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二:發現閃光點,讓中等生體驗成功
成功的體驗最容易激起一個人的自信。孩子在某件事上獲得了成功,也就意味著事實證明了他具備某方麵的能力。並且他的成功還有可能贏得老師、同學和家長的認可,甚至會獲得他們的讚賞,這些都能有效地激發中等生內心的自信和學習的熱情。
小偉是班裏的中等生,他各門功課成績都很一般,每天上課時要麼交頭接耳,要麼趴在課桌上睡大覺,或者自個在紙上胡寫亂畫,從不認真聽講。老師多次對他進行勸解,但效果甚微。後來老師通過向其他同學了解發現,小偉從小學二年級開始,成績就一直很糟糕,常常受到父母的責罵。漸漸地,他就對學習失去了興趣,也對自己失去了信心,整天得過且過。
老師認為這樣下去,這個孩子的前途就毀了,於是找到了小偉的爸爸,希望他能在小偉身上找到閃光點,然後給予讚揚,激勵小偉學習的熱情。後來,小偉的爸爸終於發現兒子畫的卡通畫比較形象、生動,於是,他由衷地讚賞兒子的繪畫天賦。小偉聽到爸爸的讚賞十分高興,臉上洋溢著少有的得意。之後,爸爸又將這一情況告訴了小偉的班主任老師,老師特意安排小偉負責黑板報的插圖工作,小偉做得很好,老師又借機大大表揚了他。
從此,小偉便迷上了畫畫,上課聽講也很認真,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他的其他功課成績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後來他選擇了學習美術專業,並且考上了一所藝術名校。
小偉的改變和成功,在於父親和老師讓他從畫畫中體驗到了成功,從而激發了他的自信。“體驗成功”和“得到肯定”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斷前進的動力源泉。試想一下,當我們在工作上獲得領導或上司的肯定與讚揚時,我們也會信心滿滿、躊躇滿誌,更何況是還處在成長過程中的孩子們呢?
所以,不要吝惜我們的讚美和鼓勵,要用我們的愛心去捕捉機會,讓孩子在成功的體驗裏獲得更多的自信。
方法三:多給中等生一些讚賞和鼓勵
每個孩子都渴望聽到讚美的聲音和鼓勵的話語,尤其是對最容易被忽略的中等生而言。讚賞代表一種正麵的肯定,鼓勵代表對孩子未來的期許。這兩種方式都可以激起中等生內心的自信。前麵講過,中等生最渴望受到關注,哪怕這種關注是負麵的批評。而讚賞和鼓勵本身就是一種關注,而且是一種正麵的關注,可想而知這將會對中等生產生多大的激勵作用。所以,平時一定要用心發現孩子的長處,發自內心地對孩子說聲:“你真棒”、“你一定能行”、“你真出乎我的意料”等。這些簡單的話語將會使中等生獲得寶貴的自信。
細節16 心態決定中等生的成敗
在學習上,大多數中等生都非常渴望得到家長的關心和幫助,然而由於種種原因,當期望中的幫助遲遲不能來到時,他們的學習熱情就會逐漸減弱。再加上有些家長把一些不該由孩子承擔的學習壓力強加在孩子的身上,久而久之,孩子的心態就會由積極轉向消極。這種消極的心態又反過來極大地影響到中等生的學習成績,有的甚至影響到他的一生。
思思是一個初中二年級的學生,因為平時表現一般,所以在學校裏很少引起老師的關注。回到家裏,父母不但很少關心她的學習,而且總是給她學習上加壓。
其實思思已經很用心了,但媽媽還是說她努力不夠。每次考試結束後麵對差強人意的成績,媽媽都會點著鼻子斥責思思一通,說什麼“你的腦子怎麼那樣笨呀”“我們這麼辛苦供你上學,怎麼每次都是這一點兒成績,你好意思嗎”之類的話。
媽媽在一家公司工作,每天上班到很晚才回來。因為工作很辛苦,回家後還要洗衣做飯、幹家務,再加上媽媽文化水平也隻是初中水平,因此很少有機會能夠輔導她的學習。
思思也想把自己的成績提上去,但苦於找不到方法,又沒有指導,所以心裏十分煩躁。有時候,放學後她就在學校裏待到很晚才回家。因為每次回到家,她就不得不麵對媽媽針紮一樣的眼神。
因為在學習上提不起一點熱情,思思的成績一直徘徊不前。媽媽從不幫她想想辦法,隻是一味逼著她好好學習。但她實在找不出更好的辦法了。
思思心裏很苦惱,整天悶悶不樂,她都不想上學了。
像思思這樣的中等生在現實中還有很多,他們像別的學生一樣,應該得到屬於他們的快樂。然而,在麵臨家長這種以成績為重心的高壓之下,他們又有幾個能真正地快樂起來呢?
