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宋代詞人李清照采用與丈夫比賽競猜某個典故出自某本書的方式鍛煉記憶力,在興趣盎然的娛樂中,鞏固了知識,增強了記憶。
事實上,每個人的大腦都具有驚人的記憶儲量。據科學家研究,人腦中每個神經元(大腦皮層的細胞)相當於一個記憶元件。大腦的神經元,總數至少在100億到140億個之間。我們可以打個比方:美國國會圖書館是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之一,藏書近2000萬冊。我們大腦的信息儲量可容下三四個美國國會圖書館所儲存的知識。即使是科學家愛因斯坦,據說他也隻用了不到自己大腦信息儲量的5%。
由此可見,絕大多數人的記憶力並未得到充分發揮。隻要家長用心去培養,充分發掘孩子的記憶潛力,提高記憶力應該不是一件太難的事。
給家長的建議
方法一:幫助孩子找到適合他的記憶方法
恰當的記憶方法,不僅可以提高中等生的記憶能力,還能訓練思維,以思維促進記憶,提高知識掌握的質量。每個中等生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特點,在記憶方麵上也要根據實際情況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比如,記憶英語單詞,有些學生習慣邊讀邊記憶;有些學生習慣邊寫邊記憶等。
如今,關於記憶的方法在各種書籍裏都有很多介紹。一般來說,主要的記憶方法有以下幾種。
1.聯想記憶法。在記憶時,最忌諱的就是死記硬背。因此,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在記憶中充分利用聯想的力量。事實證明,通過一些簡單有趣的聯想,中等生往往可以記住艱澀難懂的知識點。一切記憶活動的基礎都是聯想,聯想越豐富就越能將新事物記得更牢固。因此,中等生經常訓練自己的聯想能力是培養記憶力的重要手段。
2.對比記憶法。中等生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可以運用對比記憶法複習和鞏固舊知識。即學習新知識時,對照聯係舊知識,找出新舊知識之間的相同和不同之處進行記憶。在反複對照比較過程中,中等生既可以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又可以對舊知識進行鞏固。
3.列表記憶法。中等生可以把有關材料分類集中起來,列入表中適當的位置。這樣一來,往往是一張表整理出來後,條理清楚了,內容也記住了。列表的類型比較多,常用的有一覽表、係統表、關係表、比較表等。
4.重複記憶法。重複是學習之母。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遺忘規律告訴我們,遺忘是先快後慢、先多後少。因此,要想記得牢,就必須及時複習。重複不僅有修補、鞏固記憶的作用,還有加深理解的作用。
5.“五動”記憶法。在記憶時,中等生要努力做到眼、耳、口、手、腦都動起來,這樣效率會更高。其中,手動就是要求多動筆,因為“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手腦並用,學思結合,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比單純地誦讀效果一定要好得多。
這些提高記憶力的方法都值得我們中等生借鑒。家長要在平時的輔導中,幫助孩子從中摸索出一套或幾套適合他本人的記憶方法,這樣才能更有效地提高他的記憶力。
方法二:找到孩子的最佳記憶時間
每個人一天中的最佳記憶時間各不相同,一般來說,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第一種是在白天大腦比較興奮時。有些孩子的記憶效率會在某一時間段特別高。
第二種是習慣於夜晚記憶,當然這種孩子比較適合在家裏自學。因為他們一到夜間,腦細胞就會進入高度興奮狀態,記憶效率在這一時間段特別高。
第三種就是孩子沒有白天晚上的明顯區別,屬於亦此亦彼型。他們一般在起床後、上午9~11點、下午3~5點、晚上7點和臨睡前等這些時間記憶效率最高,思維也最敏捷。
家長可以根據平常的觀察,發現孩子的最佳記憶時間,引導孩子盡量利用這些時間來重點記憶。
方法三:常做運動,科學用腦
研究表明,喜歡運動的孩子往往比不好動的孩子記憶力更好。這是有一定道理的。有的學者曾把手指比作是人的“第二大腦”。因為手指與大腦相連的神經最多,通過運動手指,可以有效刺激大腦,提高其興奮度。
提高記憶力的另一個方法是“邁開腿、勤喝水”。大腦由兩個半球組成,左側大腦支配右側肢體,右側大腦支配左側肢體,因此下肢的活動可刺激對側大腦皮層的活動,起到健腦作用。因此,家長可以讓孩子每天安排一定的時間來跑跑步、打打球,雖然簡單,卻對提高其記憶力很有幫助。
水分占了大腦的50%,平時提醒孩子多喝水,對大腦大有好處。喝水時應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則,告訴孩子不要等到覺得渴了再喝水,感覺渴的時候說明他的體內已經相當缺水了。
細節26 想象力決定創造力
科學巨匠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愛因斯坦之所以能夠發現相對論,與其經常保持童真的想象力不無關係。
國外的孩子大多想象力豐富,然而中國學生的想象力卻普遍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缺乏。
2009年,教育進展國際評估組織對全球21個國家進行的調查顯示: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卻排名倒數第一,創造力排名倒數第五。在中小學生中,認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隻占4.7%,而希望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的隻占14.9%。美國幾個專業學會共同評出的影響人類20世紀生活的20項重大發明中,沒有一項是由中國人發明的。
