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把現金投入到某一項生意當中的目的是什麼?當然是賺取更多的現金。但是有沒有比做生意開公司更穩健一些的做法呢?請注意,這裏說的穩健是指最大限度的穩健,第一要能收回成本,第二要有固定的相對最大化收益。這兩項都滿足了,才能說的上是穩健的投資。
考慮第一條,存到銀行是一定能收回本金的,而且肯定能收回本金。除了銀行,投入到任何一項投資中,都可能血本無歸,可以說是最安全的了。但你放到銀行,如果是短存的話,那利息收益幾乎不在考慮的範圍內。想要高利息,那一定要定存,並且是長期定存,5年或10年。因此,滿足第一條的話,我們給出的答案也隻能是銀行的定期存款了。
再考慮第二條,我們要有相對最大化的收益。跟定存同樣安全,並且比定存利息收入更高的投資有沒有?仔細想一想還是有的,那就是長期國債的利息收益。國債通常都會比定存的利息更高。按照2012年1月的數據顯示,我國一年期國債利率為3.85%,三年期國債利率為5.58%,五年期國債利率為6.15%.而我國一年期定存利率為3%,三年期定存利率為4.25%,五年期定存利率為4.75%。相應的,國債都比定存的利息收益高很多。
基於以上兩點的考慮,風險較小的投資就是銀行定存或購買國債了。我們拿出自己的現金,無論選擇什麼樣的投資道路,無非都是要賺更多的錢而已。如果當初你選擇了用1000元來買國債, 5年以後,連本帶息大約可以賺到1307.5元,平均一年賺61.5元。
不過,出於對公司前景的看好,你還是選擇了與朋友一起開公司。我們假定開公司的本金是無法抽回的,因為它可能已經購買了某些固定資產。其實,法律也是這樣規定的,股東的投資不可以隨時抽回,如果不想再做了,可以賣給其他來轉移股權,抽回現金。那你需要多少年才能把投入的這1000元賺回來呢?每年賺100元,需要賺10年。如果情況好的話,可能5年就賺回來了;如果情況不好的話,可能2 0年才能賺回來。
那我們按照最穩健的方式來賺這筆錢的話,也就是去購買國債,拿國債的收益來衡量,一年賺61.5元,賺1000元,需要16.26年。同樣是賺回1000元錢,按最穩健的國債的收益率賺回本金的年限來衡量,需要16.26年,而和朋友開公司按現在每年每股收益為100元(你和朋友甲各占一股)。假設該公司的收益每年保持不變的話,你賣給朋友乙的售價應該為1626元。
這樣就相當於你把錢放在公司裏購買了“國債”,但這“國債”的收益率要比正常國債收益率高,當然也具有不確定性。如果公司的前景看好的話,你還可以標出更高的價格,比如2000元。如果公司前景並不如我們所期望的美好,你可以標出略低的價格,比如1400元。
如果你還沒看懂,可以這樣簡單地理解:因為投入到企業中的錢是不可以隨便抽回的,那我們假設購買國債的錢也是不可抽回的。我們為什麼不買國債,而是把錢投入到企業中去?因為我們想要比購買國債更高的收益率,最低也不能比國債低。那購買國債需要16.26年回本,這是最長年限,那我們把錢投入到企業中,也要按這個最低標準來衡量。所以,拿錢投企業,也要在16.26年內把錢全收回來。要是比這年限還長,為什麼還要冒風險把錢投入到企業中去?還不如買國債呢!
通過上麵的分析,我們至少可以了解以下兩個概念:市盈率和正常適當的市盈率計算。
所謂市盈率是指每股售價和每股收益的比率。還拿我們上麵的例子來說。如果你標價2000元賣給朋友乙,當年每股收益為100元,那市盈率就是20倍。如果標價1000元賣給朋友乙,當年每股收益為100元,那市盈率就是10倍。
市盈率是20倍,如果企業每年收益不變的情況下,需要20年能賺回我們所支付的現金。市盈率為10倍,需要10年能賺回我們支付的現金。也就是說,市盈率越低,它的售價與每年收益的差距越小;市盈率越高,它的售價與每年收益差距越大。所以,如果我們想找一家企業去投資的話,市盈率相對較低的公司是首選。
當然,這裏麵還有另外一個考量。市盈率高的企業,說明它的售價很高。為什麼售價會高?因為該企業本身具有創造利潤的能力,並且這種能力還會帶來更多的利潤。也正因為如此,大家寧願溢價(高於企業自身的真實價值)去購買它。
那到底市盈率是多少才合理呢?就是我們列舉的例子的後半部分,需要用長期國債的收益率來衡量,也就是說,用最穩健的收益來衡量不太確定的收益的售價。舉一個方便計算的例子,長期國債的利率為5%,那麼賺回本金,需要20年,以此推算,正常的市盈率乘以國債利率為1,也可以說,正常的市盈率為長期國債利率的倒數。
2012年年初,我國長期國債的最高利率(五年期)為6.15%。那麼在理論上,2012年的正常市盈率為16.26倍。浦發銀行公布的年報中2012年12月31日的每股收益為1.83元。那麼按正常的市盈率來計算,它的標價理論應為29.76元。而浦發銀行在2012年12月31日的收盤價為9.92元,它實際的市盈率為5.42倍。所以,僅從這單一的方麵來看,它的市盈率低於正常的市盈率,值得我們買進,並且上方會有很大的升值空間,截至2013年1月初,浦發銀行的售價為12元,相對於9.92元上漲了21%。
