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中國式營銷的開拓(1 / 2)

《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牛氣衝天》和《喜羊羊與灰太狼之虎虎生威》兩部動畫電影選擇了在2009年和2010年春節檔上映,不僅營造出“喜羊羊”的節日氛圍,而且對於中國動畫的市場行銷來說,起到了振奮與示範作用。“喜羊羊式”營銷的探索並非一帆風順,而此前也並無完全本土化的成功模板,但是作為國產動畫突圍的先行者,“喜羊羊式”營銷無疑值得我們探討和反思。

一、本土化的內容包裝

進行本土化內容包裝,是“喜羊羊”成功的原因之一。《喜羊羊與灰太狼》係列電影在投資製作和畫麵效果上遠不是好萊塢動畫電影那樣的鴻篇巨製,而是依靠“本土”包裝特點來取得理想成績。有關專家認為,國產動畫片主打“本土”包裝會很容易親近觀眾,比如融入春節牛年故事的一些傳統文化元素,加上以中國觀眾的視角關注很多當下的話題,如三聚氰胺、山寨,這些話題拉近了動畫片和生活的距離,還有在年輕人和小朋友中都很流行的冷笑話,像“動畫角色不能雷人,但是可以很有趣。”

二、扶持性的政策環境

國家動畫產業振興的市場氛圍和製度環境,是“喜羊羊”成功的根本保障。《喜羊羊與灰太狼》電影的成功以及漫畫出版物的熱銷,也得益於國內動漫創作和發展的環境改觀。2004年,廣電總局下發文件,要求1/3以上的省級和副省級電視台要開辦少兒頻道,且國產動畫片每季度播出數量不少於動畫片總量的60%。在此背景下,《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原創團隊開始打造本土化的動漫產業鏈。當電視動畫片在全國三十多個電視台放映後,最高收視率達到了17.3%,連香港TVB也購買了去播放,由於“喜羊羊”在少年兒童中的知名度,以及它的形象活潑健康,因此,很多企業都願意開發“喜羊羊”形象的產品。在動畫產業麵向國際發展之路的探索中,《喜羊羊與灰太狼》是為數不多的成功案例之一,它積極摸索適合中國市場的成功之路,產業鏈比較完整,從電視動畫到圖書出版,從周邊產品到電影創作,整體運作成效頗為顯著,它取得的成功可以增加潛在投資方的信心,有助於吸引資金,逐步加快動畫產業的發展速度,它在不同環節獲得的經驗也值得廣大從業者借鑒和推廣。就電影本身而言,作為產業鏈條上的一個環節,《喜羊羊與灰太狼》取得市場成功具有積極意義,但也要正視影片定位過於低齡化、故事和細節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還不具備進入動畫片國際主流市場的基本素質等問題。動畫產業的發展是個漫長的過程,短期內就實現質的飛躍並不現實,《喜羊羊與灰太狼》黑馬殺出值得慶賀,但保持清醒的頭腦顯得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