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情況下,父母應該怎麼樣對待孩子的壓歲錢呢?該不該強行讓孩子上繳呢?
看下麵這位家長的做法:
張女士是一名銀行的工作人員,對於孩子的個人獨立理財能力非常看重。對於孩子的壓歲錢,她一般不幹涉,但是孩子每次用錢時,她都會讓孩子記賬,並且在賬本上寫明用途。
記賬表麵上看起來是一件十分簡單的事情,但是如果能夠堅持下來,不僅能培養孩子的毅力,還能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一舉兩得。
在麵對孩子的現金管理方麵,父母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
方法一:對孩子的壓歲錢要樹立正確的觀念
在男孩成長的過程中,學會正確使用壓歲錢,對其今後的理財能力至關重要。孩子的壓歲錢,如果一味采取沒收、上繳的方式,是不利於孩子形成正確理財觀的。尤其是現在,家庭條件比較寬裕,即使父母不給錢,爺爺奶奶、舅舅姑姑也會悄悄給孩子錢。另外,壓歲錢是中國幾千年的傳統,它不僅能讓孩子高興,還能夠讓給錢的一方高興,相信大家都願意做這個事情。再者,現在是市場經濟時代,生活中大多時候都需要與錢打交道。孩子早一點兒接觸錢,學會花錢,對培養他們今後的金錢觀、理財觀也是很有幫助的。
因此,壓歲錢不是洪水猛獸,關鍵是要教會孩子如何認識錢,如何花錢。
方法二:用記賬的方式培養孩子的現金管理能力
當孩子得到一筆不菲的壓歲錢之後,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對如何花銷做一個長遠的計劃和近期的計劃,這有助於培養孩子理財的計劃性。
同時,教育孩子認真記錄每一筆儲蓄或花銷,這是孩子學習理財的又一個重點。
具體的方法可以是這樣:給孩子買一個能夠記日記的日曆,讓孩子在日曆上記上日常的花銷,這樣就可以記錄一年的賬目。
方法三:父母要關注孩子壓歲錢的去向
壓歲錢對孩子來說,不是一筆小數目,考慮到孩子的財商還不夠成熟,父母必須對孩子的支出進行監控,尤其是大筆支出和零花錢的總數方麵。同時,要重點防範孩子因貪圖物質享受而形成彼此之間的攀比心理。有的孩子小小年紀,過生日就選擇大操大辦,花上好幾百甚至上千元,送禮非名牌不行,動不動就幾十幾百的,這種傾向是要堅決避免的。如果孩子小時候就過分注重物質享受,長大後往往會形成虛榮心強、勢利等不良性格,這對孩子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是非常不利的。
方法四:允許孩子自主決定花錢,但家長要正確引導
孩子的壓歲錢從理論上來說是屬於孩子的,應該允許孩子自己決定如何花錢,但同時家長需要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孩子自己決定如何花錢,能夠讓孩子從中學習到一些東西。在孩子準備一次較大的消費行為前,家長可以傳授一些“選擇性花錢”的技巧,比如,在買某大件商品前要對其價格、性能等先做一些研究比較,家長也可以列舉用這筆錢還可以購買的其他幾種商品,然後由孩子選擇到底應該買哪個。
壓歲錢作為中國的一個傳統,本身無所謂好壞。關鍵是要讓孩子正確地進行使用。家長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財商,教孩子正確地使用錢,這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
77
讓男孩擁有憂患意識
曾經網絡上報道過這樣一件真實的事情:
江蘇省如皋市的一位家長為了讓僅滿15歲的兒子將來出人頭地,好不容易花錢托關係送他到了美國一所學校讀書,可他剛讀了3個月就打電話讓家長去“陪讀”,因為他受不了那種什麼事都靠自己去做的苦。父母因為一些原因,無法去陪讀,隻好回電告訴他:“送你到美國的另外一個目的就是讓你吃吃苦。”
令家長沒有想到的是,事隔兩周孩子“飛回”了他溫暖的家,無奈的父母又恨又氣,大病了一場。
這件事情在網絡上報道出來之後,一片嘩然,紛紛責怪男孩安於享受,但是也有的人將責任歸咎於男孩的父母,理由是他們教出了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兒子。
說得有一定道理,父母孩子都有責任,但首先責任應歸咎於父母。
愛子、教子是父母的天職。現如今的獨生子女,基本上都是一出生就走進了“共產主義社會”,父母和爺爺奶奶的溺愛,使得孩子在家中的地位顯赫,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毛病。在這種環境下,男孩還沒有正確的世界觀,思想單純,往往把事物看得極其簡單,使得他們認為“生活就應該這樣,生活就是這麼簡單”的想法,天長日久就會變得沒有抵抗困難的能力和競爭意識。
同時,由於孩子從小就享受生活,周圍風平浪靜、一帆風順,所以害怕困難,學習時也不願吃苦,遇到稍微難一些的題就不願意動腦筋,總認為我無論學與不學都不會缺吃少穿。為了使孩子將來能適應風雲變幻的社會發展要求。要適當地給孩子灌輸一些“憂患”意識,鍛煉他們獨立思考、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這對他們今後適應社會大有益處。
現在社會競爭力非常大,尤其是男孩,要改變家庭溺愛的情況,讓男孩從小樹立憂患意識。
讓男孩有一些“憂患”意識,可以增加他們的知識麵,讓他們養成多為他人著想,為父母和家庭分憂的思想。
父母要告訴男孩如果不努力學習,不把自己用知識、用能力武裝起來,就不能適應社會。讓男孩知道,如果不努力隨時都會有下崗的現實威脅,也隨時會出現無錢買米下鍋的窘境和有病無錢醫治的情況。並有意地在言行中表現出一些憂患意識,也可有意地給男孩製造一些困難,同時家長還可以主動地和男孩共同討論解決辦法。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把握好“尺寸”,要明白過猶不及的道理,不能經常性地灌輸太多和太嚴重的憂患情緒,否則,矯枉過正,物極必反,使其發生憂鬱、畏懼心理而危害健康,對於那些本身條件較差和不完整的家庭,他們的生活早已充滿憂患,對此就不必雪上加霜了。
方法一:父母要走出溺愛男孩的觀念,樹立正確的意識觀
首先,父母不能一味地溺愛男孩,溺愛對孩子成長帶來的不利前麵已經詳細的論述過,家長要在男孩的成長過程中有意灌輸一些危機意識,讓男孩意識到當前的生活是父母辛苦得來的,如果父母不努力工作,生活就會陷入拮據,同時要讓男孩體會到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