再如,貴州茅台2012年9月30日公布的報表中顯示,每股收益為10.04元。按我們計算得出的正常市盈率為16.26 倍,那貴州茅台的理論售價應為163.25元,而它在9月取後一個交易日中的收盤價為245.8元,比理論售價高出82.55元,33.58%。貴州茅台自身的市盈率為24.48倍,遠遠高於正常的市盈率.而從2012年9月末到2013年1月初,貴州茅台的售價已經下跌至183.89元,逐漸回歸到了正常的水平。
2012年年末長期國債的利率為5.32%,所以正常的市盈率由16.26倍變成現在的18.8倍。按照目前來說,18.8倍的市盈率是正常的,對於正常發展的企業來說,也是最低限度的。為了更好地說明問題,我們還是來看一下相關數據。
表9.6幾家企業2008年最高市盈率數據
企業名稱 2008年最高價(元) 2007年年報每股收益(元) 最高市盈率(倍)
白雲機場 23.10 0.36 64.17
上海機場 39.80 0.88 45.25
三一重工 61.19 0.77 79.47
太原重工 45.08 -0.10 -
山西汾酒 39.18 1.44 27.21
老白幹酒 27.49 0.58 47.40
眾所周知,股市在2007~2008年度出現了一個發展高潮。表9.6就是白雲機場等6家知名企業在2008年的最高市盈率數據。按照2008年長期國債利率4.16%來計算,正常的市盈率為24倍。表格中出現的這6家企業除了山西汾酒27.2倍的市盈率還算冷靜以外,其他企業簡直可以用“瘋狂”二字來形容。三一重工的市盈率竟然達到了創造曆史的79.47倍。要知道,大名鼎鼎的股神巴菲特旗下企業的平均回報率才是20%!
由此可見,在2007年的時候,大部分企業都存在泡沫,很少對自身的市盈率有一個準確的股價。那麼市盈率的問題到底該如何處理呢?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大家最好先學會如何折現。
我們還是用例子來說話。比如今年存到銀行100元,年利率為5%,那麼第二年連本帶息取出來是多少錢呢?105元。如果這個問題反過來問,銀行年利率為5%,第二年想連本帶息取出105元,那今年需要存入多少錢呢?當然是100元。
這個方法在企業中同樣適用。如果這家企業第一年每股收益為1元,我們按最低標準無風險回報率來說,也就是現行長期國債年利率來說,為5.32%,那我今年要付出多少錢呢?也就是說,按無風險的長期國債利率5.32%來計算,我到年終得到1元錢,我得拿出多少錢來?用上麵的公式就可以算出來,用1除以1.0532,等於0.9495元。
這是一年的情況,那第二年呢?第一年每股收益為1元,我們前提條件設置的是年增長率為20%。所以第二年的每股收益為1.2元。再按長期國債利率5.32%來計算,兩年後我想得到1.2元,那我現在需要付出多少? 1.0818元。
上述計算完美無缺,但我們還需要注意的是,大家為什麼把錢投給企業,而不是存在銀行,就是因為我們預期投資企業賺的錢會比銀行利率高得多。如果企業賺的錢低於銀行利率,那還不如放在銀行更保險一點,至少賬麵上不會虧損。這樣一來,折現的比率就不能按照無風險長期國債利率來計算,我們需要給出一個恰當的值。我給它設定為13%,因為美國股市長期回報就在11%~13%。
那我們要按照每股收益每年20%的增長,再按13%的利率折回現值,來計算30年的數據。如表9.7所示。
表9.7 30年折現數據
單位:元
年份\項目 預期每股收益 按長期國債最高利率折現值 年份\項目 預期每股收益 按長期國債最高利率折現值
1 1 -0.88496 16 15.40702 -2.18004
2 1.2 -0.93978 17 18.48843 -2.31508
3 1.44 -0.99799 18 22.18611 -2.45849
4 1.728 -1.05981 19 26.62333 -2.61079
5 2.0736 -1.12547 20 31.948 -2.77252
6 2.48832 -1.19519 21 38.3376 -2.94427
7 2.985984 -1.26922 22 46.00512 -3.12666
8 3.583181 -1.34785 23 55.20614 -3.32035
9 4.299817 -1.43134 24 66.24737 -3.52603
10 5.15978 -1.52001 25 79.49685 -3.74446
11 6.191736 -1.61417 26 95.39622 -3.97641
12 7.430084 -1.71416 27 114.4755 -4.22274
13 8.9161 -1.82035 28 137.3706 -4.48433
