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導言(2)(2 / 2)

具體來看,各章內容並主要結論如下:

企業財務信息概述。本章從一般(信息、信息資源)到特殊(企業財務信息),通過比較分析(和會計信息)、分類研究(按不同標準)和分層研究(本體論層次和認識論層次),明確了企業財務信息的內涵和特征。特別地,本書從企業財務信息質的規定性出發,將本體論層次的企業財務信息定義為企業財務運動的狀態與方式的綜合反映;結合其發揮作用的過程、環境和效果,將認識論層次的企業財務信息定義為財務信息使用者對企業財務運動的狀態與方式的綜合認知;在兩者之間逐級引入財務信息使用者(認識主體、主體的認識層次)、財務環境(認識對象的運動方式)以及財務管理和財務治理(主體的改造能力)等約束條件,將企業財務信息的多種表現形式串聯成一個相互聯係、相互作用的整體。

企業財務信息管理概述。本章從管理理論發展和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兩個方麵,對企業財務信息管理進行了曆史唯物的考察,認為企業財務信息管理不是產生於信息時代的特定曆史範疇,它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中世紀地中海沿岸的商業活動,當前已進入到資源管理階段。鑒於現代財務學已將財務治理和財務管理整合為價值管理,企業財務信息管理一是在財務治理層麵,履行對利益相關者的責任,完善製衡機製;二是在財務管理層麵,提高管理的效益和效率、支持決策和創造價值。而從內容和環節來看,它是圍繞有價值但稀缺的企業財務信息本身,以及相關資源如人力、設備、資金和技術展開的一個係統過程。

企業財務信息發掘和轉化。本章在較為全麵介紹企業財務信息發掘和轉化方法的過程中,選取了當前企業財務、會計中已有的一些工作內容,作為應用舉例。從中不難看出,會計方法隻能對企業財務信息作較低程度的整理加工,體現為直接記錄信息和分類排序信息;財務方法能夠對企業財務信息作較深層次的整理加工,體現為大範圍搜尋和深度挖掘信息,以及激活信息——會計信息是整理加工程度較低的企業財務信息。

企業財務信息利用和積累。本章一方麵按照財務治理的利益相關者模式分析不同利益相關者的信息需求及其滿足方式;另一方麵在戰略層、經管層、作業層三個層次分析各層次財務決策的信息需求及其滿足方式,較為全麵地回答了企業財務信息利用問題。同時,以企業組織結構的演變發展為隱含線索,對企業財務信息積累的方式進行了介紹、評價。

企業財務信息公開——企業財務信息披露。本章遵循一個比較完整、係統的理論框架,對企業財務信息披露的諸多問題進行了討論。特別地,本書對企業財務信息披露管理的動因進行了拓展性分析、揭示,發現其動因非常複雜,其利益出發點層層放大,最終利益表現形式也有很大不同,其間提出了企業財務信息披露管理的“提高信息置信度動因”和“自利性、自衛性、自證性三種性質類型”,以及“限製自利性、疏導自衛性、推進自證性”的企業財務信息披露管理優化思路。

企業財務信息公開——企業財務信息交換。本章抓住企業財務信息的商品特性和公共品特性,以及企業財務信息交換的自願性、互利性、契約性基礎,論證了通過企業財務信息交換獲得經濟效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並提出要建立企業財務信息市場來實現。特別地,在企業財務信息市場的運行方麵,由於注意到物質商品市場機製的失效,設計企業財務信息市場以一種特殊機製——集中機製運行,並以國研網和超星兩個案例進行了探索性研究。

企業財務信息管理研究主要使用規範研究方法,因為企業財務信息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已是當前管理實務中的“存在物”,隻是這種自覺或不自覺的管理實踐並沒有得到理論的描述、解釋和指導,本書實際上是要回答為什麼、怎麼做等問題。在討論過程中,本書注重了整體和部分的結合、曆史歸納和邏輯演繹的結合、定性分析和數理推證的結合,並使用了案例研究方法,這包括兩種方式:一是解釋性案例(本書中的示例),它是對實務中比較普遍一類做法的概括,用以說明某一推導過程或佐證某一研究結論;二是探索性案例(本書中的案例),它注意到了特定企業的特殊做法,並希望從中形成新經驗、新知識,完成從實踐到理論的構築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