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精神鼓勵:為中等生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1 / 3)

細節13 有遠大目標才會有偉大人生

成功學大師安東尼·羅賓曾說過一句話:“有什麼樣的目標,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的確,任何一種成功開始時就是一種選擇。你選擇什麼樣的目標,就會有什麼樣的成就。

中等生之所以成為“中等生”,與其沒有一個遠大而明確的目標不無關係。因為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作為導向,許多中等生在學習上缺乏一種來自內心的強大激勵,自然也就談不上挖掘自身潛力。他們總是處在一種被動學習的狀態,不是自己主動向前奔跑,而是靠父母、老師督促著往前走,因此長期處於一種渾渾噩噩、得過且過的狀態。

因此,作為父母,激勵中等生的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首先幫助孩子“立誌”,樹立一個遠大的目標。

許多父母總覺得孩子還小,跟他談論理想之類的話題為時尚早。其實不然,人的誌向從兒童階段就開始萌發了,隻不過我們平時沒有仔細留意罷了。

比如,在看電視的時候,我們經常會聽到孩子說“長大了,我也要當一個警察”或者“我也要當一個飛行員,每天都能飛翔在藍天之上”之類的話。這些就是孩子最初的理想雛形。當然,這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孩子一時的心血來潮,但不可否認,孩子已經有了某一方麵的意願。如果這種意願在未來成長的歲月中越來越強,那麼最終就會成為其終生奮鬥的目標。

事實上,曆史上有許多偉人從很早就樹立了自己的理想。

在少年時代,周恩來就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理想。這一理想促使他在學業上孜孜不倦、銳意進取。從小學開始一直到大學畢業,周恩來的成績一直十分優異。從很大程度上說,這都源於他心中有遠大的理想。

高爾基說:“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能就發展得越快。”對於中等生來說,一個遠大的目標可以讓他看清自己的使命,有助於挖掘其自身的潛力,對促進其全麵的成長十分有利。

而在幫助中等生立誌的過程中,有一點必須提醒家長注意——千萬不能為孩子樹立一個過於功利化的目標。

比如:有的家長從眼前利益出發,把能賺大錢作為孩子的奮鬥目標和有本領的標準;還有的父母甚至向孩子直接灌輸“有錢能使鬼推磨”的思想,主張孩子學習不好就出來經商。

對於金錢、學業、商業這些東西孰輕孰重,不好細加評議。但這裏要說的是,孩子的心靈還很單純,沒有清晰的辨別力。如果我們過早地給孩子的心靈打上這些思想烙印,對於他們的健康成長是極為不利的。因此,為孩子的長遠打算,我們應該把目光放遠一些,不要在孩子的麵前說一些影響孩子思想的話。

而最重要的是,在幫助中等生立誌的同時,我們還要引導孩子腳踏實地付出自己的努力。因為理想絕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要實現理想,我們必須采取切實的行動。隻有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地向著目標邁進,才能把目標變成現實。

給家長的建議

方法一:讓中等生樹立一個實實在在的近期目標

我們為中等生樹立的目標一定要遠大,但對於孩子來說,實現遠大的目標畢竟還有一段距離。因此,為孩子樹立一個實實在在的近期目標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否則的話,目標太大太虛,孩子就會感到無所適從,更無從下手。

而近在眼前的目標往往更能激發孩子的熱情,也更容易操作。因此,作為家長我們可以先把中等生的近期目標定在成為優等生上。然後,我們再幫他把這個目標分化為一個個的小目標,最終讓孩子清楚地看到每月、每周的目標,甚至具體到每天該做什麼。這樣的話,孩子在做每件事的時候,都可以心中有數,從而有條不紊地向著一個個清晰的目標邁進。

以此類推,我們還可以幫助中等生製訂一些閱讀計劃、寫作計劃等。如在讀書方麵為他設立一個目標,在一個月內利用周末閱讀3本課外書。如此一來,孩子就真正成為自己行動的主人,做起事來自然就動力十足了。

方法二:樹立目標時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意願和基礎

家長在幫助孩子樹立目標時,一定要考慮孩子的興趣和優勢所在,也就是說要遵從孩子的意願和基礎,切不可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

家長不妨讓孩子來做主,由其自主製訂學習的目標。如果一個孩子充分地相信自己可以實現某個目標,那麼他首先願意去做某件事,其次他應該已經具備了做成這件事的部分實力。不要輕易懷疑孩子的判斷能力,此時此刻,我們隻需順其自然,把他的目標更加明確化,更容易操作即可。

相信孩子,放手讓孩子去做吧!一旦孩子確定了自己的學習目標,並且願意為這個目標投入全部的精力時,那麼他的主觀能動性就會完全被調動起來,目標的實現就將不再是一件太難的事了。

