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青春期男孩“變壞”不是偶然的,家長需要多留心
近幾年,隨著90後一代的成長,網絡上流傳著一些可怕的視頻和消息。
2008年5月份,一名16歲的男孩因為父母離婚,竟狠心將他們殺死,並碎屍;一個17歲的少年,因父母給的學習壓力很大,走上了弑母的道路;更有一個12歲的男孩,嫌媽媽平時管得太嚴,竟在飯裏給媽媽下毒藥。
2009年10月份,網上流傳了一段可怕的“暴力視頻”,視頻中一群男生在眾多同學的圍觀下,一次又一次地向一名弱小的女生發起攻擊,掌摑頭臉,抬腳飛踹,這些恐怖的畫麵讓很多成人都難以接受。
2010年4月份,網絡上流傳著這樣一個視頻:幾個初中生模樣的男生,用打火機點燃小狗身上的毛,小狗哀哀地叫起來,幾個男生非但沒有住手,反而更加肆無忌憚。
看到這些真實的事例,有些父母不禁會問,孩子怎麼會變得這樣壞?
對於什麼是青春期的男孩變壞的標準,一些教育專家經過總結,認為變壞的標準是這樣的:開始不愛學習或者不再像以前那樣重視學習了;開始追風,追求另類的造型;開始亂花錢,開始沉迷於網絡遊戲等。
但是男孩怎麼會變化呢?
看一位幼兒園老師講述的一件事情:
有一天,一個男孩居然在幼兒園裏追打女孩子,老師好不容易將男孩勸止了,對男孩提出批評之後,男孩嘴裏還振振有詞:“再不聽我的話,我下次還打你。”老師生氣地問道:“你跟誰學的?”
他一本正經地對老師說:“男人打女人是天經地義的,我爸爸就是這樣說的。”
看,這就是父親的作用。一個剛剛有了性別意識的小男孩,就已經在主動模仿父親的行為,他不自覺地把父親當成了自己的榜樣。
父親的行為每時每刻都在影響著男孩,有什麼樣的父親,就有什麼樣的兒子。在生活中,一個尊重女性的父親能夠培養出一個彬彬有禮的男孩;反之,像事例中男孩的父親那樣,則會培養出一個粗魯的男孩。
男孩的成長需要榜樣,他們常常會不自覺地就把父親當成自己的榜樣。然而,父親要想做好男孩的榜樣也並不是易事,在男孩成長的每一個階段,他們所需要的榜樣是不斷變化的。
作為男孩的父親,要教給男孩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讓男孩健康地成長。
方法一:從小教給男孩明確的規則,培養男孩的自控能力
一位幽默的父親曾這樣說過:“我們要想與兒子很好地相處,一定要學會摔跤!”
當然,這位父親所要表達的意思並不是說男孩們都崇尚武力,而是說,男孩們都喜歡自己的父親與自己打成一片。其實,這也正是很多心理學家都在研究的一個問題:為什麼父親和兒子在一起總是喜歡打打鬧鬧,甚至是打成一團呢?男孩由於受大腦結構以及體內睾丸素的影響,常常會不計後果地去搞破壞、去攻擊別人。但在與爸爸的打鬧中,爸爸能讓他們明白,任何事情都是有規則的。
由於天性使然,男孩是講究規則的動物。如果在進入新的團體之前,他們不了解這個團體的規則,那男孩就會產生極大的不安全感。
其實,父親與男孩相處的過程,就是向他們傳輸各種基礎規則的過程。受體內睾丸素的影響,任何一個男孩都可以被稱為“破壞大王”“帶有攻擊性的機器”等,如果家長對他們的這種破壞性和攻擊性聽之任之,任其發展,那男孩真的會變成人見人怕的破壞性“機器”;但如果家長對他們的這種破壞性和攻擊性進行強行壓製,那男孩天生的探索欲望和創造欲望就會逐漸泯滅。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告訴他們規則是什麼,讓他們自己去把握行為的“度”。
方法二:讓青春期的男孩感覺到道德約束的力量
很多父母都擔心青春期的男孩容易變“壞”,但有心理學家表示,青春期的男孩是否會變“壞”,與他們是否與父親在一起有很大的關係。
所謂“拳頭硬,說話才能硬”,這句話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青春期的男孩,隨著身體的發育,他們的身高會猛增,力氣也會變大很多。這個時候,加之心理有想衝出牢籠的意識,在麵對媽媽時,即使平時最乖巧的男孩也會產生這樣的想法:我已經長大了,媽媽已經無法約束我了。
因為心理和生理的改變,男孩開始不拿媽媽的教育當回事,有時,他們甚至還會故意與媽媽作對,向媽媽的權力挑戰。當然,如果男孩的這一行為不斷地得逞,他們就會變得自高自大,甚至是目無王法。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他需要父親的權威讓他們保持清醒。
當然,要想讓青春期的男孩認同家長的教育,父親必須要和母親達成統一的戰線。然而,在中國的家庭中,有些父親會認為自己的兒子已經成長為男子漢了,男子漢就應該有男子漢的尊嚴和行事方法,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思想,這種思想隻會助長男孩的囂張氣焰,對男孩的成長不會有半點好處。
這時,父親的正確做法是幫助母親教育孩子。其實,當男孩進入了青春期,不是母親的力量變弱了,而是男孩的“翅膀”變硬了。在這個時候,他們需要父親給他們約束的力量,並為他們指引方向,所以,在這一階段,男孩是否會變“壞”,大部分原因要取決於父親。
父親需要約束自己的行為,給男孩灌輸正確的世界觀,讓男孩擁有正確的世界觀,從而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94
叛逆不是過錯,家長要掌握與青春期男孩溝通的技巧
青春期是孩子成長道路上必經的一個過程,這一時期對男孩來說最大的心理特征是叛逆。
尤其是現在,一部分90年代出生的男孩正處於青春期,也就是人人口中所謂的90後,他們這一代的叛逆似乎尤其強烈。通過下麵兩個案例,我們一起來看看為何到了青春期男孩會變得很叛逆。
事例一:
高一學生劉維,自從上高中以後就遠離了父母。半年過後,當父母再見他的時候,他的發型是一種爆炸式的,顏色是五顏六色的,穿著新奇的服裝,抽煙,耍酷,買高檔手機,亂花錢,在外過夜,和小混混勾結,打老師,追韓星,早戀。他的這些變化讓從小疼愛他的父母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知道現在這樣父母無法接受,但看到父母瞧見自己這般模樣時的表情和表現出來的嗤之以鼻,他就洋洋得意,猶如自己打了勝仗一樣。
事例二:
我的兒子現在簡直和社會上的混混沒有什麼區別,奇裝異服,發型怪異,每當我看到他這個樣子,就大聲地訓斥他,他非但不聽,還和我對著幹。比如,第一次看他把頭發染成了紅色,我命令他必須在天黑前給我變回黑色。天黑的時候,他走進家門,頭發不是紅色的,卻變成了七色彩虹,還嬉皮笑臉地說:“老媽,你兒子的發型帥嗎?”對於調皮的兒子,我到底該怎麼辦?
這兩個案例中,男孩的行為似乎都有些出格,我們來看一下專家是怎麼分析的。
兩個男生的叛逆行為都是如今90後男孩的代表。他們有一種強烈的想要成為成年人的欲望,有一些內在的需要,這種需要是極其強烈的。由於男孩的心理年齡、生理年齡尚不夠成年人的資格,具有半獨立性、又具有半依賴性,所以會出現強烈逆反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