中國學生在想象力上存在的短板,一方麵有製度方麵的原因,另一方麵也有不少家長教育方式上的原因。
比如,幾乎所有孩子都對動畫片情有獨鍾,然而許多家長一看到孩子看動畫片就覺得他們是在浪費時間。其實,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因為動畫片可以大大地豐富孩子的想象力,在兒童的智力發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許多家長總認為,孩子們的想象力沒啥意義,隻是“胡思亂想”,和學習好壞沒有關係。這同樣是一種偏見。魯迅說:“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們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麵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處,想到昆蟲的言語,他們想飛上太空,他們想潛入蟻穴……”有時,孩子們的想象甚至一點兒都不比成年人遜色。
比如,一位六歲的小姑娘暢想自己可以到月亮上蕩秋千的美術佳作,曾榮獲聯合國舉辦的世界兒童繪畫比賽一等獎。麵對那樣美妙而自由的想象,人們不得不由衷讚歎。
因此,作為家長我們一定不要輕視孩子的想象能力。即使有時候他們的想法確實有一點“天馬行空”、“離經叛道”的味道,我們也要加以鼓勵,千萬不要當做異端一棒子打死。因為對於孩子來說,擁有豐富的想象力對其一生的成長都是非常有益的。
尤其是對於中等生來說,其學習成績上的不理想,並不代表其缺乏想象力。恰恰相反,許多孩子雖然成績並不突出,卻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對於這些孩子,隻要我們正確引導,努力培養並保護其想象力,他們日後往往會有極佳的表現。
給家長的建議
方法一:讓孩子在故事中長大
大多數孩子都喜歡聽父母講故事,在他們幼小的心靈裏,充滿了對未來世界的夢想與憧憬。家長應該順應孩子的這個特點,多為孩子講故事,讓孩子在故事中慢慢地長大。
世界著名作家歌德小時候,他的母親就經常給他講故事。通過講故事,母親讓幼年的他具備了一種豐富的想象力,為其後來走上文學道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更值得一提的是,歌德的母親在講故事時有個特點:她總是在講到中途某個關鍵時刻突然停下來,留給小歌德豐富的想象空間。然後,母親讓歌德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想象,來接出下文。由於自小就受到如此好的想象力培養,再加上長期不懈地努力,歌德後來果然成為舉世聞名的一代文學巨匠。
再看看身邊的許多家長在講故事時,總是把故事完整無缺地講出來。這樣雖然滿足了孩子一時的好奇,卻使孩子的想象力總是處在一種休眠狀態,對於開發其想象力是很不利的。
除了聽故事,孩子還有喜歡編故事、講故事的傾向。我們經常見到孩子會把自己編好的小故事講給小朋友聽,有時講給爸爸媽媽聽,有時還自言自語。
對此,我們家長一定要積極鼓勵孩子,不要冷嘲熱諷,更不能隨便阻止。因為這既能鍛煉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還是發揮其想象力的絕好機會。
家長還可以引導孩子按照某個主題去編、去講,適時地給予讚揚,指出不足。好的故事讓孩子用筆記錄下來,不斷修改。天長日久,孩子的想象能力就會越來越強。
方法二:讓孩子大量地閱讀課外書籍
一個人的想象,是大腦對已有的記憶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創新)的過程。我們每個人能夠親身經曆的事情畢竟是有限的。因此,了解古今中外的各種知識就成了豐富想象力的前提。
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愛迪生從11歲起就閱讀了百科全書和牛頓的許多著作。杜甫一生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壯麗詩篇,而愛迪生一生中創造了數千項科學發明。勤奮閱讀、博覽群書,這才是他們真正的想象之源。
作為家長,我們要引導中等生多讀書,增加頭腦中表象的儲存量,這樣就為他們展開想象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因為靠聽別人講故事,所得到的信息量終歸是有限的。而當孩子通過閱讀來拓寬視野時,就可以經常性地展開思維想象。當孩子的閱讀量達到一定程度時,他的想象力自然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方法三:通過繪畫、情景假設等手段訓練孩子的想象力
培養孩子的想象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想象本身。在這方麵,美術教育具有先天的優勢。因為繪畫可以盡快地將孩子引入創作的空間,讓孩子展開想象的翅膀,在思維的空間裏自由翱翔。
在此應該特別提醒家長的是,許多學生都有亂塗亂畫的習慣。其實,這正是他們想象力豐富的自然流露。家長應該為孩子的這些舉動感到高興,並且引導孩子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此外,家長還可以通過創設一些情境,來訓練孩子的想象力。在這裏向家長推薦幾種具體的練習方式:
讓孩子根據歌詞、樂曲等,來想象出一幅有聲有色的圖畫;
通過手工和小型的科技活動,來訓練孩子的創造才能;
對靜物進行動態想象,變無聲為有聲的想象,如出示一幅畫麵,要求孩子圍繞畫麵主題,寫出畫麵上人物的想法、動作和語言;
把一些抽象的詞具體化、形象化,如“勇敢”、“和平”、“拚搏”這樣的詞,要求孩子以場麵或人物動態來表達詞的意思;
經常帶孩子到郊外去旅遊、參觀,增加孩子的閱曆,喚起孩子豐富的想象……
總之,家長要想方設法讓中等生具備一種超凡的想象力,並使之成為的一種自然的本能,這才是最重要的。
細節27 思維能力決定智力水平
“我們家的孩子挺聰明的,可學習上怎麼就一點兒也不見起色呢?”
