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情商培養:情商決定中等生未來發展(1 / 3)

細節49 幫助中等生正確認識自我

認識自我,就是指每個人要對自己的能力、處境、長相、性格以及未來有一個基本、清晰的認識。從心理學角度講,一個人的成長與發展過程就是其認識自我的發展過程,由此可見,認識自我對於一個人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然而調查顯示,當前的中等生對自己的認識十分淺薄,甚至許多同學在頭腦中沒有認識自我的概念。

在一次期末考試過後,有教育工作者曾對某學校的300名中等生進行了一次統計,結果發現該校初中三年級的同學中,76%的成績有所下降的學生都流露出沮喪情緒。在被問及自己有哪些優點時,有63%的同學竟表示不清楚。不僅如此,54%的同學覺得前途一片渺茫,不知路在何方。

當一個人對自我認識不足或者過低估計自己時,便容易產生自卑心理。這些中等生,往往對批評過於敏感,總認為所有的批評都是針對自己的,因而非常在意他人的言行,並認為班級中每一個人都在注意自己的行為,因此好猜疑別人。久而久之,他們便會在同學中孤立起來,甚至影響學習。

小偉就是這樣的一位學生。因為自己長得很胖,成績也不太理想,因此他總覺得自己在同學們麵前抬不起頭來。

所幸的是,爸爸發現了小偉的這些狀況,及時與他進行了一番長談,對他自身的優點進行肯定,同時針對缺點進行了一番分析。此後,小偉很快調整了自己的心態和學習方法,平時也注意改善與同學們的關係。在接下來的一次期中考試中,他的成績得到了顯著提高。

事後,小偉在日記中這樣寫道:“感謝爸爸,是您讓我看到自己的長處,讓我明白了靠自己也能學好!”現在,小偉的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無論是課堂回答問題還是課下寫作業,都有了很大進步,他在同學們心目中的地位也得到了徹底改變。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如果總是看不到自身的優點,一個學生就會產生自卑;而看不到身上弱點,他又會產生輕狂、驕傲的情緒。因此,客觀地認識自己,對中等生的身心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小康非常熱愛化學,每次化學成績都是名列班級前茅。為此,他在化學課上總是頤指氣使,不願意與其他同學討論問題。同學們對他越來越有意見,到後來,誰都不願意與他討論問題。不僅如此,當他在別的課上問其他同學問題時,別人對他也開始愛理不理的。

這時,小康才認識到自己也有不足之處。在媽媽的勸告下,小康開始變得謙虛起來,即使在化學課上,他也不再指指點點,而是虛心傾聽別人的討論。這樣一來,同學們又慢慢地接受了他。

因此,家長一定要引導中等生全麵、客觀地認識自己。隻有這樣,中等生才能在學習生活中不卑不亢、不驕不躁,過好自己的每一天。

給家長的建議

方法一:幫助中等生找到自己的位置

幾乎所有的中等生都有一個在自己班級裏的印象,這種印象有時候很客觀、有時候則隻是他的主觀臆想。因此,家長應該幫助中等生客觀地認識自己,找準自己在班級裏的位置。

小倩的成績在班上一直在班裏排第10名,這使她很滿足,總認為自己的成績很不錯了。

春節的時候,她去小姨家玩兒,看到了表弟,就問他成績如何。表弟也上初二,在本市另一所學校上學。

“這次考試發揮得不好,才630分。”表弟歎了口氣說道。

“630分?你也太誇張了吧?”小倩睜大眼睛驚訝道。

“630分算什麼,我們班上比我分高的同學多的是!”表弟說道,接著又問她:“你考得怎麼樣?”

“算了,別提了。”小倩趕緊支吾著掩飾過去。

從小姨家回來,小倩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媽媽說:“這下你可以看到自己在全市學生中的位置了吧,雖然你在班裏的學習還算不錯,可是如果把自己放在全市的初中生中間,你就會發現自己的成績隻能算是中等水平。所以說,你千萬不要驕傲自滿,還得繼續加油啊!”

小倩重重地點了點頭。

俗話說:“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一個人究竟有多麼優秀,關鍵看他跟誰相比。因此,家長必須讓中等生看清自己在所有同學之中的位置,使其更加深刻地認識自己,看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和差距,進而促使其更好、更全麵地發展。

方法二:讓中等生學會自己和自己比

所謂自己和自己比,就是要中等生把現在的自己和過去的自己、未來的自己進行比較。如果現在的自己超過了過去的自己,那麼他應該是滿意的、悅納的,並產生自信和自尊。否則的話,他就應該對自己過去的努力進行一番審視,以圖改進。

心理學家詹姆斯曾提出一個公式:“自尊=成就/目標”。公式中的“自尊”可以看做是對當前自己的評價,“成就”是過去活動的結果,“目標”即自己設定的目標。從這個公式可以看到,一個人的目標和他所取得的結果,對其自我評價有著重要的影響。

