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不惑
在我國物質文明大大進步的今天,為什麼一些慢性病反而更多了?發病年齡更早了?一些原來可以控製的如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不但控製率很低,而且並發症很高?慢性病的形勢怎麼越來越嚴峻了?
歸納起來原因有三:
1.無知無為。即病於無知,死於無知。
2.有知難為。許多中青年人,有保健知識,也向往健康,但工作、生活、家庭的壓力過大,權衡下來是無奈,隻好透支健康,濃縮生命。
3.有知不為。更多的人盡管知道保健知識,但實踐中就是做不到,這就是人性的弱點。
人性中有一個“知、信、行”的落差公式,或稱聞道、悟道、行道公式。這個公式是:100個人聞道,其中能悟道者僅50人,而能行道者則不到10人。以吸煙為例,據流行病學調查:100個人中有95人知道吸煙有害,但願意戒煙者僅50人,而真正戒煙成功者不足4人,可見落差之大。其他如減肥、高血壓等,治療控製率的情況也大致相似,都有很大落差。
目前,城市中大多數人屬於第二、三種。知識與行為,聞道與行道之間有這麼大的鴻溝,那麼應該怎麼辦呢?
古人說:智者不惑,勇者不懼。何為智者?遇事不惑者也。遇到一件事、一個問題,能夠全麵、客觀、有深度地進行綜合分析、思考和比較,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然後認清目標,矢誌不移,持之以恒,百折不撓,水滴石穿,終成正果。智與知不同,知是知識,一學就會,但隻是表層知識,並不形成性格,不一定能變成信念與行為。而智是“知”加上“日”,即有了知識後,還要日日潛思精煉,天天悟道行道,才能提升成智慧,升華成性格;才能遇事登高望遠、高屋建瓴並且持之以恒,一以貫之。能做到智和勇,不是容易的事。
當年,白居易曾向一位高僧虛心討教佛法的真諦究竟是什麼。高僧說就8個字:“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居易說:“這還不簡單,連3歲孩子都懂得。”高僧說:“3歲孩子懂得,80歲的人做不得。”真是一語道破天機。的確是這樣,古今中外都一樣,懂得容易,但做到卻不易,這就是人性的弱點,這也是健康教育乃至一切工作的焦點、熱點、難點所在。
有了這種“智”,即理智、才智和睿智,而且要從青少年抓起,那麼天下就沒有什麼難事了,這樣一來,戒煙、限酒、控製體重、合理膳食、堅持運動、心理平衡、控製高血壓、控製糖尿病等所有問題就會變得十分自然,十分順暢,水到渠成,順理成章。這樣,我國的各種慢性病總體上發病率將能下降一半以上,人均健康壽命再延長10年,達到72.3歲,直逼世界最先進的日本--健康壽命74.5歲。而且醫藥費和衛生資源消耗將大大下降。如按下降三分之一計算,那就等於每年節約5000億元人民幣,而且自己少受罪,兒女少受罪,生命質量大大提高,全麵的小康社會將早日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