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危機的嚴冬中,智庫力量對文化產業的支持貢獻以及其愈加緊密的與決策群體的關聯和愈加務實的與產業群體的互動,為產業本身注入了溫暖,更加強了力量。在金融危機蔓延的歲月裏,諸如以奧飛動漫為代表的文化企業的上市,以華誼兄弟為代表的創業板的起航,以“喜羊羊”為代表的國產動畫的突圍,都見證了在各界的協同創新努力下中國本土動畫的成長步伐。同樣,這一係列的舉動也力圖說明這樣一個事實:中國文化產業學術聲音的強弱、理論功力的深淺,並不在於這一年召開了多少次論壇、研討會,不在於這一年有多少文章見諸主流媒體,而是在於文化產業的學術圈是不是能成為影響、作用於決策圈的一支重要力量。
2009年6月20日,由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共同發起並主辦的“中國文化產業30人論壇”,以“十年”為節點總結和反思曆史軌跡,預測和前瞻未來戰略。無論從哪個層麵來說,“中國文化產業30人論壇”帶來的思想激蕩都是令人難忘的。更為關鍵的是,本次論壇上發出的許多學術聲音,都成為了2009年度最令人矚目的觀點,其在決策領域的作用也是可圈可點的。在論壇上,我們聆聽到了許多自我反思的聲音,例如,“麵向新的十年,我們要謀劃和追求的不是已有的業績,而是未來的趨勢,不是已經實現的硬指標,而是將要形成的軟實力。”“未來十年文化產業發展的程度和水平取決於文化內容的開放程度,而文化內容的開放程度取決於文化產業改革的進行程度”。同時,我們也在頗具創意和形象的比喻中對未來思索得更為深入,譬如,“如果文化事業是母親,文化產業就是父親,父親的創造性、產業性和母親的公益性、福利性都是這個家庭和諧發展重要的保障,是這個家庭的雙翼。”“未來中國文化產業發展趨勢是一道方程,解答好這個方程,我們將會在下一個十年讓文化產業成為綠色GDP的一個核心增長體。”另外,我們還為許多一針見血、直指問題本質的思想觀點叫好,例如,“文化體製改革是政治體製改革的鋪路石,是政治體製改革的開路先鋒,是撬動政治體製改革的重要杠杆。”諸如此類頗具影響力的學術論壇幾乎延續了2009年一整年,例如2009年1月9日召開的第六屆中國文化產業新年論壇,10月19日召開的第四屆“創意中國·和諧世界”文化產業國際論壇,10月28日召開的“2009中國—東盟文化產業論壇”,11月27日召開的“2009中國·廣州國際文化產業論壇”等。而在5月的深圳文博會和11月的北京文博會上,也分別開設多主題、多維度的學術論壇,以國際化和戰略性的眼光重新審視文化產業的學術研究和理論價值。這一係列的學術活動,均以緊迫的時代背景為議題,充分發揮著學術力量的責任和使命,譬如中國文化產業新年論壇以“改革開放30年:世界經濟形勢與中國文化產業機遇”為主題,“創意中國·和諧世界”文化產業國際論壇以“全球突破:國家文化產業振興”為主題,“中國-東盟文化產業論壇”則以“文化產業與社會發展”為主題,這對於2009年的中國文化產業發展來說,無疑起到了思想激蕩的重要作用。在這些頗具影響力的學術論壇中,也不乏具有創新和突破的動畫產業分論壇,它們以真實的聲音、更具針對性的話題和更加麵向實際的產業解決方案,使動畫產業的發展擁有了更具有感召力和成長性的未來。
與這些學術論壇的理論創新相得益彰的,是活躍在文化產業學術領域的評選活動。中國文化產業學術界開始以大學精神為靈魂,通過文化產業學術類公益評選,充分挖掘文化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全麵展示文化產業的經驗和模式,以學術創新引導中國文化產業健康成長。2009年10月19日揭曉的第三屆“中國文化產業新銳獎”是這一現象的有力注解。由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發起的“中國文化產業新銳獎”學術評選,從全國700多家入圍單元中推選出包括“中國文化產業思想人物精英獎”、“中國文化產業創新機構推動獎”、“中國文化產業創意城市示範獎”等五個獎項的30個獲獎單元,以期用榜樣的力量激勵中國文化產業更好地發展。在“中國文化產業新銳獎”的獲獎名單中,我們可以看到“廣東原創動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團隊和“奧飛動漫”團隊兩支動畫力量的崛起。