因此,除了個人的努力之外,中等生為自己設定恰當的目標也十分重要。目標過高或者過低,都不利於其健康成長。然而現實生活中有不少學生總是為自己定出過高的目標,從而給自己帶來許多精神上的折磨和痛苦。

比如:有些同學在小學是優等生,到了初中,他們依然為自己設定的目標是非拿第一第二不可,而一旦不能如願,他們又痛苦得不得了。殊不知環境改變了,各方麵的條件都發生了變化,學生對自我實力也需要重新評價。在此基礎上,他們應該及時對目標進行修正,使之更符合實際,這樣才有利於其穩步前進。

方法三:讓孩子接受自我

家長要讓孩子接受一個事實:你就是你、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你,你必須接受現實,接受自我。

有一首詩這樣寫道:“如果你做不了青鬆,就做一棵大樹;如果你做不了大樹,就做一棵小樹;如果你做不了小樹,就做一叢灌木;如果你做不了灌木,就做一棵小草。”

家長要告訴孩子,無論你做什麼,都要做最好的你,而首先你必須學會接納自己。就像大樹和小草各得其所,每個人都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存在。

如果你有睿智的頭腦,善解人意的情懷,那麼就請你發揮自己的長處、施展自己的才華吧,你會發現自己的那雙小眼睛慢慢地也成了智慧的象征。

翻開那些成功人士的經曆,他們幾乎每個人都經曆過“醜小鴨”式的坎坷。然而,他們總是善於認識自我,把握自我,他們甚至把自己的缺陷也當成了成功的鋪墊,從而鑄就了一個個傳奇的人生。

16歲時,美國參議員湯姆森因為長得又高又瘦,別的同學都喊他“瘦竹竿”。為此,他長期憂心忡忡。後來,一次演講比賽徹底改變了他的內心世界。

在母親的鼓勵下,湯姆森花了大量心血進行演講的準備,他把講稿全部背下來,然後對著大山練了兩個星期。結果,他竟然得了第一名!數百名聽眾在台下向他歡呼,就連譏笑他的那些同學也羨慕不已。

從此他的信心陡增,並且一步步走向了成功之門。

在回憶往事時,湯姆森不勝感慨:“想當初,當我穿著父親的舊衣服以及那雙幾乎要脫落的大鞋子時,那種煩惱、羞怯、自卑幾乎毀了我。”

隻有讓中等生認識自我、接納自我,才能讓其更好地戰勝自我、超越自我。記住,世界上沒有最完美的人,隻有最成功的自己。

細節50 讓中等生學會自控很重要

自控能力是一個人意誌品質的外在表現之一。卡耐基曾對10萬名犯人進行過一次調查,結果發現,這些犯人90%都缺少必要的自控能力。在關鍵時刻的衝動,使他們鑄成了終身大錯。由此可見,自控能力對於一個人的成功起著多麼關鍵的作用。

對於中等生來說,由於基礎稍弱,他們在學習上、班級裏常常承受著巨大的競爭壓力,如果是處於青春期,他們就更有容易衝動的特點,因此,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尤為重要。

生活中,我們發現許多中等生都存在自控力差的現象。比如:上課時總愛開小差;經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上課經常遲到;做事半途而廢;沉迷於網絡遊戲……更有甚者,脾氣暴躁,稍不如意就對別人拳打腳踢。

小曾是一個16歲的男孩,正在某學校上初中。一年前,小曾的父母離異了,他跟著媽媽在外婆家住。

為了彌補孩子缺失的父愛,媽媽對小曾疼愛有加,從不讓他受一絲委屈。然而事與願違,由於受到父母離異的影響,小曾的脾氣越來越差,動不動就為了一些小事和外婆吵架。每當這時,外婆總是選擇忍讓。久而久之,小曾就養成了唯我獨尊、說一不二的脾氣。

期中考試前的一天,媽媽回到家,發現小曾正在悠然自得地看電視。於是,她走上前去把電視關了,對小曾說:“馬上要考試了,還不趕緊去複習功課,總是這樣的成績,以後怎麼考高中?”

“你憑什麼把電視關了?給我打開!”小曾大聲吼道。

“就是不開,每天不學習隻知道看電視!”媽媽也生氣了。

“學習!學習!你們就知道讓我學習!”讓媽媽始料不及的是,小曾竟然猛一下把她推到了一邊,隨手打開了電視。媽媽傷心極了,可又無可奈何,隻好回房間裏大哭起來。

小曾知道自己錯了,趕緊過去向媽媽道歉,可媽媽知道,他的脾氣一點兒都沒有改變,照此下去,說不定哪天他又會出什麼亂子。

俗話說:“衝動是魔鬼。”尤其是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在衝動的情況下常會做出許多可怕的事情。近幾年,一些中學生因為情緒失控而走向犯罪的事情屢見不鮮。這不僅傷害了別人,也毀掉了他們的前途和父母的一片心血。

