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外音:
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聞過怒,聞譽喜,損友來,益友卻。
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
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
《弟子規》是一本儒家啟蒙教育讀本,在《弟子規信》篇中不僅對孩子們說什麼話,怎麼說有明確的規定,而且對孩子們聽什麼話,怎麼聽也有明確的規定。比如當孩子們聽到表揚與讚美之詞的時候他應該怎麼辦?當孩子們聽到批評與責備之聲的時候他又改怎麼辦?如何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內心充滿自信的人?敬請關注複旦大學教授錢文忠解讀《弟子規》第十六集“信之五”。
錢文忠:
在前麵一講我們講到《弟子規》要求孩子們注重品德學問,注重才能技藝。那麼如此說來的話當然是要比較,因為如果一個孩子從小沒有和另外一個孩子比較的習慣,他怎麼會知道怎麼哪方麵比別人強,哪方麵比別人短呢?但是《弟子規》對比什麼? 很有講究,《弟子規》接下來講的就是這方麵的內容。
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氣。換句話說如果是衣服和飲食方麵你不如別人,穿的不如別人光鮮,吃的不如別人講究那不要去比,沒什麼好比的。大家千萬不要以為《弟子規》講的這方麵內容是微不足道的,現代人很多都忘了,我們現在可以看到比如我也看到很多這樣的報告,我也親眼看到過這樣的場景。特別是在今天一些小學和幼兒園門口大家去看看,尤其是那些號稱貴族小學或者是貴族幼兒園門口你去看看,我親眼看到過兩個小孩子彼此在比較自己家裏的車子,誰的車子高級,我也親耳聽到過兩個小孩子在彼此比媽媽的包包,我媽媽拎的什麼包,我媽那個包好。
而父母拎得都不會差的都是有錢人,拎的稍微差一點的那個包的媽媽好像還覺得有點對不起自己的孩子,讓自己的孩子丟人,讓自己的孩子吃虧了。這是要命的諸位,這種教育是要命的,如果從小不知道防微杜漸,如果從小沒有培養孩子一種好的習慣,該比的比,要該比的堅決比,道德學問,技藝才能你不如人家,你要趕上人家要跟別人比。不該比的要堅決不比,衣食住行沒有什麼好比的就不要去比。
畫外音:
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
錢文忠:
不應該和別人比的東西當然絕不僅僅是衣服和飲食,還有很多方麵不應該跟別人比的,沒有必要跟別人比。為什麼《弟子規》從衣服和飲食開始呢?為什麼單單舉出這兩樣呢?我們在很多場合都強調過古人寫書,特別是寫給孩子看的書用心思是非常細密的,都不是隨便寫的。為什麼《弟子規》首先要強度若衣服,說飲食你不要跟別人比呢?
衣服是飲食是人生活所需要的最根本的東西,假如在人生活最根本需要的這兩件事情上你能夠安貧若素,能夠從小學會不要去計較,不要去和別人攀比,那麼在別的方麵,比如我們現代社會住房、汽車等等慢慢你就不大會和別人比。如果一個人鉚著勁要跟別人比住房、比汽車那基本上你肯定是要比衣服和飲食的,這是要求孩子從最根本處著手。
其次因為中國傳統社會是一個身份製製社會,是一個等級社會。人的衣服和食是代表著你的社會地位的的,代表著你的社會身份的。比如我們隨便舉一個例子,現在那個女孩子一高興,我高興了,我穿條紅裙子,我穿上繡花鞋紅的,誰能管,你又沒有違法,你也沒妨礙交通,誰都不能管。但是在古代不行,在古代必須你的丈夫有功名,也就是秀才娘子才可以穿紅裙子,才可以紅顏色的繡花鞋。如果不是讀書人的太太,哪怕你是億萬富翁你要敢穿一個試試,沒人敢穿的這是規矩。比如過去隻有通過讀書或者通過軍功,當官了,因為中國這個傳統社會是個官本位的社會,才可以穿綾羅綢緞。今天大家到王府井隨便買個絲綢穿上了,誰管你,沒有人管你。過去不行,如果不是當官人家哪怕你富可敵國你隻能穿棉布的東西,你絕對不能穿絲綢,不可以的。這中國古代是這個規矩,所以實際上教育孩子它有深意的。所以從小給孩子打好一個基礎,不要太在意。像這種飲食、衣服、身份、社會地位不要太在意,你隻要努力向上,這是《弟子規》的深意在這裏。
在古人當中不在乎這種飲食、衣服,不在乎這種外在的東西,都是有很多故事的。我們知道有一個故事,我小時候還聽說過阮鹹曬衣的故事。阮鹹是西晉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文學史上是有地位的,非常有名。小時候家裏非常貧寒,飲食、衣服都很平常,我們知道在魏晉的時候是很講究的,魏晉的是男人出去要撲粉的,魏晉的時候一個男人出去的時候打扮起來比今天女孩複雜多了。完全很講究的,這個時候他什麼態度,他安貧若素,在有錢人麵前泰然自若,一點都不自卑的。那麼我們說這樣做可以,我很自尊。但是大家別忘了,傳統中國有一個習俗的,到了這一天你很難躲過去的,什麼習俗?現在咱們也沒有。我小時候還有,我們南方濕度必須高,每年農曆的六月初六都要率曬衣服,叫曬箱子底就是家裏的衣服不管穿不穿在六月六日這一天,因為民俗裏相信六月六日的太陽力量最大,那麼也就是說細菌的功能最好,所以要把家裏的衣服堆出來曬一曬。很多人家不曬的,或者挑一些稍微像樣的衣服出來曬一曬。怕丟臉,一般都是在公開場合,都在場地上大家曬。
阮鹹不是,非常坦然。家裏有什麼衣服他就出來曬什麼衣服,然後堆了一地的破衣服。到阮鹹家曬衣服的時候,因為阮鹹第一很有名,旁邊的人都來看,居然他們家的衣服那麼破大家想不到,而且他也拿出來曬,很淡定。沒有什麼,我不和你們比衣服,我和你們比才華。但是阮鹹曬衣就成為了傳統中國教育孩子不要憑你的富貴去看不起別人,不要因為你的貧窮而感到自卑,重要的是你是不是通過努力擁有了才華。
接下來《弟子規》講的又是一個我們現在對孩子的教育當中幾乎束手無策的一個問題,什麼問題?如何從小培養孩子麵對批評的態度。我們現在的孩子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從小看慣了笑臉,從小聽慣了誇獎,都是小寶貝。他們欠缺的是不知道應該怎麼去麵對批評,很多教師,很多家長也覺得對孩子是輕不得也重不得。我們現在提倡鼓勵教育,提倡這種表揚性的教育,這是有道理的。但是我個人認為任何事情總得有個度,我堅決不相信,過去我不相信,現在我也不相信,將來我也不會相信,世界上會存在不需要批評的教育。
畫外音:
表揚與讚美之詞人人都喜歡聽,而批評與責備之聲無論是誰聽到心裏都會有些不舒服,那麼如何才能讓孩子們從小就正確地麵對表揚與批評呢?
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