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式說】衡量長期負債償債能力的比率為資本周轉率,資本周轉率=(貨幣資金+短期投資+應收票據)/長期負債合計×100%。這個公式可以反映出企業清償長期負債的能力
無論是短期借款,還是長期借款,最後肯定都是要用現金償還的。什麼能變現呢?當然是流動資產。所以,資本周轉率這個計算公式就是看你的流動資產占長期負債的合計的比率是多少。
另外,我們還需要注意一點,那就是資本周轉率這一指標並不是單獨使用的,它還需要配合其他指標一起用。比如說,本期這個比率確實沒有反映出財務風險,但是長期負債不是本期內就結束了的,後麵還有很長的時間呢!五年到期的長期負債,第一年數據挺好,可後麵四年不好就麻煩了,需要長期的關注。因此,我們還需要關注企業今後幾年的現金流淨流量的問題,關注它的贏利能力問題。因為是長期負債,就得長期看。
像山西汾酒,據可統計的數據來看,從2006年到2012年沒有長期負債,所以這個指標對它來說是沒有用的。對於那些負債大戶來說,它的作用就非常大了。我們不止一次說過,當期經營的好壞通常不是企業倒閉的主要原因,而即將到期的巨額長期負債,常會將企業一劍封喉。
山西汾酒沒有長期負債,我們就直接來看老白幹酒的數據,如表9.4所示。
表9.4 老白幹酒資本周轉率數據
年份\項目 貨幣資金(萬元) 短期投資(萬元) 應收票據(萬元) 長期負債(萬元) 資本周轉率
2011年 4890 0 1356 6000 104.10%
2010年 4977 0 58 11550 12.00%
2009年 1207 0 23 10250 48.90%
2008年 2934 0 0 6000 48.90%
2007年 14214 0 2336 0 -
2006年 5425 0 49 7950 73.38%
相比較而言,2007年是老白幹酒最舒服的一年,因為沒有長期負債,而2010年是最難過的一年,資本周轉率隻有12%。如果一直按2010年的速度賺錢,需要9年才能把錢還上。2011年有了轉機,該比率達到了100%以上。現在看來,老白幹酒長期負債的還款壓力還是很小的。當然,我們也說過,因為它是長期負債,不能隻看當期的數據,還要看長期的數據。從最近兩年的數據來看,這三項流動資產的增加額減輕了老白幹酒償還長期負債的能力。
分析完了老白幹酒,讓我們繼續討論負債問題。還拿水滸好漢來做例子。大家還記得打虎將李忠嗎?最被魯智深所瞧不起的人,曾被花和尚丟還了二兩銀子。我們在討論商譽的時候說過,這類人通常沒有什麼無形資產。如果他有1000兩銀子,欠你100兩,你擔心這錢會要不回來嗎?如果他不拿出強盜本色來,估計是可以要回來的。
再說回來,魯智深的無形資產那是相當地高,但我們知道他對錢財態度,可以說他幾乎沒什麼積蓄。如果魯智深欠你100兩銀子,你覺得他有可能還給你嗎?這也從側麵說明一個問題:衡量償還債務的能力時,不能把無形資產看得太重。也正因為如此,我們需要重視有形資產的變現能力。
【公式說】有形資產淨值債務率=負債總額/(股東權益-無形資產淨值)
該指標主要是給債權人看的。當然,並不是說它對股東來說就不起絲毫作用了。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股東就是企業的債權人,隻是這筆債務不能追還本金,而利息呢,全看債務人的經營情況而定。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當有形資產淨值債務率為1時,警戒線就來臨了。
這時,問題又來了:既然有形資產才是最重要的,那還要產權比率幹什麼?直接計算有形淨值債務不就可以了麼?其實,意義會大不一樣。在企業還沒倒閉的時候,無形資產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比如可口可樂的配方,比如茅台的釀造方法。就算是無形資產不能準確量化淨值,有形資產也未必就能準確的定價,每個人眼裏每個東西的價值和價格都是不一樣的。所以為什麼同樣是一家企業的股票,每天會不停的波動呢?就是因為每個人給出的報價不一樣。
