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管理名著:從優秀到卓越的提升 (3)(3 / 3)

【讀後感】

人們都有這樣的經曆:清晨,鬧鍾將你從睡夢中驚醒,想著自己所製訂的計劃,一邊不斷地對自己說該起床了,一邊又眷戀被窩的溫暖。於是,在忐忑不安之中,又躺了5分鍾,甚至10分鍾……

某公司老板要赴海外公幹,且要在一個國際性的商務會議上發表演說。他身邊的幾名主管於是忙得頭暈眼花,要把他赴外公幹所需的各種物件都準備妥當,包括演講稿在內。

在老板走的那天早晨,各部門主管都來送機。有人問其中一個部門主管:“你負責的文件打好了沒有?”

對方睜著惺忪睡眼道:“今早隻睡了4小時,我熬不住睡著了。反正我負責的文件是以英文撰寫的,老板看不懂英文,不可能在飛機上複讀一遍,待他上飛機後,我就回公司把文件打好,再以電訊傳去就可以了。”

片刻,老板到達,第一件事就問這位主管:“你負責預備的那份文件和數據呢?”這位主管按他的想法回答了老板。老板聞言,臉色大變:“怎麼會這樣,我已計劃好利用在飛機上的時間,與同行的外籍顧問研究一下自己的報告和數據,別白白浪費坐飛機的時間。”

聽完,這位主管的臉色一片慘白。

我們在工作中也經常會這樣,把此刻應該完成的事情拖延到下一刻。最初可能隻是因為猶豫不決才拖延,但等到一個人養成了拖延的習慣,就會有眾多拖延的事情發生。

拖延是一個狠毒的職業殺手,它每天都在暗中行刺,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過和這個陰險的敵人交鋒的經曆。很多人在事業上難以取得進步,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日複一日的拖延。

保持溝通

【原文欣賞】

卓越企業非常重視不拘形式的自由溝通。譬如在迪士尼,從總裁開始,每個人都佩戴名牌,上頭隻有名字,沒有姓氏。惠普公司員工彼此直呼名字,後來還采取開門政策。IBM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推行開門政策,這項政策是沃森當初的重要理念之一。盡管員工人數後來已達35萬人,這項政策依然存在,董事長依然親自處理所有的抱怨案件,不論員工等級。開門政策在達美航空也發揮了很大的功效。李維斯牛仔褲極為重視這項政策,甚至以“第五項自由”稱之。

一位惠普的朋友在講到公司主要的實驗室組織時說:“我們並不十分清楚什麼結構最好,唯一能確定的是,凡事我們都從大量的非正式溝通開始,這是一切的關鍵。我們必須不惜一切地保留這個傳統。”3M也有類似的信念,它的一位主管表示:“你們研究卓越企業的八大特質,我覺得還缺一項。你們需要第九個特質:溝通。我們彼此自由溝通,沒有繁文縟節或是正式程序。”這些例子凸顯出虛擬“保持聯係技術”,也就是不斷保持私下接觸的重要性。

【讀後感】

溝通是一個企業的心髒,肩負著眾多的中心職能。欠缺溝通會對企業和各級員工帶來嚴重的後果。信息漏洞、誤解、謠言、失誤、矛盾和不良情緒會由此而生。

據統計,一個成功人士75%靠溝通,隻有25%靠才氣。一個大公司的經理每天都將70%~80%的時間花費在溝通活動上,尤其在企業發生重大情況時。

我們處於一個溝通的時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自己的工作風格,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們必須主動和別人溝通,主動了解他人。

通過溝通,傳遞信息,讓信息對稱分布,讓對方知曉實情,從而消除因誤會而引起的衝突。GE公司前CEO傑克·韋爾奇說:“溝通,溝通,再溝通。”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一定要有充分溝通:和高管如何彙報工作進度,取得支持;和中層如何就業務目標不斷確認,逐步清晰;和基層如何就項目應用操作模式達成一致,持續改進。

英特爾的一個分公司要進行人事調動,主管傑克對年輕的約翰說:“你把手頭的工作安排一下,到銷售部去報到,我覺得那裏更適合你,你有什麼意見嗎?”

約翰嘴巴動了動,心想:“我有意見有什麼用,你是主管,還不是你說了算?”不過,他並沒有將這樣的話說出來,而是默默地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