中等生還有一種常見的心態就是嫉妒。不少中等生最初對優等生既欽佩又羨慕,但經過一番努力依然不能取得良好的成績,此時這種羨慕就會轉化為一種惱恨與嫉妒。特別是當家長總是拿優等生來跟自己做對比時,這種嫉妒會更加強烈,發展下去對中等生的心理成長極為不利。
由此可見,中等生的心態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源於家長不當的教育方式。因此,要激勵中等生,首先家長就要做出改變。隻有把孩子的心態端正了,孩子才能有一個穩定的學習狀態,才會在不遠的將來有一個理想的成績。
給家長的建議
方法一:不能要求孩子完美無缺
在培養中等生過程中,不家長能要求太嚴、操之過急。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誰也不是天生就是個人才,更何況孩子本身還有許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因此,作為家長不能一味地用完美無缺的眼光來評判孩子,要給孩子一個學習進步的時間、一個逐漸完善的過程。
有這樣一位媽媽,她非常愛自己的女兒,甚至把女兒視為自己全部生命的價值。為了把女兒培養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才,她長期以來一直對女兒嚴格要求,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小的瑕疵。
然而,媽媽隻顧著自己的願望,卻忽略了女兒的感受。在媽媽近乎完美的要求之下,女兒苦不堪言,竟產生了“在家猶如置身冰窖”之感。
隨著年齡的增長,女兒的心態開始悄然發生轉變。因為不能忍受這一切,正上初中的女兒竟然選擇了離家出走,以此來躲避媽媽的冷酷要求。直到現在,這個女兒還沒有回家,留下追悔莫及的媽媽整日以淚洗麵。
可憐天下父母心。沒有哪位家長不疼愛自己的孩子,然而每個孩子所感受到的愛卻並不相同。愛一個品學兼優、聰明伶俐的孩子,每個家長都容易做到,但當麵對一個有著這樣那樣不足和缺點的中等生時,有些家長的表現就不盡如人意了。
因此,作為家長,我們必須學會放下心中完美的標尺,去接受一個不完美的孩子。當我們全身心地去愛一個不完美的孩子時,這種愛也許更能激勵孩子奮起直追、勇往直前。
方法二:引導孩子用平常心麵對差距
在學習上,中等生常常會屢遭失敗,甚至蒙受恥辱,這種不快加上其對周圍一切的敏感,更容易讓他們產生一種焦慮、浮躁的心態。不難想象,一個在課堂上總是憂心忡忡、顧慮重重的孩子怎麼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呢?
小蒙從小就是爸爸的掌上明珠,在小學期間,她一直是班裏的優等生。“三好學生”的獎狀每年都能拿回家。然而一進入初中,由於學校裏“各路”精英薈萃,小蒙的優勢蕩然無存。因為學習成績中等,小蒙在學校裏開始變得沉默寡言,回到家裏動不動就發脾氣。而且據老師反映,小蒙上課時總是注意力不集中。於是,這天晚飯後,媽媽開始和小蒙談心。
媽媽一上來並沒有提小蒙的事兒,而是先從自己小時候說起。原來媽媽小學時的成績並不好,但媽媽不慌張更不浮躁,而是認真地找出自己的差距,一步步通過努力趕了上來。
接下來,媽媽才談到了小蒙:“其實,你上次考試成績在班級排第12名,媽媽不但沒有生氣,而且非常高興。你知道為什麼嗎?”
“不知道。”
“你想一想,現在你們班的同學都是從各個小學選拔上來的尖子生,你能夠在這些高手中排到全班第12名,說明你已經具備了跟他們一較高低的實力。”
媽媽說得句句屬實,小蒙點點頭,表示認可。
“你現在就是要找出自己在哪些方麵學得還不夠紮實,哪些方麵還沒有掌握,把這些知識點全部掌握,你完全可以超過他們!”
聽完媽媽的話,這段時間一直困在小蒙心頭的陰霾頓時煙消雲散。
方法三:給中等生提供發泄情緒的渠道
每個人都難免會有負麵的情緒存在,中等生也不例外。如果這些負麵的情緒長期不能得到排解,很可能對中等生的身心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學會為中等生及時排除心理上的一些消極負麵的東西。
家長要經常抽出時間與中等生進行心理上的溝通。尤其是在孩子遇到挫折或者不順心的事情時,一定要專門安排時間和孩子談談心,隨時掌握孩子的心理狀況。這時候,家長切忌不分青紅皂白地對孩子橫加幹涉或者批評指責。我們要盡量轉移孩子的視線,減輕其內心的負擔,引導其樂觀麵對成敗得失,使其內心的鬱結及時得到化解。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家長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對於一個真正愛孩子的家長來說,這不難做到。通過傾聽孩子的聲音,我們一方麵讓孩子的不良情緒得以充分地排解,同時還可以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接著,我們再心平氣和地給孩子指出優勢與不足,鼓勵其樹立信心,振奮精神,去爭取更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