固定資產與股東權益比率:永久的長期投資
在理論上來說,股東的投資是不能直接變現的。如果想要變現,隻能轉讓股份。所以,這部分錢對於企業來說就是本金,所以叫作股本。股本的作用是什麼?主要用於購買固定資產。眾所周知,固定資產的變現能力是最差的,並且它本身並不以變現為目的。所以,在分析企業的資產管理之前,我們還要計算一下股東投資的錢裏麵有多少用於投資固定資產了。
【公式說】固定資產與股東權益比率=固定資產總額/股東權益總額
如果股東投資的股本買了企業生產運營必備的固定資產之後還有餘錢,說明這個比率小於100%。這樣的話,資本結構就相對來說很穩定。如果長期負債到期了,因為股本還有餘錢,所以也不用把企業賴以生存的固定資產變賣了還錢。與此同時,這部分餘錢,還能作為企業經營的流動資產來用。
相反的,如果比率過高,高於100%,股東投的錢買固定資產都不夠,那就得舉債購買。這樣,企業的資本結構就會變得不穩定。一旦出現了突發性問題,需要現金卻沒有,企業就隻能賣固定資產了,財務風險非常大。
對於固定資產和股東權益比率來說,也有一個量化的值。最常用的為66%的股東權益用來購置固定資產,34%用來作流動資產。為了更好地說明問題,還是讓我們看一下具體數據。表9.5為山西汾酒、老白幹酒的固定資產和股東權益比率數據。
我們在前幾章不止一次比較過酒類企業和重工類企業的差別。對於酒類企業來說,固定資產最大的也就是酒窖了,並且酒窖能用很多年,如果不是地震、火山、泥石流的話,從理論上說可以一直用下去。賺了錢對於酒窖等固定資產的再資投入幾乎是微乎其微,如果不想擴大再生產的話,資本性投資可以為零。所以,錢越賺越多,固定資產和股東權益的比值會越來越低。山西汾酒就是如此。
但是,反觀同為酒類企業的老白幹酒,隨著所有者權益地不斷提高,它的固定資產也越來越多。從前麵的相關圖表,我們可以得知,這都是存貨過多所致。所以,現在老白幹酒最主要的任務是賣出存貨,而非購買新的固定資產。
固定資產變現能力最差,它本身也不是用來直接出售來賺取利潤的東西,並且是在多個會計期間進行長期攤銷的。所以,一般都用長期資產來購置固定資產。我們剛剛說了股東權益用來投資固定資產,還有一項長期資產就是上一節說到的長期負債。為什麼要向銀行借長期貸款?因為它們都是相對應的。短期負債通常用於當期的成本和費用,而長期對長期,對應到長期攤銷的固定資產上。
【公式說】所以我們可以引申出來的比率公式為:固定資產/(長期負債和+股東權益總額)。與上一個比率計算方法不同的是,分母多加了一項長期負債。
如果說固定資產對股東權益的比率以100%為臨界點的話,但有些企業對於資本化投資過分依賴,自己籌的錢不夠用,再借一些也無可厚非。那麼固定資產對長期資金的比率就是對於這類企業的一個過渡比率,分母更大一些。如果這項比率的值再高於100%,那不論你是什麼樣的企業,在資產結構上和財務結構上風險都是比較高的了。
經營周期:從現金到現金
企業的經營過程就是“現金—原材料—存貨—應收票據(應收賬款)—現金”的過程。能不能把錢賺回來取決於存貨能不能賣得出去,賣多少,賣得快不快。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張三每天能賣100根冰棍,那他每天上貨的數量應該保持在120根左右。如果每天都進500根,那麼冰棍就會大量積壓,發展資金也會被大量占用。如果每天進上80根呢?很明顯,不夠賣的,時間長了還會影響利潤。所以,小小的存貨裏麵隱藏著大學問。在存貨上投入多少錢是有講究的。而存貨周轉率就是來計量這一問題的。
【公式說】存貨周轉率=銷售成本/平均存貨餘額
