝用人,原有資格、出身的規定,以及旗人、漢人的界限。按定製,在中央各部同一級的官員中,滿員地位高於漢員。雍正卻不拘滿漢界限,諭命將兼管吏部、戶部事務的漢人大學士張廷玉的班位,排在另一兼管部務的滿人公爵傅爾丹之上。雍正四年(1726),陝西三邊地方的駐防軍隊出缺,在陝省一時又沒有合適人選,川陝總督嶽鍾琪上奏說,四川武職官員中多有屢經戰陣堪任要職者,但按製度不能隔省調用官員,所以不敢越例題請。雍正指示他,“不必拘例”,並說如“部議不準,朕可特旨允行。”

雍正對地方上的總督、巡撫大員反複強調,要大膽選用有才幹的人,不能循規蹈矩。他對湖廣總督楊宗仁說,如果遇到有作為的賢能之員,即行越格提拔,不要按資曆升轉。對寵臣田文鏡也談到:朕從來用人,不是全看資格,有時即使官階級別懸殊較大,也是無妨的。更對廣東總督郝玉麟講,在用人問題上,“萬不可拘泥一法一策也。”

雍正作為一個務實的皇帝,常常訓導臣工要靈活用諭,因時因事貫徹朝廷旨令,而不可一味迎合,生搬硬套。他強調處理政務一定要“因地製宜,化裁取當。”

雍正反複告誡百官,須視本地風土民俗酌情執行朝廷諭令,反對不加思索機械地貫徹。登基後的第一年,雍正就命天下文武大員以求實的態度對待欽頒諭旨,他說:朕以吏治兵民為念,凡有濟天下者,必下諭旨,諄諄告誡,對臣工條陳得當者,亦樂為采納。但朕一人所思固難周密,況天下各地情況不一,因此,對平時所頒上諭及經臣工奏請諭令實行之事,如有與本地方本衙門不夠允協妥當之處,可以便宜行事,自加損益,隻要把其中的情由據實人告便可。

雍正甚至要求內外大吏,不要因欽發諭旨而影響了自己的主見。這點,他在給湖北巡撫馬會伯的一件朱諭上說得十分明白:朕凡所諭,皆因人因事,權宜而發,有合於彼而不合於此,有可行於此而不可行於彼者。因此,他要求臣工不能“隨朕一時諭他人之諭,來惑自己主見”,並進而指出,隻有秉公報國,才會有“根本主見”。

雍正早就發現,有些地方官員凡事都要請皇上指示一番,自己不拿主意,隻看皇上臉色說話,聽皇上口氣行事,沒有明確指令寧可等待也不動手。對於這種現象,雍正一針見血地指出:這些人實際是推卸責任,為自己留後路。雍正後期,清政府連續六年在西北用兵,討伐叛亂的準噶爾部首領,當時的軍事統帥嶽鍾琪曾就如何進軍用兵等問題請示皇上,雍正嚴厲批評他說:朕在數千裏之外,怎知道當地具體情況,這都是你大將軍因時因地酌情辦理之事,朕怎麼可能神機妙算、給你下命令呢?

雍正認為,凡事不考慮本地實際情況,隻知道遵旨而行,並不一定就是好官,這樣的人往往是私心作怪。雲貴總督鄂爾泰對不完全適合本地情況的諭旨敢於變通執行,提出不同意見,雍正稱讚他說:“鄂爾泰是為國家做官。”而雲南巡撫沈廷正則一味迎合諭旨,雍正嚴厲斥責他:“沈廷正乃為沈廷正做官。”雍正極其賞識的雲貴廣西總督鄂爾泰。

雍正皇帝在官吏的任免上本著一個“去庸才而用才幹”的原則, 一時間出現了許多像鄂爾泰、田問鏡、孫嘉淦這樣的好官。雍正用人首先重能力,大膽使用人才,而對有德無才的人,盡管可以信任,但不可重用,以免防礙政事。在對德和才的要求上,他們把才擺在了第一位。第二,對有缺點的人才,不因有才而放縱,而是加強對他的教育與管束,使他的才能發揮出來,防止他品德的缺陷敗壞政事。

三 特務秘探網

1 瞬間榮辱——雍正朝特務機關無處不在

有位名人說過:“君主一定要有這樣一種思想準備,即一旦局勢需要,就毫不遲疑地拋棄一切美德。” 雍正皇帝在這方麵無師自通,他的特務機構遍布天南海北,這些都源於貌似強大的雍正皇帝的內心恐懼。

雍正有的時候具有孩童性的一麵,甚至是有偷窺欲。他滿天撒網的特務密探幫助他了解他所希望了解的人背後的情況。他自己興致上來,也從幕後走到台前。

雍正皇帝的情報網絡,可以從他離宮出走,遊俠江湖的早年說起。相傳有一回,他路過杭州,正要往西湖去,在湧金門外看見一個賣字的書生,楷草篆隸無所不精,雍正也是極愛才的人,便命他書寫一副對聯,其中有個“秋”字,書生把火字寫在左邊,雍正即說:“這樣寫沒錯嗎?”書生當下不假思索地舉證了若幹前代的名帖說:“火左禾右的秋字古來就有的,是指植物的顏色如著了火一樣。這樣看上去更形象,更生動一些。”雍正點點頭,覺得他說得有理,便說道:“閣下既然如此博學,何不考個舉子,向功名中討生活?”書生連連叫窮,說苦無川資。雍正隨手掏出幾條馬蹄金說:“我做生意賺了些錢,先助你求取功名,他日得意可不要忘記我。”書生謝過這個慷慨的陌生人,隨即趕考,果然鄉試、會試、殿試連連報捷,最後還點了翰林。這時雍正已經即位了,他在閱覽翰林的名字時,忽然看見原先那個書生的名字,便把書生召入宮內,親手寫了個“秋”字,不過火在左,禾在右,雍正將它給書生看,可憐這書生竟然沒想起馬蹄金主人的一切,當著皇帝的麵,又沒有勇氣承認這個字可以這樣寫,便說“這字兒寫錯了。”雍正笑而不答,心想,這也是個在權力麵前不能堅持真理的小人,於是第二天他叫浙江巡撫領詔,命書生仍到湧金門前賣字三年,再來供職。書生這才如夢方醒,為之跌足歎冤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