在中國文化產業揚帆破冰的春天裏,中國動畫企業積蘊的力量勢如破竹,它們如同文化產業這條充滿生機的溪流裏最具活力的水滴,在文化產業的營銷創新、機構改革中表現出無限的潛力和爆發力,在行業的發展上獨具特色,效果顯著,它們用漂亮的成績向市場經濟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從總體上看,中國文化產業的學術敏感性在全球經濟多舛的一年也開始格外具有政治上的活躍性。2009年7月22日國家《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獲得通過,4天後的7月26日,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共同發起召開《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專家座談會。在座談會上,各專家學者不僅從戰略意義上對《規劃》進行了宏觀解讀,還對規劃在行業發展上,尤其是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轉型方麵,在業態的布局上,尤其是新型文化產業和重點發展產業方麵,都給予了重點關注,動漫和數字內容產業是其中關注的重點之一。
與此同時,政府部門開始更加關注學界動態,開始攜手學界對政策製定進行更為科學合理的規劃。例如,2009年9月27日,文化部發布了《文化部關於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幾天後的10月10日,文化部召開座談會,就《意見》中的政策建議和措施等問題聽取了有關專家學者和業界的意見。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社科院等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以及相關文化企業和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的負責人,就《意見》的有關內容和措施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從而使《意見》能夠更加充實、務實。作為《文化部關於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到的十項重點產業之一,動漫產業受到了與會專家學者的格外關注,諸如強調動畫精品的創作、強調動畫產業的平民化趨向以及對動畫、動漫節展應當持有的思考等問題,其本身均代表著產業界發展最為核心和最亟待解決的問題。事實上,對於金融危機蔓延的這一年來說,中國學術圈努力踐行著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一年,文化產業的學術機構正逐漸成為影響政策決策科學化和推動社會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以思想的力量激勵大國前行。
三、版權政策的保駕護航
相關數據顯示,在美國,2002年版權相關產業的產值總計12540億美元,占GDP的12%,創造就業機會1147萬個,占全國就業人口的8.41%,出口總額超過892.6億美元,超過了食品、紡織、飛機、煙草、石油、煤炭等產業的總和。在英國,2002年以版權為基礎的產業產值已超過530億英鎊,占GDP的8%,提供崗位超過180萬個。在新西蘭,版權相關產業占GDP的3.1%,占全國總就業人數的3.6%。
通過版權進行文化價值的呈現,不僅僅是版權產業本身存在的基礎,更涉及民族文化的傳播。例如,一個在美國賣到10美元的玩具,我國生產企業隻能從中掙到0.25元的利潤,大部分利潤被版權所有者獲得。中國在成為世界加工廠的同時,也需要文化振興,需要向世界輸出本國的文化價值。日本動漫對我國少年兒童的影響僅從“奧特曼”一例便可見一斑。在日本動漫圖書的產品生產鏈中,無論是政府還是產品開發者,都沒有將自己的眼光局限於日本國內,而是從產品開發的起始,就將目光投向了全世界。早在2003年,日本銷往美國的動畫片以及相關產品的總收入就達43.59億美元,是日本出口到美國的鋼鐵總收入的4倍。麵對這股衝擊波,美國媒體驚呼自己的文化產業遭遇了第二次“偷襲珍珠港”事件。不同的是,這次日本使用的不是炸彈,而是動漫和遊戲。日本的“遊戲王”、“皮卡丘”取代了米老鼠,成為伴隨新一代少年兒童成長的卡通形象。日本動漫產業不僅在自己國內打造了一條龐大的產業鏈,同樣在海外市場,也打造了包括圖書、音像製品、遊戲產品、兒童玩具以及其他相關產品的價值鏈,創造了巨大的利潤。