按照每天保持冰櫃裏有120根冰棍,每根冰棍1元錢計算,平均存貨量就是 120元。一天賣100根,一年就是36000根(默認一年為360天),那一年的銷售成本就是36000元。這樣,張三的存貨周轉率為300。
存貨周轉率還有一個名字叫作存貨周轉次數,所以張三的存貨周轉次數為300次。再說細一點兒,就是張三的冰櫃裝滿了300次,賣光了300次。存貨周轉率越高,說明變現能力越強,也說明投在存貨上的資金周轉得越快。
存貨周轉率也可以理解為投入存貨的錢在周轉的過程中賺了幾次錢。張三的存貨周轉率為300次,投入到存貨的錢為120元,也就是說,這120元在一年中運轉了300次,賺了300次的錢。如果張三的平均存貨量為150元,那它的存貨周轉率為240,那這150元隻運用了240次。
如此來看,既然是存貨周轉率越高越好,那就降低分母吧,分母越小,得出的商越高。那可不一定,假設張三理論上平均存貨餘額為1的時候最低(分母最低)。每天隻進1根冰棍,那也不夠賣啊。1根冰棍的銷售成本也隻有1元,360天的銷售成本為360元,除以存貨量,存貨周轉率等於360。看著是挺高,可賺不到錢。1根冰棍賺1元錢,360天才賺360元錢。這樣算也不對。所以,在收入沒有增加的情況下,存貨周轉率高也並不能帶表什麼。最主要的是存貨量一定要能供得上銷售。還有一點需要交代的是,如何計算平均存貨餘額,用期初存貨量加期末存貨量的和除以2。
與存貨周轉率相關的還有一個概念叫作存貨周轉天數,用360天(默認每年360天)除以存貨周轉率,也就是說,幾天能周轉一次。張三的存貨周率為300。用360天除以300,為1.2。所以,張三的存貨周轉天數為1.2天,1.2天內存貨就周轉一遍。
如果存貨周轉率過低,說明存貨量有些大了,第一應當增強銷售力度,第二應當減少生產數量。
在“現金—存貨—應收票據(應收賬款)—現金”這條鏈上,存貨周轉的問題說完了,還要看一下應收賬款的周轉問題。
【公式說】應收賬款周轉率=當期銷售淨收入/平均應收賬款餘額
這裏有一個問題需要特別注意,那就是公式中用的是“應收賬款”,而非“應收票據”。應收票據也是別人欠我們的錢,為什麼不計算它呢?因為應收票據相對於應收賬款來說,風險更小一些。應收票據主要是銀行彙票、商業彙票等。銀行彙票幾乎沒有風險,商業彙票是拿企業的信譽為擔保的,所以大部分企業都會履約,如果不能履約,也會轉入“應收賬款”中。幾乎無風險的為應收票據,有風險的都歸為應收賬款,我們隻計算有風險的。
從企業的角度來講,我們欠別人的錢,最好越晚還越好,別人欠我們的錢,最好越快還越好。所以,應收賬款周轉率越高越好,這表明別人還我們錢的速度越快,應收賬款也有周轉天數的公式,和存貨周轉天數相同。
【公式說】應收賬款周轉天數=360/應收賬款周轉率
關於應收賬款周轉率的公式,分子是經過改動的,理論公式的分子是“賒銷收入淨額”,可是因為它屬於商業機密,所以隻能用銷售淨收入作為分子了。應收賬款記錄在資產負債表中。我們知道資產負債表是存量表,它隻是記錄某一時刻的數據,所以應收賬款也具有這樣的特性。也就是說,應收賬款是靜態數據而已。
如果我們要求債務人還債,對方可能會因為季節性、偶然性及一些人為的因素而不能及時還錢。比如啤酒企業欠我們的錢,可是到了冬天了,它們的銷售情況不好,所以可能暫時沒錢還給我們,那隻能等明年夏天了。因為有這種情況,最好采取多點長期平均的數據,這樣能包容一些偶然性因素,更能準確地表達應收賬款的問題。
另外,由於應收賬款本身具有一定的風險性,所以企業每年都要按比例計提應收賬款的壞賬。比如張三賣冰棍,收入1000元,但有500元是旁邊商鋪賒購的,這500元就是張三的應收賬款。這錢有可能收不回來,所以按比例計提10%的壞賬比率,應收賬款可能收回450元。如果計提了壞賬,計算上的問題就會出現了:沒提壞賬之前,分母為500元,計提了壞賬,分母為450元。分母變小,應收賬款周轉率越高,但這樣的比率變高是對張三有利的嗎?
