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暫時沒有精力,來管安南的這些矛盾,他們此時的注意力,已經被完全放到了另一個地方,滿清所統治的盛京,對韃子最後一擊的條件,對這時的大明來說,已經完全成熟!
投降,隻有完全徹底地投降,才有可能挽救瀾滄滅亡的命運。但是,本來求和就已經讓蘇裏亞旺薩感覺到的麵子上極大的受損,投降更加是心高氣傲的他所無法接受的。在蘇裏亞旺薩本來看來,戰死都要比這來得光彩得多!
賊心不死的蘇裏亞旺薩下定了繼續擴軍備戰,決死一戰的決心。但早就國力空虛的瀾滄,早已不容許他再如此窮兵黷武。反對蘇裏亞旺薩,推翻蘇裏亞旺薩的陰謀政變,已經在上層和下層瀾滄人中達成了驚人的一致。瀾滄即將迎來天翻地覆的變化。
景平二年六月十日,以“色納”瑪法爾為首的官員發動政變,攻入瀾滄王宮。蘇裏亞旺薩組織禁軍反擊,但在最關鍵的時候,就連蘇裏亞旺薩最為信任的禁軍,也背叛了他們的主子,加入到了政變的隊伍之中,曾經顯赫無比的蘇裏亞旺薩成為了俘虜。
隨後,政變者宣布蘇裏亞旺薩時代結束,推舉瑪法爾為他們新的“帕沙拉”。而瑪法爾上台之後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宣布瀾滄一切的災難都是由蘇裏亞旺薩而起。瀾滄本身將不會改變同大明的藩屬國關係,並正式宣布向明軍投降。
隨後,蘇裏亞旺薩被瑪法爾送進了明軍的軍營,這位昔日的太陽王,當再次看到大明將領之後,臉上除了羞愧,便是對遭到同胞出賣,而產生的無比憤怒。他的心裏也清楚,從這天開始自己完了,而瀾滄的曆史也很快就會終結。
明軍浩浩蕩蕩地開進了瀾滄的國都,在這裏,鄭天瑞宣布瀾滄戰敗,大明將開始行使戰勝國可以行使的一切主權,包括處置戰敗國的人口、軍隊,甚至是瀾滄的土地,瀾滄做為事先挑起戰爭的國家,將沒有任何可以申辯的機會。
鄭天瑞宣誓大明將盡一切可能,來保護戰勝國的一切正當權利。奧博羅將成為暹羅永久性合法的土地,頓薩奧將從此屬於安南。而對於出力最大的大明帝國,則獲得了瀾滄總計七座大小城鎮做為補償。被割讓給明朝的這個瀾滄土地,被標注在了大明的版圖之上。
同時,對於明軍在本次反擊戰中的損失,瀾滄將賠償大明白銀六千萬兩,共分十年償付,在此基礎之上,將由瀾滄的稅收來做抵押。而做為懲辦瀾滄,鑒於瀾滄在此次事件中所扮演的不光彩角色,瀾滄從此後將不允許保留有自己的軍隊。
至於瀾滄的治安,將全部由明軍接手。大明將在瀾滄國都琅勃拉邦等十數個城鎮建立永久性的軍事基地。並駐軍一萬人,以李定國統管,以為瀾滄之治安考慮。
對在抗擊瀾滄侵略中死難的,以管九隆、黎老鬼等人為首的烈士,在琅勃拉邦設立衣冠塚,號“九十九烈士忠魂之墓”,由瀾滄帕沙拉每年率文武官員,鄉紳百姓祭拜。
蠻橫地挑起戰爭,挑釁大明權威的蘇裏亞旺薩,被判處死刑。這位昔日光彩無比的“太陽王”,在眾目睽睽之下被斬首。而瀾滄人,則把瀾滄遭遇到的一切苦難都歸罪於他。
在蘇裏亞旺薩被行刑的那天,到處都是圍觀的瀾滄人,他們不停地咒罵著蘇裏亞旺薩,並用身邊可以揀到了一切,扔向蘇裏亞旺薩,大聲咒罵著,竭力宣泄著心中的怒火。
蘇裏亞旺薩沒有畏懼,他拚盡全力向他曾經的子民叫道:
“醒來吧,瀾滄人。趕走這裏一切的外國軍隊,否則,你們早晚有一天會為自己的愚昧付出最慘重的代價。我們雖然失敗了,但隻要瀾滄人的心不死,最後的勝利就一定屬於我們。我,蘇裏亞旺薩,就算死了我的靈魂也會為瀾滄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