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資本市場縱橫捭闔(2 / 2)

二、上市平台的股權融資

隨著經貿流通的頻繁化和經濟市場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世界資本市場不斷發生革命性變化,資本市場對經濟的推動作用越發明顯。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國際證券發行量首次超過了信貸量,1996年國際證券的淨發行量達到5400億美元,超出國際銀行貸款淨額的33%。1999年,世界證券市場市值首次超過全球GDP的數量。西方發達國家的傳媒娛樂產業不遺餘力地借助資本市場提供的工具(證券、基金、衍生金融工具等),優化資源配置,分散市場風險,實現了快速發展。在這一經濟環境下,股權性融資因為具有資本融集速度快、流動性大等特點,為眾多企業上市的成功奠定了堅實基礎,從而成為一種重要的金融工具。同時,由於股權融資需要建立較為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其組成人員相互之間形成多重風險約束和權力製衡機製,降低了企業的經營風險。另外,證券市場在信息公開性和資金價格競爭性兩方麵的優勢也讓企業相對於貸款市場更加青睞於股權性融資。

上市是募集資金、謀求產業擴張的道路之一,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以新聞出版產業上市為例,一方麵,由於目前試圖進入新聞出版業運作的資本大都存在著盲目性、情緒化和衝動性的問題,因而帶來一定的風險。以目前新聞出版業的贏利周期和模式來看,與資本的逐利要求還有一定距離。對融資單位來說,在漫長的市場培育過程中,最可怕的是資本的短視和反複遊移。他們對新聞出版業缺乏了解,盲目投資又急功近利,賺不到錢就盲目撤資。這種不理性的投資思路,使其不能正確考慮目標設定、資源配置及操作途徑,其投資風險、融資風險都是極大的,結果往往是兩敗俱傷。另一方麵,在新聞出版企業上市的操作上存在風險。一種是由直接上市帶來的風險,直接上市就是企業經過改製,進行資產重組,成立股份公司以後,公開發行股票進入資本市場。好處是認同度高,有很大的市場效應,其次融資量比較大。但上市之後,在信息披露、管理製衡和經營效果等方麵要受到很多的約束。另一種是由間接上市帶來的風險。間接上市即“借殼”或是“買殼”上市。具體而言,就是收購一家公司的股權,通過控製上市公司進入證券市場。它的特點是直接以資本介入,障礙少,速度快。從現實來看,隨著退市製度建立,“殼”資源增多,收購“殼”的成本下降了。但買“殼”有兩大後遺症:一是“殼”資源本身的資產處置和人員安排可能將耗費大量的精力,付出大量的成本;二是“殼”資源不幹淨,一般都有大量的負債。事實上,新聞出版業與動畫等文化產業的發展規律相似,都需要專業的投資人才和一整套科學化的操作程序。新聞出版業進行融資,資金不能作為唯一標準,還要看投資者的整體水平,包括企業的管理模式、經營模式、利潤構成甚至企業文化。融資需要一整套有機配合的運作理念和運作文化的搭建。融資不等於找錢,融資的核心是資源的重新整合,資源比資金重要得多。如果僅僅為了找錢而融資,則很難找到好的投資者。隻有那些既有投資背景又對行業運營規律有了解的人,才能真正做好新聞出版業的投資。

上市本身隻是動畫產業發展過程中麵向資本市場的一種手段,它必須以明確的目的為前提。“如果缺乏明確的目的,隻為圈錢,可能就成了燙手山芋。如果不能創造出更多的有效項目回報的話,上市可能會變成一個沉重的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