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經典動畫的技術再創
在新技術時代,視覺效果的炫目和數字特技的精湛成為提高票房收入的重要方法。利用數字技術對經典動畫進行翻拍,猶如讓“強大的團隊用高科技站在不朽名著的肩膀上”,一方麵,可以提高動畫作品本身的質量,實現當時的技術無法達到的效果,從而豐富作品的想象力,釋放出更多的創造力;另一方麵,通過翻拍,延續了“經典”綿延的文化感染力和親和力,從而通過人們的“懷舊情結”使作品獲得更深層次上的精神認同。與此同時,許多翻拍作品對原作的改編是“情節延續性”甚至是“顛覆性”的,它們以不同的筆觸重構了若幹年前經典動畫主人公的生活,讓動畫角色與觀眾一同成長,一同在觀影中分享成長的喜悅,從而拉近了劇情、角色與現實生活的距離。
近年來較有代表性的翻拍或改編動畫有《愛麗絲漫遊仙境》、《藍精靈》、《丁丁曆險記》、《忍者神龜》和《阿童木》等,它們在外在表現形式上的共同之處是在二維動畫的基礎上進行了三維動畫改編,兩次改編間隔的年代相對久遠,在表現手法上都應用了較新的數字技術,並以此作為營銷的切入點之一。
以《愛麗絲漫遊仙境》的文本圖釋化為例,“我依然清晰地記得,那天,我絞盡腦汁想講一個新童話給孩子們聽,這樣就把我的女主人公送進了一個兔子洞中,我絲毫不知道下一步會發生什麼。自那以後,許多年過去了,但那個金色的下午,在我的腦海裏仍如同昨天一樣——上是無雲的藍天,下是如鏡的河水,小舟漫自漂浮,來回懶懶蕩著的雙槳偶爾濺起幾點水滴,那三張小臉,帶著期待,如饑似渴地注視著那個童話世界中下一步將發生什麼。”1862年7月4日,數學家劉易斯·卡羅爾帶著三個小女孩泛舟,給她們講述了一個女孩跌進兔子洞的奇遇,他在日記中做出了如上回憶。在英國,《愛麗絲漫遊仙境》是僅次於《聖經》被引用最多的書,一百多年來,《愛麗絲漫遊仙境》被改編成舞台劇、電影、音樂劇、遊戲等各種題材。在動畫的改編上,1951年7月28日迪士尼推出了片長75分鍾的二維動畫《愛麗絲漫遊仙境》,充滿了想象力。2010年新版的《愛麗絲漫遊仙境》上映,導演蒂姆·波頓曾說,“我一直都想為《愛麗絲漫遊仙境》拍攝一部真正精彩的電影版,從現有的內容裏提煉出一些值得探討和擴充的觀點,然後再通過畫麵賦予它們具體形態,去深入了解原著中擁有著靈魂卻從未被觸及的那部分。”在這一版本的《愛麗絲漫遊仙境》中,故事發生在愛麗絲上次漫遊仙境十三年後,已經19歲的愛麗絲前往一個莊園參加聚會,在發現自己當著眾賓客被人求婚時,愛麗絲選擇了逃跑,於是她跟著一隻白兔鑽進了兔子洞又一次來到了“仙境”,雖然童年時她曾來過這裏,但此時愛麗絲已毫無印象,而十三年之後的“仙境”彌漫著現實與夢境的交織,也彌漫著驚心動魄的氛圍,這也賦予了愛麗絲一段難忘又難舍的成長經曆。
在新版《愛麗絲漫遊仙境》中,除了經典文本的吸引力之外,對文本和原作的解構也在另一個維度上創造了“蒂姆·波頓式”影調。正如導演蒂姆·波頓所言,“至少有一點是毫無疑問的,這個圍繞著小女孩愛麗絲所引發的童話故事,已經發展成為曆史文化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所有相關的領域裏都占據著不可動搖的重要地位。不過單就大銀幕來說,我卻從沒有看到過一部自己真正喜歡的改編電影,裏麵的故事永遠都是千篇一律地在講述一個被迫進入虛構的奇幻世界的小女孩,在一大堆古怪的生物和人物的陪伴下,不斷地四處徘徊、遊蕩,由此引發了一係列如夢如幻的曆險……正是基於這個原因,所以我才心甘情願地承擔起這部改編作品的製作,因為我一直都想為這個故事拍攝一部我真正喜歡的電影版本。”
或許從以下這段話裏,可以找到“經典”之所以曆經百年仍舊具有無限魅力的原因:《愛麗絲漫遊仙境》的故事是“幸福心境的產物”,三個愛聽故事的小孩對劉易斯·卡羅爾的友誼、期待和信任,使他湧起幸福的感覺,因此他張開想象的翅膀,創造出一個wonderland(仙境)。讀者在他的故事中,尋找到的是一種“美好的想象力”,那是比任何教育意義都來得開心的美好體驗。
三、經典作品的持續推新
幾年前,“高概念(high concept)”這個術語在中國還並不流行,但隨著美國大片在中國的輪番登陸、中國大製作電影的出現以及中國電影產業化進程的加快,“高概念”電影如今也更多地被人們提及。所謂“高概念”電影,是以美國好萊塢為典型代表的一種大投入、大製作、大營銷、大市場的“四大”商業電影模式,其核心是用營銷決定製作,在製作過程中設置未來可以營銷的“概念”,用大資本為大市場製造影片營銷的“高概念”,以追求最大化的可營銷性。在對這一術語的定義中,“高概念”的“高”往往來源於大導演、大明星、大場麵、大事件,這些“大”給電影帶來了“高概念”,使電影可以被識別、被關注、被期待、被炒作和被營銷。因此,“高概念”往往意味著大製作、大投入、大營銷,在數字化時代,也往往意味著高科技。正是這些“大”作為概念形成了影片的獨特賣點(USP——Unique Selling Point)。電影從創意、生產到走向市場的全部過程,都在利用這種“大”作為“概念”進行營銷,以創造巨大的市場影響和謀取巨大的經濟利益。借助續集進行造勢,是“高概念”電影重要的營銷手法之一。“高概念”電影往往更傾向於拍攝曾經獲得過巨大成功的電影的續集,借助上一部影片所營造的“氣場”,對下一部影片產生正麵影響。縱觀商業動畫開拓史,有許多動畫作品正是通過持續不斷地推出續集來突出動畫的本質,強調動畫品牌的實質以及擴展動畫營銷的介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