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項對1000名中等生的不計名問卷調查中,自稱有過寬容待人行為的隻占43%,而曾惡語相向甚至幾乎動手的同學占到了41.8%。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在中等生中間,一種寬容待人的意識正在慢慢地消失。
一位社會學家曾經說過:“真誠待人,寬宏大量,是健康人格的必備素質,也是處理好人際關係、溝通彼此心靈的重要條件。”
在遇到問題時,寬容就像一灣清水,讓彼此熾熱衝動的情緒瞬間降溫。寬容不僅在於原諒別人的過失,更在於用自己的愛和真誠去溫暖別人的心。
那天早晨,小亮因為急著上廁所,與正要進門的小韓撞了個滿懷。小韓一生氣就把小亮推倒在地上。小亮不依,跳起來就要和小韓打架。幸虧教室裏人多,兩人被分隔開來。
不過,小亮還不服氣。放學回到家,他就找出一把水果刀,放在書包裏,準備明天去給小韓一點顏色看看。
“怎麼了,小亮?”媽媽吃飯時發現小亮臉色陰沉,一句話都不說。
在媽媽一遍一遍地追問下,小亮索性將早上的事說了一遍,最後,他又加了一句:“小韓欺負我個子小,我明天就給他一刀,看他還凶不凶!”
媽媽嚇了一跳,但並沒有慌張,而是緩和了一下語氣說道:
“孩子,你已經15歲了,你的事情媽媽不想幹涉,但媽媽有義務提醒你,今天的事你也有一定的責任。如果你走路慢一點,就不會撞到他,也就不會有後邊的事情。你現在是學生,最主要的任務是學習。你想過沒有,如果你明天去給他一刀,當然可以出了你的一口惡氣,但接下來呢?他受了傷,也許要去醫院治療,這部分的費用是不是由你來出?那需要多少錢你知道嗎?還有,你傷了他就等於觸犯了法律,警察可能會抓你,你可能無法再在學校裏讀書,而是去勞教所接受改造。這樣的結果是你想要的嗎?”
媽媽的話,讓小亮憤怒的頭腦一下冷靜下來。
“退一步說,他受了傷,但沒有住院,你也沒有被警察抓走,那麼接下來他會不會用同樣的手段來報複你?後果會怎樣,你我都無法預料。不管你受的傷害是輕是重,都是不值得的,對嗎?”媽媽接著說道。
“那就這樣便宜了他?”小亮已經接受了媽媽的話,但還是不服氣。
“其實,”媽媽的語氣更加溫和了:“你和小韓是同班同學,根本沒必要為這點小誤會鬧得這樣僵。不就是不小心互相碰了一下嗎?這算不了什麼。在這件事情上,你要學會寬容,這並不代表你軟弱。恰恰相反,這說明你有涵養,有度量。明天你主動向小韓道個歉,說不定你們以後還是好朋友呢!”
家長要讓中等生明白,隻有學會了寬容,他才能在班級裏擁有更多的友誼。無論對學習還是交往,這都是很有幫助的。試想,如果一個中等生遇事總是斤斤計較,為了一些小事和同學發生這樣那樣的矛盾,那麼他和同學之間的人際關係就會非常緊張。那麼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他就很難得到同學們的真心幫助。如此一來,他在學習上的進步就無從談起
古人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讓每一個中等生都擁有寬容的心靈吧!因為隻有寬容,才能讓他們的胸懷變得開闊,才能讓他們的道路越走越寬!
給家長的建議
方法一:讓孩子放棄挑剔的眼光
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任何人、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因此,寬容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情,是孩子必須學會的一種處世能力。
小伊第一次住校是在初中三年級時,他們宿舍一共有四名同學。可是剛住了兩天,小伊就受不了了。他怒氣衝衝地跑回了家。
“怎麼了?”還沒有到周末,小伊就回來了,媽媽發現不對勁。
“沒法住校,宿舍裏那三個人不是話太多,就是腳太臭,要不就是整夜地打呼嚕。我不想去了。”小伊無可奈何地說。
“哦,原來是這樣,”媽媽接過了話題:“不過,我聽說你們宿舍三個人,有一個是學習上的尖子,另一個長跑成績很好,還有一個擅長繪畫。”
“不過……”
“你成績不太好,為什麼不向那位成績好的同學多學學呢?每天住在一起,這不是會有更多的機會嗎?”媽媽耐心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還有其他的兩名同學,你也要接受他們,向他們學習。你要記住,每個同學都有他的優點,也會有他的缺點。你不能用挑剔的眼光看身邊的同學,如果那樣的話,你可能找不到一個朋友。”
家長要讓孩子明白:誰都有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我們隻有寬容地接受別人,才能擁有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如果我們一味地吹毛求疵,結果隻能讓自己變成孤家寡人。
而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也要以身作則,放下挑剔的眼光。比如看到孩子犯錯誤或者有缺點時,家長要學會寬容。畢竟誰都不是聖人,犯錯在所難免。如果我們不懂得寬容孩子,一味地鑽進追究責任的死胡同裏,那麼我們失去的不僅僅是孩子的過錯造成的損失,而且會讓孩子永遠失去了一顆寬容的心。因為家長就是孩子學習的榜樣,今天我們的苛責就意味著他們明天的挑剔,今天我們的理解就預示著他們明天的寬容。
雨果說過:“世界上最廣闊的是陸地,比陸地更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家長要讓中等生具備廣闊的胸懷,就必須讓其學會寬容,不僅要寬容別人,更要寬容自己,寬容地麵對每一件事。這樣,孩子就在走向完善人格的道路上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方法二:讓中等生學會心理換位
許多矛盾的產生,都是因為有些中等生總是從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而要消除這種現象,中等生就要學會心理換位。
所謂心理換位,就是站在對方的角度上思考問題,思考對方何以會如此行事、如此說話,從而理解和接受對方,減少不必要的矛盾。
有一位作家曾說道:“暫停一分鍾!暫停一分鍾,把你對自己的事情的深度興趣,和你對其他方麵的事情的漠不關心互相做個對換,那麼,你就會明白別人是抱著怎樣的態度了。”
當孩子為某些事情想不通時,家長不妨讓孩子站在對方的位置上去想一想。我們可以問他一個問題:“如果你是他,你會怎麼想、怎樣去做?”
