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侯思正也很有意思,因為他知道自己說話不著調,說話吐字也不清楚,一看說:“魏先生,還好你提醒我,不然還真沒有人敢跟我說這個啊。”他把魏元忠給扶起來,這不挺好嘛。扶起來以後又出事實了,這侯思正又出事了,說:“魏先生,本來今天已經判定要殺你的,可是雞魚豬驢說這個。”那麼他這個口齒不清楚,他發出來的音不一樣,古籍當中就記清楚了他是怎麼發音的,聽不懂,實際上他的話就亂了。接下來說了一段話,把魏元忠又給弄愣了,你又說什麼,這說話是亂講,連咬字都不清楚。實際上他是說:今天本來已經決定 要把你給殺了的,但是最近武則天下了一道命令。下了一道什麼命令呢?武則天不是信佛嘛,禁止天下屠宰,就這兩天不能殺生。那麼他說話又把這個跳過去,把這個事都沒交代,因為不是不許殺生嘛,所以雞鴨豬驢都吃不到了,因為沒人殺了,我天天隻吃點米和麵,我怎麼吃得飽了?他又來說這個話,又把魏元忠愣在那兒,根本就完全聽不懂,旁邊還有看審判的官員,覺得這個人也太逗了,怎麼那麼逗?就把這個情況去跟武則天說了,武則天聽了以後也大笑,說怎麼有這麼一個人啊?這個說話咬字都咬不清楚在那兒亂講。後來這個侯思正結果非常慘,而且在曆史上一直成為一個笑柄,就是說話又急、還隨便省略,咬字不清楚,這是一個非常要命的毛病。
《弟子規》在說完了孩子應該怎麼咬字、怎麼吐字、怎麼舒緩凝重地說話以後,《弟子規》接下來又有四句話,而這四句話是《弟子規》裏很少見的,在今天我們不能完全照搬的話。
畫外音:
《弟子規》作為一本儒家啟蒙教育讀本,就是通過規範生活中的言行來塑造一個人的良好品格。但是這樣一本幾百年前的小冊子,它並不是完全適用於今天的現代人。那麼接下來《弟子規》會涉及到什麼內容?這些內容為什麼會不適用現代人呢?
錢文忠:
“彼說長、此說短;不關己、莫閑管。”意思很明白了,就是這世界上每天發生的事情多了去了,有的人說長的,有的人說短的,隻要是跟自己沒有關係的,你就不要去管閑事。這句話當然是必須引起我們的一種要辨明的一種要求,這句話你要去仔細辨明它,我們必須準確地理解這四句話。毫無疑問,這四句話裏麵明擺著是有這麼一種味道的,什麼味道呢?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個人自掃門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隻讀聖賢書、莫聞窗外事。這種味道很濃,這是我們在今天完全不能接受的,因為在今天我們還是應該倡導主動地關心別人,甚至我們在大力倡導,我們應該見義勇為,在社會上看到一些不好的事情、不恰當的事情,即便跟我自己沒有直接的關係,也應該勇敢地站出來,這樣的人是值得我們尊敬的,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所以,我們首先要把《弟子規》這四句話裏麵的這一層內容把它給剔除掉,但同時我們在讀《弟子規》的時候,也必須時刻牢記這一點,哪一點呢?《弟子規》的對象主要針對的是未成年的孩子,這是它主要的對象。這段話的本意《弟子規》作者心目當中,我想主要是希望孩子能夠在以學習為主要任務的這個年齡階段集中精力、專心致誌地學習,不要分心、不要分神,假如從這個角度去觀察或者從這個角度去理解的話,那麼《弟子規》這麼說也不是一點合理性都沒有。所以,對這四句話我們要冷靜地分析。
《弟子規》在講完了這些方麵以後,對於孩子這種從小應該形成的良好習慣的點點滴滴、方方麵麵再三強調以後,它還提出一個很重要的概念,什麼重要的概念?在傳統中國,特別是在儒家文化當中,是特別強調榜樣的力量。所以,《弟子規》要求孩子“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什麼意思?看到別人好的地方你要即思齊,馬上就要下定決定,要發這個願,要有這個誌向去趕上他。縱去遠,即便相去還很遠,以漸躋,你要立下一個長遠的規劃,漸漸地去趕上他。
我們有部古籍叫《說苑》裏麵就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非常有意思。有一位姓南的事情遇到了一位姓程的先生,兩個人碰見了,而這位姓程的先生一看南先生來了很高興,就給他煮了一條魚吃,煮了一條什麼魚呢?今天咱們絕對不敢去吃的,這是違法的,娃娃魚,今天不能吃,法律規定娃娃魚不能吃,去煮了一條娃娃魚。那麼南先生就說:“吾聞君子不食鯢魚”他說我聽說君子不吃娃娃魚。為什麼君子不吃娃娃魚?道理很簡單,為什麼它叫娃娃魚?因為它叫起來像小孩哭一樣,所以叫娃娃魚。所以,君子有不忍之心、有惻隱之心,你聽到個聲音那麼像孩子叫,我還把它給吃了,這個不是君子所為。所以,南先生就講,我聽說君子不吃娃娃魚。而那個程先生很愣,我好心好意辛辛苦苦給你逮條娃娃魚,給你煮好了,你還來勁兒了。那麼程先生就說“乃君子否,子何事焉”怎麼,你覺得你算君子?吃不吃娃娃魚跟你有什麼關係?君子跟你有什麼關係啊?南先生就講一段話非常有名,值得向孩子重點介紹,這個南先生講“吾聞君子上比,所以廣德也。”我還不是君子,但是我聽說君子怎麼會成為君子的呢?君子跟我們一般人的區別在哪裏呢?上比,他和比他強的人去比,我們一般人除了在物質生活方麵有的時候都要跟自己的強人比比,他怎麼比我有錢?我很生氣,他開的車比我好,我很不爽;他住的房子比我大,我很惱火。但是君子不是,君子不是比這方麵,比道德方麵,在道德方麵上比,所以廣德也。所以君子的道德增長得很快,他的道德水準提高得很快。“下比,所以狹行也。”如果你往下比,越比路越窄。你看我今天早晨,我懶我不上班了,九點上班,我睡到九點十分才起來,你看我辦公室還有一哥們兒睡到九點半才起來呢,這就叫下比。這麼比下去,你除了被炒魷魚,你還有第二條路嗎?路就越行越窄。“比於善,自進之階。”如果我去追求善的,階梯。“比與惡,自退之原也。”如果我經常跟不如我的人比,跟做得不好的人比,那我不是每天都在退步嗎?“吾豈敢自以為君子哉,誌向之而已。”我哪裏敢自認為我是君子啊,隻不過我內心向往做一個君子。
你看,這就是一個非常有名的故事。古人也講看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你看見一座高山,你會生敬仰之心;景行行止,你看到一個很好的行為,你會去追隨它,這都是講的榜樣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