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解讀弟子規(十一)謹之四(2 / 3)

畫外音:

《弟子規》接下來還提出,如果到別人家裏拜訪應該遵守的一係列禮節,那麼我們去拜訪別人時,究竟應該特別注意哪些事情呢?

錢文忠:

《弟子規》接下來講“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一個孩子,你如果要到別人家裏去拜訪的時候、將要進門的時候,你應該先問一下家裏誰在啊?家裏有人嗎?將上堂,因為古人不一樣嘛,等於說古人是一個院子,將入門的時候,在院子外頭先問家裏有人嗎?誰在啊?然後如果沒有人回答你,有人回答是另外一回事,那門又沒關著,那麼你可以推門而入,要登堂入室的時候,穿過院子,比如要進入廳堂的時候,聲必揚,聲音還要高一點,還得問有誰在家嗎?誰在啊?

這樣一個事情,我們現在的家長有幾個去教育孩子的?我們現在孩子比如到同學家去玩兒,或者到隔壁鄰居家串門,能不能做到這個?很多孩子恐怕是推門就進,這種小地方不能忽略,你進別人家的時候高聲地問一下,就可以提醒家裏的人有所準備,不要因為有客人來措手不及,反映的是對主人的尊重、對主人隱私的尊重,古人是極其講究這方麵的。

《弟子規》的這四句話,剛才我們講的“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這四句話《弟子規》的,完全是從儒家經典裏麵直接引用來的,一個字都沒有動。比如《禮記》裏麵就有這樣的話“將上堂、聲必揚”而且大家知道在《禮記》裏麵,接著“將上堂、聲必揚”後麵是什麼嗎?沒有一個人想得到,接下來的一段話“戶外有二履,言聞則入,言不聞則不入,將入戶,視必下。”如果你到人家家門口一看,古人都是席子,古人沒有咱們今天的床,門口有兩雙鞋子,如果門口有兩雙鞋子,那就說明房間裏不隻一個人。那這個時候的話,你可不能門一推,被我發現了,被我抓住了,這個不行。如果你聽到裏麵,兩雙鞋子的主人在說話,如果他們說話的聲音你可以聽得清楚,你可以進去,為什麼?說明他們沒有在談什麼秘密的事情,他們在談的事情沒有什麼要回避別人的,你可以進去。“言不聞則不入”如果你看見門口就是兩雙鞋子,但是聽不見裏麵有說話的聲音,不能進去,更不能到牆角那邊貼著拚命聽,更不行,因為人家可能在談一些秘密的事情,那你應該聲高揚長,再問一下我可以進來嗎?規矩。

“將入戶,視必下”,我們現在到朋友家裏去拜訪,孩子、甚至我們成年人不會注意這個吧?你要進入人家家門的時候,你的視線要低一點,看方寸之內。我們現在很多人到別人家裏一去,這個地方裝修得不錯,這幅畫也不錯,這個地方怎麼這麼放那麼亂,這個不好,這種是不可以的,極沒有禮貌的。進人家眼睛要看得低一點,萬一主人來不及準備,萬一主人衣服扣子沒扣,你盯著看?視線低一點,先低個幾秒鍾,再抬頭跟主人交往,這就是中國傳統的規定,大家想想,中國的禮樂文明,中國的禮儀文明多麼細致、多麼細膩,隻不過後來我們都忘了。

畫外音:

《弟子規》要求我們到別人家裏拜訪時,一定要先高聲地問“有人在嗎?”而根據記載,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就曾經因為沒有做到“將入門、問孰存”,而導致差點休妻。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錢文忠:

有一個很有名的故事,這個故事大家知道出在誰身上?孟子身上,而這個故事見於儒家重要典籍《韓詩外轉》,故事叫什麼呢?叫《孟子欲休妻》,就是孟子動過離婚的腦筋。怎麼回事呢?孟子有一天回家了,家裏就他太太和他媽媽,他先會自己房子。我們現在想,如果是夫妻,我回家怎麼我還要打招呼的?太太我能不能進來?這個是太我洲化了,我們中國人以為,我肯定推門就進去了。孟子就是這麼幹的,推門進去了,突然看見他太太在幹嗎,大家知道嗎?箕踞,就是我們過去講的勿箕踞,《弟子規》裏有的,你不能這麼坐的,他太太一個人在家裏,所以沒有這麼跪坐,沒有坐得非常端正,就地一坐,兩隻腿伸開,很放鬆的叫箕踞,我們前麵講過。孟子一看還了得,坐姿如此粗野,如此不守禮貌,孟子很生氣,那麼這個事情後果就很嚴重,孟子生氣了後果很嚴重。孟子扭頭就跟自己媽媽講:“媽媽,我要休妻,這個老婆我不要了。”他媽問為什麼?很不禮貌,我剛才回家看見她居然箕踞,兩隻腿伸開坐著,大巴叉,像一個簸箕一樣,太難看了,不符合禮節。

孟子的媽媽怎麼說?孟子媽媽真是教子有方,孟子媽媽說敲門沒有?你有沒有先問問家裏有沒有人啊?你進去的時候是不是眼睛賊賊地直接往前看?有沒有把視線放低一點?孟子說沒有。沒有就是你的不是,你進家門的時候應該先問問有沒有人,要推開門進去的時候還得聲音更高一點再問一問,進去以後視線先應該看著眼前的地上,你直衝衝地瞪著你老婆看幹嗎?不許休妻,而且你還要反思一下,你自己是不是守禮節,孟子趕緊認錯。

所以大家可以看看,在中國傳統當中,連夫妻之間都是強調有隱私的,而不是說這是我們倆的臥室,我推進去就完了,也不可以。接下來《弟子規》又往前推一步,比如你敲門,有人嗎?那裏麵一般會回答,敲門的是哪一位?是誰啊?一般我們怎麼回答?我們一般回答:我,連我都聽不出來?真是的,怎麼我的聲音都搞不清楚,你耳朵被塞住了?一般我們是這麼回答。《弟子規》規定,絕對不可以,“人問誰、對以名;吾與我,不分明。”如果有人問你是誰啊?你老老實實回答錢某某,比如錢文忠,我是錢文忠,你千萬不要回答,我,文雅一點,吾。這個不分明,誰知道你是誰啊?我們可以發現好多電話詐騙用的就是這一手,電話詐騙,因為他先要假裝你的熟人,如果你接電話說你是誰,他也不知道你有什麼朋友,他說我是張三李四,那你馬上就明白了,你有沒有這個朋友,但是他不跟你說是誰,他說是我,很親熱,我啊。完了以後你又不好意思,你怎麼好意思盯著他問,你也不好意思掛電話,慢慢就聊起來了,一聊起來你就走遠了,這是一種手段,古人早就注意了。

這方麵也有例子,有闖禍的例子。誰?賈寶玉,《紅樓夢》第三十回,好多小女孩放學了以後就進到賈寶玉住的那個院子裏,大家來玩兒,玩的時候天下雨,沒想到這個時候賈寶玉回來了,寶玉就在外邊拍門,裏麵的人隻顧笑,沒聽見寶二爺回來了,寶玉就在外麵叫:裏麵給我開門啊。叫了半天沒人去開門,這個時候襲人比較警覺,襲人是比較懂事的,就問這個功夫誰在叫門,沒人去開門,就問了一下誰啊?大家去看《紅樓夢》,賈寶玉的回答是:我。賈寶玉想我這個少爺,也不說我是誰。這個時候好多小姑娘一聽,這是不是寶姑娘的聲音?因為大概賈寶玉的聲音比較奶聲奶氣、女生女氣,以為是薛寶釵來了,那麼這幫孩子又在猜,寶姑娘這時候怎麼會來?還是襲人比較警覺,說這麼著我先去隔著門縫看看,我去看看是誰,襲人跑過去扒著門縫一看,賈寶玉,趕緊把門打開,賈寶玉那火死了一肚子,他一進門他也沒看清是襲人,就飛起一腳,不是把襲人給踢傷了嗎?一下子就踢在襲人的腰上,所以寶玉還罵罵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