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利潤與資產,都以現金作為終點
利潤表看盈利能力,資產負債表看資產結構。不過,無論是哪一種財報表格,終點都是現金。它像血液一樣,流經企業的每一個部位。我們衡量企業關於現金項目的標準,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麵:變現的速度和能力、財務的彈性和收益質量。
速動資產:能最快變現的資產
說到變現能力,企業中變現能力最快的當屬流動資產,隻是流動資產裏麵也有快慢之分。像存貨就屬於比較慢的。要想讓存貨變現,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第一,將存貨賣出去;第二,賣出存貨的賬款能夠順利地收回。如果不能做到,它的變現能力就要大打折扣。那麼變現最快的又是什麼呢?當然是現金本身。也正因為如此,與現金相關的資產也就成為人們眼中的“速動資產”。
“速動資產”主要包括貨幣現金、短期投資、應收票據、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如果企業速動財產充分,就會得到合作夥伴的信任,二者之間的交易就能順利進行。與此同時,速動財產充分也是還債能力良好的體現,有助於企業得到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信任。其實,二者相比較,還債能力的重要性更勝一籌。
因為企業運營中最重要的就是債務問題。企業有錢,誰第一個有權來要?當然是債權人。把錢還給他,剩下的是擴大投資,還是給股東分紅,就是企業的內部事務了,可以自行決定。如果債權人不滿足於第一追索權,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就會處處受阻,也會敗壞自己的商譽。所以,火燒眉毛的債務問題一定要排在第一位。
既然如此,我們該如何將企業的速動資產和還債能力聯係在一起呢?
【公式說】速動比率=(貨幣現金+短期投資+應收票據+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流動負債
在這個公式中,速動資產就是分子之和。速動資產除以流動負債得出的速動比率常用來衡量企業流動資產中可以立即變現用於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
不過,速動比率和流動比率還是有一定區別的。除了計算公式,二者的不同還體現在意義上。流動比率是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之比,但在流動資產中確實有一些變現能力很差的,比如存貨和不能變現的待攤費用。存貨過多就會出現積壓、滯銷等情況,萬一賣不出去,還存在著跌價的可能性。所以,它們根本不具備變現還債的能力。拿掉它們之後,就彌補了流動比率的不足。
其實,無論是速動比率,還是流動比率,強調的都是還債能力的重要性。這點大家想必已經很熟悉了。資本周轉不靈是企業倒閉的第一誘因。比如,你擁有價值300萬元的資產,可全部用來投資房產了,也就是說,這300萬元全部變成了實物資產。這時,一旦產生周轉問題,規定時間內拿不出足夠的資金來,就會陷入折價賣房的困境了。企業倒閉的可能性很多,但絕大部分不是因為總資產太少,而是因為流動性不足。
不知大家是否玩過《大富翁》這個遊戲?玩家失敗的條件隻有一個:當現金和銀行存款為零的時候,無論你有多少資產,隻要流動性沒有了,就要清算。遊戲中還設計了玩家如果破產了,會拍賣失敗玩家的非流動性資產(地產)的規則。
為了保證企業的變現還債能力,行業中通常將速動資產和流動負債的比率設定為1~1.5之間。1是最低限度。它表示了每1元流動負債背後有多少流動資產作為保障。那為什麼不能用非流動資產來做保障呢?我們在講資產負債的時候,給了大家一個清算價值核算表,給出的非流動資產的變現估值為20%。這就意味著那些非流動資產對於自己來說還是有一定的價值,但要拍賣給別人,就要大大貶值了。那又為什麼把最低比率設為1呢?因為還債雖然是企業需要優先考慮的事情,但並不是全部,而且隻有進行擴大再生產,企業才能一直保持活力。
速動比和流動比,沒有最快隻有更快
與核心競爭力一般的公司相比,一些核心競爭力較強的公司對於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的要求並沒有那麼嚴格。它們就像劉順仁先生的《財報就像一本財報書》中講到的那樣,好的企業可以通過各種方法來融資,並且其產品的變現能力非常強,所以根本不必為流動負債擔心。
為了增強說服力,劉先生還特意舉了沃爾瑪和卡馬特的例子。沃爾瑪周轉的速度特別快,並且信用卡公司3天內就可以給它結賬,而它給供貨商結賬的時間則是保持在30天內。這種“快收錢,慢還錢”的模式幫助沃爾瑪成功地擺脫了現金問題。所以,它的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都保持在警戒線之下。而卡馬特恰恰是在現金流動環節上出了問題。現實情況使得它不得不動用大量現金來應付債務。所以,盡管在競爭中處於下風,但它的速動比率反而比沃爾瑪還要高。
那麼速動比率和流動比率是不是在核心競爭力較強的企業這裏就失靈了呢?它們在這類企業中到底扮演著什麼角色呢?為了更好地說明問題,我們還是用具體數據來說明,如表10.1和圖10.1所示。
單位:年
