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企業的運營情況不是簡單的算術題。很可能某一年賺來的錢確實夠花,並且還能剩點兒,可能某一年就不夠花,還需要再借一些。所以,我們就不能看特定地看某一年的收入,而要適當地把眼光放長遠一點。畢竟資本性投資時長期攤銷的資產。
那如何計算這些錢到底夠不夠花呢?我們可以利用“現金滿足投資比率”這個標準。來衡量。
【公式說】
現金滿足投資比率=近五年累計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同期內的資本支出+存貨增加+現金股利)
在這個公式中,所謂的“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自由現金流,它是廣義上的經營活動。而同期內的資本支出,就是為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所支付的現金項目。至於存貨和派發股利的數據都很好找,可以一年一年相減。上述數據都找到之後,就可以計算出現金滿足投資比率了。
還是用具體數據來說話。表10.10為山西汾酒現金滿足投資比率的相關數據。
從上述圖表中不難看出,在1999~2003年這個時間段,投資比上一個五年期有所減少,所以在這方麵根本沒有產生費用,,從某種程度來講是現金淨流入。也唯有這個時間段中有一年賺的錢差一點不夠花。加之在講負債的時候,我們已經了解到山西汾酒沒有長期負債,都是當期的流動負債。所以,它的財務狀況完全不必令人擔憂。
其實,現金滿足投資比率看的就是企業對於資金的自給率有多高。打個比方。這就相當於你大學畢業之後,能不能自己賺錢養活自己。如果不能自給自足的話,還需要向父母借多少。如果常年都無法自給自足,那你的生存能力就可能有問題了。企業也是一樣。如果自己賺的錢都不夠自己發展用的,還需要不停地向銀行借錢,向股東募集資金,這樣的企業存在下去就是不斷地消耗資源,清算的價值遠遠大於繼續經營下去的價值。
為了更好地說明問題,我們還是看一下具體數據。表10.11為ST長油的現金滿足投資比率數據。
托爾斯泰在他的名作《安娜·卡列尼娜》的開篇就指出,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行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企業這裏,虧損的企業都是相似的,贏利的企業各有各的方法。企業經營狀況如何歸根到底就是現金的問題。ST長油的自由現金流從2003年開始10年以來一直是負值,幾乎沒有什麼改變,所以運營狀況一直不佳。可能有的股東並不想將賺到的錢投入到擴大生產規模當中去,而隻是想看看自己到底能分多少錢。
當然,這隻是理想情況,因為自由現金流不可能全部給股東發放出去。持有這部分想法的股東的初衷隻是想了解一下企業到底有多大的能力來支付股利。如果自由現金流很少,基本上沒能力發放股利,可以放棄這家企業,轉而投資其他的企業。所以,現金滿足投資比率還可以用一個更簡單的標準來衡量,這個標準就是現金股利保障倍數。
【公式說】
現金股利保障倍數=自由現金流/現金股利
遺憾的是,這個比率發揮作用的時候並不多,因為是否發放股利還會受到一定的人為因素影響。不過,如果要算的話,最好還是用3年或是5年一結算,因為如果某一年沒有發放股利,計算出的結果就沒有了連續性。
表10.12為山西汾酒的現金股利保障倍數數據。
看似山西汾酒的現金股利保障倍數越來越低,但是它的自由現金流這11年間上漲了近16倍,發放股利卻上漲了71倍。派發的股利越來越多,所以計算出來的結果,也就是現金股利保障倍數就越來越低。
現金運營指數:賺的是現金還是白條
經營的終點就是現金。如果一個企業經營了一年說賺了10噸蘋果,或者隻是增加了應收賬款,那就沒什麼意義了。所以,我們對於現金最後的考量就是到底我們賺了什麼,是現金還是白條。
關於這一點,情況有些複雜。不過,我們有一個很好用的標準,叫作“現金運營指數”。
【公式說】
現金運營指數=(經營所得現金-經營性資產淨增加)/經營所得現金
什麼是經營性資產淨增加?簡單地說,就是流動資產、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今年賺取了100元,我們把10元投入設備中,那麼現在的經營性資產就比去年增加了10元。多出來的這10元是哪兒來的?就是從今年的利潤上得來的。如果設備沒有增加,而是有10元錢沒有收回來,變成了應收票據或應收賬款,那麼錢就有了一定的風險性。如果這10元錢投入到了存貨當中,由於存貨能不能賣得出去也有一定的風險,更存在存貨跌價的風險。
所以,我們賺錢的錢,無論以什麼形式增加,都不如以現金的形式增加來的更安全。也正因為如此,我們要計算一下,到底賺的是現金,是實物,還是債權,賺的錢是否安全。
如果明確了是現金,那麼這個比率如果越高,說明賺的錢更多的是以現金的形式存在的;如果這個比率越低,說明企業賺的錢,更多的是以實物或者是債權的方式存在的。這就涉及收益質量的問題了。光就質量而言,質量最高的是現金,其次是債權,再次是實物。
