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開拓兒童營銷藍海(2 / 3)

一、瞄準市場開發空白點

對於不斷推陳出新的知識經濟時代來說,文化產業是開啟“藍海戰略”的鑰匙。作為文化產業重要組成部分的動畫產業,通過形象的演繹,將多元行業和多種業態進行富有創意的整合,將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相融合,形成若幹產業組織體係,從不同的消費市場獲取利潤。“藍海戰略”要求企業把視線從市場的供給一方移向需求一方,從關注競爭對手的所作所為,轉向為買方提供價值。通過跨越現有競爭邊界看市場以及將不同市場的買方價值元素篩選與重新排序,企業就有可能重建市場和產業邊界,開啟巨大的潛在需求,從而擺脫“紅海”,即已知市場空間的血腥競爭,開創“藍海”,即新的市場空間。藍海戰略的典型例子是太陽馬戲團,在傳統馬戲團受製於“動物保護”、“馬戲明星供方砍價”和“家庭娛樂競爭買方砍價”時,太陽馬戲團從傳統馬戲的兒童觀眾轉向成年人和商界人士,以馬戲的形式來表達戲劇的情節,吸引人們以高於傳統馬戲數倍的門票來享受這項前所未見的娛樂。

與太陽馬戲團相反,《天線寶寶》和《花園寶寶》是針對低幼兒童電視節目市場的空白,而開拓出一片“藍海”。在激烈的電視娛樂產業競爭中,《天線寶寶》和《花園寶寶》等節目的脫穎而出,首先來自於對“藍海”觀念的認知,顛覆性地思考消費市場,創新和遠見成就了BBC的童話王國。依斯碧斯娛樂公司總裁兼CEO凱恩·維塞爾曼1995年創辦公司時覺察到“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專注於生產嬰幼兒的娛樂產品”。他意識到:“在家長和孩子們的電視節目市場中存在一個巨大的品牌空間。不錯,那時已有了《芝麻街》,有了《恐龍巴尼》,但它們都不完全適合那些小腦筋剛開始轉、但話卻說不清的嬰兒觀看。”在維塞爾曼看來,給這麼小的孩子放電視看肯定會引發爭議,而這些爭議如果能夠善加利用,反而可以成為十分有效的營銷手段。1歲甚至更小的嬰兒以前從來沒有進入電視節目商的視線,文化人士抨擊維塞爾曼的做法是在“毒害”小觀眾,是在給最天真的孩子們灌輸消費的欲望,但維塞爾曼卻認為,不管這些人士如何痛心疾首,年輕的父母們在實際生活中常常把孩子丟在電視機前。電視機成為現代兒童的“保姆”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既然小家夥們在看電視卻又不懂電視,為什麼不能專門為他們設計一種節目?既然父母有這種需求,為什麼不生產一個好的產品?維塞爾曼兒童營銷的邏輯十分簡單,他總是追問如下問題:首先,推出的兒童節目有沒有獨特的人物和好玩的故事?其次,節目裏的什麼東西可以轉化為商品?再次,用什麼辦法搞營銷推廣?比如說,是做T恤衫還是做書包?他認為,兒童節目的關鍵在於,故事和人物都能在屏幕外引起回響,出版、玩具等業務也因此能夠附加在節目之上。作為一個兒童節目的專業營銷者,最應該問自己的問題是:“我怎麼能夠讓節目及其附加物成為一個孩子一天24小時、一周7天都離不開的東西?”事實上,許多成功的行銷都是根據市場空白有針對性地進行產品和服務的生產和提供的,許多創意發明的起源也來自於此。在文化消費日趨多元化的今天,如何在產品和服務上更加細化,更具有創新和更加符合人們消費的取向和需求,便能夠贏得更大的市場,從而挖掘出文化的富礦。

二、選準受眾群量體裁衣

國際品牌授權及行銷谘詢專家約翰·柯林斯在《學齡前兒童品牌成功的十步走》中談到:“時逢艱難,人人都在縮減開支。而我們相信,一個產業要是已無動靜,那麼發展就將終止。可以確信,學齡前兒童市場仍活躍著,新有活力的形象(品牌)正在愉悅其受眾。”以兒童為行銷對象的產品和服務,需要探尋兒童的心理特點與觀賞習慣,充分考慮兒童世界對未來的冀望和對世界的好奇,對知識的渴求和對奇跡的向往,是兒童節目需要達到的目的。在兒童心理學的視域裏,幼兒時期的孩子“身心都在發展,對周圍的世界興趣無限,但他們生活經驗有限,不了解周圍的世界,他們的思維特點帶有明顯的具體性和直觀性,邏輯思維剛剛萌芽,抽象概括思維還在發展階段,這個時期的兒童幻想、想象、遊戲、娛樂心理最為強烈。針對這個時期兒童的動畫片,應該篇幅要短小、情節要單純、故事性要強、色彩要明快、語言要簡潔明白。”《天線寶寶》正是秉承這樣的理念,在節目中“構建了孩子們最喜歡的幻想世界:一個神奇的科技島,綠草茵茵,鳥語花香,四個頭上裝有不同形狀天線的外星寶寶——丁丁、拉拉、迪西和小波,就住在其中一個科技屋裏,除了應付生活吃睡、從事簡單科技活動如按按鍵鈕外,四個寶寶所有的生活重心就是在外麵嬉戲玩樂,或是玩球,或是跳舞,或是領略由電腦動畫完成的各種驚喜如大船鳴笛、動物遊行等。他們再稚嫩不過的動作,再柔和不過的線條,再溫馨不過的色彩,成為整個節目的靈魂,也成就了無限商機。就是他們,讓許多2歲、1歲,甚至6個月的小觀眾目不轉睛,讓許多父母心甘情願地掏出錢來。”相似的例子還有兒童電視欄目《芝麻街》,其策劃和製作就是製片人、傳媒學家、兒童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通力合作的產物。製作人員甚至采用了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用以跟蹤、識別兒童的眼球焦點,根據兒童的反應決定每一集片子是否能夠播放。成功的行銷往往能夠根據特定的受眾對象量體裁衣,這也給予我們更多方麵的啟發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