事實上正是如此,隻要孩子多站在老師的角度上思考,他就會理解老師的艱辛;隻要孩子站在同學的角度上思考,也會覺得同學們其實“蠻可愛”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學會推己及人,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對於其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很有幫助的。
方法三:要讓孩子明白寬容不是軟弱
在生活中,孩子固然需要學會寬容,但寬容不是怕別人、不是懦弱、不是盲從、不是人雲亦雲,這一點是必須向孩子講清楚的。我們對別人的寬容,並不是無邊無際的,不是對所有的事都能去寬容對待,也就是說寬容一定要有個限度。
農夫和蛇的故事,我們都聽說過。對邪惡的憐憫就是對善良的殘忍。家長在讓孩子學會寬容的同時,還應該讓其看清對象,看他是不是值得我們寬容。對於窮凶極惡、得寸進尺的人,是沒有必要寬容的。
細節48 堅韌,成績落後意誌不能落後
在成長的過程中,中等生注定要比其他學生遭遇更多的挫折與失敗。而在這些挫折麵前,許多中等生的表現的確令我們家長痛心。
前不久,河北省某市發生一幕慘劇。4名學生因為中考沒考好,就集體投湖輕生。慶幸的是,他們正好被路過的人救起。事件雖然有驚無險,卻留給了人們太多的思考。
為了孩子,許多家長不惜一切代價為其鋪平前進的道路。在這些孩子的眼裏,所有的生活都是一帆風順的,榮譽、成就、鮮花、掌聲理所當然都應該是自己的。因此,當挫折、失敗來臨之際,他們沒有一點承受能力,變得茫然失措、自暴自棄,甚至想到了輕生。可以說,這些孩子心理上的稚嫩,很大程度上是與家長的過度保護分不開的。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總要經曆失敗和挫折,這是任何一位家長都不可否認的事實。一個沒有經曆過失敗的孩子,也永遠不會成功。因此,如果真正想讓孩子成長,家長就必須讓孩子去直麵失敗,在失敗中一步步堅韌起來、強壯起來。
蘇軾曾說過:“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之誌。”愛迪生也說:“偉大人物的明顯標記,就是他的堅強意誌。”由此可見,一個人要想成功,堅韌的品質、頑強的毅力是不可或缺的。
作為中國第一艘載人出艙飛船的航天員之一,劉伯明成長的經曆也並非一帆風順的。
因為生長在農村,劉伯明上初中時,學校裏還沒有專職英語老師,英語課隻開了半年就被迫停了。結果在中考時,劉伯明的英語成績是零分。雖然憑借其他課程的優秀成績,他升入了高中,但進入高中後,他的英語成績依然嚴重落後。
當時班裏的同學許多都來自城市,他們從小學就開始學習英語,英語水平自然高出劉伯明很多。上課時,老師幾乎全部是用英語授課,劉伯明一句話也聽不懂,這令他十分困惑。
回到家,他把這些情況和父母說了。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農民,無法教他學一個單詞,然而他們卻把最質樸的做人的道理教給了他。
“不行你就從頭趕,別人走一步,你走三步,我就不信趕不上。”父親這樣鼓勵他。
母親也在旁邊給他打氣:“你從小就聰明,學東西快,隻要你努力趕,肯定能趕上。”
就這樣,劉伯明開始鼓起勇氣,苦學英語。每天無論做什麼事情,滿腦子想的都是英語。經過長期艱苦的學習,他終於掌握了英語這門課程。後來,他成為一名航天員,良好的英語水平在工作中幫了他不少忙。
要想讓中等生在未來的人生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家長就必須培養其堅忍不拔的品質。也隻有具備了這樣一種意誌品質,中等生才能在麵對任何困難時都百折不撓、勇往直前。
給家長的建議
方法一:帶孩子進行一次鍛煉意誌力的活動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盡管他們生活條件優越,智商也不低,但與上一代人相比卻缺少了頑強的意誌力。意誌力在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十分重要,如果缺乏足夠的意誌力,那麼這個人做事就容易半途而廢,遇到困難就會退縮。所以,為了孩子的成長,家長不妨通過一些活動來鍛煉孩子的意誌力。
