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地點:南方某市
被采訪人:舒怡
年齡:18歲
我除了知道他叫於剛外,別的情況便一無所知。他在我前排,長什麼樣一直沒在意。每到上課時,他的脊背對著我總會不安分地晃來晃去。
作為一名普高的學生,又剛滿18歲,可以說一隻腳跨入了成人的行列,另一隻腳還停留在少兒階段。人們都說我是一個多愁善感的女孩。這一年齡,正處於一種動蕩不安的關鍵時期。
我喜歡聽音樂,有時在日記本上塗寫一些文字。在一本新出的心理學方麵的書中,對青年的成長進行了劃分。如:從家庭中獨立、與朋友適當交往、與異性適當接觸、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確立以及對未來生活設計的推進等等。我的閱讀麵很廣,從小學三年級開始記日記,學習成績一直很好,是全優生。因而,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我多沉溺於課堂和作業堆裏。以至於在教師和同學們心目中,一直是個循規蹈矩的好孩子形象。
其實,我並不想破壞大家心目中的這種印象。但在初二上半學期發生的一些事,竟然就這樣改變了我原有的按部就班的生活軌道。
新官上任三把火。那天,剛換的班主任老師調整座位,正好把一個叫於剛的男生安排到了我的前麵。起先我和他並不說話。他也一樣,一幅不屑的樣子,竭力保持一種“男女之間授受不親”的嚴格界限。
很長一段時間,我除了知道他叫於剛外,別的便一無所知。他長什麼樣,我沒怎麼注意。隻覺得他的脊背對著我,每到上課時總是不安分地晃來晃去。
後來,不知是誰故意把他的名字叫成“魚缸”,他也不生氣,還嘻嘻笑。我在一邊也被逗樂了。
大家說話間,我也向他提意見,說他上課老動,害得我也跟著一起動。
你幹麼要跟我動?
擋黑板上的字呀!
原來如此,對不起!他說。
以後幾天裏,他改變了這一晃來晃去的毛病,可以說是“任爾東西南北風”,他已是“兀自巋然不動”了。我的注意力由此集中到了課堂上。
當然也偶有反複,我便讓他學習嚴守革命紀律的英雄邱少雲。他搖搖頭,說實在學不了。我有點奇怪,他比劃半天才讓人猜出他坐不住是因為有痔瘡之類的毛病。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他果然又好了一些。他這種帶病聽課的精神著實讓人感動。我開始對他注意起來,覺得他還挺會逗人樂的。
我不喜歡下課紮堆、說閑話,但有幾次我聽到有女生在議論於剛,就站下來聽。
我聽到了關於於剛的一些傳聞。我甚至還吃了一驚,因為有人說他和林雨“好”上了。
“好”到什麼程度?不得而知。林雨可是班長呢。而且也是不少男生心目中可望而不可及的月亮女神。
這又怎麼了?有月神,就有日神。北京不是還有日壇、月壇兩個公園嗎?對了,你沒聽後羿射日的故事嗎?一下子能射下九個太陽?
我聽不慣這種油腔滑調的話,幹脆就閉目塞聽算了。北京我可沒去過。可林雨打算考到北京去,難道於剛不知道嗎?
於剛留小寸頭,經常眯縫著兩眼,一副目空一切、桀驁不馴的模樣。林雨真的會喜歡他?
正當人們半信半疑時,於剛撞了進來。說曹操,曹操就到。大家你瞪我、我瞪你,誰也不吭聲了。
於剛則沒事人似的站在一邊,還牛頭不對馬嘴地說,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
有人說,現如今中學生可了不得啦!他們已經突破了男女生之間人為設置的障礙和樊籬。可是否有足夠的理智和成熟的心態,來重新麵對這種變化呢?
我承認我那時候的心理趨於混亂。特別是於剛在我眼前晃來晃去的脊背,以及後來他的一些自圓其說的托詞,竟然打動了我。其實他根本沒有痔瘡。
種種跡象表明於剛在追林雨。由於我的特殊位置,在於剛和林雨之間,很大程度上就成了他們鴻雁傳書的見證人。
他們心底的秘密,全部寫在自修課上那些互相傳遞的紙條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