事實上,那些獲得成功的人,無不具備著堅強的自控能力。他們要忍受常人難以忍受的艱辛、屈辱和等待,沒有過人的自控力是不可能走到成功的。古人說的“忍常人所不能忍,為常人所不能為”,就是這個道理。

因此,家長一定要從孩子的成長出發,注意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使其能夠在情緒泛濫之前,及時地克製自己,從而在前進的道路上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給家長的建議

方法一:對孩子進行冷處理

當孩子正在氣頭上時,隻要他不傷及他人,家長可以對其不理不睬,遠遠地晾著他,任其發火。等到其火氣下去,家長再和他講道理,這樣就可以有效地避開他的鋒芒,避免其在激烈的情緒下做出錯誤的行動。

作為美國第34任總統,艾森豪威爾不僅是一名能征善戰的將軍,而且還是一位英明果斷的政治家。然而有誰知道,在少年時艾森豪威爾曾經是一個性情異常暴躁的男孩子。

有一次,在聖誕節前夕,爸爸允許艾森豪威爾的兩個哥哥去郊外遠足,而把他留下來,原因是他年齡尚小,不太安全。艾森豪威爾認為這太不公平,就大鬧起來。

他大聲地吼著,跑到院子裏,不停地用自己的拳頭猛擊蘋果樹,一下接著一下,一麵哭一麵打,直到自己的手變得血肉模糊。

爸爸實在看不下去了,就把他拖到房間裏,讓他一個人待在那裏。過了一會兒,媽媽悄悄地走進來,給他把傷口包好,然後一句話都沒說,就離開了。

艾森豪威爾還是怒氣不下,他在房間裏大聲地哭喊,但是沒有一個人理他。就這樣,他一直哭喊了一個多小時,這才漸漸地平靜下來。

這時,媽媽才走了進來,對艾森豪威爾說道:“孩子,你看到了嗎?憤怒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過多的憤怒隻能使自己受傷,而能夠控製自己情緒的人比控製一個城市的人還要偉大得多。”

一番話讓艾森豪威爾猛然醒悟,除了手上的傷口和疲憊的身體之外,他確實什麼也沒有得到。他暗暗發誓,今後一定要控製自己的情緒,絕不隨便生氣。

從此,艾森豪威爾果然說到做到。在遇到難以忍受的事情時,他總是能夠讓自己保持克製,從不遷怒於人,這幫助他渡過了一次次的難關,一步步得到了眾人的認可。後來,眾所周知,艾森豪威終於功成名就。

方法二:讓孩子承擔發怒的後果

當麵對暴躁的中等生時,家長不能以怒製怒,更不能一味地遷就,而是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既能夠讓孩子意識到家長對他的不滿,同時還要讓其明白這樣做的嚴重後果,從而給其警示,迫使他冷靜下來。

一天上午,小迪和幾個同學在操場上踢足球。踢著踢著,小迪就和其中的一個同學發生了爭執。兩人先是互相辱罵,接著就扭打在一起。打鬥的結果,小迪把對方打得頭破血流。

此事經過學校的調解,小迪向對方賠付500元的醫療費,並向對方賠禮道歉。回到家中,小迪的父母先讓其深刻反省,並且決定讓小迪自己把錢還上。

“我哪裏有500塊錢?”對於正上初中的小迪來說,500元幾乎是個天文數字。

“事情是由你引起的,當然要由你來了結。”爸爸毫不妥協。

“可是……”小迪這才意識到自己衝動的後果有多麼嚴重,但他實在想不出辦法。

“你看這樣行不行?500塊錢我先給你墊上,但必須說明,這是我借給你的,因此你必須在3個月之內還我。你能做到嗎?”爸爸提出了一個建議。

小迪別無辦法,隻好答應。在此後的3個月裏,他不得不抽空去爸爸的飯店裏打零工,通過勞動還清自己的債務。

從此以後,小迪做事再不衝動了。因為他明白了,衝動是要付出代價的。

方法三:教孩子調節情緒的方法

每個人都有七情六欲,如果不加控製,任其泛濫,就會貽害無窮。因此,家長必須引導中等生合理地調節自己的情緒,以免影響其身心健康和人際交往。比如,家長可以讓孩子去運動,使孩子的注意力得到轉移。

有一位老人曾經向自己的孫子傳授自己的製怒訣竅:每當怒不可遏時,他總是繞著院子不停地慢跑,跑著跑著,怒氣自然就慢慢地消了。家長不妨把這個方法教給孩子,在他生氣時讓他跑跑步、逛逛街,調節一下心情。

家長還可以讓孩子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在寫東西的過程中,可以促進其思考,幫助其從感性走向理性。

當孩子心情不痛快時,家長可以讓他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做,徹底放鬆一段時間;或者讓孩子把當前的事情擱下,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如聽音樂、看書等,這些都是緩解情緒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