版權製度的發展步伐總是追隨著技術進步與經濟發展的腳步。在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版權製度的內涵增加了不同的含義:在商品經濟初期,出版者和作者的權利是版權保護的重要內容,到商品經濟發展的後期,版權保護首先表現為對作者的保護,同時為了保障作品使用者和社會大眾對作品的合法需求,對權利的限製也成為了版權製度的新內容。每一種新的傳播技術的產生,都會將原來的平衡打破,需要用法律手段重新調整各方麵的關係,直到產生新的利益平衡。印刷複製技術、錄音錄像技術、無線電通訊技術、網絡技術的產生,都對版權製度產生過衝擊,隨著各國國內法及一係列國際公約的出現,重新調整了作者、表演者、錄音製作者和廣播組織之間的關係,在這種調整中,法律不斷完善,社會不斷進步。對於版權產業的發展來說,版權製度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的體現方式是相關政策的製定、實施和對產業發展的引導。
第一,通過政策優化版權運營的模式。
在美國動漫產業的發展過程中,無論是基於產品的橫向演繹,還是基於價值的縱向演繹,可以看到其核心都是緊緊圍繞品牌運作這一核心理念而展開的。以品牌為核心的動漫形象授權,在版權製度的保護下得以不斷蔓延。通過形象授權,動畫形象的潛在價值以及戰略協同為迪士尼帶來了巨大的商業利益。授權主要通過特許經營方式出售動畫形象的使用權,通過收取版權費用增加經營收入。動畫人物的商品化一方麵讓迪士尼公司取得了穩定的收入來源,另一方麵對公司形象的宣傳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影片的成功放映和角色的商品交易使迪士尼的動畫角色不僅在美國本土廣受歡迎,而且還名揚海外,成為國際巨星。因此對於我國的動漫產業來說,隻有在整體品牌經營戰略理念的指導下,在版權製度的保護下,才能使動漫產業基業長青。
可以說,創新貫穿於迪士尼版權產品的創作、傳播、管理、運用和保護的各個環節,但首先主要體現在迪士尼卡通形象的創作、傳播和運用環節。從早期的幸運兔奧斯華到家喻戶曉的米老鼠、唐老鴨,再到獅子王、白雪公主、兔子羅傑、小鹿班比,迪士尼創作了一係列鮮活、生動的卡通形象;從有聲卡通到彩色卡通再到動畫故事長片,迪士尼開展了一係列版權傳播方式的原創;從主題公園到出版公司到電視網,迪士尼進行了一係列版權運用方式的探索。作為一個以版權產品為主要資源的傳媒企業,迪士尼的強大創新能力在創作和傳播環節方麵遠遠走在了同類企業的前麵。在早期發展的短短30年中,迪士尼接連創出多個世界第一。其創新速度之快,創新力度之大,本身就是一大奇跡;也正是有了如此之快、之大的係列創新,迪士尼才蒸蒸日上,飛速發展。版權資源是傳媒企業的核心,迪士尼積極注冊版權,每生產一部影片,不僅馬上將影片中的全部形象和場景注冊版權,而且隨即將為市場看好的動畫形象等申請圖書、音像製品、主題公園造型、特許經營等一係列領域的版權。
第二,通過政策創造良好的版權環境。
在美國、日本、新加坡等發達國家,版權產業已成為其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成為其對外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主要得益於版權政策為產業發展創造的良好環境。1929年,沃爾特·迪士尼發現市場上很多商品擅自印有米老鼠形象後,通過法律手段,使米老鼠的形象在所有領域都受到了版權保護。次年,迪士尼正式推出版權特許經營合同,對未簽合同擅自使用米老鼠形象者,一律起訴。很快,他就整肅了市場,為白雪公主、小熊維尼等動畫形象的特許經營打開了財路。為了切實保護企業的核心資源以及一本萬利的價值鏈,迪士尼不僅打擊直接的盜版者和違規使用者,而且還打擊試圖變相進入相關領域以及打擦邊球的個人和組織。這種版權環境的營造和版權保護意識的建立,為迪士尼在以後的業務拓展奠定了良好的開端。