所以,如果企業出現計提壞賬準備比例較大,就要把它還原,按原來沒提壞賬準備的情況來計算,才能客觀地計算出它的應收賬款周轉率。
無論我們計算存貨周轉率,還是應收賬款周轉率,都沒有給出絕對的定論,並不一定是越高越好。存貨也好,應收賬款也好,最終我們要的是現金。為什麼會有應收賬款?因為我們賣了產品,由於銷售才會產生應收賬款。盡管如此,我們還是希望在銷售量增加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應收賬款的增加。當然,更多時候,應收賬款還是隨著銷售量增加的比例而增加。與此同時,現金存量和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也要隨之增加。如果隻有應收賬款增加,而現金卻減少的話,那就成了“贏了一屁股債”了。
當應收賬款變現之後,一個經營周期就完成了。幾乎每家企業都要經曆籌資現金,買入原材料,生產出成品,再賣出去,收回應收賬款的過程。企業就是這樣周而複始地經營,從現金到現金,這就是一個經營周期。那把貨賣出去了,算不算經營周期就結束了呢?不算,一定是把應該收的錢收回來才算,錢收不回來,從理論上說,無法再投入下一個經營周期的生產。所以,一定是從現金到現金,才是一個完整的經營周期。
既然是從現金到現金的過程才是一個完整的經營周期,那麼之間的從存貨周轉到應收賬款周轉結束,一共是多少天,這個天數就是經營周期的天數。存貨10天能周轉一次,應收賬款15天能收回,那麼15天就是它的經營周期。
市盈率:多少年能回本
在本書的開頭,我們就已經開宗明義,學習報表分析的目的就是要看企業是否值得我們投資,其中它的股票售價是否合理是考量的重要標準。如果標價較低,並有一定的發展潛力,我們就買進並持有;如果標價過高,那就可以放棄了,另找其他物美價廉的機會。其實,股票售價是否合理不僅是企業的事情,也是向投資者提出的一個問題。到底企業給自己的股票標出的售價是多少才算是合理的呢?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市盈率來計算。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和朋友甲合作開一家公司,每人各拿1000元。這樣,公司的總資產就是2000元,也可以看成分為兩股,每股1000元。第一年,公司賺了200元,總資產為2200元。這時,你突然有其他的原因,舉家要搬到其他的城市,生意沒辦法做了,你要把自己的股份賣出去。朋友乙說,我看這生意挺賺錢,賣給我吧。這時,問題來了,請問你的股份賣多少錢最合理?
目前,公司的總資產是2200元,你占有一半的股份,為1100元。看起來,1100元這個價格是最為合情合理的。可是,你想過沒有,這樣年回報率為10%的生意,是你和朋友甲首先發現的,並且在這一年中,付出的心血,所承擔的風險,就這樣按原價直接賣給了朋友乙,是不是太不劃算了?朋友乙不用花費一點精力,不用承擔一點創業時的風險,接手生意以後,按照公司現在的經營模式,每年便可輕鬆獲得10%的回報。這豈不是太容易了嗎?而且這樣做你甘心嗎?
那麼出價多少才合適呢?你要仔細考量一下所有的因素,再做決定。因為畢竟不是項虧損的生意,而是10%年回報率的公司啊!當然,可能一時間你很難做出決定。那就讓我們一起來仔細分析一下,應該如何出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