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大地風雲 四百十二 瀾滄國的分裂(2 / 3)

但沒有人願意聽他的,一口口的唾沫飛向了蘇裏亞旺薩。“瀾滄的敗類“,“殺死他”,“絞死他”,這樣的聲音此起彼伏,好像他們麵對的不是瀾滄曾經的國王,曾經帶領他們差點就走向強盛的君主,而是他們內心深處最為痛恨的仇人一般。

蘇裏亞旺薩就這麼死了。帶著無盡的遺憾,帶著對瀾滄未來的憂慮死了。可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反對他,在他身後一樣有著一批忠實的追隨者。

因為沉重的戰爭賠款,使瀾滄人的生活急劇惡化。甚至有的地方出現了人吃人的現象,而這一切使人開始懷念起蘇裏亞旺薩瓦罐來。八月,瀾滄部分地區爆發暴亂。他們打著太陽王蘇裏亞旺薩王並沒有死,將帶領瀾滄人繼續戰鬥的旗號,公開號召所有的瀾滄人起來戰鬥。

暴亂的戰火在富有蠱惑性的號召下,迅速在瀾滄蔓延。到了九月,除了國都琅勃拉邦外,幾乎所有的瀾滄城邦都相繼發生了叛亂。他們開始襲擊在當地駐紮的明軍,公開鑄造武器,甚至發生了搶奪當地明軍軍糧的事件!

中旬,大明駐瀾滄總督李定國,下令各地之明軍迅速平定暴亂。瀾滄新的帕沙拉瑪法爾堅定地站在了大明這一邊,他強烈譴責瀾滄人這種卑劣的行徑,並願意為明軍提供一切必要協助。瑪法爾的行動,也在最大程度上將瀾滄貴族爭取到了大明一方。

一萬明軍駐兵要鎮壓瀾滄全國的暴亂,顯然在人數上顯得少了一點。但對於此,胸有成竹的李定國並不如何擔心。分化瓦解,爭取中立派,永遠都是最好的辦法。

瀾滄由由老聽族、老龍族和老鬆族三大民族組成。老龍族與中國傣族同源,大約在公元前五六世紀開始向南遷移,沿著南烏江、湄公河進入老撾。因此與中國感情最深。

李定國召集了老龍族各族族長,力爭他們能站在大明一邊,並且答應,一旦平叛成功之後,將竭力扶植老龍族,成為瀾滄最大的勢力,並且減免掉一切原本該由老龍族承擔的軍事賠款,戰後也將給予其一定的經濟援助等等條件。

本來就與中國感情深厚,加上那麼誘人的條件就放在了自己眼前,老龍族各族族長根本沒有任何考慮,就答應了全力協助明軍的軍事行動。他們關閉一切村寨,嚴禁叛亂分子進入,並積極地向明軍將領通風報信。這一來,就使瀾滄的局麵發生了極大的改變。

並且,李定國指示各地明軍將領,盡可能地收買當地民眾,暴亂分子中的變節者,並以重金賄賂各地的貴族,讓他們站到大明這一邊來。最大程度的孤立暴亂分子,使其生存空間,活動空間越來越小。而這顯然是相當奏效的。

暴亂分子的行蹤,已經完全在明軍的掌握之中。無論他們有襲擊哪處明軍設施的計劃,明軍似乎總能夠提前得知。他們歇腳安生的地方,往往尚沒有來得及喘上口氣,便會遭到明軍的突然襲擊。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連暴亂隊伍內部都出現了動蕩。

一部分人主張停止和明軍作對,爭取國內的同情,以和平的方式與明軍進行談判。但死硬分子卻堅決反對這種主張。在他們看來隻有以暴力的形式,才能夠得到他們想要的。在爭執不下的情況下,暴亂隊伍開始出現了瓦解的狀況。

十月,部分暴亂者走出藏身之處,向對麵之明軍投降。明軍出人意料的不但沒有為難他們,反而還就地釋放了這些人。而這消息傳出,讓尚在觀望之中的暴亂分子們也步了後塵。至十月底的時候,投降者便達到了幾萬人之眾。

暴亂的隊伍越來越少了,進入到了十一月份,李定國宣布從本月起,不再接受暴亂者任何形式的投降,他們將對自己的性負責,並親自指揮著大明軍隊進行了最後的圍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