為使韓國國家形象提升到國際先進水準,韓國政府提出在政策協調局下設知識產權保護戰略委員會,該委員會將與相關部門協作,製定各部門知識產權保護的執行程序。此外,韓國政府還與各工業組織合作,通過各種方式提升公眾對盜版商品的防範意識。2008年年初,韓國通過修改後的《版權法》,減輕權利人在小額知識產權侵權訴訟案件中的舉證負擔。與此同時,韓國在《不公平商業行為保護法》(Unfair Business Practices Prevention Act)框架下,修改對絕對複製(“dead copy”)侵權行為的懲罰規定。此外,商業導向的海外知識產權保護委員會將促進知識產權保護信息的交流,幫助各行業依據國外知識產權法律和環境全麵評估自身,並為知識產權侵權糾紛提供建議和援助。同時,針對動漫產業的版權問題,韓國文化體育旅遊部版權產業課通過自身能力建設;改善本國動漫產業發展的版權環境;增加投資和改善整個版權配送的環境以及加強人力資源和技術開發等四個方麵的舉措全力支持動漫等版權產業的發展。
在中國動畫產業化的進程中,“版權保護不力”成為影響動畫產品和服務市場化的主要障礙。國家《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在“保障條件”中指出“完善國家知識產權保護體係,嚴厲打擊各類盜版侵權行為,促進國家文化創新能力建設”,並將其作為“加強立法工作”的重要方麵。“因為保護知識產權表麵上是為了保護著作者的利益,提高他們的創作積極性,而實質上,對知識產權的有力保護還代表了對文化產業的重視,還體現了一種積極的姿態,是從製度建設層麵上對振興文化產業的正麵回應。”而在此前幾乎所有的動畫產業相關政策中,都包含了關於版權保護的內容。
我國早在《影視動畫業“十五”期間發展規劃》中就提出“加強對動畫片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以國家《著作權法》為依據,製定動畫片知識產權保護的管理性文件,加大力度,協同國家工商、公安等有關主管部門查處和打擊在動畫片播出、音像圖書出版、動畫形象的使用和開發等方麵的侵權、盜版行為。各動畫製作經營機構也要增強法律意識,利用專利注冊和法律手段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維護國家的動畫市場秩序。此後,《文化部關於扶持我國動漫產業發展的若幹意見》格外強調“加強市場監管,保護動漫知識產權”,《意見》指出,以國產原創動漫形象、動漫品牌及其衍生產品為重點,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通過日常監管和專項整治,嚴厲打擊違法動漫經營活動,保護合法經營,規範市場秩序,為動漫產業發展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對保護動漫知識產權業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財政部等部門《關於推動我國動漫產業發展的若幹意見》也提出了“保護知識產權是動漫產業生存發展的根本保障”,《意見》指出“要積極鼓勵動漫作品著作權登記,依法采取措施重點保護動漫產品的知識產權,加強對動漫運營市場的監管,嚴厲打擊各種走私、侵權和盜版動漫產品的行為,”這一係列的版權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動畫市場的拓展,為以“形象授權”為核心的動畫產業鏈條建設打下了基礎。但是我們仍需看到,在版權保護的觀念意識、版權製度的執行力度等方麵,中國的動畫產業仍舊與國際先進水平有一定差距,因而許多企業無法在“形象授權”的道路上走得更遠,隨之而來的就是產業鏈條延伸不暢通,由此造成不良循環,使動畫企業遭受盜版陣痛。盜版之痛反映出的既有嚴重的地方保護主義,也有現行法律法規對製假售假者打擊力度不夠等問題。對於未來中國動畫產業的發展來說,版權製度的建設任重道遠,而對該製度的貫徹落實和相關配套政策的製定同樣刻不容緩,動畫消費者以及廣大動畫從業者仍舊需要在根本上樹立起良好的版權保護意識,唯有此才能夠推動創新向更高層次的發展,成為推動產業發展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