13歲的小龍是北京某中學初中一年級的學生,他平時比較貪玩,愛好廣泛,學習成績一般。不過,小龍本身智力條件不錯,小學時成績很優秀,升入初中後主要是因為貪玩而影響了學習成績。
除了學習成績一般,還有一個問題不容忽視,那就是小龍雖然愛好廣泛,但做事總是不能善始善終,遇到一點點困難就退縮,甚至放棄,這直接導致他做什麼都是淺嚐輒止,有頭無尾。小龍的爸爸認為這是因為孩子意誌力薄弱所致,於是決定通過爬山來鍛煉他的意誌力,讓他體會到意誌力的重要性。
一個周末,爸爸以遊玩的名義帶小龍來爬香山,小龍自然非常高興,父子二人帶了必備的食物和水就出發了。進入香山腳下的公園,小龍異常興奮,他長這麼大還是第一次和爸爸來香山,欣賞著香山公園的美景,他讚不絕口。在爸爸的帶領下,他們沿著一條山路往上攀爬,小龍勁頭兒十足,可是隨著一級級石階的減少,小龍感覺腳下越來越沉重,呼吸也越來越急促。他累得滿頭大汗,氣喘籲籲,實在走不動了,便央求爸爸停下來。為了不打擊他的信心,爸爸讓他停下來喝了幾口水,歇息了一會兒。之後,他們接著爬山,眼前的石階越來越陡峭,山風也越來越大,小龍又感到氣力不足了,兩條腿也開始打顫,抬起來時像是灌滿了鉛。他實在走不動了,一屁股坐在旁邊的一塊岩石上,嚷嚷著要下山。爸爸激勵他說:“勝利就在眼前,現在馬上就要到山頂了,如果半途而廢,將是你永遠的遺憾,如果是個男子漢,你就趕緊給我站起來!”爸爸的激勵似乎起了作用,小龍咬著牙站起來繼續往上爬。
十幾分鍾後他們終於爬到了山頂,盡管小龍已經累得站不起來了,但他卻十分興奮,坐在山頂的一塊大石頭上,放眼望去,山巒、城市、美景盡收眼底,這時他才真正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也真正懂得了成功需要堅韌不拔的意誌。
讓孩子參加一次鍛煉意誌力的活動,更能讓他切切實實地體會到堅韌對於成功的意義。
方法二:通過身邊的小事來鍛煉孩子的意誌
和其他的品質一樣,堅強的意誌也是可以培養和鍛煉出來的。家長不妨首先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
比如,家長可以讓孩子每天早晨堅持跑步,要求他每天在固定的時間起床,然後到戶外慢跑幾公裏的路程。無論刮風下雨,酷暑嚴寒,都要堅持跑下去。家長可以讓孩子把跑步看做一種象征,預示著日後定能有所成就,否則自己將一事無成。長期而艱苦的體育鍛煉,對於培養中等生不畏艱難、始終如一的意誌品質很有幫助。
家長還可以把一些孩子的缺點作為“靶子”,這樣一來,孩子不僅改正了缺點,還鍛煉了意誌,真可謂一舉兩得。比如許多孩子都好睡懶覺,家長不妨就從孩子的早睡早起開始練起;有的孩子做事拖拉,家長可以讓他把“今日事,今日畢”作為標準來要求自己;有的人不愛閱讀,家長可以讓孩子每天強迫自己讀1小時的書,不讀完不許睡覺,久而久之,閱讀的習慣就養成了。
此外,家長還應該鍛煉孩子堅持做完一件事情,比如觀察天象、收拾房間等。剛開始,孩子可能做不到,家長可以在一旁督促他,讓他堅持把一件事做完。家長要讓孩子明白,任何一件事情隻要開始做了,就一定要把它做完。
方法三:給孩子適當的激勵
在曆史上,許多成功的人都具有頑強的意誌力。為了培養孩子的意誌,家長可以經常給他講一些成功人士的故事,為其樹立堅韌的榜樣,從而在無形之中給予其巨大的激勵。通過此舉,家長還可以讓孩子明白:世界上任何一種成功,都是在經過長期艱苦的努力之後才能得到的。
人生之路,總會有坎坎坷坷。俗話說:“勝敗乃兵家常事。”因此,家長要引導孩子看淡成敗,把失敗當做一次學習的機會,把挫折當做走向成功的一個必然的過程。而在遭遇挫折之時,家長要適當地給予協助和鼓勵。
比如,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堅持做下去,你一定會成功的!”;“我知道你會成功的!”;“你做得確實很不錯!”等。在這些話語的鼓勵下,孩子往往會激發出巨大的熱情,信心百倍地奔向自己的目標。日久天長,孩子的意誌力就會不斷地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