“我們家的也是,在家裏看著挺機靈,可一到課堂就什麼也不會,真讓人著急!”
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家長對自己的孩子這樣評價。其實,這些家長忽略了一個影響孩子學習的重要因素——思維能力。
在聰明和思維能力強之間並沒有必然的聯係。一個思維能力強的學生一定很聰明,但一個聰明的學生並不一定具備出色的思維能力。
簡而言之,思維就是對我們所看到、聽到的事物進行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比較等的過程。因此,思維能力是一個人對事物或現象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比較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惠第斯說過:“頭腦不是一個等待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支等待燃燒的火把。”因此,孩子的腦子聰明,可能會記憶得很快,記得東西很多,但如果不能對頭腦中的信息進行正確高效地處理,那麼孩子學習的成效就會大打折扣。
我們作為過來人,在自己的求學生涯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學生理科成績好一些,而有的學生理科成績差一些。那是因為在理科學習中,數學中的微分與積分,物理中的物質與能量、化學中的化合與分解等,都需要分析綜合能力,而每個學生在這方麵的能力是有差異的。有的孩子在七八歲時就可以把魔方對成一種顏色,而同樣的魔方許多人成年以後也對不出來,這就是思維能力上的差距。
思維能力是一個人智商的核心,直接決定智力水平的高低。孩子認識過程的發展,也和思維能力有緊密的聯係,孩子學習的效果和效率,都和孩子的思維能力成正比。思維能力越強,其學習的效果和效率越高。
與此同時,家長還必須明白,中等生思維能力的強弱並不取決於大腦本身的素質,而是取決於孩子如何正確地運用大腦。
達爾文說過:“我耐心地回想或思考任何懸而未決的問題,甚至花費數年亦在所不惜。”
牛頓說:“思考,持續不斷地思索,以待天曙,漸漸地見得光明,如果說我對世界有些微貢獻的話,那不是由於別的,而隻是由於我的心持久地思索所致。我的成功應當歸功於我精心地思索。”
這些話看似簡單,卻是至理名言,其中蘊藏著一個深刻的道理:思考是一個人成功的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因素。隻要正確地運用智力技能,一個資質平庸的人往往也能表現得像天才一樣。
因此,隻要家長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大力培養和訓練中等生的思維能力,就可以對其未來的成長和發展起到決定性的促進作用。
給家長的建議
方法一:隨時隨地引導孩子的比較意識
人生有許多十字路口,要做出正確的選擇,就必須學會比較和鑒別。因此,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比較能力都是一個人最重要的思維能力之一。
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引導孩子對眼前的事物做一下比較,要培養孩子的比較思維能力。
前不久,小明家裏的電視機壞了,不能用了。這天,爸爸有時間,就帶上小明準備去買台新電視機。
爸爸說:“要想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就必須貨比三家。”因此,他們用半天的時間把附近的幾個商場逛了個遍。
結果,他們發現位於東四環外的沃爾瑪超市價格更實惠。於是,他們決定就在這家商場買一台電視機。
爸爸說:“兒子,今天的電視機你來挑,爸爸要看看你的眼光如何?”
一聽讓自己做主,小明樂開了懷。
因為家裏的空間小,小明決定選一個21寸的電視機。可貨架上的三個品牌都是同樣的價格:1099元。該選哪一個品牌呢?小明犯了難。
爸爸提醒他說:“買電視機,最主要的功能是看,而且是長期觀看,因此一要節能,二要健康,三是外觀裝飾要好。
於是,小明分別從這幾方麵對三個品牌進行了比較。結果很快就選出了其中的一款,這款電視機雖然外觀比較純樸,但其功率隻有其他兩個品牌電視機的二分之一,而且其畫質與其他兩款電視機不相上下。因此,小明決定購買這一款電視機。
隻要有可能,家長就應該在一些具體的事例上盡可能把主動權交給孩子,讓孩子自己去找出同類事物或者現象之間的不同,這樣對於培養孩子的比較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方法二:經常訓練孩子的概括能力
有些中等生很擅長抓住一些細節,但在回答一些總結性的問題時,常常掛一漏萬,不得要領。這就是由於他們缺乏概括能力導致的。
要訓練孩子的概括能力,家長可以經常給孩子出一些小課題。
比如,我們可以找出一些知名的雜誌,從中挑選出幾篇文章,然後讓孩子閱讀,從中找出其中最主要的思想內容,或者讓孩子用簡短的幾句話說出這幾篇文章分別都在講述哪些問題或者提出什麼樣的主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