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回 玳員外建塔開金藏 空大師奉母上蓮台(3 / 3)

珠從岡象於何求,不是明人莫暗投。

赤水歸來還獨照,牟尼頂上起重樓。

趙州八十猶行腳,須信心頭未了然。

及至得珠無一事,始知虛費草鞋錢。

月娘看珠已畢,忙把金針取看。不似人間銅鐵,隻見金光明亮,照得一殿都是佛影。了空細說:“是南海婆婆送我縫衣的,”才知是菩薩的顯應。將這針和珠依舊送與長老,叫了空收在身邊。月娘想了想道:“我有個願力,了空你可承此孝心,日後化出錢糧來,寺後修一座七層寶塔,安放金針珠子供養,為舍利之塔。可惜我們年老,不能成此願力,將此功德留與你做罷。”長老向月娘道:“佛法願力,不是輕口許的。凡有願力,一世不完,來世苦修,才得圓滿的。七層寶塔,乃數萬金銀的布施,清河縣一個小地方,如何滿得這願?”一言未畢,隻見小西門員外玳安,向長老月娘跪下說:“此塔不難,我替母親哥哥完結此願罷。”長老大驚道:“你一人如何有這等福量?”玳安因把天賜黃金的事說了一遍。月娘才知向來贖產興家,另立門戶,原來天報忠義之仆一段因果。

玳安回來,把寶藏取出,一麵興工,在毗盧寺後築起七層高塔,層層是佛,安放金針明珠在上。塔成之日,金光夜現。遠近善信男女,上千萬的人隨喜,俱道玳安忠義,了空行孝,所以天賜黃金,完成佛事。那日做了七晝夜道場將畢,忽然來了一支人馬,前後紅旗黃傘,坐一個年少將官,隻有二十多歲,卻生得齊整。來到奪前下馬,便問道:“可是清河縣毗盧庵,了空長老的禪林麼?”了空慌忙迎出去,一見了空,將偏衫袖子扯住道:“師兄你好快活,撇得我在苦海就不慈悲我了!”月娘、小玉、王姑子都躲避在後齋堂去了。隻落得雪澗、玳安都出來迎接道:“這小將軍是誰?”

鴛鴦帳裏談經伴,龍虎巢中羅刹娘。

柳色日拋珠勒馬,梨花新棄綠沉槍。

摩登不破阿難戒,天女來登彌勒床 。

阿閃國中還覓婿,蜜成蜂老又尋香。

原來是淮西大寇李全寨中,黎花槍楊夫人女兒錦屏小姐。原招了空為婿,兩人講經說法,不肯破戒,許下結伴修行。因李全亡後,楊夫人投在大金麾下,做個上官夫人,領他的兵馬,鎮守淮西。如今夫人又死了,小姐將後事付與營將,卻來找尋了空,今日才得相見。了空迎上殿來,隻見這小將軍行了五體投地三參的禮,卻與了空平拜了,才和雪澗長老問訊。卸了戎裝,卻是幅巾道袍,外掛一患數珠,一雙小小方頭禪履。雪澗長老甚是納悶。了空請進方丈,請出月娘一行人來相見。細說前因,才知月娘是婆婆。這小將軍是幹媳婦兒。錦屏又拜了兩拜,月娘大家坐在一團 ,擺上齋來吃了。

隻見錦屏小姐喚家將捧出一盤金銀來,約有千兩,送與了空,助寺上功課。自己卻將發分開,跪在佛前,求月娘剃發。長老大喜,原是有了法名,是了緣、與了空敘兄弟的。自己做就一套禪衣僧帽,即時一個新比丘尼。滿口經典,久已爛熟菩薩戒。先拜佛像,後拜長老、月娘。即時發遣營將人馬,回淮上去了。從此在觀音堂與月娘作伴,晨昏焚誦。過了數年,玉樓不在了,葬在塋邊。月娘享年八十九歲,一日喚將了空來,念了四句偈語,無病坐化。化之日滿天瑞色,一屋香雲,冉冉向空而去。

偈曰:

八十九年夢,天空月又來。

不圓也不缺,夜夜照蓮雪。

了空自與玳安整頓後事。謹遵遺言,不許回塋合葬,火化了安龕在新塔下,做了七晝夜道場。那時雪澗長老辭回泰山去了。了空在寺裏持住十年,辭了玳安,也朝落伽,住在普陀岩紫竹庵裏,不回山東了。日後坐化成佛,錦屏卻在觀音堂住十年,也回東海得道。毗盧庵做了高僧卓錫談經。俱是小西門玳員外管理。後來生子二人,世享富厚,夫婦偕老,八十而終。這是天報忠義,一家正直處。正是有波皆淨土,無地不蓮花。

要知如何,緩緩再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