由於此項指標涉及了三個報表的內容,為了更好地進行說明,我們還是先來看一個例子。已知一家企業一年的淨利潤是1000,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為400,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為300,處置資產收益是20,利息支出是15,投資收益是24,存貨增加是30,經營性應收項目增加為38,經營性應付項目增加為52,所得稅為33%,請計算一下該企業的現金運營指數。
由於上麵已經提及了現金運營指數的計算公式,下麵我們就按照公式來計算。公式主要涉及三個變量:經營所得現金、經營性資產淨增加和現金運營指數。先來看經營所得現金。它其實就是我們常提到的自由現金流。
如何來計算它呢?首先,本期淨利潤當然是本期經營所得現金的一部分了,它既包括狹義的經營活動所賺的錢,又包括投資活動所賺的錢。
再說固定資產折舊。假設我們買了100萬元的資產,使用期限為10年,每年折舊10萬元。由於使用固定資產也是一種權責發生製,所以我們從收入中把這一年的折舊拿了出來,收入就少了10萬,但是現金卻多了10萬。就像有一個存錢的盒子,每年拿10萬,連拿10年,設備用壞了,10年以後我們再用這100萬去買一部新的設備。雖然利潤少了10萬元,但是現金卻多出10萬,並且也是當期經營期內發生的事。無論我們用不用這台設備幹活,這10萬元的折舊是必須要拿的。隻要拿出錢來了,現金就多了。
再講得明白一些。我們在營業成本那裏記錄了成本10萬元,但是又提了準備金10萬元。在利潤表中,收入已經減掉了10萬元的折舊成本;而在現金流量表中,經營所得的現金也增加了10萬元。我們再用公式來解釋一下,如下:
淨利潤=收入-費用
淨利潤=收入-不含折舊費用的其他費用-折舊費用
淨利潤=(現金收入-現金支出)-折舊費用(移項)
現金收入-現金支出=淨利潤+折舊費用
經營活動現金淨流入=淨利潤+折舊費用
通過這組公式的轉換,也能證明經營所得現金包括計提的折舊費用。同樣,例子中的第2項為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根據公式同樣也可以證明,如下:
淨利潤=收入-費用-處理資產損失
淨利潤=(現金收入-現金支出)-處理資產損失(移項)
現金收入-現金支出=淨利潤+處理資產損失
經營活動現金淨流入=淨利潤+處理資產損失
經過這樣的證明,我們就可以計算得出現金運營指數中的經營所得現金包括:淨利潤+處理資產損失+折舊費用,我們記為①,但要注意這不是經營所得現金的全部。
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在經營過程中,還有處置資產收益、投資收益和利息支出,這些如何處理?處置資產收益和投資收益並不是企業的經營行為,小超市賣點空礦泉水瓶子賺了10元錢,這不屬於超市的經營行為,用超市賺來的錢買股票賺了錢,也屬於副業,所以需要把這兩種收益減掉。
還有一項就是利息支出。利息支出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借款所發生的費用,這錢借來幹什麼了?當然是經營所用。既然是經營時期用的錢,我們就得把這錢加回來。
不過,無論是處置資產收益、投資收益,還是加回來的利息支出,這些都是企業賺的錢,賺的錢就要征所得稅,所以我們用(利息支出-處置資產收益+投資收益)×33%,把它記為②,這些錢要和①相加,才是全部的經營所得現金的全部,即
經營所得現金=淨利潤+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固定資產折舊+(利息支出-處置資產收益+投資收益)×33%。
說完了經營所得現金,再來看經營性資產淨增加。由於應收的就是別人欠我們的,應付的就是我們欠別人的,所以存貨增加和經營性應收項目增加屬於是資產增加,而經營性應付項目增加屬於資產減少。也就是說,經營性資產淨增加=存貨增加+經營性就收項目增加-經營性應付項目增加,記為③。這樣總結了現金運營指數公式中的各項,可以把公式簡化成(①+②-③)/(①+②)。我們把網上給的例子按照我們總結出來的公式給計算出來。
①=淨利潤1000+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400+計提固定資產折舊300=1700
②=(利息支出15-處置資產收益20-投資收益24)×33%=-9.57
③=存貨增加30+經營性應收項目增加38-經營性應付項目增加52=16
①+②-③=1700-9.57-16=1674.43
①+②=1690.43
(①+②-③)/(①+②)=1674.43/1690.43=0.99。
各項數據都可以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中查到。該指標非常繁複,但是它的意義卻是非同尋常,現金運營指數看的就是收益質量,如果隻有收益而收益質量不高,隻能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