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者有壽
古往今來,健康、幸福、長壽一直是人們追求的美好理想,但是無數的偏方、驗方、秘方、仙方試過了;無數的滋補品、保健品,“天天驚喜……”,“無效退款……”,“還你一個健康的……”用過了,都收效甚微,或者適得其反。那麼,問題在那裏呢?健康長壽怎樣得來呢?
這就帶來一個問題,為什麼物質豐富了,吃穿不愁了,生活小康了,但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腫瘤等慢性病反而增多了,發病也更早了?許多人即使未得病,也是處於“亞健康”;即使不屬於“亞健康”,心靈也是灰蒙蒙的,不是春光明媚、春意盎然、自由自在的。特別是兒童肥胖、高血壓,患了成人病;青年動脈硬化,血栓形成,患了老年病。提前得病,提前衰老,“亞健康”成了普遍現象、流行病。
近年來,國際科學界提出了一個口號:公眾理解科學、科學引領生活。這裏的科學理念指的是1992年《維多利亞宣言》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
四大基石的核心是什麼呢?核心就是古人所說的“適者有壽”。“適”指適度、適當、適應。適度是指凡事不過分,不過激,不走極端;適當是指把握好事物和環境之間的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的關係;適應是指隨著外界環境變化,自身也要跟著相應變化,即與時俱進。比如合理膳食,關鍵是合理;適量運動,關鍵是適量,膳食與運動都是健康必需,但又都是“雙刃劍”。心理平衡,關鍵是平衡。這種平衡並非心如枯井,更非麻木不仁,而是一種理性的平衡,智慧的平衡。喜怒哀樂,人之常情,但切勿大喜大悲、大驚大恐。不然,芝麻大的事就勃然大怒,造成心梗、腦出血,將會遺恨終生。
“適”字,不僅對個人健康有用,而且對治家、治國也一樣有用。裏根總統上台時的國情谘文裏引用了老子《道德經》的一句話:“治大國,若烹小鮮。”雖然隻有7個字,卻蘊涵著深刻的哲學道理,即世間萬物,大到治國,小到烹魚,都是一個道理,即掌握好“火候”,把握好“度”,則身心健康,國泰民安。反之,則寬嚴皆誤,四麵楚歌。
“適”字的本質就是辯證法,一位智者說過:學好哲學,受用終生。哲學是做人、做事、修身、齊家、健康、幸福、長壽的第一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