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霞寺有著燦爛輝煌的曆史,在其發展過程中,留下了許曆史傳說,如棲霞寺千佛岩的佛頭傳說、千佛岩石匠佛的傳說、髡殘補匾驚金陵的故事等。
雖然這些傳說大都存在著神秘和虛幻的色彩,但這些傳說的產生和流傳,卻從另一個方麵真實的表達出勞動人民對真善美的向往和讚美。
千年古刹棲霞寺旁的山岩上,雕鑿著與雲岡石窟並譽的千佛岩。700尊佛像大小各異,形態生動,是珍貴的文物。
民國初年,有個日本商人遊千佛岩時,偷走了一個佛頭。他回到日本,將佛頭供奉在家中。後來關東大地震,當地家家遭難,隻有這位商人絲毫沒有損失。半夜,佛頭說話了:“我救苦救難,使你逢凶化吉,可你害得我身首分離,我頭在這裏,身在中國,你快將我送回棲霞山吧。”
日本商人點香燃燭供奉以後,用一塊紅綢布包好佛頭,就親自送到南京。棲霞寺的僧人夾道迎接,立即將佛頭安在佛身上。日本商人跪拜磕頭後,雇人刻了一通石碑,將這一事刻在碑上,碑名叫作《佛頭記》。
石碑立在山門一側,眾人看了連連稱奇,千佛岩的名聲更大了。
南京東郊有座棲霞山,棲霞山上有座千佛岩。傳說千佛岩有1000尊佛像,是六朝時候一位石匠一個人鑿出來的,最後一尊佛像一手拿著鑿子,一手拿著錘子,就是鑿石佛的石匠。
那時,南京是京城,皇帝最信佛。有一次,他到棲霞寺去進香,看見棲霞山的山勢蠻好,就在菩薩麵前許了一個願,要在棲霞山上鑿1000尊佛像。
皇帝放個屁,太監唱台戲。皇帝一說要鑿石佛,那些太監就到處找手藝好的石匠了。湊巧,就在棲霞山腳下,有個石匠,年輕力壯,手藝又好,被太監打聽到了,就把石匠帶去見皇帝。
從前,見皇帝的規矩大哩,先要三跪九叩首,皇帝講話時,你隻能跪在地上聽,連頭也不能抬,皇帝講多久,你就得跪多久。等皇帝把話講完,石匠已經跪得兩條腿都站不直了。石匠想:“你皇帝也是一個人,叫我替你辦事情,還讓我跪了老半天,總有一天,也要叫你給我跪跪試試瞧。”
石匠心裏這麼想,嘴上可不敢這麼講,鑿石佛的事更不敢馬虎。他知道,弄得不好,是要殺頭的。
從此以後,石匠就日夜不停地在棲霞山上鑿石佛了。石匠的手藝確實高,鑿一尊是一個樣子,尊尊石佛都不一樣,大的,小的,老的,少的,坐的,站的,各有各的神態,各有各的姿勢。就這樣,鑿呀鑿的,一連鑿了999尊,就差一尊了。這時,太監來告訴他,期限快到了,明兒個皇帝要親自來朝拜石佛,1000尊石佛一定要在天亮前通通鑿好。
石匠一拍胸脯說:“就是了,保證誤不了事!”說著,當夜就把最後一尊石佛鑿了出來。他老兄鐵錘、鑿子一放,安安穩穩睡覺去了。
哪曉得,第二天天亮起來一看,那最後鑿好的一尊石佛不見了,隻剩下一個空空的石窟窿。這一下,石匠急死了,早不丟,遲不丟,剛巧皇帝今兒個要來,偏偏丟了一尊石佛,這不是要人命嗎?再鑿一尊,時間來不及了;不鑿吧,皇帝一發脾氣,就倒黴了。想來想去,想不出一個好辦法來。
皇帝到了,呼幺喝六,一路過來。皇帝倒蠻誠心,見一尊石佛,跪下來,磕一個頭。
石匠見了,反倒不急了。心想:“今兒個我倒要叫你皇帝老兒給我磕頭拜一拜了。”他一手拿著鑿子,一手舉起鐵錘,“撲哧”一跳,跳進最後那個石窟窿,站在那裏,憋著氣,一動也不動。
這時,皇帝一連磕了999個頭,早已磕得頭暈眼花,看見最末一個石窟裏還有一尊佛像,不管三七二十一,“撲通”一下子跪下來,又磕了一個頭。站起來,也顧不得問什麼,說聲“回去”,走了。
石匠等人走完,才從石窟窿裏跳下來。他怕皇帝下次再來,趕緊依照自己的樣子,連夜鑿了一尊石像,放在裏頭。後來傳來傳去,傳得神了,都說石匠跑進石窟窿後,就變成石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