圖10.1上汽集團和江鈴汽車速動比率折線對比圖
注:以1994年為第1年。
表10.1和圖10.1是上汽集團和江鈴汽車的速動比率數據。從數據上來看,在2006年以前,上汽集團的速動比率比江鈴汽車要高。但從2007年以後,它的速動比率就一直處於江鈴汽車的下方了。是不是上汽集團在同行業的競爭中落後了呢?看似如此,但我們看問題要全麵,不能單一地看問題。這時,我們需要另外加上一組數據才能看出這裏的端倪。
單位:萬元
單位:年
圖10.2上汽集團和江鈴汽車淨利潤折線對比圖
注:以1994年為第1年。
圖10.2為上汽集團和江鈴汽車淨利潤數據。將三張圖表結合著看,我們很快就會發現,正是在速動比率出現變動兩年後,即從2009年開始,上汽集團的淨利潤像是乘坐了火箭一樣迅速上升,完全超過了江鈴汽車。
2006年是一個分水嶺。在兩家企業利潤相差無幾時,上汽集團的速動比率要比江鈴汽車的安全。在上汽集團開始飛速贏利的時候,它的速動比率下降到了100%以下,看似不安全,但它的存貨周轉率和應收賬款周轉絕對要高於江鈴汽車。而江鈴汽車在2006年以後,開工率不足或者存貨周轉率非常低,導致資金閑置,淨利潤徘徊不前。前後兩段,該安全的時候安全,該創造利潤的時候創造利潤,上汽集團都做到了。
所以,無論是流動比率,還是速動比率,我們都不能隻看一個方麵。
現金到期債務比:隻用現金夠還債嗎
債務對於企業來說是一把雙刃劍,它既是用來增加利潤的財務杠杆,又是造成企業倒閉的第一誘因。在對待債務的問題上,我們先是用了流動資產來看能不能還上流動負債;後來覺得流動資產裏的存貨變現太慢了,減掉存貨以後變成速動資產;現在我們直接用現金來比較。標準越來越嚴格,目前最嚴格的標準就是本節要重點講到的現金到期債務比。
什麼是到期債務呢?就是今年必須還上的錢,這裏麵包括了本期到期的長期負債,還有應付票據(應付票據屬於流動負債)。為什麼不包括應付賬款呢?因為應收票據是有明確歸還日期的,而且基本上很少出現壞賬,而應付賬款的風險性相對來說較大。所以,現金到期債務比的計算公式就成了下麵的模樣。
【公式說】現金到期債務比=營業現金淨流量/本期到期債務
在這個公式中,我們需要重點說營業現金淨流量。它並不僅僅是狹義的現金流量表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而是自由現金流的概念。
舉個簡單的例子。某家企業的營業現金淨流量是100元。如果按照前者理解,那100元就夠還債的了。偏偏此時,出於經營的需要,企業用50元進行了資本化投資。那麼此時你可支配的現金是多少?是用100元還債還是用50元還債?很明顯,現在可供支配的現金隻剩下了50元。所以,在這裏,我們一定要用自由現金流的數據。
另外,還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現金到期債務比同上麵提到的其他比率一樣,都是由警戒線的,它的理論警戒線是1.5。
按照老習慣,完成理論上的論證,我們還是用企業的相關數據來說明。表10.2為白雲機場和上海機場的現金到期債務比數據。
從表10.2來看,白雲機場的財務非常安全,2011年現金到期負債比達到了21倍。而上海機場在2006年和2007年的時候,現金有些捉襟見肘,自由現金流為負,還有到期要還的債務。但從2007年以後,它基本上是處於無負債經營的狀態,自由現金流可以實現自由。
再來看山西汾酒和老白幹酒的現金到期債務比數據,如表10.3所示。
從表10.3來看,2011年,對於山西汾酒和老白幹酒來說都不好過。山西汾酒的現金到期債務比為95.03%,而老白幹酒還不到20%。有意思的是,筆者在統計相關數據時發現:山西汾酒的到期債務大部分是應付票據,即將到期的長期債務很少,而老白幹酒則基本上沒有應付票據,它的到期債務基本上都是即將到期的長期貸款。
除去本期到期負債外,我們還需要了解自由現金流和流動負債之間的關係。流動負債的範圍要比本期到期負債大多了,需要把各種應付科目都加進去。這樣一來,這個標準就會比現金到期債務比更加嚴格。流動負債都是今年要還的錢,之前用流動資產比過流動負債,但是流動資產不是現金,變現還需要一段的時間。直接用自由現金流,可以更直接,這叫作無障礙償還能力。
【公式說】現金流負債比=年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年末流動負債
這個公式看起來簡單,其實它的分子很複雜。什麼是年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呢?它是指經營現金毛流量扣除經營營運資本增加後企業可提供的現金流。這裏麵又出現了一個問題:什麼是經營現金毛流量。所謂經營現金毛流量就是息前稅後利潤和折舊與攤銷的和。
天哪,這太複雜了!有沒有簡化一些的計算方式呢?有,我們還可以用自由現金流來代替分子。因為隻有自由現金流才是企業真正能自由支配的,也是還債的現金主力。還有一項更嚴格的比率。它可以用來測試企業償還所有負債的能力。
【公式說】現金債務總額比=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期末負債總額
那麼上述三種比率該如何評判呢?隻有一個標準,那就是全看企業的內在核心競爭力在哪兒,先定性再定量。拿沃爾瑪來說,它是典型的零售類企業,隨時都在創造現金,比率低一些沒有什麼關係。如果它的此類比率過高,那就說明它有很多現金是閑置的,沒有加以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