一旦實現了一個目標,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再設立下一個目標。方法還是讓孩子根據自己的接受能力來設定目標的高低。如此一來,當孩子成功地實現了一個又一個自己設定的目標時,他的自信心就會大大增強,而伴隨而來的,就是學習成績的穩步提升。

方法三:目標不是一成不變的,要隨機調整

孩子的學習狀態是起伏不定的,有時候會高漲,有時候會很低落。而孩子當初製訂的目標也有可能會出現過高或者過低的情況。

因此,當孩子的目標相對過高甚至高到孩子無論怎麼努力都無法達到時,孩子學習的熱情就會受到損傷,這時家長應該及時將目標調低一些。相反,目標過低時,孩子輕輕鬆鬆就可以達到目標,不利於激發孩子的潛力,家長就應該把目標調高一些。

小建在上小學三年級時還是一名中等生,現在他已經是某重點初中的優等生了。總結這些年的學習經驗,他認為恰當地製訂學習目標對自己很有幫助。

小學三年級時,小建把自己的目標定為進入班級前15名。到了四年級時,他又把自己的目標調整為進入班級前10名。到六年級時,這個目標又改為前3名。

一年前,小建進入了現在就讀的這所重點初中,他把自己的目標定為進入全校前10名,現在他正在為這個目標而努力。

總之,我們及時幫助孩子調整學習目標,就是為了最大限度地調動孩子的學習熱情,使孩子的成長更平穩、更快捷。

細節14 興趣是激發中等生的內在動力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一個孩子隻有對學習感興趣,才能使之成為一種自覺行動。事實上,中等生之所以成績一般,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於對學習的科目不感興趣。可想而知,在對所學知識不感興趣的情況下,每天的學習自然成了一種難挨的“苦役”。

因此,要激發中等生的學習動力,我們就必須從激發孩子的興趣入手,引導其對學習產生興趣,由被動學習改為主動學習,這樣學習的效率自然會大大提升。

眾所周知,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然而他小時候竟然曾是個“學習障礙生”——連中等生都不如!

兒時的愛因斯坦智力似乎不大健全,他口齒不清、性格孤僻,學習成績極差,以至於老師對他都失去了信心,認為他做什麼都將一事無成。

在愛因斯坦5歲時,有一天,父親送給他一個羅盤。他感到非常驚奇,拿著它愛不釋手,總想搞清它的原理。這種念頭使愛因斯坦開始對物理學產生了濃厚興趣,並且促使他全力鑽研學習物理、數學等多個學科,直到成為舉世矚目的物理學家。

即使到60歲時,愛因斯坦依然清晰地記得兒時的那個羅盤。他感慨地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也許是對他一生的最好注釋吧。

就孩子的智力水平而言,絕大多數孩子都可以學會他所麵臨的科目,關鍵在於他有沒有興趣去學,是否全身心地投入學習。

對於中等生來說,他的學習興趣到底在哪裏,有時候他能夠自己表現出來,而更多的時候則需要家長去細心觀察,及時發現並培養孩子的興趣。隻有這樣,才能讓孩子真正地愛上學習,盡早地步入優等生的行列。

給家長的建議

方法一:善於發現並且尊重孩子的興趣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隻要我們留心觀察,就不難發現孩子最感興趣的事物。最直接的途徑是:孩子平常最喜歡玩什麼,喜歡看圖畫書還是喜歡擺弄機器,喜歡玩哪種遊戲等。另外,孩子在平常考試中哪一科成績相對較好,哪一科相對較差,通過這些也可以對孩子的興趣有個大概了解。

平時有空時,我們可以和孩子聊聊天,讓他說說自己最開心的事情是什麼,最想當什麼,最想知道什麼等,所有這些都會向我們透露出孩子的興趣所在。我們還可以直接問孩子喜歡學習哪些功課,不喜歡學習哪些功課。不喜歡學習某些功課的原因是什麼,是否一直都不喜歡。這樣,我們就可以深入了解他們興趣發展的趨向,做到心中有數,然後有的放矢地加以引導。

當然,作為家長一定要注意:不管孩子的興趣多麼不符合你的期望,我們都不能武斷地加以指責或者評價。因為孩子好比是一棵棵小樹苗,有的像鬆樹苗,有的像柳樹苗,有的像榕樹苗等。不論是哪種樹苗,都可以長成有用的材料。因此做家長的責任,並不在於強迫孩子學這個不學那個,而是應該多給孩子一些自由寬鬆的空間,讓他們自己去選擇感興趣的、喜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