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讓男孩在家裏“打工”,體會賺錢的艱辛
連續兩年排名財富500強全球第一的沃爾瑪公司,每天都源源不斷地創造著巨大的財富,擁有這家公司的沃爾頓家族則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公司董事長山姆·沃爾頓自身的簡樸以及對子女的“勤儉”教育則與其所擁有的巨額財富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在沃爾頓的家庭裏,老沃爾頓不給孩子們零花錢,孩子們的零花錢都是他們自己掙的。
沃爾頓的4個孩子稍稍長大之後,就都開始幫父親幹活了。他們經常在商店擦地板,修補漏雨的房頂,夜間幫助卸車。沃爾頓付給他們的工錢同工人們一樣多。羅布森作為沃爾頓家4個孩子的老大,剛成年就考取了駕駛執照,接著就在夜間向各個零售點運送商品。羅布森·沃爾頓如今回憶說,父親讓他們將部分收入變成商店的股份,商店事業興旺起來以後,孩子們的微薄投資就變成了不小的初級資本。大學畢業時,羅布森已經能用自己的錢買一棟房子,並給房子配備豪華的家具。
不僅是沃爾頓家庭,在不少發達國家的家庭,家長給孩子零花錢時,要求也是非常“刻薄”的。例如,在猶太人的國度裏,他們會在孩子5歲的時候就讓孩子承擔一定的家務勞動,並通過這種方式來獲得自己的零花錢,同時他們也非常重視對孩子的財商教育,讓孩子合理支配自己的零花錢。
同樣,在中國的家庭,也不缺口號。“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意義絕不遜色於外國的“要花錢,自己掙”。但是,中國的父母們缺乏外國父母的勇氣去實施這些口號。
當前,有很多中國家長,對孩子的經濟要求百依百順,有求必應。且不說經濟寬裕的家庭,就連經濟拮據的家庭,家長也要勒緊腰帶,甚至東挪西借來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和欲望,以適應互相攀比的消費風氣。對孩子的零用錢普遍表現“大方”,隨要隨給。孩子上街一兩站地也要乘車,甚至發展到一些中、小學生上下學“打的”、花錢雇人值日、做作業,還有很多孩子,都是在父母為他們營造的安樂窩裏長大的,從小到大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不懂得獲取需要付出勞動的道理。這些孩子一旦長大後,便無法立足於社會,到頭來,吃虧的還是孩子自己。因此,家長要改變給孩子零花錢的方式。
方法一:從小給男孩灌輸金錢和勞動的關係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男孩對金錢有了越來越強烈的追求意識,希望能有屬於自己的金錢,並讓自己自由支配。孩子有這種想法是很正常的,家長要做的就是把物質享受和創造的關係,也就是金錢和勞動的關係解釋給孩子,耐心地給他灌輸正確的觀念。
在男孩5歲之後,家長有義務把勞動、物質創造與享受之間的聯係給孩子講清楚,讓他知道,隨著自己漸漸長大,他就具有了參與勞動創造的義務,而且,勞動是每個人一生都必須從事的活動,我們所享受的物質生活,都是無數人辛勤勞動的成果。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慢慢會明白,自己付出一定量的勞動,得到相應的金錢報酬,是合情合理的。而且讓孩子有償地做一些事情,有助於讓孩子逐漸認識到金錢的數量概念、儲蓄觀念,並使他從中體會到父母親的辛勞。
方法二:讓男孩做家務活,需要正確引導
有一些家長規定讓孩子用勞動換取零花錢,比如,讓孩子一個月或一個星期完成刷碗3次、掃地4次、每天喂1次小狗等工作,然後按照孩子的工作量給零花錢,這種方法有一種好處,孩子能夠對金錢有一個具體的概念:金錢是和他付出的勞動緊緊聯係在一起的,這有助於孩子珍惜金錢。
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養成珍惜物品的習慣,也對孩子采取一種所謂的經濟措施。比如,孩子在家因為不小心而打碎了盤子時,家長就決定讓孩子賠償,扣除孩子一定數量的零花錢,那麼,這些被扣掉的零花錢應該再從哪裏來呢?很簡單,讓孩子用額外的勞動來做補償。
讓男孩在家裏做有償勞動,需要正確引導,不然會讓男孩將勞動與金錢掛鉤,形成不正確的金錢觀。
方法三:家長需要避過一些誤區
有的家長規定隻要男孩幹活,就能夠得到金錢,這容易讓男孩變得物質,需要改善,家長讓男孩做些家務,除了讓男孩自己掙取零花錢外,還有利於培養男孩的自信心和愛勞動的習慣,不僅僅是得到金錢這麼簡單。
還有的家長用金錢作為對孩子學習成績的獎勵,比如,要求孩子考多少名,如果做到了就給孩子一定數額的金錢獎勵;做不到就不給,這其實是不對的,這是對孩子獎勵的誤區。
76
現金管理,讓男孩真正學會理財
事例一
一位媽媽在博客上寫文章求助:
我兒子今年5歲了,春節的時候,他從爺爺、姥爺以及舅舅那裏得到不少的壓歲錢。我們平時給孩子的零用錢都有固定的數量,正好能夠滿足孩子的花銷。這一下,兒子儼然是奔了“小康”。對孩子這麼多的零花錢,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是強行讓兒子上繳還是讓他自己管理呢?
事例二
王女士是一家企業的會計,深知理財的重要性。她的孩子今年上小學二年級,平時愛上網打遊戲。王女士的孩子每年春節都能得到不菲的壓歲錢。因為寒假的時間比較長,為了怕他亂花錢,養成不好的習慣,對於每年的壓歲錢,李女士都會要求孩子全部上繳,自己來為他安排。盡管孩子表現得很不情願,但王女士為了孩子考慮,仍毅然堅持這樣做。
壓歲錢屬於中國的傳統文化,在家庭生活中,每逢過年,很多孩子都因為長輩們給的壓歲錢而變得“富有”起來,有的孩子對突然有這麼多的壓歲錢感到驚訝,甚至有點不知所措。對於孩子這些不菲的壓歲錢,不少家長都會強行讓孩子上繳,或者直接沒收過來。因為他們總覺得孩子不會管錢,弄不好就會丟;或是認為孩子手裏的錢太多,會助長他亂花錢的壞習慣。
讓孩子上繳壓歲錢或者家長直接接手過來,這種方式在現在的家庭中占的比例相對較大。上述事例中王女士的做法雖然可行,但是對孩子的自主理財能力明顯有一定的壓製,同時也可能會使孩子產生一定的逆反心理,比如,孩子可能不上繳家長不知道的壓歲錢。
另外,有些家長認為要從小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選擇讓孩子自己打理壓歲錢,父母基本上不過問。其實這種做法同樣是不可取的,由於孩子的理財能力還沒有成熟,還沒有管理大量現金的能力,因此讓孩子自己做主往往會使孩子不知該怎麼辦。另外,現在的孩子虛榮心強,身上有太多的錢反而會助長攀比心理,不利於孩子的成長。