14 10.69932 -1.93312 29 164.8447 -4.76212
15 12.83918 -2.05287 30 197.8136 -5.05712
為什麼折現值是負值?這是相對我們來說的。因為需要拿出錢來買它,所以對於我們來說,兜裏的現金減少了為負值。30年每年折現的值,就是我們從第一年開始要對每一年所付出的錢,將這些錢相加,就是為這30年埋單。我們先看第30年,資產已經增值到近198元了,也就是說增值了近200倍,我們需要拿多少錢來埋單呢?得了來的數值可能會讓大家大吃一驚,為72.41元。
也就是說,這家企業年回報在20%的高位,並且我們用13%的高利率來折現,這家的股票每股價值才72.41元,除以現在的每股收益1元,市盈率為72.41倍。收益這麼高的公司,這麼高的折現率,並且連續30年年年如此,才隻有僅僅的72.41倍的市盈率。試問上麵提到的6家國內知名企業中哪一家能達到這個標準?所以說,折現是檢驗市盈率是否合理的試金石。
不要忽視資產負債表
由於現代股票定價的決定因素多在於對企業未來收益的預估,特別是一些新興行業的出現,風頭超過了傳統行業。比如互聯網企業,很多公司並沒有多少實際資產,一間辦公室,幾台電腦,就是一家公司全部的有形資產。但客觀地說,它們確實帶動了經濟的增長,自身收益也極高。也正因為如此,很多投資者也就漸漸忽略了互聯網企業這種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嚴重倒掛的結構。
不過,一旦經濟環境惡化,以互聯網為首的新興行業就會首當其衝地遇到困難。這時,投資者就會遇到一大堆難題。所以,從這點來看,過分依賴於企業未來的收益來為企業定價,風險極高,因為未來本來就是很難預測準確的。經濟繁榮時,都會說它今年賺了多少錢,明年還會賺更多的錢。等到經濟蕭條的時候,大家才想起來,你到底有多少家底啊?我付給你的錢,你到底有沒有價值相當的資產呢?所以,永遠不要忽視資產負債表。
對此,格雷厄姆有著一番深刻的見解。他在《聰明的投資者》中將在市場中交易的行為分為兩種,一種為防禦型,一種為積極型。這兩種交易行為也為企業定價提供了兩種差別很大的方法。
采用防禦型的交易方法,如果資產結構合理,利潤表狀況良好,防禦型投資者幾乎不用過分關注公司的前景,隻要公司可以一直經營下去,他們就會以低價買進,股票價格是他們的重點研究對象。因為需要對照資產負債表,市場價值和企業的內在價值幾乎永遠不可能相等,所以要在市價值低於企業內在價值的時候買進,之間的差額可以用來緩解未來的不利因素,這就是安全邊際。
如果是積極型的投資者,他們的重點在於預測未來幾年甚至幾十年內的企業會獲得多高的利潤,特別是這些利潤會不會保持它的增長率。這樣的預測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研究。
對於防禦型的投資者們,格雷厄姆說:“他必須確定,以實際標準來判斷,自己購買的普通股的價格沒有被嚴重的高估。”如何不被高估,那就得看企業的賬麵價值。關於防禦型的交易行為,格雷厄姆共給出了七點建議,最後一點為適度的股價資產比,當期股價不應該超過最後報告的資產賬麵值的1.5倍。如果每股賬麵價值為1元,那你要購買它的價格絕對不能超過1.5元。
當然,這是在正常市盈率的情況下。如果銀根緊縮,長期國債利率極高,那麼理論上正常市盈率就會很低。按格雷厄姆的說法,如果市盈率低於15倍的時候,當期股價可以超過每股賬麵價值的1.5倍。高到多少,有沒有量化?當然有。格雷厄姆對此早有論斷:“我們建議,市盈率與市淨率的乘積不應該超過22.5。”(市淨率的問題在第11章會詳細敘述。)
積極型的投資者屬於定性分析,而防禦型投資者屬於定量分析。格雷厄姆應該屬於防禦型的投資者,因為他在書中說:“就我們自身的態度和本職工作而言,我們始終致力於定量法。從一開始,我們就要確保我們的投資能夠以具體的、可靠的形式獲得豐厚的價值。我們不願意以未來的前景和承諾,來補償眼下的價值不足。”格雷厄姆是不願意用未來不確定的餡餅,來規劃現在的投資,可能從他的眼裏看見的是眼前吊著胡蘿卜的驢,一直在往前走,前途很光明,但能不能吃到嘴裏,誰也不知道。
當然,我們不需要像大師分析得那樣專業,隻需要注重實用性就可以了。拿錢買了股票,你就是這家企業的股東,就是它的老板。所以,你必須知道,你付出的錢,背後代表著你占有了多少資源。此外,你還得知道自己占有的是什麼樣的資源。最壞的打算,如果企業倒閉清算了,你必須借助資產負債表來計算,自己可以在清算中拿回多少錢,能折合多少現金。
資產負債表相對於其他報表來說是最規範的報表,因為它是存量表,是平衡表,並且由於項目眾多很難出現虛假行為。所以,資產負債表完全可以成為企業收益質量的試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